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语文试卷,第页,共 8 页1镇江市老六所重点中学实验班联考高二语文试卷试卷总分:16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命题人:周建中 李强 审核人:黄卫荣注意:答案一律用 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语言文字运用(18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A揣度置之度外 湮没没齿难忘 摘要摘瓜抱蔓B矜持自矜功伐 慰藉声名狼藉 着急着手成春C喘息清流激湍 紫绡悄然无声 栽培别出心裁D地壳金蝉脱壳 取缔啼笑皆非 不惮殚精竭虑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 分)A中国有句古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次全球规划师联盟大会
2、,重点关注城市化、贫困问题、气候变化及危害三个问题,都与人类生存和发展休戚相关。B那座青灰的宇楼,就是梅村最古老的建筑,与宇楼形影相吊的是它的左侧立着一株无枝无叶的老树。C. 周国平和于丹、易中天虽然同属于文化圈,而且同是如日中天的名人,但价值观上的南辕北辙很难使他们走到一起。D. 年逾花甲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谈起论语来如数家珍,其深厚的中华文化功底,让在场嘉宾不禁暗暗称道。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A11 月 4 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北签署了海峡两岸海运协议 。在该协议中明确了双方现阶段相互开放的港口,镇江港是两岸直航后开放的十
3、五个河港。B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的严峻挑战和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国证监会出台一系列近期有利于鼓励市场信心、远期有利于夯实市场制度基础的改革措施,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C 近日,镇江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市政府三号文件,文件指出要加强对我市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合理引导房地产开发与消费,规范和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高二语文试卷,第页,共 8 页2D在全球经济全面滑坡的情况下,丹徒国税外资企业所得税入库税款之所以能够实现新突破,是因为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细则实施后,税务部门加大了对企业的宣传辅导力
4、度取得的。4阅读下面的文字,请概括出“粉丝”的主要特点,不超过 20 个字。 (4 分)如今的图书出版界,许多当红 作家或学者都拥有数量极大的 “粉丝”。易中天的粉丝自称为“乙醚”,钱文忠的粉丝自称为“潜艇”,于丹的粉丝自称为“鱼丸”。他们的新书发布和签售受到各自粉丝的追捧,短时间 内就能售出二三千本。 难怪有人 说,今天的大众阅读已成为“粉丝阅读”。答: 5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要求:符合语境,表现手法和句式与画线的句子一致,并在内容上形成鲜明的对比。 (5 分)选择,是人格的写照:有人选择劲挺的白杨,永远直立着把人生的向往深深种植在大地上; ,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 69 题。曹景宗,字子震,新野人也。父欣之,为宋将,位至征 虏将军、徐州刺史。景宗幼善 骑射,好畋猎。常与少年数十人泽中逐 麞鹿,每众 骑赴鹿,鹿马相乱,景宗于众中射之,人皆惧中马足,鹿应弦辄毙,以此为乐。未弱冠,欣之于新野遣出州,以匹马将数人,于中路卒逢蛮贼数百围之。景宗带百余箭,乃驰骑四射,每箭杀一蛮,蛮遂散走,因是以胆勇知名。颇爱史书,每读穰苴、 乐毅传, 辄放卷叹息曰:“ 丈夫当如是! ”建武四年,太尉陈显达督众军 北围马圈,景宗从之,以甲士二千设伏,破魏援拓跋英四万人。及克马圈,显达论功,以景宗为后,景宗退无怨言。魏主率众大至,显达宵奔,景宗导入山道,故显达父子获全。五年,魏拓跋英
