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理冯 qq8211249411 / 13初中物理力和运动知识点梳理与巩固知识点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出现一个力必然有两个物体: 施力 物体和 受力 物体。力的三要素是: 大小 、 方向 、 作用点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应 用:人向后用力划船,船却向前走,原因是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使船向前运动的力是 水给船向前的力 。知识点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形状 ,也可以改变物体 运动状态 。应 用:1、下列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 )A、匀速右转的汽车; B、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C、滑梯上匀速滑下的小孩; D、进站的火车知识点 3:力的测量工具是: 弹簧测力计 ,它的制作
2、原理是: 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 。应 用:1、甲、乙两人各用 20 牛顿的力拉某测力计, 测力计不动, 则测力计示数为:( B )A、0 牛; B、20 牛; C、40 牛; D、15 牛知识点 4:力的合成:(1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 两个力大小之和 ,方向 相同 ;(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 两个力大小之差 ,方向 与较大的力方向相同 。应 用:1、 重50N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当它受到20N的竖直向上拉力作用,仍处于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30N B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70NC物体受到的
3、合力等于零 D物体受到的拉力跟重力是平衡力知识点 5:重力的定义: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大小计算: G=mg ,方向: 竖直向下 ,作用点: 物体的重心 。施力物体是 地球 。应 用:1、小 华 是 一 位 喜 欢 运 动 的 学 生 , 质 量 为 50Kg, 他 现 在 正在 斜 坡 上 滑 雪 , 请 在 上 面 右 图 中 作 出 他 所 受 重 力 和 支 持 力 的 示 意 图知识点 6:摩擦力(1)静摩擦力产生的特点: 两个物体接触,有相对运动趋势 。静摩擦力的大小: 与受力有关 ,方向 于外力方向相反并与接触面相切 物理冯 qq8211249412 / 13。(2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方向 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压力 和 粗糙程度 。增大方法: 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方法: 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应 用:1、用 50 牛力将重 10 牛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物体匀速下滑, 物体受摩擦力为:( A )A、10 牛; B、40 牛; C、50 牛; D、60 牛。2、用 20 牛的水平拉力拉重 100 牛的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20 牛。若运动中拉力变为 15 牛,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15 牛,木块的速度将 静止 。3、体操运动员比赛前总要向手上涂些镁粉,其作用是 增大摩擦
5、 ;外科医生戴乳胶手套前总要在手上涂些滑石粉,其作用是 减小摩擦 。知识点 7: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1)实验方法: 。(2)实验结论: 力时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3)实验推论: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原因 。应 用:为了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做如下实验:同一辆小车,从同样高的斜面 A 处滑下来,使它在三种不同的表面上分别停在图所示的 B、C、D 位置上, (在毛巾表面时,小车在B 处停下;在棉布表面时,小车在 C 处停下;在木板表面时,小车在 D 处停下)试问:(1)为什么要用同一辆小车从同样高的斜面滑下?遵循单一变量的
6、原则,只改变实验的一个因素,保持实验其他因素不变(2)小车在不同表面上前进的距离不一样,说明了什么?滑动摩擦力大小不一样(3)从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遇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知识点 8:惯性(1)定义: 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决定因素: 质量 。应用: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的人,如果突然向后倾倒,是因为 汽车突然加速,因为惯性人还保持原来的速度 ,人向左倾倒是汽车在向 右 转弯。物理冯 qq8211249413 / 13知识点 9:二力平衡条件(1)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 ;(2) 大小相等 ;(3) 方向相反 ;(4) 并且
