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希伯来人,这个民族原来是闪米特族,当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并不像以后那么大。早在公元前 1000 年,这个民族已定居犹太,后又定居耶路撒冷。犹太人的历史是与相邻的大帝国交织在一起的,南边是埃及,北边是叙利亚亚述巴比伦等先后更替的帝国。而犹太国的土地恰恰是埃及和北方诸强的必经之路。 犹太人之所以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其重要原因是他们创造了一种文化,包括世界历史和纪年学各种法律智慧之书颂歌诗小说等文学著作以及政治文章,这些就是希伯来圣书,也就是基督徒们的旧约全书。这些作品在公元前第五世纪或第 4 世纪问世。这些作品最初可能是在巴比伦编撰的,尼科二世怎样侵略亚述帝国,那时亚述正在同米太人波斯人加尔底亚人
2、打仗。当时的犹太王约西王反抗埃及,被尼科打败,公元前 608 年约西在吉米多被杀,犹太因此成了埃及的属国。巴比伦的新加尔底亚人在尼布甲撒大帝的领导下,把尼科打回埃及时,又在耶路撒冷立了一个傀儡君王犹太。但这办法并没有成功,犹太民众把巴比伦的官吏也杀死了。因此尼布甲尼撒决定完全消灭这个弱小的国家,耶路撒冷被他掠夺烧毁,剩下的人也掳掠到巴比伦。埃及人也为争夺犹太国与北方诸国作战。 犹太人从此住在巴比伦,一直到公元前 538 年居鲁士攻陷巴比伦。居鲁士把犹太人召集在一起,遣送他们回到故国,重建耶路撒冷的城垣和庙宇。 那时候的犹太人还不是开化和团结统一的民族,其中能读能写的人只是很少数。只是到了约西亚
3、时才有了关于这部旧约全书的记载。被掳掠到巴比伦反而使犹太人开化。并联合起来,犹太人归国后重新意识到本国知识的重要,也认识到自己是一个自觉的政治民族。那时,犹太人的圣书只有后来的旧约全书中的前五篇,所谓的首五卷(pentateuch)。犹太人此时还有许多能够独立成卷的书篇,如历代志(chronicles)诗篇箴言等等,这些以后与前五篇一起收入了今日的希伯来圣经。圣经的第一篇“创世纪”就是创造世界的历史,亚当和夏娃及洪水的记载非常酷似巴比伦的传说,犹太人似乎和一切闪米特人都具有 共同的信念。所以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的传说与摩西和参孙(Samson)的故事也有相同之处,但关于亚伯拉罕(Abraham)
4、和以后的故事,犹太民族则独具特点。 亚伯拉罕或许就是和巴比伦的汉谟拉比同时代的人,他是一个闪米特族的族长。创世纪可以读到他漂泊的故事,还有他子孙的故事,以及他们怎么被掳掠到埃及。亚伯拉罕流浪到迦南(Land of Cannan),圣经中说神就把这块繁荣的乐土赐给他和他的子孙。亚伯拉罕的后裔侨居在埃及很久,又在摩西的指引下漂泊荒野 50 年后,便分为十二个部落,由阿拉伯沙漠向东侵入迦南。他们的侵略越在公元前 1600 年到公元前 1300 年之间,那时的埃及史中还没有关于摩西或迦南的记述供我们参考,但他们始终未能在腹地以外更有发展。海岸近在眼前,这些地方不属于迦南人,而属于新来的爱琴海民族腓利士
5、人,其主要城市加沙(GaZA)加多(Gath)亚实突(Ashdod)亚斯卡兰(Ascalonand)和佐帕(Joppa)都有力地抵抗希伯来人的入侵。许多年代中亚伯拉罕的后裔生活在山地里不引人注目。他们一直和腓利士人以及与自己种族最接近的摩押人(Moabites)米太人相互冲突。人们可以从圣经士师记中找到他们在这些时代中的痛苦不幸和斗争的记载,其中大半是忠实记述他们不幸和失败的情况的。多数时候,希伯来人都是从民间长老中选出类似祭司的士师做统治者,后来的公元前 1000 年左右,希伯来人在族中选出一位君王来领兵作战,这就是扫罗(Saul).但扫罗的领导并不比士师们强,他在季尔阿波山(Mount G