6、寇钟离,围徐州刺史昌义之。高祖诏景宗督众军援义之,豫州刺史韦睿亦预焉,而受景宗节度。先是,高祖诏景宗等逆装高舰,使与魏桥等, 为火攻计。令景宗与睿各攻一桥,睿攻其南,景宗攻其北。六年三月,春水生,淮水暴长六七尺。睿遣所督将冯道根、李文钊、裴邃、韦寂等乘舰登岸, 击魏洲上军尽殪。景宗因使众军皆鼓噪乱登诸城,呼声震天地。杨大眼于西岸烧营 ,英自 东岸弃城走。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淮水为之不流。景宗令军主马 广, 蹑大眼至濊水上,四十余里,伏尸相枕。义之出逐英至洛口,英以匹马入梁城。缘淮百余里,尸骸枕藉,生擒五万余人,收其军粮器械,积如山岳,牛高二语文试卷,第页,共 8 页3马驴骡,不
7、可胜计。景宗乃搜军所得生口万余人,马千匹,遣献捷。景宗为人自恃尚胜,每作书,字有不解,不以问人,皆以意造焉。虽公卿无所推,惟韦睿年长,且州里胜流,特相敬重。同宴御筵,亦曲躬 谦逊,高祖以此嘉之。高祖数宴见功臣,共道故旧,景宗醉后谬忘,或误称下官,高祖故纵之,以为笑乐。(梁书曹景宗传)注:高祖:梁武帝萧衍,庙号高祖。6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于中路卒逢蛮贼数百围之 卒:最终B及克马圈,显达论功,以景宗为后 克:攻占C先是,高祖诏景宗等逆装高舰,使与魏桥等 逆:预先D景宗令军主马广,蹑大眼至濊水上 蹑:追击7下面五句话中全部表现曹景宗技能很多、才干卓异超群的一组是() (3
8、 分)鹿马相乱,景宗于众中射之 每箭杀一蛮,蛮遂散走每读穰苴 、 乐毅传 ,辄放卷叹息曰:“丈夫当如是!” 击魏洲上军尽殪。不以问人,皆以意造焉 以甲士二千设伏,破魏援拓跋英四万人。A C 8.下列对文意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景宗年少时不仅擅长骑马射箭,而且颇爱读书。有远大的志向,认为男子汉大丈夫就应该象穰苴、乐毅那样为国家建功立业。B在马圈之战中,景宗用两千奇兵击破北魏援军拓跋英的四万人马,战后论功却被陈显达排到了后面,景宗毫无怨言,仍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使显达父子得以保全性命。C在增援徐州刺史昌义之的战役中,景宗采用火攻烧毁魏军营垒。俘虏五万多人,收缴的军粮武器装备堆积如
9、山,牛马驴骡不可胜数。D武帝经常设宴接见功臣,共叙故旧。景宗酒后胡言乱语,有时讲错下属官吏的名字。武帝故意任他讲下去,以此取笑娱乐。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 分)(景宗)每箭杀一蛮,蛮遂散走,因是以胆勇知名。 (3 分)高二语文试卷,第页,共 8 页4 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淮水为之不流。 (3 分) 虽公卿无所推揖,惟韦睿年长,且州里胜流,特相敬重。 (3 分) 三、古诗鉴赏(8 分)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行无题 钱起橹慢开轻浪,帆虚带白云。客船虽狭小,容得庾将军 。江行 柳中庸繁阴乍隐洲,落叶初 飞浦。萧萧楚客帆,暮入寒江雨。【注】庾将军:姓庾,名胜
10、,汉代名将。(1)两首诗都写到了江行之“帆” ,但情景各异,请作简要解说。 (4 分) (2) 江行是怎样寓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说明。 (4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 1 分)(1)纵一苇之所如, 。 (苏轼赤壁赋 )(2) ,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 )(3)其间旦暮闻何物? 。 ,往往取酒还独倾。 (白居易琵琶行 )(4) ,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高二语文试卷,第页,共 8 页5(5) ,春与秋其代序。 ,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离骚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5 题。夜 雨
11、诗 意余秋雨几年前我在庐山旅行的时候,常常能在荒岭草径 边看到房屋的 废墟,断壁残垣 显示出它们曾经是一座座精雅别墅的所在,而不是当地山民的居舍。不知是哪些富有的雅士诗兴突发,要在这儿离群索居,独享自然。然而,最 终他们都没有久住,我想多半是因为无法消受荒山夜雨时恐怖的氛围。但毫无疑 问,此 间的诗意却是无与 伦比的充沛。去年我遇到一位美国教授,闲谈间 竟也提到了夜雨。教授 说 ,他也深深迷恋着这种诗意,所以特意在城郊的山顶造了一 间考究的白木房子,只要有夜雨袭来,他就立即驾车上山。他邀请我到他的白木房子里住几天,我至今未去,但完全能想象,他对夜雨的领受与我的感悟大为逆反。苦旅的狼 狈不见了,
