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复垦方案涉及的地质内容一、图件资源赋存分布图:1.包含的要素有等高线、巷道、煤层露头线、地质界线、地质符号、地层产状、断层、矿区范围(扩界前矿区,整合前煤矿矿区) 。在做图时建议分三个土层等高线、巷道和地质。有采空区的要画采空区。2.做图时要将工业场地的形状和位置标出。3.注意图上地层界线应和地层产状的倾向基本平行。4.做图例时注意地层代号的顺序要从新到老。预测塌陷区剖面图:1.包含的要素有煤层露头线、地质界线、地质符号、地层产状、断层。2.做图时先画出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用这个高度控制垂深,结合移动角将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做一个旋转。画出塌陷区的一个边界,另一边以煤层露头为边界,在图上标出预
2、测塌陷区。3.做图时要将矿区范围,最低、最高准采标高在图上标出。4.做图例时注意地层代号的顺序要从新到老。5.画剖面时要使剖面尽量穿过塌陷区,保证有两条倾向剖面,一条走向剖面。破坏土地现状及预测分析图:1.包含的要素有土地利用现状(图斑线、地类符号) ;地形地质(等高线、巷道、煤层露头线、地质界线、地质符号、地层产状、断层) ;破坏土地情况(工业场地位置和场地内布置情况,预测塌陷区的位置和面积) 。2.根据剖面图上的预测塌陷区范围,将投影到平面图(破坏土地现状及预测分析图)上。3.做图例时注意地层代号的顺序要从新到老。二、文本项目区自然环境概况自然环境概况:包括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土
3、壤、植被等。1气象:大气的状态和现象,例如刮风、闪电、打雷、结霜、下雪等。 2大气中的冷热、干湿、风、云、雨、雪、霜、雾、雷电等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总称。气象的观测项目有:气温、湿度、地温、风向风速、降水、日照、气压、天气现象等。写明资料来源。贵州气象贵州地处副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中,雨热同季(期) ,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由于地势高差大,地形复杂,因而气候同时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贵州各地年平均气温等值线介于 12-18,以 7 月最高,1 月最低,极端最高气温在 34以上,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不到-10。贵州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两股暖湿气流在贵阳-麻江一带相会,形成丰
4、富降水。其特点是雨日多,时空分布不均,集中降雨在 5-7 月,为阵性降水,暴雨多,强度大,占年降水量 75%以上。11-4 月降水量明显减少,仅占年降水量的 5%以下。贵州气候灾害主要有日照少,阳光资源不足;倒春寒,伏旱,洪涝、冰雹、秋风、绵绵雨等灾害时有发生。由气候灾害诱发的地质灾害有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崩塌、岩溶涝洼等。2水文,指研究自然界水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的一门边缘学科。贵州水文 贵州河流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苗岭为省内一级分水岭,以北属长江流域,以南属珠江流域。长江流域面积 11574km2、占全省总面积的 65.7%;珠江流域面积 60381km2,占全省总面积的 34.3
5、%。全省河网密布,长度多在 10-50km,共计有 902 条,占河流总数的 91.67%。贵州主要河流多发源于西部高原,水流方向受地势与地质构造条件制约,由我(省)第一级地势阶梯(台面)分别向东及南、北方向呈扇形展布。多数河流上游河谷开阔且平缓,在第一级(台面)向第二级(台面)转折的斜坡地带,常常出现河谷裂点,水流湍急,中游河谷深切狭窄,是造型地貌和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下游河谷又趋平缓。境内碳酸岩广泛分布,岩溶发育,约 60%的河流穿行其间,在河流的中游,常见明、暗流(伏流)交替出现,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补给,而中游以下则主要是地下水补给地表水。在喀斯特地区常常是“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
