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粮油:还有多少机会可以重来?这几天中国北方很多省受了雪灾,而这种天灾继续南下,范围进一步扩大。受灾的地方物价在上涨,这是天灾。然而,不可想象的还有人祸,就是我们现在买的各种食用油,包括鲁花、金龙鱼都是外资的。我们中国粮油 85%都是外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 2004年的时候,已经败于美国政府和华尔街联合发动的一场大豆金融战。失败的结果就是我们现在连每天食用的油都要看华尔街的脸色行事,它看你不顺眼就抬高价格,你就得多付钱。你能不能想象连吃的油都要受人家控制,炒个荷包蛋都不容易,这年头,日子怎么过?据史书记载,中国人在黄帝时代就开始种植大豆,中国人种植的大豆曾经比全世界其他地区种植的总量还要
2、多。大豆过去是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农产品。1995 年以前,中国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2000 年中国大豆年进口量首次突破 1 000 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此后几年,中国的大豆进口额连续攀升;最近 10 多年里,中国大豆产量由原来的世界第一,退居为继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之后的世界第四。为什么我们国家的大豆产量十分丰富,却需要进口“洋大豆”呢?为什么国际大豆价格调整,我们的粮油价格就发生变化呢?从 2009 年 4 月份开始到 6 月底,大豆价格上涨了 25%。这个价格是谁拉高的?在这里我告诉各位读者,这就是以华尔街为首的国际金融炒家的所作所为。这一群人也可以简单地叫做金融资本
3、,他们已经完全控制了我国大豆的价格。当初这个事件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国际大豆价格一上升,我们的粮油价格就跟着上升? 大豆危机是怎么开始的?一般来说,美国大豆的质量比我们东北黄金大豆的质量要好。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它的出油率大概要高出 1/6。而且在 2003年之前美国大豆价格特别低,它的到岸价格甚至比我们东北黄金大豆便宜10%。因此一旦开放大豆进口,东北黄金大豆就将被洗劫一空,完全没有生存的可能。这场大豆危机是非常重要的危机,接下来我们就看看美国政府和华尔街是如何搞这场阴谋的。2003 年 8 月份,美国农业部说天气不好,所以大豆库存数据要调低美国农产品生产配额是由美国农业部决定的。大豆库存量
4、降低那还得了,于是美国的金融炒家就开始大量建仓,因为美国政府不买了。怎么建仓呢?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大豆交易价格从 2003 年 8 月份的最低点 540 美分一路涨到了 2004 年 4 月份的 1 060 美分,涨得非常快。因为美国政府要求美国的大豆产量降低,导致大豆价格从 540 美分涨到了1 060 美分,创下了 2003 年之前 30 年的新高。这样的涨幅换做在中国的话,相当于每吨大豆从 2 300 元涨到 4 400 元,就是这么快。你知不知道这都是阴谋?第一,农业部为什么要调低大豆的产量?第二,国际金融炒家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拉抬大豆的价格,而且拉抬得这么快?它们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让
5、中国 70%的大豆压榨工厂全部破产。由于中国压榨企业的恐慌心理,于 2004 年 3月在一吨 4 300 元的历史高价下,抢购了 800 多万吨大豆。由于大豆价格大跌,结果损失惨重,有 70%的压榨企业破产出局,大量企业倒闭,而在这个时候,你们知不知道有国际四大粮商这个说法呢?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全世界控制着粮食生产运销的只有四家公司,它们趁机低价收购中国破产的压榨企业,参股多家大豆压榨企业。世界四大粮商进场收购了我国 70%以上的停工企业,从此中国的大豆市场受制于四大粮商,而四大粮商和美国政府以及华尔街之间关系暧昧,在此得到了完全的证实。我上面提到的问题,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完的,为了大家能更清
6、楚的了解整个事情的经历,我建议大家读一下下面几本书。大家在读完之后,仔细想想一下,华尔街为什么能兴风作浪。1、拉吉.帕特尔粮食战争:市场、权力和世界食物体系的隐形战争:目前国内讲食品问题及四大粮商的书很多,这是最全面的一本。如果要了解金融炒家在相关领域如何兴风作浪,同时参考我的著作金融超限战。2、科林.里德金融危机经济学:如何避免下一次经济危机:未来的社会,有危机是常态,没危机就太幸福了,这次危机还没过,看点,有备无患吧。3、肯.布兰佳更高层面的领导:肯.布兰佳在管理界,也算一号人物,本书是其集大成之作,在领导力方面具有很强的实操性。最近很多企业界老总听了我的讲座,希望为他的管理人员推荐一本取之即用的书,又体现了我在谁在谋杀中国经济所说的文化浮躁性,但基于其好学精神,我的助手找了几本,姑且认为这一本不错。4、斯蒂芬.李柏即将来临的经济崩溃:这是一本在 2008 年销售异常火爆的一本书,作者拥有 19 年的专业股市预测经历,当然,他是有成功预测过的,比如成功预测了 20 世纪 90 年代将是股市的黄金时期;科技股市场的崩溃即将来临;在 2004 年 2 月,当原油价格还在每桶 33 美元以下徘徊的时候,他又预言能源价格飞速上涨已经为时不远。但推荐给大家看的不是他关于股市的预测,而是他关于投资背后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