12、荒寂的恐怖不 见了,只是在紧张的生活的空闲,读一首诗,亲抚一下自然,一切是那样的轻松和潇洒。在这里,我们显然遇到了一个美学上的麻 烦。某种感人的震撼和深厚的诗意似乎注定是要与艰难相伴随,当现代交通工具和 营造手段使夜雨完全失去了苦 涩味,其 间的诗意也就走向浮薄。我至今还无法适 应在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中加上火 车、汽 车和高压电线,尽管我对这种文明本身毫无推拒之意。去一趟四川恨不得能买 到当天的飞机票,但家里挂的却要一幅描尽山道奇险、步履维艰 的“ 蜀山行旅团”。在灯光 灿烂 的现代都市街道上驾车遇雨,实在是谈不上多少诗意的,只有一次在一个海 滨,天色已晚,瓢泼大雨就像把我们的车摔进了大瀑布的中
13、心,司机完全 认不得路了,一路慌乱地在水帘和夜幕间转悠,事后倒觉得有了点诗意,原因也许正是碰到了自然所 给予的艰难。在与自然周旋的漫漫长途中,有 时自然的暴力会把人完全吞没,如地震,如海 啸,如泥石流,人一时还很难从中提取出来。人至少要在有可能与自然对峙的时候才会酿造美。在这种对峙中,有时人明确无误 地战胜了自然,例如汽 车、电灯、柏油路的出现,产生了一种松快愉悦的美;有时人与自然较量得十分吃力,两相憋 劲,势均力敌,那就会产生峻厉、庄严、扣人心弦的悲剧美。由于这种美衬托了人类严峻的生存状 态,考验了人类终极性的生命力,因此显得格外动人心魄。人类的生活方式可以日新月异,但这种终极性的体验却有高
14、二语文试卷,第页,共 8 页6永久价值。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吧,历史上一切真正懂艺术的人 总会着迷于这种美学形态,而希腊悲剧乃至种种原始艺术总是成为人类不衰的审美热点。过于整饬、 圆熟的审美格局反射了人对自然的战胜状态和凌驾状态,可以 让人产生一种方便感和舒坦感,却无法对应出一种生命考验,因此,欧洲启蒙主义的大师们不赞成法国古典主义的大一统,不赞成把人类的社会生活和艺术生活都处理成凡尔赛宫园林一般的规整。他们呼唤危崖、怒海、莽林,呼唤与之相对应的生命状 态。 这便是他们心中的诗意。狄德罗甚至直接地说,人类生活越是精雅,文明就越缺少诗意。难道是他们在抵拒现代吗?不,他们是启蒙者,分明启蒙出了一个活生
15、生的现代。现代,本不是一种文质彬彬的搭建,而是人类的原始创造力的发展。因此,再现代的人也愿意一再地在 “蜀山行旅图”中把延绵千年的生命力重温一遍,愿意一再地品味苦涩的夜雨,然后 踩着泥泞走向未来。12.第一段中“富有的雅士”与文章题目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文章要从“富有的雅士”说起?(4 分) 13第三段中的“领受”与“感悟”两个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6 分) 14文章倒数第二段中,作者阐述了哪两种美?(4 分) 15有人认为, “现代”是没有诗意的文明阶段。本文作者是否同意这一看法?为什么?请加以说明。 (6 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唐宋古文运
16、动所谓 “古文”,是 对骈文而言的。先秦两汉的散文,特点是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现实 生活、表达思想。自南北朝以来,文坛上盛行骈文,流于 对偶、声律、典故、词藻等形式, 华而不实,不适于用。西魏 苏绰 曾仿尚书作大诰,提倡商、周古文以改革文体,未有成效。隋文帝时下诏禁止“ 文表华艳 ”,李谔上书请革文华,都没有扭转颓风。高二语文试卷,第页,共 8 页7唐初文 坛, 骈文仍占主要地位。唐太宗 为文也尚浮华。唐玄宗天宝年间至中唐前期,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梁 肃、柳冕,先后提出宗经明道的主张,并尝试用散体作文,成为古文运动的先驱。韩愈、柳宗元则进一步提出了一套完整
17、的古文理 论,并写出了相当数量的优秀古文作品;他们的学生和追随者热烈响应,终于在文 坛上形成了颇有声势的古文运动,把散文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 阶段。 韩愈和柳宗元倡 导古文是为了推行古道,为了复兴儒学。他们的古文理论 都把明道放在首位,利用复古的旗 帜从事文学革新,推 动文学前进。中唐古文运动,虽然在当时文坛上取得了胜利,但骈文并未就此匿迹,晚唐以后,骈文复炽。五代到宋初,浮靡华丽的文风再度泛滥,前蜀牛希 济在他的 文章论中曾提出:当时文章“忘于教化之道,以妖 艳为胜”。宋初,王禹偁、柳开又开始提倡古文,都提出文道合一的主张,但二人孤军作战,没有形成有力的运动。宋代的古文复兴,到欧阳修倡导之后
18、,才形成一场运动。欧阳修凭借其政治地位,大力提倡古文,带动了一支写作队伍。他的同辈苏洵,学生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苏轼门下的黄庭坚、陈师道、张耒、秦观、晁 补之等人,都是古文能手,各树旗帜 ,扩大影响,从而使宋代古文运动达到波澜壮阔的地步。宋代古文运动的主要特点,第一是主 张明道。欧阳修 说:“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 ”(答吴充秀才书)苏轼说“吾所 为文必与道俱”(朱子语类引)。这一点继承了唐代古文运动的传统。第二是不高谈学习先秦两汉而直接取法韩愈。王禹偁 说“ 近世为古文之主者,韩史部而已”(答张扶书)。他们学韩的共同点,是学韩文“文从字顺”,平易近人的作风,而不学他追求奇古奥僻的偏向。
