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农村学校薄弱班级转化管理策略【摘要】:随着国家对教育的大力投入与素质教育的努力推进,广大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但由于农村特有的社会环境与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各个地方、各个学校都还多多少少地存在着教育教学上的薄弱班级。要抓好薄弱班级的转化首先是要搞清楚薄弱班级的形成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加强对班级的管理;强化师德教育,塑师形,树师威;“三结合“肃清学生思想,端正学习态度;学习规范,正班风,促学风;注重活动激励,树榜样,激动力等。多策略多途径对薄弱班级逐步进行转化,让各班级均衡发展,促进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关键词】薄弱班级 转化 策略教育好一个学生相
2、当于栽活一棵树,带好一个班级相当于育好一片林,栽活一棵树易,育好一片林则比较艰难,我校由于学生基础比较差,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及实践经验也参差不齐,很容易出现薄弱班级的情况,而薄弱班级的出现不仅影响学生个人的发展,也直接影响学校在社会上的形象。结合我校的实际,对薄弱班的相关问题说说自己的意见。一、班级薄弱的现象:1、学生学习习惯差,学风不正;2、学生的行为习惯差,导致班风不正;3、缺乏班级群体上进的学生,班级积极分子;4、班级规范制度不能很好的执行,相反上网、恋爱等现象,师生、生生关系不和谐,打架斗殴时有发生;5、班级纪律差,课上课下不分,迟到、旷课现象经常发生;6、学习任务不能完成;7、班级小集
3、团较多,没有或不能形成班级的整体合力;8、与社会不良人员联系较多,无视学校相关规定,惹是生非。二、班级薄弱问题出现的原因:1、目前教育的大环境造成的,我们一直在高喊着实施素质教育,但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往往缺失,甚至被异化,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甚至是幼儿园一方面是素质教育,但升学的压力始终很大,各级各类学校与教育机构往往是以分数来评定学生,很少来关注学生心理。试想每个学生刚入幼儿园的时候,哪个不是高高兴兴来上学,但不到一个月我们便分出了好、中、差,不到一个月就有部分学生不愿上学,教育的本质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目前的教育却只关注学生的一点,而不顾其余。只关注学生的智力,不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4、,同时忽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当然这与我们国家的升学压力也是分不开的,但即使这样,我们仍然关注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去进行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教育。2、教育理论缺失:教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但长期以来国家教育只关注教育的艺术,关注课堂和教学结构的变化,而漠视了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忽略了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研究,比如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我们往往从道德标准分出了好与坏、是与非来;实际上大部分学生出现的问题往往是他这个阶段心理上的必然反映,个别学生爱出风头,个别学生情绪暴躁、打架,个别学生上网,往往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而需要我们进行心理疏导和行为规范的教育,这个时候空白的道德说教
5、显然就苍白无力。3、行为规范教育不到位:有不少同志说:我天天都在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可是为什么还是这个样子,是的,我们一直在进行行为规范教育,但为什么不起什么用呢?这里面就有一个消极教育与积极教育的问题,消极教育方式与主动感知的问题,我认为行为规范的教育应该是先有规范的教育,再有规范的活动,再有活动的评价,寓规范教育于行动中、活动中和细节中,让学生在教育的潜移默化中成长,润物细无声啊!教育就应该是没有痕迹的教育!4、家庭教育的缺失:说实话我们的家庭教育也很成问题,家庭教育存在着这么几点,一点是很重视?,他们重视教育但很功利,很浮躁,对学生抱有很高的期望值,但只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忽略非智力因素;
6、同时对教育规律不懂,听到赏识教育,就无原则的溺爱,听到孩子应该严教,又冷酷的不近人情,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可以说是水深火热,一方面是父母没有时间去教育;有些父母做生意,没有时间去管孩子,他们把孩子交到学校的目的就是别让孩子出事,这样的孩子是很难教育的,有些父母是在外打工,孩子在家成了“留守儿童”缺乏父母教育是残缺的教育啊,另一方面是父母离异,这样的家庭一开始是家庭矛盾小,影响孩子的学习,后来是父母离异,离异以后孩子要么得到的是双方父母无原则的溺爱,要么是双方父母对孩子的冷漠,这样的孩子也是很难培养的。5、社会环境的影响:目前的社会对孩子的诱惑真是太多了,电视、电影、网络、各种各样的花边新闻
7、,社会上滋生的各样的不良现象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而处在青春期的学生追求新奇、刺激、追求自我表现的欲望,也是异常的强烈,这样背景下的学生不出点事情,哪可能吗?6、学校教育的问题:目前学校教育对薄弱班级影响是明显的,一是学校教育的方面,应试教育的成分仍然很多,以分数评价,教师与学生仍然主导着学校管理,二是政教处依然是传统管理的老办法,导致班主任和学生都很累,管理机制缺乏活力。三是学校开展的活动太少,很难实现教育的法育功能。四、班主任的理论水平有限,被动应付学校的管理,缺乏对教育的深入思考和教育的创新活动,个性的教育更谈不上。7、极个别学生智力发展水平低,跟不上学生学习的进度。鉴于以上情况,我们
