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论.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6360232 上传时间:2019-04-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重庆开县德阳初中 左平提要: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且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热点。因此,我们正确认识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面了解其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及成因,积极探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当前学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般认为: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心理素质在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良好道德素养形成的基础,是有效发展智商(AQ)和情商(EQ)的前提。作为教育者,必须努力加强初中生的心灵陶冶和心理塑造,特别关注心理健康教育。 一、初中生心理问题现状 1.繁重学习任务带来的较大心理压力在我国目前

2、,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竞争比较激烈,心理紧张,总担心考试失败,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或同学的冷眼,产生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灰心丧气、情绪低落,这种现象在毕业班更为突出,在城市里,更为突出。 2.不协调的人际关系 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多数存在比较娇惯和合作意识差的情况,较少受到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关系的训练,常常感到孤独、寂寞。甚至有的学生因嫉妒等心理导致同学关系僵化。 3.自信心不足 由于家长、老师(特别是城区)对学生的期望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特别是学习差的学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于是心灰意冷,失去自信心。 4. 增强却不成

3、熟的独立意识由于年龄的增长,初中生独立意识增强,对成人的干预往往表示不满。对多数初中生来说,这种独立意识是正常的,但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他们与要好的同伴无话不说,却不愿与父母、老师沟通,造成代际沟通困难。 5.青春期问题的困扰 中学生生理上的渐趋成熟、性意识的苏醒,使其产生了对异性的爱慕之心,以及追求异性的要求,但由于此时其整个心理发展尤其是品德发展尚未成熟,常导致他们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性成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性之间的关系,这个时期若不加以正确引导,就会出现早恋和青春期畸形心理等心理问题。 二、初中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1 部分学校及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学校及教师往

4、往因为迫于升学压力不能正确认识学生的这种需要,在教育中易出现顺从者成绩好者为“优”,反之则为“差”的做法,甚至把自己的固有观念强加给学生,导致学生心理逆反,这是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2.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淡薄或欠缺 毫无疑问,家长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性,他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品行是影响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有的家庭对孩子缺乏教育、放任自流;有的家长品行不端,对孩子起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庭对孩子娇生惯养,孩子遇到挫折就可能不知所措。即使对孩子严格要求的家长,也有不少只重视学习成绩,而对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导致学生的心灵情

5、感不健康。 3.不良社会风气对学生心灵的污染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部份人公德意识的低落,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并因此对教育产生误导,使学生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导致说谎、欺骗、偷窃、破坏、对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 三、解决初中生心理问题的基本策略 当务之急要重视和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依据当前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发展的规律,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将心理教育课程化常态化 各版本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都设置了一些心理教育方面的内容,但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在此基础上,还应提倡开设心理教育课,进行有关的心理讲座。开展讲座时应做到以下几点:情境设置趣味性。

6、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不良心理问题,以故事、表演或有趣的心理测试等方式提出,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在轻松、热烈的心境下,打开心扉,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心理修养;现象针对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个别问题个别指导。 过程行为化。强调行为作业,把教育要求及时转化为行为训练的要求,并注重从行为角度评价心理素质的变化,真正做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 2.以实践活动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广泛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感受时代的脉搏,体验交往中的情感、互相协作的重要,这不仅能让他们学会既善于评价自己,又善于评价他人,而且能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变得活泼开朗、增强合作意识,使心胸狭窄者学会宽容与理解,孤辟者学会交往与合

7、作。3.心理咨询活动要积极开展 可以让专业教师让学生诉说自己的烦恼、痛苦、困惑,通过教师的因势利导,使学生在得到情感宣泄和净化的同时,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办法。咨询活动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学生与咨询老师直接面谈,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觉进行心理调整;二是间接咨询,让学生把难以启齿的问题通过电话、信件、网络等匿名的方式传达给老师,教师则可通过讲座、黑板报等方式解决其中的典型问题。 为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心理咨询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保密原则。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隐私,为学生保守秘密,不辜负学生的信任;交友原则。教师要与学生成为朋友,使学生在解决心理困惑时没有顾忌;教育原则。教师应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

8、倦,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排除心理障碍。 4.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学生身上的每一个心理疾患都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家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转变只重智育而忽视德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重视培养孩子吃苦耐劳、战胜挫折的坚强品德;尊重孩子,多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多给予鼓励;经常与学校沟通,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内容要与学校一致;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 5.实施拓展训练拓展训练是一项集求生、惊险、刺激、娱乐、教育于一体

9、的极限运动。现在这项运动已经被许多国家的各级学校所喜爱,并有了专门的训练内容和方法。对在校青少年进行针对性的求生意志、信念、欲望的训练,帮助受训者克服恐惧心理、坚定求生信念、建立团队精神,拼搏进取,以无畏精神更好地面对学习、工作和生活。在我国,有些城市和学校具有这种条件。当前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既是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也是对国家的未来负责。惟愿所有教育者都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促使学生全面而健康的发展,这样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型人才,真正促进国家与社会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