19、因此,宋代古文,进一步奠定了韩、柳开创的新的书面语言的基础,更有利于表达思想,也更便于为人们接受,发扬 了他们开创的新散文传统的精神。明人朱右把欧、曾、王、三苏六家与韩、柳合称为“ 八先生 ”,茅坤 编选了唐宋八大家文 钞,明清 时期出现了许多以“唐宋八大家”为名的古文选本。明代宋濂、唐顺之、王慎中、归有光等人以及清代桐城派、阳湖派古文之所以取得一定成就,追根溯源,无一不是受到唐宋古文运动的启发或影响。唐宋古文运动,可说是中国散文 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节选自钱仲联唐宋古文运动)16下列有关“古文运动”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A古文运动倡导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的文体,
20、其实是一场古文复兴运动。B古文运动中韩愈柳宗元等人开创了一种有别于骈文的文体,推动了文学前进。C古文运动以宗经明道,复兴儒学为号召,利用复古的旗帜从事文学革新。D唐古文运动的任务并未彻底完成,直至在宋欧阳修等人的继承发扬下才最终取得胜利。17下列对唐、宋两个阶段古文运动的比较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A唐代古文运动是在韩愈柳宗元的大力推动下形成的;宋代古文运动是在欧阳修倡导之后才形成的。B唐宋古文运动都有理论作为指导,都有实践者的推动,都以明道为主张,显示了高度的一致性。C唐代的韩愈和柳宗元利用复古的旗帜从事文学革新;宋代的古文家们不学习先秦高二语文试卷,第页,共 8 页8两汉而直接取
21、法韩愈。D韩柳身体力行,引起热烈响应;宋代名家迭出,扩大了古文的影响,取得了比唐代更大的文学成就。18文章第段引牛希济文章论“忘于教化之道,以妖艳为胜”,批判对象是什么?(2 分)有什么作用?(4 分) 19你认为唐宋古文运动的实践对文学创新活动有怎样的启示意义?请作简要评述。(6分) 七、作文(70 分)20、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正值冬季,它使我们想起那些曾经的冬天。在我们的生命中, “冬天” ,也许并不仅仅是那些过往的季节,它还可以是一个挫折,一种心情,一段生活。冬天有霜雪,有泥泞,有寒冷冬天也有温暖,有梦想,有孕育以“那个冬天”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定立意;2、文体不
22、限;3、不少于 800 字。高二语文试卷,第页,共 8 页9镇江市老六所重点中学实验班联考高二语文答案1C(A 项,du/ d,m, zhi;B 项,jn,ji/ j, zho/ zhu;C 项,chun/ tun,xio/ qio,zi/ ci;D 项,qio,d/ t,dn/ dn。 )2D(A 项,休戚相关: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应改为“息息相关” ,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B 项,形影相吊: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C 项,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
23、动和目的正好相反。D 项,如数家珍: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事十分熟悉。 )3C(A 项,成分残缺,在“十五个河港”后加“之一” ;B 项, “鼓励”与“信心”不搭配,原文为“提振” ;D 项, “是因为”与“取得的”杂糅。 )4数量极大;谐音命名;追捧各自偶像。 (每点各 1 分)5有人选择了无骨的紫藤,为了攀附的需要而将自己任意扭曲。6A(“卒” ,通“猝” ,突然。 ) 7D(说的是景宗的志向;是韦睿的部下作为;是说景宗为人自负好胜。 ) 8C(“景宗采用火攻烧毁魏军营垒”不符合原文。原文是魏将杨大眼抵挡不住,于是在西岸烧营后撤。 ) 9(景宗)每支箭射杀一个南
24、蛮,蛮匪于是只好逃散,景宗于是凭借胆大闻名。各营垒纷纷土崩瓦解,魏军都抛弃武器和铠甲,争相过河而掉进水里淹死,淮水都因尸首阻塞而停止流动。即使是公卿大夫也不推重,因为韦睿年长,而且是州里的名流,景宗只对他特别敬重。 参考译文:曹景宗,字子震,新野县人。父亲曹欣之,在宋做官,位至徐州刺史。曹景宗年少时就擅长骑马射箭,喜 欢打猎, 经常和几十个少年一起在沼 泽中追逐獐鹿等野兽。每当大家骑马追赶鹿,鹿和马搅 和在一处时。景宗就在人群中射鹿。大家都担心射中 马蹄,结果鹿应箭倒毙。景宗以此为乐 。景宗尚未成人的 时候,父亲欣之在新野派他出州远行,他仅骑一匹马带着几个人,在路上突然遇上数百个南蛮盗匪,团团