6、ilboa)一战中死于腓利士弓手的乱箭之下。他的盔甲被收存在腓利士维纳斯神庙中,尸体则被钉在伯珊(Bethsham)的城墙上。扫罗的继承人是大卫(David),他比较有谋略并有所成功。在大卫统治下希伯来民族第一次有了繁荣的景象。这主要是因为和腓尼基推罗城结盟的缘故,推罗的王希兰(Hiram)也许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他想有一条经希伯来山国到红海的安全商路。以往腓尼基人到红海需要经过埃及,但此时埃及正在内乱之中,使商路受阻。所以希兰王曾和大卫及大卫的儿子,后来即位的所罗门(保持密切的联系。耶路撒冷受到希兰王的保护,在他的帮助下建起了城垣王宫庙宇,另一方面希兰王也得以在红海建造航船,于是便有了南来北
7、往于耶路撒冷的商运。因此所罗门也得到了犹太人空前的荣耀,甚至竟和法老之女结婚。但是我们也许明白,所罗门荣耀的最高点也不过是一个小城的小诸侯。他死后,权威就衰落了。耶路撒冷被第二十二朝的第一任法老士撒(shishak)占领,并把往日的盛况破坏殆尽。圣经中列王记和历代志中关于所罗门的记述被许多批评家怀疑。认为后世文人出于爱国热情夸张了。但是要细心一点去读圣经中上述记载,就不会像初期那样吃惊。如果谁去量一量所罗门的庙,就可知道比一个郊外的小教堂还小。要是读亚述的纪念碑,可见所罗门的继任者亚哈(Ahab)曾派 2000 兵车和亚述军队作战,所以所罗门的 1400 乘战车就不算什么了。圣经中也写到所罗门
8、好显示自己,而使人民饱受劳役之苦。他死后王国的北部就和耶路撒冷分裂,成立了独立的以色列(Israel)王国。公元前 721 年以色列国王被亚述人俘虏囚禁,他的人民也就在史书中消失了,犹太人继续奋斗,直到公元前 604 年,才与以色列一样灭亡。圣经中关于以色列人的记述尽管有些夸张,但到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的对埃及亚述巴比伦的考古研究发现,这些故事大体上是真实的。在公元前 6000 年到公元前 3000 年之间,亚述人(Assyrians)在底格里斯和的上游建立了城市。在今天已经干燥了的叙利亚和阿拉伯的沙漠里,则有一种暗白或褐色的闪米特族,为寻找牧草赶着他们的山羊群绵羊群和驴群。这些闪米特族的牧民和
9、从南波斯来的的肤色更黑的伊拉姆(Elamites)与初期文明有着密切关系的人们,他们有时为贸易而来,有时为掠夺而来,后来他们中间出了位有胆识的领袖,于是他们便成为胜利者。 大约在公元前 2750 年左右,闪米特民族中出现了一位伟大的领袖萨尔贡(Sargon),他征服了苏美尔全境,成为从波斯湾到地中海的广大地区的统治者。他目不识丁,但他的人民阿卡德人(Akkadian)都学习苏美尔文,以苏美尔语言为官方和学术用语。他们所建立的帝国不过两世纪就衰落了。在伊拉姆人入侵后,一种被称为亚摩利人(Amorites)的新兴的米闪特族,接着在苏美尔确立了支配权。他们在河水位上游一个叫巴比伦的小城建立了首都,他
10、们的帝国被称作第一巴比伦帝国。建国者是一位首创法典的伟大帝王汉谟拉比。 尼罗河狭小的流域并没有像美索不到米亚那样被游牧民族所侵掠,但在汉谟拉比执政时,闪米特人对埃及的进攻却极成功。就此建立了法老统治的“牧人王朝”,这便是希克索斯(Hyksos)王朝,沿袭几个世纪之久。这些闪米特族统治者并没有和埃及的生活同化,他们往往被敌意地视为异邦人或野蛮人。约在公元前 1600 年,他们终于被埃及的独立运动驱逐了。但是,在苏美尔定居了的闪米特族,却与苏美尔人互相融合,巴比伦帝国的语言也成为闪米特语的一只了。至于犹太人与欧洲人种的仇恨主要起源于古罗马人与迦太基人的几次布匿战争,第一次布匿战争时,我们的秦始皇大
11、帝还只是一个孩童,作为腓尼基城的迦太基被彻底打败,第三次布匿战争结束时。5 个世纪前繁荣与世界的闪米特人只剩下有一个本民族统治的小国家犹太。这个小国从赛琉卡斯王朝挣脱出来得到自由,由本族的玛卡喀比(Maccabean)王朝统治,这时犹太人的圣经已基本完成,而我们所熟知的犹太人特有的习俗正在发展之中。迦太基人腓尼基人和其他亲缘民族,能从本质上用一种语言写成充满希望和勇气的圣经中看出共同的联系。很大程度上,这些民族在当今的以色列国建立之前,仍然是世界上的商人和旅行者。与其说闪米特人的世界被取代了,倒不如说是扩散了。耶路撒冷始终是犹太教的象征,而不仅仅是其中心。公元前 65 年这个城市被罗马军占领,
