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标准手册-2XXX 公司桥 ( 门 ) 式 通 用 检 验 规 程文件编号:YT/QB-2版号/版次:B/2页码:2 共 11 页批准日期:桥、门式起重机检验内容要求与方法检验项目 项目编号 检 测 内容与要求 检验方法1.1制造单位应提供有效的资格证明、产品出厂合格证、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等随机文件;必要时应提供型式试验报告。查阅资料1.2安装单位应提供:a 施工情况记录和自检报告: b 安装过程中事故记录与处理报告;c 安装过程中经制造单位同意的变更设计的证明文件。安装告知书。查阅资料1.3 改造(大修 )单位除提供 12 项要求的内容外,还应提供改造(大修) 部份的清单、主要部件合格证
2、。 查阅资料1、技术资料1.4使用单位应提供注册登记和运行管理制度资料以及设备技术档案(内容包括 1.11、2 和 1、3 项要求的资料,)。新增设备的验收检验,此项仅核查运行管理制度资料。查阅资料2.1用于尘、毒、幅射、噪音、高温等有害环境作业的起重机,应有保护司机安全与健康必要的防护措施。 现场检查2.2 起重机明显部位应有清晰的额定起重量标志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安全检查合格标志。外观检查,定期检验和大修后验收检验时,查检验合格标志。2.3大车滑线、扫轨板、电缆卷筒应涂红色安全色。吊具、台车、有人行通道的桥式起重机端梁外侧、夹轨器、大车滑线防护板应有黄黑相间的安全色。外观检查2.4起重机上
3、和其运行能达到的部位周围的人行通道和人需要到达维护的部位固定物体与运行物体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小于 0、5m,无人行通道和不需要到达维护的部位,固定物体与运动物体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小于 0、1m。如安全距离不够,应采取有效的防护设施。外观检查,必要时用钢卷尺测量2.5 起重机上应有安全方便的检修作业空间或提供辅助的检修平台。 外观 及 作 业 现 场 检查2、作业环境及外观2.6 通向起重机及起重机上的通道应保证人员安全、方 外观检查,必要时企业标准手册-2便地到达,任何地点的净空高度应不低于 1 、8m,其梯子、栏杆和走台应符合 GB6067 的有关规定。用钢卷尺和测力装置测量XXX 公司桥 (
4、门 ) 式 通 用 检 验 规 程文件编号:YT/QB-2版号/版次:B/2页码:3 共 11 页批准日期:检验项目 项目编号 检 测 内容与要求 检验方法3.1主 要 受 力 构 件 不 应 整 体 失 稳 、 严 重 塑 性 变 形和 产 生 裂 纹 。 整 体 失 稳 时 不 得 修 复 , 应 报 废 ;产 生 严 重 塑 性 变 形 使 工 作 机 构 不 能 正 常 运 行时 , 如 不 能 修 复 , 应 报 废 ; 在 额 定 载 荷 下 ,主 梁 跨 中 下 挠 值 达 到 水 平 线 下 S 700 时 , 如不 能 修 复 , 应 报 废 ; 发 生 锈 蚀 超 过 原