25、围住了他们。景宗身带一百多支箭,每支射杀一个南蛮,蛮匪于是只好逃散。景宗于是以胆大闻名。他酷爱读史书,每当读到穰苴传和乐毅传, 总是放下书卷叹息说:“ 大丈夫就应当这样!” 建武四年,他随太尉陈显达往北 围攻马圈城,用两千奇兵 击 破北魏援军中山王拓跋英的四万人马。攻克马圈之后,显达论功行赏,把景宗排到了后面,景宗退居一旁毫无怨言北魏孝文帝率大军浩浩荡荡 开来, 显达夜里出逃,景宗领着众人进入山间小道,显达父子因此保全了性命。 高二语文试卷,第页,共 8 页10建武五年,北魏中山王拓跋英进攻钟离,把徐州刺史昌 义之 围在城中,武帝诏令景宗统领各路人马增援义之,豫州刺史 韦睿也参加增援,受景宗调
26、度。 这之前,诏令景宗等人预先装置好高高的 战舰,使得和魏 军桥 梁相齐。这是从火攻的需要考虑的。命令景宗和韦睿各攻一座 桥, 韦睿攻南边的,景宗攻北边的。建武六年三月。由于春水发生,淮河水暴涨六七尺。韦睿派遣部将冯道根、李文钊、裴邃、韦寂等人乘舰登岸,攻击洲上城垒外的魏军,将他们全部消灭。景宗命令各路大军再擂鼓呐喊,蜂拥攀登魏军各座城垒,喊杀声震天动地,魏将杨大眼在西岸纵火烧营 。拓跋英从东岸弃城逃跑。各营垒纷纷土崩瓦解,魏军都抛弃武器和 铠甲,争相 过河而掉进 水里淹死,淮水都因尸首阻塞而停止流动。景宗命令主将马 广追击杨大眼,追了四十多里一直到渡水上,沿途魏 军尸首相枕。昌义之也从城里出
27、来追 击拓跋英直到洛口。拓跋英只身单骑逃进粱城。沿淮河一百多里,魏军尸骨遍地。俘虏五万多人,收缴的军粮、武器装备堆积如山,牛马驴骡不可胜数。景宗于是将搜到的一万多人,上千匹马,送上 报捷献功。 景宗为人自负好胜,每当写文 书,碰到不知道的字,不去问人,而是臆造,即使公卿大夫也不推重。因为韦謇年长,而且是州里的名流,景宗只对他特别敬重,同赴皇帝宴会,也向他躬身表示谦逊,武帝因此而 赞扬景宗。武帝 经常设宴接 见功臣,共叙故旧。景宗酒后胡言乱语,有时讲错下属官吏的名字。武帝故意任他 讲下去,以此取笑娱乐。 10 (1)钱诗中风微帆虚,白云飘依在船帆周围,显得悠闲、从容而宁静。柳诗中的帆是被萧萧秋风
28、撕扯着的去国怀乡之客帆,给人以漂泊天涯的忧伤和凄凉感。 (大意如此,即可给分。 )(2)前两句借浓阴隐去了沙洲,落叶飘飞江边,写秋意渐浓;后二句不仅仅写楚江烟雨,那江天暮雨之中,尚有去国怀乡之士,于漂泊的孤舟中,听乌篷寒雨,感极而悲。句句写景,句句有情,情在景中。 (大意如此,即可给分。 )11 (1)凌万顷之茫然 (2)连峰去天不盈尺 (3)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 (4)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5)日月忽其不淹兮 惟草木之零落兮12 “富有的雅士”无法真正欣赏夜雨诗意。作者借此引出自己的话题。13不能。作者认为,美国教授从夜雨中感受的是轻松和潇洒,而作者获得的是对诗意和哲理的
29、深刻领悟。14人在与自然对峙中,如果明确无误地战胜了自然,则会产生一种松快愉悦的美;而当人与自然的较量势均力敌,则会产生一种悲剧美。15不同意。因为作者认为现代是人类的生命力和原始创造力的发展;人类仍然会在与自然的较量中产生具有诗意的体验。16B(古文指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非韩愈柳宗元开创) (3 分)17C(宋代古文家不高谈学习先秦两汉而直接取法韩愈) (3 分)18主要批判五代到宋初浮靡华丽的文风再度泛滥的现象。(2 分)照应上文“中唐古文运动,虽然在当时文坛上取得了胜利,但骈文并未就此匿迹,晚唐以后,骈文复炽” ;(2 分)有力说明唐代古文运动没有完成应有任务,为下文交代宋代古文运动的产
30、生做伏笔。 (2 分)高二语文试卷,第页,共 8 页1119文学的革新运动必须有明确的理论为指导;(2 分)必须有大量的直接的实践者的推动。(2 分)文学创作绝不可以辞害意,任何的形式都必须服从于思想和内容的要求。(2 分)20082009 学年度第一学期镇江市六校强化班联考高一语文答案1、 B(颤 zhn 栗 妃嫔 pn 瞠 chng 目结舌 粗犷 un 拾 sh 级 水泵 bng 蓦m 地)2、 A(震撼 安详 翱翔 沉湎 一筹莫展 沧桑 良辰美景 涣散 至高无上)3、 C(“ 不以为然 ”表示不同意或否定,此处用 “不以为意 ”,不放在心上。 “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
