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题:杭州的历史(遗存、名人),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朱 可,我与杭州八年级备课思路,一、编写思路二、分课教材梳理与教学建议三、知识链接,一、编写思路,1了解遗迹,培养文保意识:杭州历史之窗杭州古城门(1)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建城(有文字记载),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公元589年,隋文帝废钱唐置杭州,“杭州”作为地名延用至今。公元591年,杨素建杭州城,周长三十六里九十步,城垣东临盐桥河(今中河),西濒西湖,南达凤凰山,北抵钱唐门,东划胥山于城外,西包金山、万松岭于城中。设有钱唐门(至清犹存)、盐桥门、炭桥门、凤凰门。隋炀帝时开凿大运河,大运河是沟通中国南北最为重要的水运交通线,杭州是大运
2、河的南方起始点,是沟通南北的交通枢纽“水居江海之会,陆介两浙之间”,其政治与经济的重要地位突显了出来,为杭州日后成为东南大都会奠定了基础。南宋时杭州的历史地位达到顶峰:“十二世纪的世界各国,以南宋最为繁荣富盛,故南宋的第一州,实即世界的第一大都会”。元朝的马可波罗把杭州称之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清代,康熙五次、乾隆六次到杭州,感叹杭州“山川之佳秀,民物之丰美“,(2)杭州的历史文化名城地位在逐渐消失杭州作为一座能够与欧洲任何古城比美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最近一百年的时间里,一点一点地从我们的眼前消失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经我们的手在慢慢地毁坏和流失。杭州城门的破坏就是一个痛心的例子。城门破坏
3、史:1913年(民国二年),有计划地拆除了旗下营(满城)和清波、涌金、钱塘城门、城墙,改建道路。随后又拆除了凤山、武林、望江、艮山、候潮五门。1917年,浙江都督杨善德买进一辆汽车,随即下令大规模修筑道路,共建成道路13条,路面宽6.40米,总长5707米,使杭州古城中心区域城头巷、佑圣观、板儿巷一带的传统格局受到不同程度的改变。杭州古城门、城墙的拆毁和雷峰塔的倒塌,改变了一千多年来形成的杭州古城与西湖山水的轮廓线,使杭州城区景观和西湖风景区的审美价值大打折扣,同时也打破了西湖景区与城区的界线,为日后城区的盲目扩张提供了可能与方便。,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了杭州。这位来自建国历史只
4、有两百年国度的总统先生,在离开杭州时丢下了一句话:“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为彻底摘掉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这顶帽子,一时间杭州市区大片大片的历史街区和传统民居群被写上了大大的“拆”字,随后即被拆除。这样,从1913年到1999年,杭州的古建筑、历史街区和城市传统中心区就几乎被拆空毁尽了。结果:我们在拆毁古城和历史街区的同时,也自己给自己摘掉了“历史文化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的桂冠!在面对城市化发展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之间关系的时候,我们没有能够充分认识到古城和传统街区是中国历史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遗留下来的城市和地上建筑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是最具价值又不可再生的经济和文化资源。“国家
5、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名存实亡。*文明的缺失是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圆明园)*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北京周口店遗址将被取消世界文化遗产称号、丽江古城),2善待民俗,弘扬民族文化吴山庙会(1)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是数千年的文明传承中形成的时间生活传统,它不仅表达着人们的情感与信仰,也是创造与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如果说民族是一个人,那么,民俗就犹如他的服装,是最显露的文化;如果说民族好比土壤,那么民俗就如同扎根于深层的大树,贯穿了民族的各个阶层:民俗是进行爱国情感与民族意识和文化认同感教育的最好途径:端午屈原;寒食介子推;七夕牛郎织女等民俗内涵丰富,影响深远。无论文化高低