8、看到出现薄弱班级是很自然的情况,但薄弱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对薄弱的态度,结合我校情况,提一下整改建议。一、改变班主任的心态与认识:一句话师爱是教育的灵魂,一个班主任的心态与认识决定着他管理班级的高度,我们不少班主任看到这一些学生,就让这一批“?仔子”,一个“狼仔子”作为我们的班级管理!我们能不能这样看:这么一批有个性的学生,我的研究课题出来了,这群可爱的孩子,我该怎样实施我的教育方略呢?改变心态,改变自己的认识:一个孩子再差,他也是一个孩子啊!是孩子他都有情感,我们就应该有方法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和他的情感生活;一个孩子再差,在班级他是几十分之一,但对于一个家庭,他却是 100%的希望啊!试想如果
9、是我们的孩子,我们会让他自暴自弃、自生自灭吗?不可能!那么班主任也应该如此,班主任为什么这么累,不是身累,更主要是心累,遇到问题无所适从,每天跟着学校的考勤转,试想我们自己不知道整天要干什么?每天都是别人要求我们怎么办,做了许多表面工作,毫无工作成效,怎么不累,所以面对新的问题,班主任应该是振奋精神,以教育家的心态,我去改变一个人,成就一个人,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出现的问题,恰恰是我们成长机遇,那么我们会怎样呢?必然会激发我们的工作创造性,必然会平等的真诚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我们必然会通过创造性的工作,创造出裴然的成就来,这个方面要求学校要加强对班主任的培训,也靠班主任的自身修养的不断提高。二
10、、大力加强班级意识的形成,形成班级凝聚力:薄弱班级大都是班级凝聚力较差的班级,而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则需要我的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才能达到,那如何才能形成班级凝聚力呢?我认为:一是加强对行为规范的学习,要利用 2-3 周时间认真学习行为规范,让学生明白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对班级存在的问题从行为规范的角度,广泛地展开讨论,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规范学生的行为;二是认真制定班级公约班级公约的形成要靠同学们自己去做,比如可去让小组根据小组讨论,提出提案,再由班主任总结归纳,提出班级公约,同学们举手表决通过,公约通过的要坚持执行,没有通过的暂不执行,公约是大家自己制定的,他违反了,自然要受到集体公约
11、的约束;三是大力加强班干部的培养。有些同志说我班就是选不出班干部,不是的,任何有人群的地方,都可以形成组织,造不出,是我们的标准太高了,关键是我们怎样去发现,发现学生什么地方,要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根据学生的特长去运用,运用班干部、任同班干部可先指定、再选举,可采取班干部的轮流值日制,可采取班干部的分批管理,也可按西方执行党与在野党的竞选办法,关键是让他们明确责任,积极工作。魏书生的学生全员管理的办法不是很好吗?对班干部一是大胆任用,二是认真培训,三是及时总结班级管理的经验与教训,班干部工作出现问题时不能急躁与草率。要进行耐心的教育。四是以活动为载体,积极推动班风的形成和持续发展,活动凝
12、聚班级,活动可以发现学生的个人特长及性格特点,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去适应社会,我们要根据班级的情况,分阶段的开展活动,活动又分班内活动,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比如班级,主题班会,我们要围绕班级的问题去开展讨论,比如学生基础差我们可以通过“一帮一”结对子,学习计划与一日常规,学法指导去培养。比如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竞争意识,我们可以通过集体活动去培养,培养学生的爱心、公益意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团委组织的活动,班级组织的一些课外活动来开展。比如根据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开展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去培养,这些活动,我们一是要有计划,二是要有准备,三是要人人参与,班主任应该是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共享者,但不是
13、包办者,最好每次活动都有结果,有文字材料,这即是学生的成长记录,又是班级历史,多年后,学生回过头看看,是多么惬意的心情啊!五、利用好班级小团体,一个班内出现众多小团体,确实是一件非常烦心的事情,对小团队应该怎么办?首先是个认识问题,小团体也不可能都是坏东西,学生因为行为习惯、性格特长、共同活动等原因,形成一个团体也属正常,关键是我们应该怎么办,俗话说“擒贼先擒王”,我们要认真观察,仔细分析这个团体的核心人物,首先对他进行价值观及行为规范的教育,攻克一个团体,首先要改变核心人物,其次我们要慎重利用小团体核心人物的作用。比如让他们担任某一方面的工作,努力促成他们融入班级,支持班级工作,三是个别谈心
14、,分化瓦解,通过让他们明白是非利害,逐个转化;四是不要太扩大或张扬小团体的危害,在班级内有?千万不要因为教师的语言、行为去强化这一小团体。三、建设一个安全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安全、自由、快乐的学习。一个安全的教育环境,我认为目前我们一些薄弱的班级教育环境是很不安全的,如下这些现象经常发生:不少学生在打预备铃的时候,起快跑步进班,不少来晚同学迟到了,班主任不让进班。让其站在班内或走廊上,学生是不安全的;个别学生上课睡觉,但教师就是在这时提问他,答不上来好让他出丑,个别学生认真学习了,但仍答不出来,教师会说,这个问题我什么什么时候专门讲、你咋还不会呢?脑子是猪脑子吗?这时学生是不安全的;单元过关成绩