31、微弱、时断时续。 “设身处地”指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这里用“身临其境” ,亲自到了那个境地,获得某种切身感受。 )4、 D( A 语序不当, B 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C 多重否定不当)5、自西汉有正式而完整的官修书目,宋元后出现了私人藏书书目。 (“西汉” 、 “官修书目” 、 “宋元” 、 “私人藏书书目”为得分点,答出 1 点得 1 分,答出 2 点得 2 分,答出 3点得 3 分,4 点答全则给 5 分)6、曹操请刘备饮酒赏梅并谈论天下英雄,以试探刘备(1 分) 。刘备列举孙策、袁绍等人(1 分) 。曹操却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 1 分)刘备惊得筷子落地,恰逢
32、天上打雷,便借机掩饰自己,骗过曹操(1 分) 。7、 B(责怪)8、 C ( A 因为凭借 B 的这 D 那些他们的 C 均为动词,做)9、 C(苏辙的 六国论也是以议论为主。 )10、 ( 1)想想他们的祖先,暴露在霜露中(冒着霜露) ,砍掉荆棘,从而有了很少的土地。(“厥” 、 “尺寸”为得分点,答对一个 2 分,两个 3 分,语句不同酌情扣分,下同)(2 )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是有限的,残暴的秦国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 (“然则” 、“厌”为得分点)(3 ) 用 韩 、 魏 对 付 秦 国 , 其 余 四 国 在 后 方 休 整 , 来 暗 中 解 救 他 们 的 急 难 。 ( “休
33、 息于 内 ”状 语 后 置 、 阴 为 得 分 点 )(3 )他们沉溺于武力攻打,习惯于尔虞我诈,与秦国相比没有什么不同。 (“习” 、 “视”为得分点)11、 ( 1)江南景色明丽,生活悠闲,人物美好,游子流连忘返。 (一点 1 分)(2 )对江南的留恋与赞美(1 分) ,故乡因战乱而景象凄凉( 1 分) ,使人伤心断肠(1 分),寄托着有家难归的深沉感喟(1 分) 。12、 ( 1)驽马十驾 (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 )奈何取之尽锱铢 ( 4)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5 )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6 )苟利国家生死以 ( 7)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3、能够开阔视野、壮大和发展
34、自己(1 分)的外面的世界(1 分) 。高二语文试卷,第页,共 8 页1214、人类迁徙的习性,外部世界的诱惑,家的压迫,理想(理想)的召唤。 (一点 2 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15、 “家 ”指精神家园(或“心灵栖息地” 、 “心灵归宿” 等,2 分) 。 “路”指人生之路(或 “追求理想和目标的过程” ,2 分)16、荒滩戈壁居多,草场贫瘠,雹灾雪灾不断。17、首先描写了藏北高原的大且壮的苦难(2 分) ;再联想到人类的苦难、个人的不幸以及志士仁人的忧患(2 分) ;最后点明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2 分) 。 18、苦难充实了肯于思想、富于感情的人生;在苦难中顽强奋斗,才能收获人
35、生的幸福。19、表达了通过艰苦奋斗,创造美好人生的愿望(2 分) ;以熟悉可感的形象引发读者的丰富联想,真切动人。 (2 分) 高二语文试卷,第页,共 8 页1320082009 学年度第一学期镇江市六校强化班联考高一语文试卷(2008 年 11 月)命题:朱彩娥 张蓓蓓 整合:张庆丰注意事项:1、考试用时:150 分钟。试卷总分:160 分。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1 分):1、下列各项中有两个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A摭(zh)拾 颤(chn)栗 妃嫔(bn) 瞠(tng )目结舌B干瘪(bi ) 间(jin)或 粗犷(kun) 拾(sh )级而上C谷穗(
36、su) 啮(ni )噬 水泵(bng) 亘(g n)古不变D猝(c )然 粗糙(co) 蓦(m)地 翘(qio)首以待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3 分)A遨翔 沉缅 蛰居 一愁莫展B震憾 元宵 安祥 勾心斗角C苍桑 斑斓 缔造 良晨美景D急躁 焕散 陷阱 至高无尚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3 分)A暑期军训生活条件较为艰苦,但高一新生却不以为然,仍然坚持刻苦训练,磨练了自己的意志。B国庆假日,我市步行街上到处都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华灯初上,大街上还是不绝如缕,热闹极了。C刚才那死气沉沉的罗布淖尔荒原的黑戈壁,此刻都罩在这一片回光返照中。D味道只