12、经过几次独立反叛的反复后,在公元 70 年又被罗马军队围攻,虽经死守,终被攻占,圣殿也被毁,公元 132 年的反叛也成了一场浩劫,城市被毁灭。我们现在看到的耶路撒冷是以后在罗马人统治是重建的。原来耶和华圣殿的旧址上被修建了罗马神朱比忒卡匹托来拿(Jupiter Capitolinus)的神殿,并禁止犹太人在城中居住。作为闪米特人亚伯拉罕是否被汉谟拉比掳掠到埃及,由闪米特族人形成后来的希伯来人,也就有以后的摩西带领犹太人出埃及?MZWm6M8在公元前二千年内,希伯来人定居在迦南。他们使用迦南人的语言,尽管他们的文化有别于本地迦南人的文化。这两种文化的区别是一个激辩中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在宗教方面
13、非常敏感。 Rq*a_希伯來人的名稱源自希伯(Eber)。根據聖經舊約全書創世記第十一章 1214 節,希伯是挪亞的玄孫、閃的曾孫、亞法撒的孫子 阿马尔纳信札被成功解读后。若干学者急切地判定信札中谈到的“哈比鲁人”(Habiru)就是希伯来人。特别是信札中的“哈比鲁人”被称作游牧民、袭击者和歹徒。这与圣经旧约(约书亚纪)中,对受约书亚领导征服迦南的希伯来人的相关描述特别契合。 如此的结论被证明是草率的。随后的研究,结合了语言学的方法,并对其他古代文明的文献提到的“哈比鲁人”进行了考察。现在一般认为,“哈比鲁人”指的是一群集合起来的无国家的流亡者。他们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却不是一个入侵迦南的强
14、大部落。 实际上,根据圣经旧约的描述来确定“哈比鲁人”是否等同于希伯来人也许是不科学的。圣经旧约描述的事件也许在历史上并不是真实的。“哈比鲁人”中大部分是胡里安人,他们没有出埃及的经历。另一种理论认为,希伯来人就是古埃及文献中神秘的所谓喜克索斯人。喜克索斯人属于塞姆语族(闪米特人)。他们不断地移居埃及。最终武力夺取了衰落的法老的权力。喜克索斯人在几百年后被驱逐出埃及。与圣经旧约中的希伯来人寄居埃及的相关描述(比如寄居的时间)符合。在希伯来文化中保存了很多迦南和两河流域的文化因素。比如圣经旧约中挪亚方舟的故事与苏美尔人的 Ziusudra/Utnapishtim 故事。后者的故事中有方舟,神灵因
15、为愤怒而释放大洪水,嫉妒的神 Enlil(巴比伦语 Enlil,迦南语 El)以及反对他的智慧神 Enki(巴比伦语 Ea)。以上的关于希伯来人起源的说法可能都部分地正确。也许真实情况是这样:有一群被隔绝的迦南人设法山区定居。山区在迦南地东部是主要地形。他们吸收了其他的迁徙群体诸如“哈比鲁人”。文化融合使他们获得了不同于以往的特性。后来,这个组合而成的部落与迦南人截然不同。他们移居埃及,成为了埃及文献中统治埃及的喜克索斯人。在他们被驱出埃及回到迦南地的时候,他们自认与迦南人无任何关系。正如他们已经迥异于他们的祖先。以上的理论各有其支持者和批评者,相互之间并不是绝对排斥的。这些故事基本来自于旧约
16、,一般这个时期的人类史被称为神王时代,这个时期被划在大约在公元前 3000 年到公元前 1600 年以前。亚伯拉罕的家族来自于幼发拉底河西岸的乌尔地区。自从他们的祖先闪离开了方舟起,他们就世代放牧,兴旺发达。亚伯拉罕自己就是一个富有的农场主,拥有数千只羊。他雇用了 300 多个男子和少年照看他的羊群。当亚伯拉罕 75 岁时他离开家乡,来到迦南(巴勒斯坦的古名)由于灾难,亚伯拉罕离开森林和幔利草原,不断迁徙,来到地中海沿岸的一个地区,打败了居住在当地的腓力斯人,在腓力斯地亚也就是现在的巴勒斯坦落脚定居,这个时候亚伯拉罕与自己的妻子撒拉的儿子撒拉也出生在此地。但他由于与埃及女奴夏甲及其所生孩子以玛
17、利不幸经历,还有那次可怕的魔利亚山之行的伤心之地。撒拉年事已高,经不住再次长途跋涉,死后葬在麦比拉山洞。他回到了古老的幔利草原。让以撒与自己在乌尔的兄弟拿鹤的女儿利百加结婚,利百加对于自己的婚事敢于作主,也就是现在的自由婚姻,当时跟中国封建传统一样,婚姻是家长作主的,所以利百加是有着自由意志的人,是很了不起的。以撒和利百加生育了两个儿子以扫和雅各。当时的整个迦南来说,确是幽美的所在,空气潮湿,适于农耕。春天有花有树,秋天果品丰盛。这块地无河流但雨量充沛,足资灌溉;土地肥沃,盛产大麦、小麦、玉米;平地盛产葡萄,坡地几乎处处可见橄榄、枣子和无花果。而亚伯拉罕及其族人因是“从河那边过来的人”,进入迦
