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传承、发扬,黄炎培教育思想,中文名: 黄炎培 出生日期: 1878年10月1日 逝世日期: 1965年12月21日 职业: 教育家 毕业院校: 南洋公学 代表作品: 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新大陆之教育,东南洋之新教育,简介: 黄炎培(18781965),字楚南,后改字韧之(任之),别号抱一。江苏省川沙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人;他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教育家,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他以毕生精力奉献于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为改革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传统教育,建设中国的职业教育,作出过重要贡献。,职业教育的目的 为“劳动者文化、业务水平的提高”,“造就新型知识分子”服
2、务。,职业教育的方针 社会化强调的是职业教育须适应社会需要 科学化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 “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职业教育思想的特点 教育与生活联系。黄炎培在职业指导上的要求就是“帮助个人选择、预备、决定及增进他的职业”,使他们能够做到“敬业乐群”和“裕国利民”,教育与劳动结合。黄炎培把“尊重劳动”作为职业教育所奉行的重要信条,把“劳工神圣”“敬业乐群”作为中华职业学校的校训。 注意学和用的联系。黄炎培反对劳心劳力分离,注意学和用的联系,主张手脑并用,“要使动手的读书,读书的动手,把读书和做工两下联系起来”,只有手脑两部联合才
3、能产生世界文明。,黄炎培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及过程,1、黄炎培早期教育活动 2、清末民初的实业教育 3、黄炎培对外国职业教育的考察与借鉴 4、从理论研究到身体力行,黄炎培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1、黄炎培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的目的观 2、黄炎培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的平民观 3、 “手脑并用”、“做学合一” 4、 “大职业教育主义” 思想主张,黄炎培现代教育思想的目的观,中国人自古以来,读书求学,理由多多,一是为谋取功名,二是为装点体面,三是为填补精神的虚幻;读书既可为做官的捷径,也可以是有钱人高雅的消遣,至于和国计民生,则基本没有关系。 这种陈腐观念的直接后果,就是教育与社会的自动疏离,学用严重脱节。清末科
4、举制度的废除,大量“西学”的引进,也并没有自然而然地解决学用脱节问题。到二十世纪之初,随着各种形式的教育在规模数量上的急剧扩张,学用脱节的现象反而愈加严重。,黄炎培对旧式教育的批判,辛亥革命的胜利,为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社会迫切需要大量有一定文化知识与科学技术水平的劳动者。然而在当时,一方面学校毕业生学不致用,毕业即失业;另一方面经济生产领域急需各种技术人才,而本国人才奇缺,只能高薪聘用外国人。,黄炎培对旧式教育的批判,黄炎培指出, “今之学子,往往受学校教育之岁月愈深,其厌苦家庭鄙薄社会之思想愈烈,扦格之情状亦愈著”。学生在学校所获得的道德、技能、知识方面的教育和训练
5、,走上社会后毫无用处。面对大量毕业于现代学校,而又无真才实学可以谋生糊口的“识字游民”,黄炎培叹息道:“教育幸而未发达未普及耳,苟一旦普及,几何不尽驱国人为高等游民,以坐待淘汰于天演耶。”循是不变,不思改良,“学校普而百业废,社会生计绝矣。”,黄炎培对旧式教育的批判,黄炎培痛切地感慨道:“无新学识以应用于实际,无新人才以从事改良,教育不与职业相沟通,何怪百业之不进步?”由此,他得出了“盖今世商战、工战,无非学战”这一极富警世意味的结论。,黄炎培对旧式教育的批判,他采用西方教育理论中“教育的本质是传递,是发展”的观点,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于己具有自立之能力,于人能为适宜之应付”,那就应该与个人
6、生活、与社会现实密切联系。,黄炎培对旧式教育的批判,他极力主张教育应切合实用,发展能力。认为旧式学堂的学子仅受一般文化教育,“不能发展谋生之能力”,因而必然是“满地青年学成无用”,要改变这种情形,就“当授以直接谋生之术”,使其具备社会所需要的、应有的职业能力。进而提出:“凡教育皆含职业之意味。盖教育云者,固授人以学识、技能而使之能生存于世界也。” 这一著名的论断。,全面揭示教育的目的宗旨,职业起源于社会分工,“凡有生命者,第一要求也可以说唯一要求,就是它的生存”。为了生存就要供给。“因从事于生活需求之供给,本于分工的自然趋势,养成专门工作,而职业以兴”。“自社会生活方式采分工制,求工作交通的增