37、能闻,不能写,甚至是难于记忆的,要你设身处地去闻才能明了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 分)A我读过因一个父亲对孩子无端发脾气,伤了孩子的心,而事后深表懊悔的文章。B在今天,父母与子女能否消除代沟,关键是父母要对下一代有更深的了解与同情,在高二语文试卷,第页,共 8 页14思想上不至于老旧得太追不上孩子的时代。C 我怀着真诚的希望播种,这希望决不会不比任何一个智者的希望更谦卑。D每一位思想家的著作,每一位诗人的诗篇,过一段时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并在读者心中唤起新的共鸣。5、阅读下面的材料,概括内容要点,不超
38、过 30 字。 (5 分)书目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远 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正式的完整的 书目。自 汉代以后,历代官修史书,都要撰写书目,反映藏书的情况。清代 编著出现规 模宏大的书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宋元以后版刻书籍盛行,私人藏 书家也多起来了,许多藏书家把自己的藏书编成书目,流传于世。这种私人藏书书 目数量很多,是对官修书目的补充。 6、 “青梅煮酒论英雄”是三国演义 中的精彩片断,请概述故事情节。 (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 分) (一)文言文阅读(21 分) 【甲】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 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
39、赂者以赂者丧。盖失 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 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 孙视之不甚惜,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 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 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 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苏洵六国论)【乙】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 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
40、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 ,以为必有自安之计。盖未 尝不咎其当 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 也。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 间矣。以四方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 军。以两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付无穷,彼秦者将何 为哉?不知出此而乃 贪疆埸寸尺之地,以自相屠杀;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高二语文试卷,第页,共 8 页15(苏辙六国论)【丙】夫后
41、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 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国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 灭。(李桢六国论)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率:都 B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 咎:过失C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摈:排斥D惟其终不克为秦所为 克:能够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A不赂者以赂者丧 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B以攻山西千里之秦
