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第一节 认知派与经验派教学法 第二节 人本派与功能派教学法 第三节 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发展趋向,什么是教学法流派:,指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包括其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技巧、教学手段、教师与学生的作用和评估方法等方面的教学法体系。,影响较大的教学法流派:,(1)强调自觉掌握的认知派,如语法翻译法、自觉对比法和认知法等; (2)强调习惯养成的经验派,如直接法、情景法、听说法、视听法等; (3)强调情感因素的人本派,如团体语言学习法、默教法、暗示法等; (4)强调交际运用的功能派,如交际法等
2、。,第一节 认知派与经验派教学法,认知派以语法翻译法为代表,这一派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学习者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自觉掌握。经验派以直接法为代表,这一派强调通过大量的模仿和操练形成习惯。,一、语法翻译法,1. 什么是语法翻译法?又称“传统法”或“古典法”,是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教学法。 2. 语法翻译法的主要特点: (1)以理解目的语的书面语言、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发展智力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口语和听力的教学。 (2)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语法教学采用演绎法,对语法规则进行详细地分析,要求学生熟记并通过翻译练习加以巩固。,(
3、3)词汇的选择完全由课文内容所决定,用对译的生词表进行教学;句子是讲授和练习的基本单位。 (4)用母语进行教学,翻译是主要的教学手段、练习手段和评测手段。 (5)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原文,阅读文学名著。,语法翻译法的不足之处:,(1)忽视口语教学和语音教学,缺乏听说能力的训练 (2)过分依赖母语和翻译手段 (3)过分重视语法知识的教学,死记硬背语法规则,不注重语义 (4)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或者过深过难。 (5)不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二、直接法,直接法又称“改革法”或“自然法”, 产生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发源地:法国和德国。 观点:主张以口语教学为基础,按幼儿习得母语的自然过程
4、,用目的语直接与客观事物相联系而不依赖母语、不用翻译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 代表人物:菲埃托、贝力子、古安,直接法的主要特点:,(1)目的语与它所代表的事物直接联系,教学中排除母语,排除翻译,采用各种直观手段用目的语学习目的语,课堂教学常用扮演角色或演戏的方式。 (2)不是先学习语法规则,而是靠直接感知,以模仿、操练、记忆为主形成自动的习惯。 (3)以口语教学为基础,先听说后读写。 (4)以句子为教学的基本单位,整句学、整句运用,而不是从单音或孤立的单词开始。 (5)以当代通用语言为基本教材,学习生动的、活的语言,而不是文学名著中典雅、但已过时的语言。,直接法的局限性:,(1)过分强调了幼儿学
5、习母语的规律,而对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认识不足,对课堂教学的现实也考虑不够 。 (2)强调口语教学,对读写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3)过分强调模仿,偏重经验,对人的积极、主动学习强调不够,忽视对语法规则的掌握。,三、情景法,情景法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产生于英国的一种以口语能力的培养为基础、强调通过有意义的情景进行目的语基本结构操练的教学法。 代表人物:帕默、霍恩比 其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的习惯形成理论,情景法的主要特点:,(1)教学目的是对听说读写四种言语技能的实际掌握,而言语技能又是通过掌握语言结构而获得的。 (2)语言教学从口语开始,教材先用于口头训练然后再教书面形式。 (3)课堂用语是
6、目的语。 (4)新的语言点要在情景中介绍并操练。 (5)运用词汇选择程序,以确保基本词汇的教学。 (6)按先易后难的原则对语法项目进行分级排列。 (7)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词汇语法基础后,再进行阅读和写作教学。,四、阅读法,产生于20世纪初,为英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韦斯特所创立。这是一种强调通过直接阅读来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法。 韦斯特代表作: 双语现象 学习用外语阅读 通用词表 2000英语常用词表 新法读本,五、自觉对比法,主张通过母语与目的语的翻译和结构对比,自觉掌握目的语的一种教学方法。自觉对比法的特点: (1)依靠母语自觉进行翻译对比 (2)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在语言规则的指导下进行实践,