5、厚 度 的10 时 应 报 废 ; 产 生 裂 纹 应 修 复 或 采 取 措 施防 止 裂 纹 扩 展 , 否 则 应 报 废外观检查,必要时用钢直尺、测厚仪等工具或仪器测量;计算承载能力。主梁下挠的测量方法同 3.3 上拱度的测量方法3.2金属结构的连接焊缝无明显可见的焊接缺陷。螺栓或铆钉联接不得松动,不应有缺件、损坏等缺陷。高强度螺栓连接应有足够的预紧力矩。外观检查,必要时用探伤仪检查焊缝质量或用力矩扳手检查高强度螺栓的联接状况。3.3 主梁上拱度和上翘度新安装的桥、门式(包括电动葫芦桥、门式)起重机的主梁上拱度为(0914)s1000,门式起重机的上翘度为(0. 914)L1 350;
6、电动单梁、电动双梁悬挂起重机主梁上拱度为(1l.4)S1000。载荷试验后桥、门式起重机上拱度应小小于07S1000 ,上翘度应不小于 07 L1350;电动单梁、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主梁上拱度应不小于 0. 8S1000。箱型梁起重机检测主梁上翼缘板,桁架起重机检测轨道,工字钢轨道检测下翼缘中心。检测条件:空载,断电。桥式起重机应将小车开至轨道端部,门式起重机将小车开至支腿上方。具体方法如下:1、钢丝法:用 0.490.52mm 的钢丝拉在主梁上,一端固定,一端拉有 150N 的弹簧秤,将等高块 H 放在端梁中部钢丝与端梁之间,测量跨中 S/10 范围内筋板处钢丝与主梁间的距离 H,主梁上拱度
7、为 F=H-h。为钢丝自重影响修正值。2、水准仪法:将水准仪放在适当位置,调平,分别测量主梁跨中 S/10 筋板处,端梁中心(支腿) 、悬臂端的标高进行计算。3、金属结构3.4 主梁腹板的主梁腹扳不应有严重不平,其局部平面度,在离受压区翼缘板 H3 以内不大于 07 目测检查,必要时用 1m 的平尺放在腹板上,用钢直尺测量平尺与腹企业标准手册-2局部平面度,其余区域不大于 1. 2。 板之间的间距,取最大值。XXX 公司桥 ( 门 ) 式 通 用 检 验 规 程文件编号:YT/QB-2版号/版次:B/2页码:4 共 11 页批准日期:检验项目 项目编号 检 测 内容与要求 检验方法3.5跨度偏
8、差新安装起重机,当大车运行出现啃轨现象时,应测量跨度偏差。采用可分离式端梁并镗孔直接装车轮结构的通用桥式起重机、电动单梁起重机、电动梁式(悬挂)起重机跨度极限偏差:S10m 时, s=2mm;SI0m,S=2+0.1(S-10)mm; 采用焊接连接的端梁及角型轴承箱装车轮结构的通用桥式起重机s=5mm,相对差不大于 5mm。通用门式起重机跨度极限偏差为:S 26mS= 8mm,相对差不大于 8mm,S26m,S= 10mm,相对差不大于 10mm。1、用平尺卡住钢卷尺,侧拉 150N 弹簧秤。测量同一高度处一侧车轮外端面与另一侧车轮的内端间的距离。则跨度 S 等于实测距离加上钢卷尺修正值,再加
9、上钢卷尺计量修正值2、采用精度不小于 1.5mm的测距仪,测量同一高度处一侧车轮外端面与另一侧车轮的内端面的距离,测量 3 次取平均值。361 小于 50t 的正轨道箱型梁及半偏轨箱型梁的轨距极限偏差:端处为2mm,跨中,当S19、5m,为 +l+5m当 S19。5m,为+1+7m。其它梁不超过3mm。用钢卷尺测量3.6.2 轨道接头的高低差 d1mm,侧向错位fmm,接头间隙 e2mm。 外观检查,必要时用钢直尺和塞尺测量。3.6小车轨道 3.6.3 两端最短一段轨道长度应大于 1.5m,在轨道端部应加挡块。 外观检查,必要时用钢卷尺测量。3.7.1 司机室的结构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司机