7、在同一直线上 。应 用:1 关于二力平衡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 D )A、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若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一定只受到一对平衡力作用;C、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并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D、只要两个力的合力等于零, 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2、一架质量为 2 吨的轻型直升飞机,静止在空中时,螺旋浆向上的升力是( 19600 )牛。当飞机匀速下降时,螺旋浆向上的升力是( 19600 )牛。知识点 10:力和运动的关系(1)当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 匀速运动 或 静止 。(2)当物体受平衡力时,将保持
8、 匀速运动 或 静止 ;(3)当物体受非平衡力时,运动状态将 改变 。应 用:1、下列关于力和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则肯定受到力的作用; 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物体运动得越快,所受的外力一定越大; D、静止的物体,一定没有受任何外力作用。2、静止的升降机里挂着一个弹簧秤,秤钩上挂一重物,读数为 G 牛;升降机匀速上升时读数为 F1;升降机匀速下降时,读数为 F2;三个读数比较:( D )A、GF 1F 2; B、F 1F 2G; C、F 2GF 1;D、F 1F 2G。压强和浮力知识点 1:压力与压强1. 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 .叫做压力,压力
9、的方向总是 垂直于接触面 . 2.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压力大小 和 接触面积 有关,物理学中用 压强 来表示。3.压强表示 物体所受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 ,压强公式是 F/S ,压强的国际单位是 帕斯卡 ,符号是 Pa ,1Pa1N/m 2 表示:单位面积所受到的压力 物理冯 qq8211249414 / 13应 用:l小华观察家中的平底茶杯放在水平桌面时的情形,如图所示思考:将茶杯空着正放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分别为 F1 和 p1,将它倒扣在同一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力压强分别是 F2 和 p2他猜想 F1 与 F2 和 p1 与 p2 间的关系如下请你帮他判断,正确的是( D )A. F
10、1F 2、p 1p 2 B. F1 F2、p lp 2 C. FlF 2、p 1p 2 D. F1F 2、p 1p 22. 水平放在地面上的一书包质量为 5 kg,书包对地面的压力是 49N ;若书包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 300cm2,则书包对地面的压强是 4900/3 。书包带做得宽大是通过增大 接触面积 来减小 压强 的。 知识点 2:液体的压强1. 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是:液体内部向 各个方向 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深度增加,液体的压强 增大 ;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密度 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 密度 ,压强越大。2.连通器的特点是:当连通器里液体 压强 时,各容器中
11、的液面 高度度相同 举出常见的连通器的实例: 水壶,排水管的 U 形反水弯 茶炉 三峡船闸 。应 用:1. 在装修房屋时,为了在墙上画一条水平线,工人师傅常常拿一根装有水的长透明塑料软管,以软管内的水面为标志在墙上做记号,再将记号连成直线,就是水平线他们在做记号时用到了物理学中的知识请你再列举一个此物理知识在生活或生产中的应用 茶壶 。 (运用的连通器知识)2.容积相同的甲、乙两网柱形容器都装满水。放在水平桌面上,如下图所示,则水对甲、乙两容器底部的压力和压强大小关系分别是 F 甲 = F 乙 ,P 甲 P 乙 。 (填“” 、 “”或“” )3.一支试管中装有某种液体,在试管处于如下图所示的
12、甲、乙、丙三位置时,管内液体质量保持不变,则试管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 A )A. 甲位置最大 B. 乙位置最大 C. 丙位置最大 D. 三个位置一样大4. 小平在实验室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如图)时,记录了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物理冯 qq8211249415 / 13水实验次数 水的深度(cm)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左右水面高度差(cm)1 4 朝上 3.22 4 朝侧面 3.23 4 朝下 3.24 10 朝下 9.2(1)比较实验次数 1、2、3 说明了: 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34页) (2)比较序号 3、4 的实验数据可得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4)如果
13、她把探头放入盐水中深 10cm 处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压强计左右高度差增大 考点三:大气压强1. 大气由于 气体具有流动性 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2. 首次准确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 托里拆利实验 一标准大气压等于 760mm 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 1.01310 5 Pa 3. 大气压是变化的,随高度的增加而 减小 4. 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的气压变化, 气压减小,沸点 降低 。应 用:1.在高山上用普通的锅不容易把饭煮熟,要改用密闭的高压锅,这是因为锅内的 气压太小 ,可以 增大气压 ,这样就能使水的 沸点升高 ,把饭煮熟。2. 将瓶灌满水,用手堵住瓶口倒立于水槽中,如下图所示,将