6、,地位尊卑,都会年复一年的涵咏其中,形成自己的民族特性。庙会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地方经济的实力的展示,又是人们传递亲情、交流感情、点燃希望的舞台。吴山庙会就是杭州民俗文化的窗口。,(2)我们现在正在日益疏远着我们的民族文化表现:*视民族文化为落后、愚昧的象征*盲目热衷“洋”节:某高校为过“平安夜”集体不上课,情人节、圣诞节、愚人节的风靡一时等。*传统的节日正在失去我们原有的内涵:如春节长假、大吃特吃、大赌特赌;清明扫墓;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庙会逛逛吃吃原因:*社会形态的变化和生活的演进所带来的影响。传统节日在传统社会是重要的时间标志,它与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而进入工业社会后,传
7、统节日对现代生活的辅助意义已经明显消退。*人性的日益觉醒与人们内在生命意识的抬头。虽然中国的传统节日少宗教意味,多民族气息,但毕竟很大程度上带有祭祀性的神性意义。*意识的弱化(保护、扶植传统文化),结论:*文化是民族赖以生存的土壤,文化消亡则民族消亡。(李登辉在台湾省推行“去中国化”的险恶用心、日本在东三省推行的殖民教育)*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而偏离了文化根基的观念极其危险。作为传统文化的喜爱者、追随者,我们无意建构文化堡垒、封闭自我,但亦不想一味拿来,丧失自我。探寻古代与当代的契合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自我,这或许是较为公允的途径。”河北师大人文学院 高莹*
8、移风易俗,把民俗引上健康之途。庙会的发展与创新庙会以及其他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的联系。,3关注英雄,感受崇高之美,(1)英雄人物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每一个地区、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引以自豪的杰出人物,正是他们的杰出表现,才给整个社会生活增添了许多的亮色。提起杭州,人们必然会联想起白居易、苏东坡,也肯定会想起沈括、钱鏐和阮元,正是他们的事迹,使杭州更富有人文的内涵,使西湖更加美丽动人。(2)英雄人物的表现形式是丰富多彩的沈括勤奋好学、科技创新钱鏐爱民之情、勇敢之心阮元廉洁奉公、勤政爱民(3)英雄人物的事迹是教育的最好素材(敬廉崇洁教育不应该贴标签,而应该挖掘教学中的有益素材,渗透内化。
9、教育是一种熏陶;教育不是说教,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第5课:杭州历史的见证杭州的古城门(主题) 1教学目的:(1)了解杭州城市的发展历程:城市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城门是城市发展的窗口。(2)体会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杭州的城市发展具有以下特征:历史悠久(1000余年)、底蕴深厚(七大古都之一,有世界最美丽华贵之城的美誉)、特色明显(旅游城市)(3)明确自身的责任: *杭州的文物保护成果与其他古都相比有差距。杭州到七十年代末城市历史街区和城市传统中心区仍然保存完好,保持着从吴越国到南宋、明、清以来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面貌。到1999年,杭州的古建筑、历史街区和城市传统中心区就几乎被拆空毁尽
10、了。我们在拆毁古城和历史街区的同时,也自己给自己摘掉了“历史文化名城和七大古都之一“的桂冠!*杭州将要申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教学重点与难点:(1)本课重点:杭州城门的发展演变过程与所蕴涵的文化城门是城市历史发展的窗口,是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片,了解它的发展演变过程极其所蕴涵的文化是非常重要的.(2)本课难点:杭州古城门的具体方位由于年代的久远与人为的破坏,杭州现在已经找不到完整的古城门遗址,只有一些遗址纪念碑。 3 教学建议:(1)强调结合:与七年级南宋皇城的内容结合起来 皇城与城门的发展有相通之处。,(2)注重探究:*探寻古城门遗址*收集古城门的传说 (3)延伸拓展:*了解当地城市发展与城门