10、室与起重机连接应牢固、可靠。 外观检查3.7.2 司机室内应设合适的灭火器、绝缘地板和司机室外音响信号,门必须安装锁定装置。外观检查,音响信号通电试试验。3.金属结构3.7司机室 3.7.3 司机室应有良好的视野。司机室内部净空高度不低于 2m底部面积不小于 2m2。门的开门方向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外观检查。必要时用钢卷尺测量。4.大车轨4.1新安装起重机,当大车运行出现啃轨现象时,应测量大车轨距偏差。大车轨距的极限偏差为:Sl0ms=3mm;S10ms= 3 十0.25(S 一 10)mm。最大不超过15mm。方法同 3.5 项,但应测量同一高度处一侧导轨外侧面与另一侧导轨内侧面的距离,测量
11、 3 次取平均值。企业标准手册-24.2 轨道接头间隙不大于 2mm。 用塞尺测量道4.3 轨道实际中心与梁的实际中心偏差不超过 10mm,且不大于吊车梁腹板厚度的一半。 用钢卷尺测量XXX 公司桥 ( 门 ) 式 通 用 检 验 规 程文件编号:YT/QB-2版号/版次:B/2页码:5 共 11 页批准日期:检验项目 项目编号 检 测 内容与要求 检验方法4.4 固定轨道的螺栓和压板不应缺少。压板固定牢固,垫片不得窜动。 外观检查4、大车轨道4.5 轨道不应有裂纹、严重磨损等影响安全运行的缺陷。悬挂起重机运行不应有卡阻现象。 外观检查5.l.1 吊钩应有标记和防脱钩装置,不允许使用铸造吊钩。
12、 外观检查5.l.2 吊钩不应有裂纹、剥裂等缺陷,存在缺陷不得补焊。吊钩危险断面磨损量:按 GB1005l.2 制造的吊钩应不大于原尺寸的 5;按行业沿用标准制造的吊钩应不大于原尺寸的 10。板钩衬套磨损达原尺寸 50时,应报废衬套。外观检查,必要时用 20倍放大境检查,打磨,清洗,用磁粉、着色探伤检查裂纹缺陷。用卡尺测量断面磨损量。5.1 吊钩5.1 .3 开口度增加量:按 GBl0051.2 制造的吊钩应不大 于 原 尺 寸 的 10 , 其 他 吊 钩 应 不 大 于 原 尺 寸 的 1 5 。外观检查,必要时用卡尺测量5.2.1 钢丝绳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与滑轮和卷筒相匹配,并
13、正确穿绕。钢丝绳端固定应牢固、可靠。压板固定时,压板不少于 2 个(电动葫芦不少于 3 个),卷筒上的绳端固定装置应有防松或自紧的性能;金属压制接头固定时,接头不应有裂纹;楔块固定时,楔套不应有裂纹,楔块不应松动。绳卡固定时 , 绳 卡 安 装 应 正 确 , 绳 卡 数 应 满 足 绳 卡 连 接 的安 全 要 求 。对照使用说明书查验。检查滑轮和卷筒的槽型、直径是否与选用的钢丝绳相匹配。5.2.2 除固定钢丝绳的圈数外,卷筒上至少保留 2 圈钢丝绳作为安全圈。将吊钩放到最低工作位置检查安全圈数。5.2.3 钢丝绳应润滑良好。不应与金属结构磨擦。 外观检查5.2.4 钢丝绳不应有扭结、压扁、
14、弯折断股、笼状畸变、断芯等变形现象。 外观检查5.2.5 钢丝绳直径减小量不大于公称直径的 7。 用卡尺测量5.2钢丝绳及其固定5.2.6 钢丝绳断丝数不应超过规定的数值。 外观检查必要时用探伤仪检查5、主要零部件与机构5.3滑轮5.3.1 滑轮直径 D0min(D0min=h2D)的选取不应小于规定的数值。外观检查,必要时用钢直尺测量企业标准手册-25.3.2 滑轮应转动良好,出现下列情况应报废:a 出现裂纹、轮缘破损等损伤钢丝绳的缺陷; b 轮槽壁厚磨损达原壁厚的 20: c轮槽底部直径减少量达钢丝绳直径的 50或槽底出现沟槽。外观检查,必要时用卡尺测5. 3. 3 应有防止钢丝绳脱槽的装
