1、1初步认识角教学设计刘晓华一.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 68 页“认识角” 。二.学习目标和重难点:1.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2)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观察、操作、抽象思维等能力。(3)在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2.教学的重、难点: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会用尺子画角,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尺、活动角4.学具准备:纸、尺子、长角形卡片,活动角三.教学流程: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时间:1 分钟)同学们,今天老
2、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角,你们想认识它吗?(板书课题:初步认识角)在学习新课之前,让我们先来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意图:简单明了,直入主 题, 亲切的儿童语言能具有亲 和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二 出示学习目标(时间:1 分钟)(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2)培养观察、操作、抽象思维等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完成学 习任务 。)三 展开活动,学习新知(时间:30 分钟)1. 抽象图形,形成表象。(1)展示角:角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衣,变成这样。 (多媒体演示红领巾、扇子、闹钟、剪刀,将物体隐
3、藏,出现三个角) (出示例 1 图).抽象图形,形成表象。(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感知能力差, 让抽象图形,形成表象,有利于学生学 习新知,奠定基础。 )(2)找角师:同学们,除了大屏幕中的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或者在我们的教室,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大家仔细看一看,认真找一找,把你看到的,找到的角说给你的同桌听,好吗?(同桌交流)师:哪位小朋友愿意说说你找到了哪些角?(设计意图:在学生对角有一定初步的感知时,再次巩固 对 角的初步理解, 为突破重难点奠定基础。 )(3)认识角:2谁能说说角是什么样的吗? 先让学生摸教师的三角形,摸任意一个角,感受一下角是怎样的,再自由发言,最后老师告
4、诉学生: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学生任意摸摸身边的角,边摸边说角的各部分名称,从而巩固角的各部分名称。小结:原来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边讲边屏幕板演)(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突破重点。 )(4)判断角角爷爷过生日,设宴请客,客人都是角家族的成员,瞧,这些图形都说自己是角,赶来参加宴会,小朋友,快帮帮角爷爷,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2.、动手实践,感知角的大小。(1)折角师: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纸,动动脑筋,看谁能用手中的纸折出一个角。 (同桌交流) (投影学生折的角)(2)认识角的大小.课前老师给每组发了一个活动的角,请大家拿出来,(一) 出示
5、学习指导(共 10 分钟)学习指导:步骤一:拉一拉角的两边,看看角的变化。步骤二:讨论:想一想,什么情况下角会变大,什么情况下角会变小?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二)汇报交流:1.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师引导:原来角是有大小之分的,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系,张开的口大,这个角就大,张开的口小,这个角就小,那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有关系吗?(相应出示幻灯片填空: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系,张开的口(大) ,这个角就(大) ,张开的口(小) ,这个角就(小) 。 ) 。2.比大小:老师也做了两个角,分别是蓝角和红角, (多媒体出示两个大小相等,边的长度不同的角)
6、,你们觉得老师做的怎么样?猜一猜哪个角大?瞧!哥俩在争吵呢?他们在吵什么呢!结果如何,让我们赶快去看看吧!得出小结:( 角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 ,然后出示儿歌 ,帮助学生记忆。3.认真观察,体验画角。教师示范画角,学生模仿用手在纸上画角。3(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环节来突出难点)四.巩固练习,拓展新知。 (时间:6 分钟)1.讲述蓝猫去梦幻乐园的故事,看到这样几个字母:MFT,原来这是一个密码,只要找出这里面有几个角,洞门就会打开,你能帮帮他吗?2.蓝猫进入梦幻乐园:(1)游戏:射篮球(数出下面图形有几个角和几条边)(2)拓展题:坐火箭:给你一个长方形,只能剪一刀,现在有几个角?(设计意图:巩
7、固对角的认识。 )五课堂小结,升华新知。 (时间:1 分钟)小朋友,你们今天学得开心吗?请闭上眼睛想想,你今天学会了什么?谁表现得最好。(设计意图:再次巩固学习这一课的新知。 )六.课后作业:(时间:1 分钟)我们今天认识了角,请同学们回去仔细观察一下,你还见过哪些地方有角,听说过哪里有角,明天跟老师或同学们分享一下,好吗?(设计意图:巩固本课学习的新知)板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边记作:读作:角 1角的大小跟边张开的程度有关系:张开的口大,这个角就大,张开的口小,这个角就小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顶点边4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 3
8、6 页“认识角”2.教材简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角” 来源于生活实际,实际上生活中的角和数学上的角是有区分的,教材中并没有给出角的确切概念,学生只要能在现实的情境和丰富的感性材料中初步领略到什么样的图形是角就可以了。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用画角、做角、比角等活动逐步形成角的表象;最后再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可见,这种获取知识的途径实际上是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为角的分类及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奠定基础。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3.教学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能够从中感