14、手指移开,则瓶中水的质量 不变 。 (填“不变”或“减小” )3.在冬天,装有一定量水的热水瓶过了一段时间后,软木塞不易拔出,是由于(B )A. 瓶内气压大于大气压 B. 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C. 瓶塞遇冷收缩 D. 塞子与瓶口间的摩擦力增大4.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资料时得到地面附近的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1)分析图线,说出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随着高度增加,大气压逐渐减小(2)某地的大气压为 70kPa,利用图线判断该地的高度约为多少 km?4m物理冯 qq8211249416 / 13知识点 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 。应 用:火车站台上都设有安全线,火
15、车进站时,人若越过安全线就会发生危险,请说明发生危险的原因: 。为了探究液体的某些性质,小平和小华在老师的帮助下设计制作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两人首先向水槽中灌满水,松开铁夹后,水流入 a、b 两管,待稳定后,比较 a、b 两管中水的高度关系,将会发现 ,其原因是 。随后他们拔去右端的软木塞。装置中的水立即向外涌出,此时再比较 a、b 两管中水面的高度关系,将会发现 ,其原因是 。知识点 5:浮力1 .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 向上的浮 力,其大小等于它 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公式表示: F 浮 =G 排 =p 液 gV排 液 表示 液体密度 ,V 排 表示 排开液体的体积 。2.与
16、浮力有关的几个名词浸没:是指物体 完全浸入水中 中;此时隐含着_V 排 =_V 物_。漂浮:是指物体浮在 液体表面 上,并有 完全 露出液面;此时隐含着_ V 排_ V 物 _。悬浮:是指物体全部浸入液体中,并且物体在液体中的 浸入 深度都处于 完全浸入 状态;上浮:是指物体在液体中 上升 的过程,上浮的最终状态是 漂浮 ;3.浮力的计算:F 浮 G 排 液 V 排 g F 浮 GF 示 F 浮 G (漂浮或悬浮时)(其中 G 表示 物体所受的重力 ,F 示 表示物体 瘫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物理冯 qq8211249417 / 13应 用:1.在空气中称一物体重为 20N,将它的一半浸入水中时
17、,弹簧秤示数为 12N,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8 N,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为 800cm3 2.把一个木块放入盛满酒精的溢水杯中,溢出 30g 的酒精,若将此木块从酒精中取出擦干后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则溢出水的质量是( 水 0.610 3kg/m3, 酒精0.810 3kg/m3)AA. 等于 30g B. 小于 30g C. 大于 30g D. 无法确定3.如图所示,是学校物理小组制作的演示潜水艇原理的模型通过胶管 A 向烧瓶吸气或吹气,就可以使烧瓶下沉或上浮,当从烧瓶中吸气使其下沉时,烧瓶所受到的浮力将( C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4.浮在水面上的木块,没入水中
18、的部分是 50cm3,露出水面的部分是 25cm3请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关于木块的 5 个物理量 (g 取 10Nkg )F 浮 =50 x 10-6 x 1.0 x 103 x 10 N =0.5NG= 0.5NM =0.05KgV=75cm3密度 ;G/V =4 x 103知识点 6:浮力的应用1. 判断物体的浮沉浸没 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情况浮力与重力的大小 决定,当 浮力大于 重力 时,物体上浮;当 浮力等于 时,物体悬浮;当 浮力小于重力 时,物体下沉。通过比较实心物体的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也可判断物体的浮沉:物体上浮或漂浮是因为 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 ,物体下沉或沉在液体底部是因为
19、 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 ,物体悬浮因为 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 .2. 轮船的排水量是指轮船所排开的水的 重量 ;潜水艇靠改变自身的 重量 来实现它的上浮和下潜;气球和飞艇,利用密度 小于 空气的密度,通过改变气囊里的气体的质量来改变自身的不变,从而改变所受 浮力 的大小,来实现升降;同一支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都处于 漂浮 状态,浮力 等于重力 ,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说明液体密度越 越大 .例 l6.如图所示,在水槽中有体积相等的甲、乙两个小球甲漂浮在水面上,乙悬浮在水物理冯 qq8211249418 / 13中它们所受浮力 F 浮 、密度 、重力 G 和排开水的体积 V 排 的关系正确的是( C
20、 )A. F 浮甲 F 浮乙 B. 甲 乙 C. G 甲 G 乙 D. V 排甲V 排乙例 l7.一艘远洋货轮在广州装上货物后,发现船身下沉了一些,则它受到的浮力 变大 (填“变大” 、 “变小”或“不变” ) 。当船由珠江驶入大海后(海水密度大) ,船受到的浮力 不变 ,船身相对水面将 浮起一些 。 (填“浮起一些” 、 “沉下一些”或“不变” )例 l 8. 如下图所示,将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实心球形和碗形,分别放入相同的甲、乙两杯水中,静止时甲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 小于 乙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选填“大于” 、 “小于”或“等于” ) , 甲 杯中水面升高得多。例 l 9.如图所示,表示