7、进与工作者天性、天才的认识与浚发,进而与其工作相适合,于是乎有职业教育”。,全面揭示教育的目的宗旨,黄炎培给职业教育下的定义是:“职业教育,以教育为方法而以职业为目的者也。”“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同时尽其对群之业务。”,全面揭示教育的目的宗旨,号召青年应“对于职业抱有最高之信仰”“人生必须服务,求学非以自娱。无论受教育至何等高度,总以其所学能应用社会,造福人群为贵”,“职业平等,无高下,无贵贱。苟有益于人群,皆是无上上品。”,全面揭示职业教育的目的宗旨,黄炎培对职业教育目的宗旨的完整表述: 一为谋个性之发展; 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 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 四为国
8、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最终目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全面揭示职业教育的目的宗旨,黄炎培提出:职业教育“一方授与学生以谋生的知能,一方仍注意社会服务的道德谋生与做人,二者本应同时并重,不具谋生能力,人固无从做起,具有谋生能力,而不知做人之道,必将成为自私自利之徒,更违教育之本旨矣。”,全面揭示职业教育的目的宗旨,他还让中华职业教育社制定和完善训育标准,把“敬业乐群”具体化,主要内容有:认识职业之真义在服务社会;养成责任心;养成勤劳习惯;养成互助合作精神;养成理性的服从美德;具有稳健改进之精神;养成对从事职业之乐趣;养成经济观念;养成科学态度。,2、黄炎培的职业教育平民观,当时其他
9、一些教育家认为: “教育救国”的关键在培养领袖人才,重点应在高等教育培养“精英”。黄炎培则认为:社会如同花瓶一样,重心应在下,如果重心上移,花瓶就会倾倒。“劳工占社会大多数,一切问题,皆以大多数的平民为总目标。”,2、黄炎培的职业教育平民观,黄炎培认为,兴办面向平民阶层的职业教育,帮助他们获得某种就业或创业的实用技能,不失为一种在社会政治经济改革措施之外,帮助他们获得自身自由解放、改变他们生存状况的理想途径与方式。,2、黄炎培的职业教育平民观,“凡平民教育性质之职业学校,最合现今社会所需要。”职业教育“本身是平民化的,是为解决平民生计而产生出来的”。,黄炎培认为,在那些遭受不应有的忽视,失却接
10、受应有教育机会的普通平民青年群体中,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此中不少人才,徒为境遇所限,无由发展,为培养人才计,为尊重人才计,似宜注意及此。弟更愿先生将用于中等以上青年之才力,略事节缩以用于中等以下青年 。”,2、黄炎培的职业教育平民观,2、黄炎培的职业教育平民观,温家宝 :“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人民性。”“职业教育应该是面向人人的教育,使更多的人能够找到适合于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空间,从而使教育事业关注人人成为可能。”,2、黄炎培的职业教育平民观,温家宝: 我们说社会公平,最大的公平就在教育,人人享有教育的权利是社会公平和正义最主要的原则。我们有13亿人口,9亿农民,平民的比重更高。
11、我们之所以把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就是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能得到教育。,3、核心理念:“手脑并用”、“做学合一”,(1)“要使人们明了,世界文明是人类手和脑两部分联合产生出来的。作工自养,是人类最高尚、最光明的生活” 。 “中国的读书人顶怕用手,除掉写字和吃饭、穿衣、上茅厕以外,简直象天没有给他两手似的。在糊里糊涂中,把社会分做两下:一是号称士大夫,是死读书老不用手的;一是劳动者,是死用手老不用读书的,好罢!吾们来矫正一下。使动手的读书,读书的动手,把读书和做工并起家来。”,3、核心理念:“手脑并用”、“做学合一”,(2) “手脑训练,确是人类生活教育上最基本的工
12、夫”“今科学之昌明,皆人类手脑二者联络发达之成绩”,“故手、脑二者联络训练,一方增进世界之文明,一方发展个人天赋之能力,而生活之事寓其中焉。”“手脑联合训练,适合青年期身心发展的自然要求”。,3、核心理念:“手脑并用”、“做学合一”,(3)理论与实习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黄炎培说: “职业教育应做学合一,理论与实习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如果只注重书本知识,而不去实地参加工作,是知而不能行,不是真知。职业教育目的乃在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此种境地,需手脑并用。”,3、核心理念:“手脑并用”、“做学合一”,(4)“从做里求学,从随时随地的工作中间得系统的知能。” 黄炎培十分强调“做中学”
13、,并要求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努力为学生营造生产性实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核心理念:“手脑并用”、“做学合一”,(5) “职业教育,不唯着重知,尤着重在能”。 黄炎培说:“职业教育,则专重实用,纯为生活起见。”又说:“职业教育的目标,很简单,很分明,是给人家一种实际上服务的知能,得了以后,要去实地应用的。譬如学游泳,是要真会游泳,单说一大篇游泳的理论,哪里行呢?”,3、核心理念:“手脑并用”、“做学合一”,黄炎培在为中华职业学校校歌作的歌词中写道:“用我手,用我脑,不单是用我笔,要做,不单要说,是我中华职业学校的金科玉律。”,3、核心理念:“手脑并用”、“做学合一”,(6) 注重实践