15、置,且可靠有效。外 观 检 查 , 必 要 时 用 卡 尺测 量 防 脱 槽 装 置 和 滑 轮 之间 的 距 离 。XXX 公司桥 ( 门 ) 式 通 用 检 验 规 程文件编号:YT/QB-2版号/版次:B/2页码:6 共 11 页批准日期:检验项目 项目编号 检 测 内容与要求 检验方法5.4.l 动力驱动的起重机每个机构都应装设制动器,起升机构的制动器应是常闭的。吊运炽热金属或易燃易爆等危险或损失的起升机构,其每一套驱动装置应装设两套制动器。外观检查5.4.2 制动器的零部件不应有裂纹、过度磨损、塑性变形、缺件等缺陷。液压制动器应是常闭的。吊运吊运炽热金属或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以及发生事
16、故后可能造成重大危险或损失的起升机构,其每一套驱动装置应装设两套制动器。外观检查,必要时测量5.4.3 制动轮与摩擦片之间应接触均匀,且不能有影响制动性能的缺陷或油污。外观检查,必要时用塞尺测量。5.4.4 制动轮调整适宜,制动平稳可靠。 通过荷载试验验证。5.4制动器5.4.5 制动轮应无裂纹(不包括制动轮表面淬硬层微裂纹),凹凸不平度不得大于 l.5mm,不得有摩擦垫片固定铆钉引起的划痕。外观检查,必要时用卡尺测量。5.5.1 地脚螺栓、壳体联接螺栓不得松动螺栓不得缺损。 外观检查5.5减速器 5.5.2 工作时应无异常声响、振动、发热和漏油。听觉判定噪音,手感判断温度和振动,必要时打开观
17、察盖查检或用仪器测量。5.6 开式齿轮 齿轮啮合应平稳,无裂纹、断齿和过度磨损。外观检查,必要时测量5.7 车轮 车轮不应有过度磨损,轮缘磨损量达原厚度的50或踏面磨损达原厚度的 15时,应报废。 外观检查,必要时用卡尺测量5、主要零部件与5.8 联轴器零件无缺损,联接无松动,运转时无剧烈撞击声。外观检查,试验观察企业标准手册-25.9.l 卷筒直径 D0min(d0min=h1D)的选取不应小于规定的数值。多层缠绕的卷筒,端部应有比最外层钢丝绳高出 2 倍钢丝绳直径的凸缘。外观检查,必要时用钢直尺测量。5. 9卷筒5.9.2 卷筒壁不应有裂纹或过度磨损。 外观检查,必要时用卡尺测量5.10导
18、绳器导绳器应在整个工作范围内有效排绳,不应有卡阻、缺件等缺陷。外观检查,试验观察5.11 环链不应有裂纹、开焊等缺陷,链环直径磨损达原直径的 10应报废。 外观检查,必要时用卡尺测量XXX 公司桥 ( 门 ) 式 通 用 检 验 规 程文件编号:YT/QB-2版号/版次:B/2页码:7 共 11 页批准日期:检验项目 项目编号 检 测 内容与要求 检验方法61电气设备及电器元件6.1.1 构件应齐全完整;机械固定应牢固,无松动;传动部分应灵活,无卡阻;绝缘材料应良好,无破损或变质;螺栓、触头、电刷等连接部位,电气连接应可靠,无接触不良。起重机上选用的电气设备及电器元件应与供电电源和工作环境以及
19、工况条件相适应。对在特殊环境和工况下使用的电气设备和电器元件,设计和选用应满足相应要求。目测检查:必要时用电气仪表测量。结合环境与工况,查验电气设备和电器元件的选用。6.1.2 馈电装置 a大车供电裸滑线除按2.3 规定涂红色安全色外(导电接触面除外),还应在适当位置装设安全标志或表示带电的指示灯;b集电器沿滑线全长应可靠接触;c移动式软电缆应有合适的收放措施。目测检查6.2线路绝缘额定电压不大于 500V 时,电气线路对地的绝缘电阻,一般环境中不低于 0.8M 欧,潮湿环境中不低于 0.4 M 欧。断电,人为使起重机上的接触器、开关全部处于闭合状态,使起重机电气线路全部导通,将 500V 兆