18、南时可供选择的地方就不多了,除非以战争手段夺取土地。当时迦南西北有腓尼基人,中西部低地平原被迦南本地人占据,稍往东北则是亚摩利人。亚伯拉罕和以撒、雅各的生活之所,位于约旦河谷地和沿海平原之间的中部山区,这个地区不宜农耕,只宜放牧。这块地的取得,主要是与当地人以立约、协商等和平方式据有的,另外一些则是以武力从亚摩利人手里夺过来的。据圣经记载,亚伯拉罕住在幔利附近,以撒住在别是巴,雅各则在离伯特利和示剑不远的地方。图片:早在耶稣之前存在的圣经就号召人们用自己的自由意志和道德自由与奴隶的愚忠做斗争,这与伊斯兰教和佛教有很大的不同圣经、圣殿、圣城都是犹太教的象征。犹太人的凝聚力除了圣经旧约外,还有诸多
19、基本法典,如民法、教法、规章条例、传统风俗、宗教礼仪等等。而这些内容都不是旧约的内容,而是写在塔木德这部犹太教徒生活实用的经书里塔纳赫,犹太教的第一部也是最重要的典籍,犹太人的正典,永恒的圣书。塔纳赫包含 3 部著作:妥拉(Toran)5 卷、先知书(Navim)8 卷、圣录(Ketuvim)11 卷,共计 24 卷,因此也被称为“二十四书”。塔纳赫的书名即由这 3 部著作书名的头一个字母的缩略语组成。按人们一般的假定,此书最终成书于从“巴比伦之囚”时期到公元 1世纪的 250 多年时间,由一批犹太圣哲和文士收集古代犹太教的历史典籍和律法文献,加以整理、编纂而成。塔纳赫大多用希伯来文写成,但在
20、圣录中,有几卷书包含了大量用阿拉米文所写的部分。塔纳赫的内容,从以色列人征服迦南之地前不久(公元前 13 世纪)到犹太人从巴比伦流放地返回犹太王国和耶路撒冷后不久(公元前 6世纪)。包括了一段数百年的历史。该书实际上是一部关于犹太人早期生活的百科全书,完整地展现了犹太民族的发展史。楼主写早期犹太人的历史与旧约全书,翻看下塔纳赫是有必要的。这个时候好像秦始皇还没有出现。耶稣对圣经的背叛就在于,犹太人承认世界的主宰存在,但是也是世俗的,与他们的祖先亚伯拉罕有契约,这个契约有利于犹太人,就是让犹太人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而耶稣认为上帝并没有与人订立契约,在天国里,既没有挑选过的人民,也没有特别受宠
21、的人们。上帝是一切生命的慈父,和天上的阳光一样普照,一样没有偏心。一切人都是这位神圣之父的子女,所有的人都有罪,也都是神的爱子。耶稣所宣讲的,不但有一种道德的与社会的革命,在许多的暗示中他的教义有明显的政治倾向。确实如此,耶稣说他的天国没有王位,天国不在世界上,而是在人的心里。这意味着:不论在什么地方,天国在人心里影响到什么程度,外部世界也会有同样程度的变革,从而建立一个新的世界。听耶稣教义的人即使瞎或聋,或者漏听,但有一点不可能听不到,这就是改造世界。在反对他的全部材料中,在他受审的材料中都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一点。耶稣向他同时代的人明确指出,并公开宣言他就是要改革,要融合和扩大全人类的生活。从
22、耶稣的话中可以看出,那些富有的人和财运正旺的人把他的教义视为可怕的怪事,认为这是一种要让富人的安乐世界破灭的观念。耶稣要富人们交出他们从社会中取得的无用的积蓄去拯救穷人,投入到内心的光明中。在耶稣所说的天国的光明中,也即人们内心憧憬的美好世界中,没有私有财产没有特权;没有骄傲与优越;没有欲望,也没有报应;仅有的只是爱。也就是宣讲在人类内心深处,人人平等,人人得到关爱。我们把历史和神学分开来有研究。基督徒大都相信耶稣就是犹太人最先认识的那位世界主宰的化身。对历史学家来说要坚持历史学的态度,即不能相信这一解释,也不能全然不顾。从物质方面,耶稣即曾以人的形态出现,史学家就必须以人的态度来对待他。只有
23、四部福音书可作为耶稣生平与观念的直接根据。这四部书互为佐证,描绘出耶稣清晰的形象。耶稣认为上帝是全世界之父,是神,劝犹太人摒弃狭义的爱国主义和家族思想,但是他认为天国并不存在于世上,而是在于人的内心。事实上他有点否认神的存在,因为上帝应当就在天国里。这也是犹太祭司痛恨他的原因吧!在四部福音书中,虽然能找到耶稣的人格和教导,但很少看到有关基督教教义的记载。在使徒书信中,才有对基督教信仰大纲的说明。创立基督教教义起最大作用的是声保罗(StPaul),这个人没有亲眼见过耶稣,也没有听过耶稣说教。保罗原名扫罗(Saul),在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时候,他还以迫害基督徒著名,后来他突然笃信基督教,更名保