6、如油” ,对大气降水有很强的依赖性。3地貌,地表面高低起伏的状态。按其自然形态可分为高原、山地、丘陵、3平原、盆地等。贵州地貌主要为喀斯特和非喀斯特两大地貌类型,成因上表现为流水作用为主导剥蚀-侵蚀地貌系列和以岩溶作用为主导的溶蚀地貌系列。它们的形态各异,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全省不仅有高原、山原和山地,而且有丘陵、盆地(坝子)和河流峡谷、河流阶地、溶洞、洼地等不同类型的地貌。在地貌上贵州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省份,据统计全省山地面积约占75.1%。丘陵面积约占 23.6%,各种盆地(坝子)约占 1.3%(全省习用数据为山地 87%、丘陵占 10%、平地占 3%) ,可见山地地貌类型是贵州地貌第一大特
7、征。这些山地有的是流水侵蚀而成;有的则是岩溶作用所致。不同成因的丘陵既分布于高原外缘和高原面上,也成片分布于东部地区,呈孤立状、垄岗状或丛聚状。盆地(坝子)形态多样、成因复杂,有挽近断裂形成的断陷盆地,流水侵蚀形成的河谷盆地和岩溶作用形成的溶蚀盆地。这些盆地散布于贵州各地不同高程上,其共同特征是规模不大,面积超过万亩者不到 20 个,所以没有平原和大型山间盆地是贵州地貌的第二个特征。4地质,泛指地球的性质和特征。主要是指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发育历史等。复垦方案中地质部分要写的内容有:地层、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环境地质。1)地层,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层状岩石称谓地层,它
8、主要包括沉积岩、岩浆岩以及由它们经受一定变质的浅变质岩。综合贵州境内出露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1)中、上元古宇 梵净山群/四堡群分别出露在黔东北的梵净山区和贵州东南偶的九万大山区,是一套厚逾万米的浅变质绿岩系,时限为 Ca.1400-1000ma,属中元古宙,大致与我国北方的蓟县系相当。下江群/丹洲群/板溪群为大致并列的三种不同岩相带产物。以下江群分布最广,大片露于贵州东部,主要由浅变质陆源碎屑岩和火山碎屑岩组成,时限为 Ca.1000-800Ma,相当4于我国北方的青白口系。属晚元古早期。震旦系分布较为广泛,地层发育齐全,沉积类型多样。分为上下两个统(未建阶)。我省跨扬子(泛指黔中和黔北)
9、 、江南(贵州东南部)和过渡(黔东北武陵山系和苗岭东段)三个地层区。是我省磷、锰等矿产的主要产出层位之一。(2)下古生界 贵州早古生代地层除志留系发育较差外,余者均发育良好,分布亦广。主要为海相稳定- 活动沉积类型。寒武系大片分布在贵州北半部,并零星出露在黔中和黔南。除下统下部主要为碎屑岩外,其余几乎全为碳酸盐岩。厚一两千米。可分扬子(印江-余庆-都匀一线以西地区) 、过渡(扬子区与江南区之间的黔东地区)和江南(剑河-三都一线以东地区)三个地层区。为我省磷、汞、金、多金属等矿产的产出层位。奥陶系分布范围与寒武系相同,唯出露面积较小。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并有少量碎屑岩。分为扬子(贵州北半部和贵阳
10、至都匀一带)和江南(三都至丹寨一带)两个地层区。志留系 主要分布于黔北和黔东北,次为凯里至三都一带,全属杨子地层区。仅保留下统地层,主要为陆源碎屑岩,次为不纯碳酸盐岩,属滨浅海相沉积。(3)上古生界贵州晚古生代的地层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除上二叠统外,其下地层岩相和生物相分异呈近东西向。主要为海相稳定沉积类型,全属扬子地层区。 泥盆系 主要分布在贵州的南半部,缺失泥盆系早期沉积,其上地层发育较好,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年代地层分为三个统七个阶,并划分为贵阳-水城、安顺-盘县、望谟-盘县三个地层分区。石炭系 主要分布贵州南半部,另在黔北道真等地也有出露。分为上下两个统六个5阶,尤下统发育最佳,是我国