20、欧表 L 端接于电气线路,E端接于起重机金属结构或接地极上,测量绝缘电阻值。上述方法有困难时,可采用分段测量的方法。测量时应将容易击穿的电子元件短接。6.电气6.3总电源开关起重机供电电源应设总电源开关,该开关应设置在靠近起重机且地面人员易于操作的地方,开关出线端不得连接与起重机无关的电气设备。目测检查企业标准手册-26.4电气保护6.4.1 电气隔离装置起重机上低压的总电源回路宜设能够切断所有动力电源的主隔离开关或其他电气隔离装置。起重机上未设主隔离开关或其他电气隔离装置时,总电源开关应具有隔离作用。目测检查6.4.2 总电源回路的短路保护起重机总电源回路至少应有一级短路保护。短路保护应由自
21、动断路器或熔断器来实现。自动断路器每相均匀应有瞬时动作的过电流脱扣器,其整定值应随自动开关的型式而定。熔断器熔体的额定电流应按起重机尖峰电流的1211.6 选取。外观检查,查验总电源回路中实际使用的短路保护装置是否符合本条要求,必要时校验。XXX 公司桥 ( 门 ) 式 通 用 检 验 规 程文件编号:YT/QB-2版号/版次:B/2页码:8 共 11 页批准日期:检验项目 项目编号 检 测 内容与要求 检验方法6.4.3 失压保护起重机上总电源应有失压保护。当供电电源中断时,必须能够自动断开总电源回路,恢复供电时,不经手动操作,总电源回路不能自行接通。人为断开供电电源,重新接通电源后,未经手
22、动操作相应开关,起重机上总电源回路应不能自行恢复接通。6.4.4 零位保护起重机必须设有零位保护(机构运行采用按扭控制的除外)。开始运转和失压后恢复供电时,必须将控制器手柄置于零位后,该机构或所有机构的电动机才能启动。断开总电源,将某一机构控制器手柄扳离零位,此时接通总电源,该机构的电动机应不能启动。各机构按照上述方法分别试验。6.4.5 机构的过流保护起重机上的每个机构均应单独设置过流保护。交流绕线式异步电动机可以采用过电流继电器。笼型交流电动机可采用热继电器或带热脱扣器的自动断路器做过载保护。采用过电流继电器保护绕线式异步电动机时,在两相中设置的过电流继电器的整定值应不大于电动机额定电流的
23、 2.5 倍。在第三相中的总过电流继电器的整定值应不大于电动机额定电流的 2.25 倍加上其余各机构电动机额定电流之和。保护笼型交流电动机的热继电器整定值应不大于电动机额定电流的 1.1 倍。检查过流保护的设置和整定。6、电气6.4电气保护6.4.6 超速保护铸造、淬火起重机的主起升机构,用可控硅定子调压、涡流制动器、能耗制动、可控硅供电、直流机组供电调速以及其他由于调速可能造成超速的起升机构,应有超速保护措施。1、查看电气控制线路图,超速时,电动机能断电,制动器能自动制动。2、断开电气联锁触点,起升机构电动机应不能启企业标准手册-2动。6.4.7 电磁式起重电磁铁交流侧电源线,应从总电源接触
24、器进线端引接,以保证起重机内部各种原因使总电源接触器切断总电源时,起重电磁铁不断电,突然失电可能造成事故的场合,电磁式起重电磁铁可设置备用电源。目测检查,通电试验。6.4.8 便携式控制装置采用便携式控制站或手电门控制时,按钮盘上应设满足 7.9 项要求的紧急断电开关:按钮盘的控制电缆应加设支承钢丝绳;按钮盘按钮控制电源必须采用安全特低电压,按钮功能有效:按钮盘一般应采用绝缘外壳;外壳应坚固,受正常的无意碰撞不应发生损坏。目测检查,必要时用电气仪表测量其电压不应大于50VXXX 公司桥 ( 门 ) 式 通 用 检 验 规 程文件编号:YT/QB-2版号/版次:B/2页码:9 共 11 页批准日