24、罗。他对那时的犹太教密司剌教以及拜王教都很有研究。将其中的许多宗教概念和思想带进了基督教。当各种宗教同步繁荣的时候,互相采用仪式等外表的特点是一种自然趋势。例如中国的佛教现在已经差不多完全采用了道教的庙宇和僧规。而佛教与尊老子思想成立的道教的基本教义却几乎完全相反。基督教也同样受到影响,不但采用了诸如拜王教与密司剌教信仰中的僧徒剃发还愿礼物还有祭坛蜡烛诵经偶像等仪式,甚至还引用了一些宗教用语和神学思想。在各种不同的教派中,耶稣教最受政府猜忌,因为这派教徒和犹太人一样不肯将凯撒当神膜拜。就是完全不提耶稣思想中的革命精神,这也足以使基督教成为一种反叛的宗教。在大辩论后认为上帝是圣父圣子与圣灵三位一
25、体的信条成为基督教的公认信条。我们对这些神学的争辩不做什么评论,这些争辩对历史并不像耶稣个人的思想对历史的影响那么大。耶稣个人的观念为人类道德与精神开创了新纪元。耶稣坚决主张上帝是全世界之父,全人类都是兄弟,认为人格是神圣的,每个人的人格都在上帝居所的神殿里,这些主张给后来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随着基督教团体扩展和耶稣思想传播而出现的,是一种拿人当人对待的思想。圣保罗确实专向奴隶讲服从之道,像仇视基督教的人所批评的那样。但是四部福音书中也很明确地记载这耶稣反对人对人的征服。基督教更为明确地反对违背人道的角斗场角斗。在撒马利亚人的故事中,耶稣怜悯那种为本族争光而侮辱其他民族和宗教的
26、心态。在故事中,耶稣否认犹太人想得到上帝特殊待遇的强烈要求,他说凡是上帝收入天国去的人都受到一样的待遇,上帝对人人平等,因为他的仁慈是无限的。在将财产埋藏的故事和寡妇捐钱的故事中,说上帝要人们尽自己的能力行善,在天国里没有特权,也不打折扣,甚至没有借口。耶稣不光奋力抨击犹太人的狂热,也努力感化他们。犹太人民族观念强烈,有排外心理,耶稣想用上帝伟大的爱来冲淡阿门狭隘的家族感情。天国是全部信徒的大家庭。马太福音地十二章说到:“耶稣还对众人说的时候,不料他母亲和她弟兄站在外边要与你说话,有人告诉他,你母亲和你的弟兄站在外边要与你说话。他却回答那人说: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弟兄?他就伸手指着门徒说:看
27、啦,我的母亲,我的兄弟,凡是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兄弟姐妹和母亲。耶稣不但用上帝是全世界支付,全人列都是同胞的话来抨击狭义的爱国主义与家族思想,他也很明确的反对经济制度的差异,反对一切财富,尤其是个人利益。关于犹太人与金钱的关系,也不能简单理解为犹太人有什么特异功能。犹太人从事借贷经营活动,久有历史,早在波斯帝国时期就开始了。到了中世纪,无论是在西方基督教社会,还是中东 YSL 社会,犹太人都备受歧视。进不了行会,当不成手艺人,占有不了土地,做不了农民,犹太人能怎么谋生呢?商业金融是一条谋生出路。当时社会的发展,需要商业金融业支持。但无论基督教还是 YSL,对借贷牟利都是不那么赞成的。而犹
28、太人,则无所谓。特别是其放贷对象是不受犹太律法保护的基督徒,赚的利息钱更是觉得心安理得。高利贷,使犹太人声名狼藉,威尼斯商人是其生动写照。其实,当时社会是需要商业金融业的。国王和贵族从中收税分利获得了足够多好处,却让犹太人背上了黑锅。高利贷与当时社会道德不容,促发了一波又一波反犹浪潮,犹太人也为此倒了霉。福兮?祸兮?但如果犹太人不放贷经商,却又不行。社会经济需要金融信贷,国王贵族需要税收红利。为此,在一些欧洲国家,犹太放债人又受到国家保护,有些地方甚至禁止犹太人从事其它职业。社会需要坏人(所谓的),既然如此,那就让犹太人去当坏人吧!反正他们灵魂得救不得救是无所谓的事情。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开封犹