14、,还意味着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自己的事,加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中华职业学校的学生一入学就一律要写誓约书,并实行“学生自治”:“一、尊重劳动(学生除半日工作外,凡校内一切洒扫、清洁、招待等事,均由全体学生轮值担任)二、遵守规律(校中由全校学生组织自治团,自订一切规律而自守之)三、服务社会(学生除校内服务外,兼于校外从事一切相当之服务)。”,江苏是黄炎培先生早年战斗过的地方,这里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的足迹。20世纪初期,他曾任江苏省教育司司长,在对海外职业教育进行大量考察的基础上,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革除脱离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传统教育方式的弊端,于1917年联合蔡元培、梁启超、张謇等教育界、实
15、业界知名人士创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开创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先河。1918年,他又亲手创办了当时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最富有实验性的学校”中华职业学校,即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90多年来,在他的倡导和领导下,中华职业教育社已逐渐成为我党统一战线具有“统战性、教育性、民间性”的职业教育团体,成为职业教育界兴邦报国、追求进步的标志与楷模,为我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精髓是我国先进职业教育文化的源头活水。早在90多年前,黄炎培先生就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的理念,高度概括
16、了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他倡导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宗旨,明确了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他追求的“社会化、平民化和科学化”在职业教育中的充分体现,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方针;他推崇的“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理念,从本质上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他提倡的“敬业乐群”、“劳工神圣”等理念,诠释了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他提出的 “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等思想,在当今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应用、补充和提升,已经在当今各级各类职业学校(院)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中得到体现;他提出的公民“终身接受职业教育”的主张,已被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二届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所认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具有很强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践性,即使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得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肯定和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的推崇。黄炎培先生颇具前瞻性的职业教育思想和理念、为国为民的远大抱负、脚踏实地的教育实践和博采世界先进文化之长为我所用的胸怀,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深切缅怀黄老的历史功绩,就是要学习他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执着追求光明与真理的毅力、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灵活高效的做事方法、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从而为新世纪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