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doc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6362843 上传时间:2019-04-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报告课题: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指导老师:王 东课题组组长:聂建荣成员:高永祺叶龙祥杜盈盈陈银银郑 蕊 朱媛媛刘若冰 2课题名称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承受能里的调查研究 组长 聂建荣 指导老师 王 东课题组构成 组员 高永祺 刘若冰 杜莹莹 徐芙蓉 郑蕊 朱媛媛 陈银银 叶龙祥课题选择原由 中学生犯罪率高逆反心理严重课题研究目的 为了更好地让中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排除逆反心理课题研究意义 有利有帮助学生健康成长降低中学生犯罪率课题研究的预期效果帮助中学生走出逆反区计划材料搜集方式查阅相关资料,上网,阅读书籍活动时间活动内容 活动形式2012412 开题

2、确立研究任务2012415任务分工 为报告做任务分工2012416写论文 做研究报告论文活动安排聂建荣 与指导老师沟通安排组内成员的工作刘若冰 徐芙蓉 记录收集资料高永祺 叶龙祥 作报告陈莹莹 杜莹莹 查找资料课题研究计划小组分工朱媛媛 郑蕊 与外界交流3【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校开展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 与成果。主要做法是:一、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 现状,引起教育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二、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针对不同成因对症下药。三、注重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四、注重学生的主动

3、参与,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 实效。五、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六、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课程,逐步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 务体系。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紧紧相连,与社会影响密切相关。我们全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 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素质 4试论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1.引言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给健康下过一个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应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所以,中学生健康不仅仅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的。那么,何谓心

4、理健康呢?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对环境适应良好,同时还具有相对稳定的、不受环境制约的值得赞许的人格特质,是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它主要表现为六大特征:即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境良好、具有较为坚强的意志、人际关系良好、行为和谐、反应适度。而近年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呈现种种问题。有的学生稍遇一点小事就如临大敌,心理十分脆弱;有的学生神经过敏,对一些小事过分担忧、焦虑;有的学生对人十分冷漠,缺少朋友;有的学生对考试过分紧张,甚至于恐慌;有的学生独立能力差;有的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极差等。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为切实提高中学生的心理

5、健康素质,认真研究和着力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现依据心理学理论,对目前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现状,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根源和塑造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2. 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马加爵案件爆发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研究与探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心理学教授李玫瑾赴云南,对该案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还专门围绕马加爵设计了心理问卷,做了心理测试。经过认真分析后指出,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是他强烈、压抑的性格特点,和他扭曲的人生观,还有他“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据了解,马加爵性格内向、孤僻,自卑心理严重,不爱说话,缺少朋友,闲

6、暇时最喜欢上网欣赏暴力、恐怖、色情图片,沉迷于小说,报复心特重。该案件暴露出我国青少年学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心理偏差。前不久,陈沛霖、陈立华用自制的问卷在武汉市抽取了 1500 多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武汉市中学生虽有 50%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30%的学生属基本正常范围,但也有 1015%的学生低于正常水平,特别是还有 36%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困扰。 5当前在中学生中间还存在着如下不健康的心理: 抑郁心理。这是中学生常见的一种心理失常症,是中学生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有抑郁心理的中学生,经常会有焦虑情绪,内心孤独而无助;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渴望成功,但对挫折

7、的承受能力差,常常因考试失败而感到痛苦和恐惧。病情严重者还会出现食欲不振、失眠、胸闷、头昏等症状。因此,抑郁心理必须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高度重视。 封闭心理。封闭心理主要是指中学生内在的心理活动不轻易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有这种心理的人表现为沉默寡言,喜怒哀乐不形于色,其主要特征是关闭性。他们往往很少与人交谈,常常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封闭心理如长期得不到矫正,往往严重影响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交流,造成彼此间的心理隔阂,影响人际交往,使学生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 焦虑心理。这是一种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复杂而延续的情绪状态。一般来说,当人们预期某种危险和痛苦即将发生时,会

8、产生焦虑反应,这是正常的适应性反应。但焦虑程度过于严重时,就会产生焦虑异常心理,会引起对学习的抑制,对学生的身心、学习和生活危害较大。在焦虑心理的阴影下,学生常常被老师热烈的升学期望和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压得透不过气起来,惟恐自己出错,稍有不顺,便自责不已,甚而有负罪感。只要遇到一点挫折就会紧张不安,怕这怕那,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 脆弱心理。表现为心理承受能力差,学习和生活中稍有不顺,就会陷入消极的心境中,甚至以极端的方式来对待。在积极的方向上,他们自卑,意志力薄弱;在消极的方向上,他们自负,意志力畸形发展。在模式单一、思想统一、步骤统一的教育中,由于对学生包得过多、过严,从而造成学生依赖性