15、下发了,有些教师 成绩好的学生,成绩差的学生,进行了一些评价,这时学生自然是不安全的,有些学生犯错不少,班主任的一个电话打给家长,这时学生是不安全;我们经常进行培优补弱,大部分相对好一点的学生,成绩差的学生则无人问津,那么差生这时也是不安全的,诸如这样的事情很多,当学生不安全时,他的情绪就躁动不安,内向的学生可能更加沉默,外向的学生就能产生破坏,那么,怎么办呢?无论是我们的班主任和教师,都要给学生应该的尊重,要向保护清晨草叶上的露珠一样去精心的呵护它,也要让学生有尊严的生活与学习,须知,学生出现的错误,大都是那个年龄阶段易发生的问题,我们应以宽容与理解的心态去看待他,很多我们认为学生出现的问题
16、原因,很可能是恰恰相反,特别是对基础差的学生。我们更应该保护他、帮助他。而不能歧视他,挖苦他;学生的身心发展是阶段性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我们要学会等待、学会发现,让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最大限度的放大!四、充分发挥主题班会与活动的德育功能:我们的不少班主任只立足于政教处常规出勤,而忽略了班级管理的实质与内涵,班级是一群人的整体,人的问题的解决要靠思想与行动去解决,所以班级的主题班会和班级活动是不可或缺的,开主题班会要围绕学生身心发展去开展,要围绕学生出现的问题去开展,活动要围绕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去开展,团结学生的理想、道德情感去开展,学生的活动必须是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不可做无用功,这个问
17、题在营造班级氛围有所阐述,不再多讲,提出来是因为他作为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向,不可忽视。五、努力转化低差生,培养合格学生:低差生的转化是教育的永恒课题,低差生的转化是一个班级成败的关键!低差生的转化上乎国家,下关乎民生,上一个家庭能否健康和谐生活的关键。关于低差生的转化,我在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进行了全面的说明,下面我想对低差生的转化提以下建议:一是运用集体的力量,让低差生感到他是班级的一员,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二是与低差生做朋友,要通过跟他谈话的方式,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与他们一起活动,当学生在与你滚爬摸打的时候,你的教育就成功了!三是给低差生一个目标,这个目标不能过高,他的跳一跳,
18、能够着;他不爱学习就让他干别的,他交不了作业,我让他通过课本,他爱迟到、不守纪律,我给他机会,但迟到、旷课、违反纪律的事情要逐步减少。四、给低差生一个表现的平台,让他在一些活动中组织参与,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给一个机会,让他学会管理自己和别人,同时,在这些活动受到教育。五对低差生的教育学会等待、允许反复,但在等待与反复中告诉他规范与做人的道理。六开展补差活动。我们的教师与学生,加强 工作,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让低差生的成绩较快提高。七对于极个别屡教不改的学生,我们要多与家长交流,让他们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这一方面可以让家长了解情况,别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出现重大问题给我们自己带来麻烦,同时与
19、家庭结合教育也是我们要用的教育手段之一。教育不是万勇的,真正无法培养教育了,我们也问心无愧。八、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比如学生在出现问题时,让学生写反思、千字文,如“与灵魂的搏斗”等都是比较好的方法。九、与低差生定契约,按契约让学生履行责任,提高学生的规范意识。六、薄弱班级加强工作的其它方法:对薄弱环节班主任工作还要有更多的投入心思与精力,这里提几点:一是不间断地开展学生座谈会,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帮助学生成长,二是帮助学生定出一日计划,培养学生计划的习惯与规范的意识,不给学生留太多的闲话、闲事、闲思的空间,三是定期的召开学情分析会,与教师一起研究学生变化,寻求解决对策,四是加强班主任的跟守,部分
20、班级、班主任可以把办公桌放在教室,或者在某一时间段坐到班内,加强对班级的管理;五、带动班级教师进行全员管理。在不同的时段,年级、班级可进行全程监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不同学生、年级、班级进行任务分解,逐个突破,同时切实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与补差。树立全员管理的意识,对一个薄弱班至关重要!六抓关键时段,一个学期抓两头:学期初与学期末,一天抓课余时间与自习,抓考前与考后的相关工作;七抓细节管理,比如每周一早上我要在黑板上写出上周工作总结与本周工作安排,周六早上我写本周工作存在问题及下周努力方面,再如我经常看看学生的课本、作业、试卷,发现学生学习究竟缺什么,我又该怎么办?等等。各位同志,薄弱班级的存在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应该怎么办?薄弱班级建设的核心,是要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是爱字当头,疏导是关键,师规可能影响学生一时,师爱却能影响学生一生,以沟通为手段,以心理教育为核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斗志,规范学生的行为规范,只要我们运用科学的教育理念,激发我们的教育智慧,优化我们的教育环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我相信我们一定会走出“山穷水尽疑无路”,“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