29、太人慢慢淡化了经商的传统。犹太国的建立,也并不是什么深层次绝密阴谋计划的杰作。推动犹太复国主义的,恰恰是西方非理性的反犹主义。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创始人西奥多 赫茨尔,年轻时充满同化理想,这也是当时许多犹太青年的想法。但是,19 世纪末的反犹浪潮,尤其是德雷富斯案件,促使他发生转变。以前他认为,自己是半个犹太人,但从此以后他认为,犹太人就是犹太人。从此,他全心投入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欧洲犹太人之中,是有争议的,而恰恰德国犹太人对此争议最大,德国犹太人同化最深。德国犹太画家马克斯 利伯曼一直反对锡安主义,认为自己首先一个是德国人,并为此与锡安主义者进行斗争。希特勒上台后,利伯曼也受到
30、迫害,他的思想也发生了转变,转而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同样的例子,还有德国犹裔化学家弗里茨 哈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24 岁就改信基督教,一战为德国研制化学武器,但纳粹上台后照样受到迫害,被迫辞职。他给爱因斯坦写信说:“在我一生从没想现在这样感到自己是一个犹太人。”至于爱因斯坦,他父亲是吃猪肉的。仅仅因为是无法改变的血缘,德国犹太人即使做出同化选择,其生存也无法保证,那么他们也就不再尝试融入德国文化了。实际上,反犹浪潮推动了犹太复国主义引动,既然同化也不被接受,那么他们也就尝试另一条像基督教有不同教派一样,犹太教也有不同的教义派别。就在欧洲大革命前后,对犹太民族有划时代意义的犹太启蒙运动也开始
31、了。而这次启蒙运动的发源地,正是德国柏林。启蒙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犹太教改革运动。在汉堡的改革运动甚至重写祈祷文,使之不仅限于拯救犹太人,而且要使全人类共同得救。改革运动激发了与传统犹太教正统人士的反对,双方展开了大辩论。两大阵营激烈辩论的时候,又出现了激进主义思潮、历史学派理论、新正统派思想等等。在俄罗斯,1861 年农奴制改革后,犹太启蒙运动发展为“俄罗斯化”运动一批犹太知识分子推广世俗教育,宣传启蒙思想、爱国主义,声称首先是俄罗斯人,其次才是犹太人。击垮犹太启蒙运动的,恰恰就是 19 世纪后期开始登峰造极的排犹浪潮。一部分转入犹太民族主义和政治锡安山主义,另一些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和科
32、学社会主义。还有一些人,受启蒙运动影响,仍然融入欧洲主流文化。例如,海涅这位犹太伟人,就是基督徒。可见,是排犹推动了犹太人倒向政治锡安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而不能认为犹太人的上述倾向导致了排犹。不能把因果颠倒了史学家杰拉尔德克雷夫兹说过:“没有钱,犹太人在敌人面前就没有任何护身之物。”其实,有了钱,犹太人仍然经常难以护身。欧洲历史上多次排犹浪潮,勾销欠债,还撵走人,扣下钱。犹太人忙了数辈,却又要两手空空,重新起家。可话又说回来,高利贷的确可恶!犹太人只重契约,不讲情义,那也是有目共睹的。威尼斯商人是当时的真实写照。犹太人也知道这种事是与道有亏。只不过他们认为盘剥的是基督徒,不是犹太人,没违反教义
33、,因此心安理得。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犹太教义在普世性上有所欠缺,仍未脱离民族宗教的特色。另一方面,中世纪那些国王贵族,自己不放贷,却通过犹太人放贷,借机捞钱(放贷利润的大部分还是落入了这些人手里,很多情况下偏高的利息也是他们定下的),其实道义上也高不到哪里去。当前,犹太文化的重心在美国和以色列。美国犹太教也分不同派别:改革派、正统派,以及居于两者之间的保守派。改革派、正统派之间的正面冲突,使许多美国犹太人希望折中,因此保守派成为了最大派别。在以色列,改革派、正统派之间斗争激烈,但却缺乏类似美国保守派那样的折中势力。“在希望建立什么样国家这个问题上,几乎找不到两个意见一致的人。”极端正统势力与现