9、受到学习的乐趣,主动地探索新知,发展思维,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抽象思维等能力。情感目标: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二.说教学策略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依据: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难点:会用尺子画角,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依据:也正是因为学生对于
10、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4.说学情. 考虑到“角”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太陌生的,但他们对“角” 的认识仅仅是生活经验的积累,是具体而直观的。对学生来讲,仅仅靠视觉上的感知来认识数学中的角,缺少真实的体验,很难把握数学意义上抽象的角。同时,本班的学生多数为岁的孩子,年龄偏小,因此,在设计中我力求采用生动、直观的手段,利用简洁、清晰的语言去引导他们,设计多项动手操作的环节,引导他们去思考,去学会与人合作,去理解角的特点。1说教法5首先由于二年级的孩子有意注意时间短,因此在每
11、个教学环节都要考虑是否能吸引他们的注意,从而达到教学的实效。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创设了“精美图片”、“红角与蓝角之争”、“儿歌”的情境,通过直观的红领巾、闹钟等引入教学。让学生们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学新知。其次,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折叠、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在观察中动脑,在手脑并用中获得感性知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与此同时在教学中,我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本课制成生动、新颖的多媒体课件,巧妙地架起了求知的桥梁,使学生在“寓教于乐,寓智于趣 ”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探索,获取新知。2.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
12、,我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在我的指导下主动地学习知识,探索数学规律,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知识固然重要,但探求知识的过程更重要;尝试结果固然重要,但解决问题的尝试过程更重要,因此在学法上采取了看一看、找一找、摸一摸、折一折、画一画等手段。总之,本节课注重对学生观察、操作、小结的思维能力培养,注重组织学生合作讨论,让他们互相启迪,多向交流,尽可能的给同学们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分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 说教学流程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过程设计以下几个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时间:1 分钟)本环节我采用了简单明了,直入主题的导课方
13、式,亲切的儿童语言能具有亲和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也拉进了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为上本节课奠定了一定基础。 二.出示学习目标。 (时间:1 分钟)让学生明白我们这节课要干什么,要完成什么任务,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这样学就不会茫然的去学。三.展开活动,学习新知(时间:30 分钟)在这一环节中我共设计了两个部分,一部分通过“展示角找角认识角-判断角四个环节以此来突破重点;另一部分通过画角,和比较角的大小来认识角的特性 。本节课我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图中抽象出角的数学表象。在学生认识了数学中的角后,又不失时机地找一找主题图中的角和生活中的角。培养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感受数学知识
14、的现实性,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展示角找角认识角-判断角;第”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悟其中的道理,建立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体现了“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这一基本理念。1.通过“展示角找角认识角-判断角”来突破 重点6在开课初,我通过展示角让学生能建立抽象的角的概念,紧接着再让学生找生活事物中存在的角,在学生对角有了清晰的概念时,在让学生认识角的各个部分,为了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设计了判断角,把容易混淆的几种情况出示出来,让学生进行判断,从而通过以上环节来突出重点。2.通过“折角”、“蓝角和红角之争”、“儿歌”来突破难点。让
15、学生通过叠角和把手上的活动角变大变小。变得大点怎么变?再变大点怎么变?变小点怎么变?再变小点怎么变?学生自己动手拉到活动角,感受角的大小变化组织学生讨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这一环节,使学生对角的大小有一些直观的认识,初步感知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然后我会在学生汇报交流时适时出示“蓝角与红角之争”、“儿歌”来体会角的大小与角的开口宽窄有关,跟边的长短无关,以此来突出难点。3.动手,画一个角学生观察我画角,并说说怎么画角,并且按照学会的方法自己动手画角,这一个难点,我的示范作用让学生起到一定的模仿效果。四.巩固练习,拓展新知(预设环节: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环节) (时间:6 分钟)在
16、时间允许的条件下,我趁热打铁出示部分教科书上的习题让学生练习。这些题题型多样,既巩固了新知,又锻炼了学生拓展知识的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完成学习目标。五板书设计 (时间:1 分钟)我设计这个板书是将教学重、难点清晰的呈现学生面前,整体板书设计重点突出,分散难点,有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六.预设效果(时间:1 分钟) )通过以上学习,整堂课设计,我始终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观察、操作、演示、比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手口,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教学理念,我认为应该有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学生能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7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 北师大版)初步认识角教学设计刘晓华2012-03-298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 北师大版)初步认识角说课稿刘晓华2012 年 3 月 2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