21、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其中甲、丙为固体。乙为液体(足够多)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 实心物体甲放入乙液体静止后,一定漂浮 B. 实心物体丙放入乙液体静止后,一定漂浮C. 实心物体甲放入乙液体静止后,一定悬浮 D. 实心物体丙放人乙液体静止后,一定沉底机械和功知识点 1:杠杆五要素:分 类:不省力也不费距离L1 L2等臂杠杆费力但省距离L1 L2费力杠杆省力但费距离L1 L2省力杠杆支点(O):动力(F 1):动力臂(L 1) :阻力(F 2): 阻力臂(L 2): F1F2O L1L2平衡条件: F1L1F 2L2应 用: 1、园艺师傅使用如图所示的剪刀修剪树枝时,
22、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 O 靠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D 】A增大阻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B减小动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C增大动力臂,省力D减小阻力臂,省力2、下列关于 F1 力臂的作图中,正确的是:【C 】3、皮划艇是我国的奥运优势项目之一,比赛中,运动员一手支撑住浆柄的末端(视为支点),另一手用力划桨,此时的船桨是:【 B 】A等臂杠杆 B费力杠杆 C省力杠杆 D省功杠杆* 4、如图所示,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 F,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 A 拉至位置 B,在这个过程中动力 F: ( A )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定义:物理冯 qq8211249419 / 13A
23、、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5、两个力分别作用在杠杆两端,使杠杆处于平衡 状态,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这两个力必定相等 B.这两个力的力臂必定相等C.这两个力和它们相应的力臂的乘积必定相等D.力的作用点到支点距离较大的那个力较小6、用撬棍撬动石头,如上图甲所示,请在图中画出最小的动力示意图,并标出动力臂。7、如图所示的杠杆已平衡,如果在杠杆两端各增加一个钩码,则 B A.仍能平衡 B.不能平衡,左侧下沉C.不能平衡,右侧下沉 D.无法判断8、在下图中,杠杆 B 端挂一个重物,在 A 端可加图示的四个力中的一个,要使杠杆平衡,在 A 端加的最小的力是 B A.F
24、1 B.F2 C.F3 D.F4知识点 2: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实质:关系:特点:实质:关系:特点:绕线方法:关系:等臂杠杆FG Sh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L1 2L2的省力杠杆S2h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GG 动2FSnh奇动偶定特点: 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F应 用:1、关于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定滑轮半径越大越省力 B.动滑轮半径越大越省力C.使用滑轮组既省力、又省距离 D.使用滑轮组时吊着动滑轮的绳子股数越多越省力2、如图是滑轮的两种用法,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甲是动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B乙是动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C甲是定滑轮,使用时
25、可以省力D乙是定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3、用 30N 的力刚好提起重 40N 的物体,可以应用下列简单机械中的是(不计机械自重及摩擦) A A.杠杆 B. 定滑轮 C. 动滑轮 D.滑轮组4、下图中加在绳子末端的力 F 与滑轮所提重物的重力 G 间的关系是:(不计滑轮与绳子的重).(1) F =_1_G; (2) F =_0.5_G;(3) F =_1/3_G; (4) F =_1/4_GF1F2F4F3GG 动n物理冯 qq82112494110 / 135、如上右图,若物重 12N(不计滑轮重及摩擦),要使物体匀速上升,拉力 F =_4_N,若绳子自由端拉高 3m,则物体升高_1_m。若实际
26、拉力是 5N(不计摩擦) ,则可知动滑轮重是_3_N。6、如图所示,重 50N 的物块通过一滑轮组的装置来拉动,若不计滑轮重和摩擦.当拉力 F=5N 时,物块能在地面上匀速滑动,则物块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 f =_10_N,拉力作用点向右移动 1m,物块向左移动_0.5_m.知识点 3:功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公 式:功的原理:单 位: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W=FS 注:S 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1J1 Nm焦(J)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应 用:1、以下实例,力对物体做功的是:【B 】 A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 B小明将水桶从地面上提起C吊车吊着货物在空中水平匀速移动
27、D用力搬桌子而未搬起2、某同学做引体向上时,他克服自身重力所做功的大小最接近于:【 C】A、2J; B、20J; C、200J; D、2000J。3、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沿水平方向拉木箱,使木箱分别在光滑和粗糙两种不同的水平地面上前进相同距离。关于拉力所做的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在粗糙地面上做功较多; B、在光滑地面上做功较多;C、两次做功一样多; D、条件不足够,无法比较两次做功的多少.4、一辆质量为 6t 的载货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 90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 30min,汽车受到的阻力为车重的 0.06 倍(取 g=10N/kg) 求: 汽车所受重力是多少? 汽车克服