34、代世俗力量之间日趋激烈的较量,可以称之为一场“文化战争”。而这场“战争”,有时候会导致真的流血,比如:拉宾遇刺。可见,犹太人、犹太教,并不能看作意见高度一致的单一性政治文化体,内部有千差万别的各类主张,哪种的思想也代表不了整个犹太民族。自然,无端指责诬陷整个犹太民族的“犹太民族阴谋论”也就无从谈起了。关于基督教与犹太教早期之间的关系,下面引用一段“天主教历史浅谈”的内容:“罗马帝国东部边陲地区巴勒斯坦省的犹太人早就有反抗罗马帝国的活动,他们或以言论、或以暴力与罗马作对,设法重建自己的独立国家,好能按照祖先的法律及传统来敬拜天主。公元七十年,罗马帝国派大军一举消灭了犹太人的反抗,把犹太人的圣城耶
35、路撒冷夷为平地,将他们的精神堡垒耶路撒冷圣殿彻底摧毁。早在犹太人发起暴动反抗罗马统治之初,耶路撒冷的基督信徒团体便已逃往约旦河东岸避难,圣殿既已摧毁,犹太人便在耶路撒冷西边靠地中海沿岸的雅姆尼雅(Jamnia)重新组织他们的宗教,并对基督信徒更加怀恨。基于伯多禄和保禄两位教会的栋梁已在帝国京城罗马殉道,而犹太人的都城耶路撒冷和圣殿又被毁灭,因此,信奉耶稣基督的犹太人便与自己的传统宗教犹太教完全脱离关系,一心一意跟随基督宣讲的福音。这样的根本改变意味着犹太教已经完成了它所负的旧约时代的历史使命,天主在昔日与犹太选民所定的盟约如今已经实践并结束,救恩的历史从此走入新的里程,是为新约时代。”苏萨先生
36、,(且不讨论里面的宗教观点)这段历史,历史学家也没有异议的。早在犹太人发起暴动反抗罗马统治之初,耶路撒冷的基督信徒团体便已逃往约旦河东岸避难,圣殿既已摧毁,犹太人便在耶路撒冷西边靠地中海沿岸的雅姆尼雅(Jamnia)重新组织他们的宗教,并对基督信徒更加怀恨。个人主张,一些教会组织也支持。罗马政府很多人也赞同。事实上也有所推进。不过,罗马时代,仍然还是法制社会,政教分离。按照法律,犹太人仍然有信仰自由。狄奥多西大帝在政令中宣布:“任何法律都不得禁止犹太教的合法存在。”尽管罗马法律对犹太人的权利加以限制(帝国时代对犹太人的态度也是多次变化的),但犹太社区仍然存在。当然,这还要有个前提:别造反。如果
37、造反,那就不客气了。基督教居于国教位置后,社会基督教化色彩加重,犹太人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到日耳曼约法时代,犹太人已经成为了二等公民。个人认为,圣经能够取得今天如此大的影响力,与其叙事方式的优越性有很大关系。艾里克俄尔巴哈首先提出了圣经的叙事特点是简约和含蓄,它与荷马史诗外化和铺陈的文体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大类别,对西方文学有极大影响。至于这种文风的体现与好处,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可以引用一部分 KJV 原文与大家探讨一下。另外,圣经的版本问题值得重视。我看前面大家谈圣经,很少具体说参考的到底是什么版本。其实不同版本的圣经内容是有显著差异的。圣经学中有三个术语,分别是 Canon Deutero
38、canon Pseudepigraphos,对应中文的翻译是正典,次经和伪经。造成差异的原因有翻译的因素,有历史沿革的因素,也有宗教、教派分歧的因素。例如,基督教主要三大教派的圣经旧约部分,新教共 39 卷,天主教 46卷,东正教 50 卷,新教圣经内容主要参考犹太塔纳赫,与之高度一致,而东正教、天主教多出来的经卷来自于公元前三世纪希腊文 70 贤士翻译本,多出的若干卷在新教看来就属于次经。一个比较冷僻的教派埃塞俄比亚教会的旧约多达 52 卷,多出的两卷不被三大教派承认,则为伪经。20 世纪后出土的一些新圣经文本如死海古卷,其中一些篇章与现行圣经不符,这些部分不被教会承认,也当做伪经。但近年教
39、会的态度似乎有些松动。所以不明确版本,谈圣经容易出现问题。早在耶稣之前存在的圣经就号召人们用自己的自由意志和道德自由与奴隶的愚忠做斗争,这与伊斯兰教和佛教有很大的不同欧洲人一般认为自己是罗马人的后裔,强大的迦太基人与古罗马人的布匿战争使罗马共和国兴起,也使与犹太人有血缘关系的民族从此失去自己的祖国,成为一个流浪的民族,由于布匿战争残酷,彼此之间的怨恨也无法消除,再加上宗教上的偏见,比如犹大出卖耶稣,耶稣被与两个强盗一起钉在十字架上死去最后,圣经思想性更值得关注。西方有句玩笑话,说中国人犹太人都是聪明的民族,这是因为中国人从小用筷子,而犹太人从小学圣经(当然是旧约部分)。圣经思想对整个西方近现代