11、演变情况,从而初步了解所在城市的历史发展过程。*收集当地与城门(城市)发展有关的传说,撰写小论文。 (4)感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好城市建设与文物古迹保护之间的关系?*杭州即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你有哪些有益的建议?,4知识链接(1)杭州发现钱塘门老照片,照片拍摄于1919-1924年间,由外国人拍摄。照片中的钱塘门城楼古朴端庄,是飞檐重楼歇山式的建筑,宽五间,灰筒瓦顶;城墙高度超过三丈,宽三丈。照片中的城墙上,长满了茂盛的藤 草,使钱塘门增添了几分沧桑感。从倒U字形的门洞看进去,是一条由青石铺就的蜿蜒的城门巷道;城门洞里依稀可以分辨出一个站立的人,这个人有可能就是当时的看门人。钱塘门始
12、建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9年),现位于庆春路湖滨路交叉口,是杭州西城门之一,其地位仅次于嘉会门。出城往灵隐进香的人,必由钱塘门出入,于是就有了“钱塘门外香篮儿”的说法。民国二年(1913年),为修建湖滨路,当时的政府拆除了钱塘门至涌金门之间的城墙;到了上个世纪50年代,为了修建延伸环城西路段,残余的西城墙北段也被拆除了。昔日起着重要作用的钱塘城门逐渐被历史湮没,现在留给我们记忆的只剩下古城门遗址的石碑了。,(2)清波门的故事杭州老城门的歌谣中有这么一句话:“清波门外柴担儿”,清波门原来是樵夫进城卖柴的通道,清波门外正对着南山,南山成为杭州薪柴的主要提供地。更让清波门闻名的还是来自于白蛇传中白
13、娘子的一句“我住在西湖边的清波门”,让清波门平添了几分神秘感。懂得历史的人还知道当年太平天国攻打杭州的时候,就是从清波门城墙下挖了地道,进而攻破了城池。 (3)钱塘门将重建明清时期在杭州形成的10座城门之一的钱塘门将在明年(2006年)国庆节前后重新拔地而起,新湖滨将再次呈现“钱塘门外香篮儿”的景象。新湖滨景区规划还将圣塘闸沿白沙路、环城西路、湖滨路至一公园沿湖用地都包括在内,规划总面积1085公顷,涉及西湖岸线12公里。整个规划分为圣塘景区和湖滨路改造两部分。,第4课:杭州文化的象征吴山庙会 1教学目的:(1)了解吴山庙会的历史发展,初步领会庙会作为民俗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性。(2)掌
14、握吴山庙会的内容发展,感受杭州的风情人物与地方特色。(3)培养良好的审美心理与审美态度,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2教学重点难点(1)吴山庙会的发展演变是重点(2)感悟民俗文化的特色是难点,3教学建议: (1)导入*情境导入:“文革”时期,庙会等一些传统民俗被指责为“四旧”而予以废除,你认为合理吗?*图片导入:出示吴山庙会的有关图片,导入本课内容。 (2)拓展:*人们说庙会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你同意吗?*吴山庙会是怎样发展而来的?它有哪些具体内容?*你知道多少与吴山庙会有关的传说故事? (3)探究:*你所在的地方有庙会吗?赶一次庙会,谈谈感受。,4、知识链接(1)吴山庙会的种类吴山庙会是
15、杭州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庙会之一。为纪念春秋战国时吴国大夫伍子胥,建造第一座伍公庙以来,两千多年间寺庙庵观,日益增多,几乎遍及吴山境内的紫阳、云居、七宝、峨嵋等十多个大小山头和山麓,故有“吴山七十二庙”之说。这些寺庙极为复杂,祭祀的民间神灵也众多纷纭。大致可分以下几类: 历史人物被塑造的神:除“伍公庙”外,还有纪念明朝“铁面御史”周新的“城隍庙”;纪念南宋行刺奸臣秦桧的“施全庙”等。 神话传说之神:有仓颉祠、月老殿、酒仙殿、禹神殿、药王庙;还有龙王庙、海神庙、雷神庙、风神庙、火神庙、太岁庙(祭祀六十甲子星宿)等。儒、释、道三教供奉之神:儒教的文昌庙等;释教的海会寺、宝月寺、七宝寺、宝成寺、仁寿
16、庵等;道教的三茅观、通元观、三仙阁等。,(2)吴山的传说据说那金主完颜亮一日读柳永的词望海潮,词中极状西湖的繁华风貌,不由得起了渡江南侵的念头。公元一一六一年,完颜亮派人潜入杭州画了一张西湖图,带回金国后制成一扇屏风,仍觉不过瘾,又在画中添上自己策马立于吴山山顶的画像,并题词其上,诗中有“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之句。于是吴山就有了第一峰之称,至今山上“吴山第一峰”的摩崖石刻仍清晰如昨。 吴山上多古树奇岩,吴山古树以香樟为最,最高寿的“宋樟”已有八百年树龄,树冠苍苍如盖,树干皱襞嶙峋。至于奇岩更是不可一一历数,偏是紫阳山阳坡的地面上突兀地裸露着一大堆青青的石灰岩,生得俊俏可爱。清朝时为
17、观赏此石曾特意建一亭,匾额题曰“巫山峰青”,因为这一组奇诡的石头有个响亮的名头,叫“巫山十二峰”。只是在杭人嘴里极少听到,老老少少只唤它作“十二生肖石”,倒是这名儿与吴山的气质蛮相配的。新“西湖十景”中有“吴山天风”,听着有种还应琼楼玉宇的感觉,只是不太像。倒不如清代时的景名“吴山大观”更与之相配。吴山上有“江湖汇观亭”,登亭眺望,可揽江挽湖,尽观杭城风貌,的确蔚为大观,亭内有一楹联引明代徐渭之句恰到好处:“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灯火,尽为此处楼台。”,第9、11、22课:沈括、钱王与阮元1教学目的(1)了解杭州杰出历史人物的事迹与生平,明确杰出历史人物是构成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内