28、阻力做的功的多少?知识点 4:功率定义:公 式:运动物体功率的计算:单 位: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1W1 J/s瓦(W)PFv物理意义:P W t(F 为牵引力,v为牵引力方向上的速度)F FF FGF物理冯 qq82112494111 / 13应 用:1、某机器的功率是 1000W,这句话的物理意义是: ( ) A.表示这台机器能做 1000W 的功 B.表示这台机器能做 1000J 的功C.表示这台机器秒能做 1000W 的功 D.表示这台机器每秒能做 1000J 的功2、两名举重运动员,甲比乙高,如果他们举起相同质量的杠铃所用的时间相等,则:【 】A.甲运动员
29、做功较多,功率较小 B. 甲运动员做功较多,他们的功率相等C.甲运动员做功较多,功率较大 D.甲、乙运动员做功相等,功率相等3、粗糙水平面上有一个重为 100N 的物体,用 10N 的水平推力使其以 3ms 的速度沿力的方向匀速运动了 10s,则此过程中:【 】A.重力做了 3000J 的功 B推力的功率为 30WC.推力做了 1000J 的功 D摩擦力为 100N4、甲、乙两人的体重之比是 8:9,他们进行爬楼比赛,从一楼爬上三楼所用的时间之比是4:5,则两人克服自身重力所做的功之比是_;两人的功率之比是_。知识点 5、定 义:公 式:理 解: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3、机械效率总小于 1,且无单
30、位1、W 有用 :与工作目的相关的功2、W 总 :动力所做的功 W总 Fs W有用 W总W有用 Gh应 用:1、关于机械效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D 】A功率越大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B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越省力 C机械效率越低的机械,做的功就越少 D由于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机械效率总小于 12、两台机械,甲机械效率为 80,乙机械效率为 60:【 A 】A甲机械一定比乙机械省力; B甲机械做的有用功一定比乙机械的多;C乙机械一定比甲机械省力; D有用功相同时,乙机械所做的总功多.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A.在相同的时间内做的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B.在相同的时间内做的功越多,功
31、率就越大C.功率大的机器,机械效率一定高 D.功率大的机器,做的功一定多4、如图所示,在大小为 500 N 的拉力 F 作用下,滑轮组将 800 N 的重物提升了 l m。在此过程中:【 D 】A做的有用功是 500 J B做的总功是 800 J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62.5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80知识点 6:机械效率GF物理冯 qq82112494112 / 13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原 理:影响因素:推导式:物重GG、h、F 、s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力f动滑轮重G 动所测物理量: W有用 W总 Fs G应 用:1、右图为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图,每个钩码重 0.5N。(1)实验时要竖
32、直向上_缓慢_拉动弹簧测力计,若拉力的大小为 0.8N,若钩码上升的高度为 10cm,则有用功是_2_J,总功是_2、4_ J,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83.4%_。(2)若仅增加钩码的个数,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增大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2、工人用滑轮组把一箱箱货物从一楼提升到五楼,在滑轮组上加润滑油后,机械效率提高了,则加润滑油后工人提升同样的重物时,做功的 【 D 】AW 有用 减小,W 总 不变 BW 有用 增加,W 总 增加CW 有用 减小,W 总 减小 DW 有用 不变,W 总 减小3、如右图所示,用滑轮组匀速提起一个重为 35N 的物体,物体在 10s 内竖直上
33、升了 1m,人拉绳的力为 250N。试问:人拉绳子做功的功率为多少?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动滑轮重多少?( g 取 10N/,不计绳重和摩擦)能及其转化考点 1:物体能对外_做功_就说物体具有了能;物体由于 _运动_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_质量_越大,_速度_越快,动能就越大;物体由于_高度所决定的能量_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_高度_越高,_质量_越大,重力势能越大;物体由于发生_弹性形变_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_动能_和_势能_统称为机械能。应 用:1、滚摆在下降时速度_增大_,动能_减小_,势能_增大_,上升时速度_减小_,动能_减小_,势能_增大_。 滚摆每次上升的高度都比前次稍低,表明滚摆的机械能总量在不断_减少_。若不计阻力滚摆的机械能总量_不变_。(本题选填“变大” 、 “变小”或“不变”)2、下列各过程中属于动能转化为势能的是: ( D )A.拉开弓把箭射出去 B.小铁块在空中下落C.在水平地面上滚动的足球 D.停蹬脚踏板后的自行车正在冲上斜坡GhnF物理冯 qq82112494113 / 133、如图所示是研究动能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中是通过观察_物体运动速度大小_来体现动能的大小的。在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中,是通过_保证每次放的小球的高度相同_来保证质量不同的小球到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