7、强调先讲解理论知识以避免盲目的实践。 (3)在理论语言形式和意义的基础上再进行模仿、练习。 (4)由分析到综合,先学习构成句子的要素然后再学整句、课文 (5)以书面语为基础,以文学语言为基本教材,不重视口语的教学,反对听说领先。,六、听说法,听说法是本世纪4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第二语言教学法。强调通过反复的句型结构操练培养口语听说能力,又称“句型法”或“结构法”。 代表人物:布龙菲尔德、弗里斯、拉多 代表性教材:英语900句,听说法的特点:,(1)听说领先,口语是第一位的,书面语是第二位的,读写为辅。 (2)反复操练,用模仿、重复、记忆的方法形成习惯。 (3)教学内容以组成语言的基本结构句型为中
8、心,通过句型练习掌握目的语。,(4)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语,尽量用直观手段或借助于情景、语境,直接用目的语理解或表达。 (5)对比母语与目的语以及目的语内部的语言结构,找出学习者的难点,以确定教学重点。 (6)严格、及时地纠正学习者的错误,避免养成错误的习惯。 (7)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从多种途径强化刺激。,听说法的教学过程五个阶段:,(1)认知。 (2)模仿。 (3)重复。 (4)变换。 (5)选择。,听说法产生的意义:,(1)第一次自觉地把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作为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使第二语言教学法建立在更为坚固的科学基础之上。 (2)听说法有一套完整的教学法体系,提出了许多合乎第二语言教学
9、规律的重要原则,至今仍被证明是正确的。 (3)听说法继承了直接法的主要原则,同时又有所发展。,听说法的缺点:,(1)该法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把人和动物等量齐观 (2)结构主义语言学过分重视语言的结构形式而忽视语言的内容与意义,认为只要彻底了解语言结构就能理解别人、表达自己。,七、视听法,视听法是50年代产生于法国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它强调在一定的情景中听觉感知与视觉感知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代表人物:古布里纳、古根汉 典型教材:新概念英语 理论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视听法的特点:,(1)视觉感知和听觉感知相结合。 (2)语言和情景紧密结合。 (3)整体结构感知。 (4)先口
10、语教学,后书面语教学;听说领先,教材以对话为主,进行集中强化教学。,八、自觉实践法,自觉实践法是前苏联20世纪60年代以来广泛采用的外语教学方法。主张学习者在自觉掌握一定语言理论知识基础上,主要通过大量实践活动达到直觉运用目的语。 代表人物:别利亚耶夫 心理学基础:别利亚耶夫的外语教学心理学理论 语言学基础:苏联著名语言学家谢尔巴院士关于区分语言、言语、言语活动的学说,自觉实践法的主要特点:,(1)自觉性原则 (2)实践性原则 (3)功能、情景、题材相结合的原则 (4)口语领先原则 (5)以句法为基础的原则 (6)综合性原则 (7)考虑母语的原则,九、认知法,认知法又称认知符号法,60年代产生
11、于美国,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卡鲁尔。 语言学理论基础: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 心理学理论基础:认知心理学,认知法的特点:,(1)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习者智力的作用 (2)强调在理解、掌握语法规则的基础上,进行大量有意义的练习,提倡演绎法的教学原则。 (3)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4)听说读写齐头并进,从一开始就进行全面训练,口语和书面语并重。,(5)适当使用学习者的母语,特别是进行母语与目的语的对比 (6)正确对待学习者的错误,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不可避免,对错误要进行分析,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第二节 人本派与功能派教学法,一、团体语言学习法该
12、法于60年代初创立于美国,代表人物为美国心理学家柯伦。 团体语言学习法强调学习的六个基本要素: (1)安全感 (2)注意力和进取心 (3)记忆力和思考 (4)辨别,团体语言学习法的优点:,体现了人本派教学法的特点,其最大特色是完全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老传统,充分发挥学生和主作用,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和学习心理特点,注意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的内容、方式。,团体语言学习法的不足:,(1)教师的指导作用发挥不够 (2)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默教法,该法是美国教育家加特诺于60年代初首创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少说话,尽量鼓励学生多参与言语活动,从而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运用第二语言的能力。 主要理论基础:布鲁纳“发现学习”的教育思想,默教法的主要特点:,(1)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比教师的教更为重要,教服从于学。 (2)教师的沉默是默教法的最大特点。 (3)充分利用直观教具,使用彩色棒、彩色挂图等手段,以代替教师的口头讲解。 (4)教师一般不改正学生的错误,(5)强调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 (6)口语领先,以句子为本位;先培养听说能力,随后培养读写能力。 (7)把词汇看做语言学习的核心,将词按功能进行分类,依照一定的顺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