40、思维模式有极大影响。如果找最突出的部分,就在摩西十诫。如果各位有兴趣,可以展开这个话题。另外,旧约中的主神耶和华,其实经卷中的名字如果用拉丁字母拼写,只有三个,即 YHW,只有辅音,没有元音,这在各国宗教的主神中都是极其罕见的。这一点也体现了犹太人思维的特殊之处。有一点不明白。在福音中耶稣反复提到,自己是人子 ,子和父是一体的。耶稣也认为自己来,不是要废除律法,而是要成全律法。这些耶稣自己的话,看不出有否认神的意思,也看不出有政治倾向。传统教会的认识是,犹太人误解耶稣,认为耶稣要建立地上的王国,但是耶稣的意思是要建立天上的王国,他明认自己就是神的儿子。为何两位都认为耶稣反倒是否认神的?此外,三
41、位一体的教义最早并不是出自大公会议。早在若望福音书(约翰福音)中,宗徒若望(使徒约翰)早就揭示了这一教义。本来若望福音也是针对诺斯底主义和二元论的兴起才写就的。原罪的内容,在福音书中也反复提到过。耶稣甚至宣称自己就能够赦罪(这点就相当于承认自己是天主了)也许你能感觉到其中可憎的成见,但犹太人的思想主潮是:他们的上帝是高远而非肉眼所能看见的,不是在人手所造的庙宇里,而是无处不在的世界主宰,其他民族的偶像都在庙中。犹太人的上帝却属于新的见解,他高居天堂,超越一切祭司和祭品。而在耶稣看来,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上帝和天堂,只是存在于人的内心世界,则更具有进步意义,明显是一个无神论者。至于保罗搞的那一套神
42、学的东西,让欧洲在中世纪走入神学的黑暗。而宗教改革则是直接从耶稣的教诲中呼唤真理和人的尊严。现在引领世界科技地区基本是基督教盛行的地区。早期文明的传说故事,都有惊人的趋同性,所以汤因比虽然归纳出了文明的不同类型,但总是认为这些不同类型的文明都有其相似的规律性。关于旧约圣经,从史料价值的角度固然无法与中国的编年史比拟,但我们能不能从其文体上的传记特征,以圣经不是神话而是人的生命书写的角度来看待呢?如果成立的话,则可以把旧约视为一部神权政治色彩的历史著作。“小说化的历史”、“传记化历史”的说法也有其一定的道理。关于第三点,即公元前十一前十世纪是否存在犹太人国家的政治军事的扩张、国际威望的隆盛、国际
43、贸易的发达?纳兄所称的公元前十一前十世纪,是不是即指统一王国时期(前 1028 年前 933 年,从扫罗为王至所罗门去世)?这首先要预设存在一个伟大的统一以色列王国。据载,扫罗被撒母耳膏立为王后,除了打败围困基列雅比城的亚扪人外,又与亚玛力人、非利士人、摩押人等四方敌人作战。大卫在位时,继续对外作战。在击败西南边界的非利士人后,大卫又跨过约旦河,向东北进攻亚兰人,一直打到大马士革以北。在东南则先后征服了亚扪人、摩押人、以东人和亚玛力人。到大卫停止对外征战时,以色列统一王国的版图已经东临阿拉伯沙漠,西抵地中海,北起叙利亚的加低斯,南到红海岸边的以旬迦别,势力范围远远超出迦南了。所罗门继位后,对外
44、战争较少,因此可以专心地完成耶路撒冷圣殿的建造,进一步巩固王权,加强以色列统一王国以经商为主的对外交往。所罗门时代的以色列王国,在中东享有崇高的地位。犹太人的祭祀和先知-犹太人的祭祀和先知犹太民族的凝聚力全在于阅读和相信圣经。耶路撒冷不过是名义上的中心,他们心中真正的中心是这部最重要的著作。亚述和巴比伦的灭亡仅仅是闪米特民族苦难历史的开端而已。在公元前 7 世纪左右,看上去整个文明世界都被闪米特民族的统治者所操纵。他们曾经统治伟大的亚述帝国,也曾征服埃及。亚述巴比伦叙利亚全是闪米特人,语言也相通。世界的商业运输也全操纵在闪米特人手中。他们在西班牙西西里非洲等地建立了比本土还大的殖民地。公元前 800 年之前就建立了的迦太基城这时的人口超过 100 万,曾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迦太基的船曾航行到不列颠,向外进入大西洋。可能他们曾抵达马德拉岛。前面讲过希兰怎样和所罗门联络在红海造船,以便与阿拉伯人或印度人贸易。尼科法老时已有一个腓尼基远征队绕非洲航行一周。这个时候雅利安人还是野蛮人。只有希腊人正在被雅利安人所破坏的废墟上重建起新的文化。而米太人正如在亚述碑文所记载的,成为中亚可怕的民族了。在公元前 800 年的时候,没有人能预言在公元前 3世纪以前闪米特人种的一切霸业会被操雅利安语的胜利者扫荡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