25、期:检验项目 项目编号 检 测 内容与要求 检验方法6.5照明起重机的司机室、通道、电气室、机房应有合适的照明,当动力电源切断时照明电源不能失电。起重机上设对作业面的照明时,应考虑防震措施。固定式照明装置的电源电压不得大于 220V。无专用工作零线时,照明用220V 交流电源应由隔离变压器获得,严禁用金属结构做照明线路的回路(单一蓄电池供电,且电压不超过 24V 的系统除外)。可移动式照明装置的电源电压不超过 36V,交流供电应使用安全隔离变压器,禁止用自藕变压器直接供电。目测检查,必要时用电气仪表测量6.6信号起重机总电源开关状态在司机室内应有明显的信号指示。起重机(手电门控制除外)应设有示
26、警音响信号,并且在起重机工作场地范围内应能清楚地听到。查验配置情况并操作试验。6.7接地6.7.1 电气设备的接地起重机上允许用整体金属结构做接地干线,金属结构必须是一个有可靠电气连接的导电整体。如金属结构的连接有非焊接处时,应另设接地干线或跨接线。起重机上所有电气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变压器铁芯及金属隔离层、穿线金属管槽、电缆金属护层等均应与金属结构间有可靠的接地联接。目测检查,必要时用电气仪表测量。6、电气6.76.7.2 金属结构的接地当起重机供电电源为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系统时,整体金属结构1、目测法检查起重机的接地型式;2、用接地电阻企业标准手册-2接地 的接地型式采用 TN 或
27、 TT 接地系统。零线重复非接地的接地电阻不大于 4 欧;零线重复接地的接地电阻不大于 l0 欧。采用 TT 接地系统时,起重机金属结构的接地电阻与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的乘积应不大于 50V。测量仪测量接地电阻。测量重复接地电阻时,应把零线从接地装置上断开。7.1高度限位器起升机构应设起升高度限位器,吊运炽热金属的起升机构应装两套高度限位器,两套开关动作应有先后,并应控制不同的断路装置和尽量采用不同的结构型式,功能可靠、有效。空载,吊钩慢慢上升碰撞限位装置,应停止上升动行。如设有二套限位器时,应分另是将一套限位开关短接后试。7、安全装置及防护措施 72行程限位器大、小车运行机构应设行程限位器(电
28、动葫芦单梁、悬挂起重机的小车和手动起重机运行机构除外),且可靠有效。大小车分别运行至轨道端部,压上行程开关,应停止向运行方向的运行。XXX 公司桥 ( 门 ) 式 通 用 检 验 规 程文件编号:YT/QB-2版号/版次:B/2页码:10 共 11 页批准日期:检验项目 项目编号 检 测 内容与要求 检验方法7.3起重量限制器除维修专用起重机,额定起重量桥式大于20t、门式大于 10t 的起重机应安装起重量限制器。当载荷达到额定载荷 90时,应报警:当载荷超过额定载荷枪实弹 110时,应断电。起升少量载荷,保持载荷离地面 100200mm。逐渐无冲击加载,先至报警,再至断电,分别查验载荷是否满
29、足规定。7.4防风装置露天工作的起重机应装设夹轨钳、锚定装置或铁鞋等防风装置。其零件无缺损,独立工作分别有效。做动作试验,检查钳口夹紧情况或锚定的可靠性以及电气保护装置的工作状况。7.5 缓冲器和端部止挡大、小车运行机构或其轨道端部应分别设缓冲器或端部止挡,缓冲器与端部止挡或与另一台起重机运行机构的缓冲器应对接良好。端部止挡应固定牢固,两边应同时接触缓冲器。外观检查,空载试验。7.6扫轨板大车轨道设在工作面或地面上时,起重机应设扫轨板;扫轨板距轨道应不大于 l0lmm。外观检查,必要时用钢直尺测量。7.7 防倾翻安全钩在主梁一侧落钩的单主梁起重机应装设防倾翻安全钩。小车正常运行时,应保证安全钩