42、 常为之深思远虑C 彼秦者将何为哉 惟其终不克为秦所为D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 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 3 分)A苏洵的六国论先开门见山,直接提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以地赂秦,再从反面指出“不赂者以赂者丧” ,紧扣主题,深入论证。B苏辙认为天下所重在于韩、魏,其它四国不助韩、魏,最终招致六国灭亡。C苏洵的六国论针对历史事件进行评析,以议论为主,穿插有形象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苏辙的六国论则以叙事为主,间有议论。D李桢不同意“二苏”见解,是否 “得天助”是秦国称霸和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10、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 分)(1 )思
43、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2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3 )以两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4 )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视秦无异也。 (二)诗歌鉴赏(8 分):1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菩萨蛮 韦庄 高二语文试卷,第页,共 8 页16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 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注】韦庄(836910 ) ,字端己,长安人,生活年代为唐末五代战乱时期。所作词语言清丽温婉,多用白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垆:酒店里安放酒缸的土台。(1 ) “江南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
44、词加以概括。 ( 4 分) (2 )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寄托着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 分) (三)名句默写(8 分):12、在横线上补出空缺的句子。 (每空 1 分)(1 ) ,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2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3 ) ,用之如泥沙?(杜牧 阿房宫赋 )(4 )圣人无常师。 。 (韩愈师说 )(5 ) 举酒属客, , 。 (苏轼赤壁赋 )(6 ) ,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7 )见贤思齐焉, 。 (论语 )三、现代文阅读(32 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15 题。 (12 分)前方他们 去哪儿? 归家还是
45、远行?然而不管是归家还是远行,都基于同一事实:他们正在路上。归家,说明他们在此之前,曾有离家之 举。而 远行, 则是离家而去。 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当人 类还未有家的意 识与家的形式之前,祖先们是在几乎无休止的迁徙中生活的。今天,我们在电视上,总是看见美洲荒原或者非洲荒原上的 动物大迁徙的宏大场面:它们不停地奔跑着,翻过一道道山,穿过一片片戈壁滩,游过一条条河流,其间,不时遭到猛兽的袭击与追捕,或摔死于山崖、淹死于激流。然而,任何阻拦 与艰险,也不能阻 挡这声势浩大、撼动人心的迁徙。前方在召唤 着它们,它 们只有奋蹄挺进。其实,人类的祖先也在这迁徙中度过了漫长的光阴。后来,人类有了家。然而,先前的习性与欲望依然没有寂灭。人还得离家,甚至是 远行。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艰辛,充 满 危险,然而又丰富多彩,富有刺激性。外面的世界能够开 阔视野,能 够壮大和发展自己。它总在诱惑着人走出家门。人会在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或满足按捺不住的虚荣心。因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