18、涵。(2)体味杰出历史人物的高贵品质和高尚情操,并能转化为学习的动力。2重点难点(1)了解沈括的科学成就与科学精神。(2)体会钱王的爱民之情。(3)感悟阮元的廉洁精神并能结合现实进行思考,3、教学建议:(1)三个历史人物中,沈括的事迹比较熟悉,教师可结合中小学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挖掘与拓展。关键在于让学生理解以下几个问题:*沈括的科学精神的表现在哪里?*沈括科学精神的产生原因有哪些?*沈括的科学精神对我们现在有哪些现实作用?*探究:十二气历与现行历法有何异同,说明什么?(2)钱镠是一个对杭州历史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其乡土味非常浓厚。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在群雄纷争的动乱年代,各地狼烟
19、蜂起,而吴越国却能保持长久的和平,原因有哪些?*你如何看待钱镠的“保境安民”策略,你认为他是一个胸无大志的人吗?探究:“钱镠射潮”有用吗?为什么?,(3)阮元的特点是廉洁,关于他的事迹学生普遍比较陌生,因此,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各种教学素材,让学生了解、感受这一历史人物。*阮元自幼以“神童”著称,你认为“神童”是天生的吗?*阮元是一个多面手,他在很多方面都有建树,你怎么看待“通才”与“专才”?*在封建社会里,阮元是一个廉洁的模范,你认为他的廉洁精神有什么现实意义?探究:*了解阮元的其他廉洁事迹,写成文章在班级里交流。*参观阮公墩,感受阮元的的贡献。同时对阮公墩的发展提一些建设性意见。,4、知识链接
20、:(1)沈括的科学精神十分虚心求教,勤于思考,能向一切内行学习,“历访镜工”,“问教坊老乐工”,“问老医”,“凡所到之处,山林隐者,无不求访,及一药一术,皆至诚恳切而得之”,“发明考证,洞悉源流”。例如他三十多岁开始研习数学天文时,就常请教当时的女数学家胡淑修。沈括比她及其丈夫年长十余岁,仍能如此虚心下问,并屡叹曰:“得为男子,吾益友也。” 十分重视调查、观察、实测、实验,并且要“原其理”,“以理推之”。他倡导“见简即用,见繁即变,不胶一法”,这也是他取得天文、物理等方面独创性成就的原因之一,他的科学思想受儒、道、元气说等的影响,同时注意核查他人在实测中的数据。例如在天文学方面,他详细观察五星
21、运行轨迹(“如柳叶边缘”)和陨石坠落时的情景;为测量北极星与北天极的真实距离设计了窥管,每夜3次,连续三月,得200余图,得出当时极星“离天极三度有余”的粗测结论,(2)钱氏后人人才辈出钱氏家族人才辈出,自然科学有钱三强、钱伟长、钱学森称为“三钱”,文史哲方面钱玄同、钱基博、钱穆、钱锺书.,其他杰出的人物还多,如钱其琛是外交能手,钱复是国学大师,追溯起来,他们都同出一源。錢鏐在唐末大乱之际,因缘时会,得以割据一方,但始终不妄自尊大,惟以保境安民为要务。有风水师煽惑他填掉西湖,说如不填,吴越国只能维持不到百年,而如填掉则可延长。錢鏐想到添湖不利于民,没有听信妖言。而遗嘱子孙:“度德量力而识事务,
22、如遇真君主,宜速归附。圣人云顺天者存。” “民为贵、社稷次之。免动干戈,即所以爱民。”公元978年,即宋太平兴国三年,宋朝廷已建立18年后,他的孙子弘俶举家入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和平统一,江浙避免了兵火,此后一直是富甲中国之区,钱氏的贡献,朝野钦敬。成书于宋代的百家姓,第一句“赵钱孙李”,赵是当今皇帝的姓,排第一不用说,而钱位居第二,估计就有对钱氏的感激和尊重,因为他的行为不仅是有利于江浙的百姓也有利于全中国。錢氏还留有家训,虽然其中有些已是历史了,但其教育子孙为人之道,作为今天一个良好的公民也是有用的,这应当也是钱氏家族能绵延兴旺的一个重要原因。,(3)阮元遗墨体现廉洁精神“小兰津”是一
23、古石碑,碑宽CM,高CM。 “小兰津”三大字为清代云贵总督阮元题,旁有隶书字体碑文,是一次官员集会议事的重要记载。 从碑文所记可以看出,清代著名学者、颇具文采的云贵总督阮元是因为“阅武永昌”,从省城昆明来到保山,在下榻处题“小兰津”之名,并以七律一诗对永昌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同时表达应该自律自策、造福民众的为官之道。阮元还要求为官者尤其不能忘记先辈们为建功立业而有所作为。地处边疆,所以要潜心学习率兵英勇平叛、功劳卓著的太守张翕,是他为团结各族群众、巩固地方政权做出突出业绩;要效仿为官清廉、政绩辉煌的永昌郡首任太守郑纯。其中强调的为官者需学习前贤,清正廉洁、自律自策,还是值得今人借鉴的。,请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