9、太强,面对打击,或是极端反抗,或是逃避,或是精神失常,甚至自杀。 诸如逆反、猜疑、恐惧、任性、懒惰、冷漠等都是中学生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危害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 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造成中学生心理偏差、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因素是极其复杂的,努力寻求造成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对矫正中学生心理疾病有很大的帮助。目前,6造成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主要有: 3.1 中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所致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从幼稚走向成熟发展的过度时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盲目性并存的充满矛盾的时期。他们的

10、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明显提高,但同时他们又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他们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情感丰富而强烈,但他们的情感带有冲动性,意志较为薄弱,情绪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影响。因而,他们对心理健康知识认识不足,再加上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只重视孩子的身体发育,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一些教师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心不足。由此,致使许多中学生存在各种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健康发展。 3.2 考试压力过重 中考、高考时,有的考生因过度紧张,开考时,手一直哆嗦而无法答题;有的头昏脑胀,大脑一片混乱,严重考试失常。这些都是过重的升学考试压力造成的。而这种心理压力,主要来自家庭和

11、学校。一次考试不理想,家长就粗暴地训斥,严重伤害子女的心理健康;学校为了抓升学率,考试排名次,给学生带来紧张、不安甚至羞愧心理。有的中学生成天担心考不好,心理不得安宁,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影响学习。 3.3 家庭因素 随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许多家庭出现异常变故,给中学生的心理带来不利影响。比如有的父母离异,家庭破裂,给孩子的心理带来沉重打击,有些学生因此变得内向、自卑、寡言,对人失去了感情,甚至痛恨社会;有的父母关系不和,甚而出现家庭暴力,让孩子内心痛苦不堪,从而产生异常心理。 3.4 家庭的过度“呵护” 现代社会物质文明日益发达,许多孩子是家里的“小皇帝”,自小备受家庭的爱护,以自我为中

12、心,“优越感”重,成天比吃比穿,一味追求物质享受,无心学习;有的独立能力弱,依赖性强,不能承受一点打击。 3.5 社会的复杂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现象更加复杂多变,淫秽的书刊、录像、网吧、7金钱的诱惑,读书无用思想的侵蚀等等,对中学生的心理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商不顾道德和良心,毒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许多学生在淫秽的书刊、录像和黄色网站、暴力游戏的诱惑下,丧失了人性,跌进了万丈深渊。 4. 塑造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对策 目前中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通过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去疏导。所谓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也就是通过心理卫生的教育,心理品质

13、与能力的培养及心理问题的辅导,以全面发挥学生潜能,适应环境,具有明确的自我意识,良好的情绪及自我挖掘能力的一项科学而系统的工程。因此,它不仅仅是进行简单的心理咨询或上几节心理课,而应是全方位、文体化、综合性教育过程。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应的场所,学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扰和心理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具体而言,我们究竟应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矫正呢? 转贴 4.1 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展开和深入,思想政治学科对塑造学生健康心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4、。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政治课的优势,引导学生找出心理偏差,探讨对策,制定矫正心理问题的计划,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4.2 设立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坚持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中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主要是疏导学生消极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协助学生,改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协调人际关系;指导学生进行心理卫生的自我修养。如可在学校成立心理咨询辅导中心,为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帮助,使其心理素质健全起来;也可在学校设立心理问题信箱,及时解答学生心理问题;还可定时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直接和学生进行心理交流,疏通学生心理障碍。 4.3 学校教育应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

15、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联系,有些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偏差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正学生心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取得家长的积极8支持和配合。因而学校要定期举办家长学校或召开专题家长会,介绍学校心理健康内容与方法,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介绍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中学生心理特点,指导心理疏导方法,也可以多进行家访,与家长共同疏解学生的心理困惑。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展开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倍受关注。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二十一世纪的生力军,是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他们能否健康成长事关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因此,研究和探索中学生心理

16、健康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很大一部分教师都已经认识到塑造中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性,社会上各种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课题研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衷心希望我们能尽快探讨出一些更有效更快速的解决途径,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 参考文献 1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思想政治(试验本)一年级(上)思想政治教材.人教版.1998 年 4 月第一版,2000 年 9 月第 3 次印刷. 2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思想政治(试验本)一年级(上)教师教学用书. 3 陈家麟主编.学校心理卫生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年 7 月第 1版. 4 唐吕惠,王玉琼.心理学.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 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初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