30、与主梁的间隙合理,运行无卡阻。外观检查7、安全装置及防护措施7.8 检修吊笼裸滑线供电的起重机,靠近滑线一侧应设同定可靠的检修吊笼或提供方便检修滑线且安全的设施。外观检查企业标准手册-27.9 紧急断电开关起重机必须设置紧急断电开关,在紧急情况下,应能切断起重机总电源。紧急断电开关应是不能自动复位的,且应设在司机操作方便的地力。检查各机构动力电源的接线,应全部从总电源接触器或自动断路器的出线端引接;切断紧急断电开关,检查各机构电源是否切断且紧急断电开关不能自动复位。7.10 通道口联锁保护进入起重机的门和司机室到桥架上的门必须设有电气联锁保护装置,当任何一个门打开时,起重机所有的机构应均不能工
31、作。进入起重机的门或司机室到桥桥架上的门打开时,总电源不能接通,如处于运行状态,总电源应断开,所有机构运行均应停止。7.11 滑线防护板作业人员或吊具易触及滑线的部位,均应安装导电滑线防护板。外观检查防护板的设置及防护是否有效。7.12防护罩起重机上外露的有伤人可能的活动零部件均应装设防护罩。露天作业的起重机的电气设备应装设防雨罩。外观检查设备及防护是否有效。XXX 公司桥 ( 门 ) 式 通 用 检 验 规 程文件编号:YT/QB-2版号/版次:B/2页码:11 共 11 页批准日期:检验项目 项目编号 检 测 内容与要求 检验方法8.1空载试验各种安全装置工作可靠有效;各机构运转正常,制动
32、可靠:操纵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工作正常:大小车沿轨道全长运行无啃轨现象。通电,各安全装置试验合格后,进行空载起升、运行试验。检查各机构运行和控制系统是否有异常。8.2额定载荷试验各机构运转正常,无啃轨和三条腿现象。静态刚性要求如下;对 A1A3 级不大于S700;对 A4A6 级不大于 S800;对A7 级不大于 S1000;悬臂端不大于L1350 或 L2350。试验后检查起重机不应有裂纹、联接松动、构件损坏等影响起重机性能和安全的缺陷。起吊额定载荷,进行起升、运行联动试验。静态刚性测量时,小车位于跨中,从实际上拱值算起,测量小车位于跨中时的下挠值,测量方法同上拱度的测量方法或在主梁跨中(或悬
33、壁)贴一标尺,用水准仪或经纬仪可测拱仪测量吊载前后差值。8、试验8.3静载试验新安装、大修、改造后的起重机应进行此项试验。起吊额定载荷,离地面100200mm,逐渐加载至 1.25 倍的额定载将小车停在跨中和悬臂端起升机构按 1.25 倍额定载荷加载,按检验内企业标准手册-2荷,悬空不少于 10min,卸载后检查永久变形情况,重复 3 次后不得再有永久变形。此时主梁上拱度不小于 0.7S1000(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不小于 O.8S1000),悬臂上翘度不小于 0.7L1350 或 0.7L2350。起重机不应有裂纹、联接松动、构件损坏等影响起重机性能和安全的缺陷。容与要求进行试验和检查。检验后必须恢复起重量限制器的连接或其动作数值。8.4动载试验新安装、大修、改造后的起重机应进行此项试验。起吊 1.1 倍的额定载荷,按照工作循环和电动机允许的接电持续率进行起升、制动、大小车运行的单独和联动试验,延续不小于一小时。起重机的结构和机构不应损坏,联接无松动。起吊 1.1 倍的额定载荷,检查起重机各机械的灵活性和制动器的可靠性。每一工况的试验不得少于 3 次,每次动作停稳后再进行下次启动,并必须注意把加速度、减速度和速度限制在起重机正常工作的范围内。卸载后,检查机构及结构各部件有无松动和损坏等异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