11、石炭系下统阶的层型所在。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分为独山-威宁、郎岱- 罗旬、普安-麻尾三个地层分区。二叠系 分布广泛,乎遍布全省,地层发育完整。分为两统四个阶。下统以碳盐酸岩为主,上统则为碎屑岩和灰岩。下、上统岩带分别为近东西和北北东向。下统分为黔南、黔北、南盘江三个地层分区;上统划为苗岭、三岔河、乌蒙山、南盘江四个地层分区。贵州中-新生代地层除中下三叠统外,几乎全为陆相碎屑地层,其地层格局较之古生代有很大不同,岩相和厚度的变化均较剧烈。 三叠系分布相当广泛,地层发育良好,沉积类型多样。中、下部为海相沉积,上部则主要是陆相地层。分为 3 个统 7 个阶。贵州地处扬子和右江两个地层区。微细型金矿即
12、主要产于右江区中叠三统细屑沉积中。 侏罗系主要分布在贵州的北部和西部,以及黔东的天柱附近地层发育良好,上、中、下 3 统齐全,属大陆河湖相沉积。可分为遵义、威宁-郎岱和天柱 3 个地层分区。綦江式铁矿及含铜砂岩即产于遵义分区下、中侏罗统。 白垩系-第三系 分布零星,见于一些孤立的小型陆相盆地中。主要为紫红色粗碎屑沉积。 第四系 分布较广,但出露零星,成因类型多样,堆识厚度不大,变化颇为剧烈,分为云贵高原东部延伸区和贵州高原两个地层区。贵州的第四系可分为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采用距今 340 万年左右作为我省第四纪的下限年龄值。产有泥炭和瓷土等。2)构造,地质构造的简称。包括褶皱
13、,节理和断层等最基本的地质元素,它们是岩石圈中构造运动的产物。各种地质构造具有相应的地质现象和工程地质条件。贵州跨越扬子地块和华南早古生代褶皱带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扬子地块内,可按盖层性质的不同,分为三个二级单元。对盖层在某些地质时期分化6较清楚的黔北台隆,尚可分为两个三级单元。 扬子地块依其形变特征的不同又分为毕节北东向构造、凤冈北北东向构造、威宁北西向构造、贵定南北向构造、望谟北西向构造等五个变形区。 卷入华南早古生代褶皱带的主要是贵州的东南部。基底构造在总体上是北东向的复式背斜及少量同向断层。它与晚古生代以上地层所组成的构造有明显的交角(如新化向斜) ,显然是基底构造。燕山期构造与扬子
14、地块相似,主要呈北北东向。 地质构造类型:复杂,中等,简单。3)水文地质指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各种变化和运动的现象。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它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规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地下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的不利影响及其防治等。复垦方案中水文地质要写的内容:地下水的类型,含水岩组及富水性,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地下水类型: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碳酸盐岩溶水。地下水富水性:极强,强,中等,弱。水文地质类型:复杂,中等,简单。4)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条件的总和,涉及地形地貌、岩石与土的类型及其工
15、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作用及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复垦方案中工程地质要写的内容:工程地质岩组划分,按岩组划分介绍各地层工程地质情况,主要可采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类型:良好,一般,差。5)环境地质矿区内地质灾害的发育情况。环境地质类型:良好,中等,不良。塌陷区1.基 本 概 念7采空区:地下矿层(体)被开采后形成的空间。分为老采空区、现采空区和未来采空区。老采空区指已开采过、现停止开采的采空区;现采空区指正在开采的采空区;未来采空区指计划开采而尚未开采的采空区。塌陷:地下矿层(体)被开采后,采空区上部岩层失去支撑,平衡条件被破坏,随之产生弯曲、塌落,以致延伸到地表
16、,造成地表塌陷。垮落带:由采煤引起的上覆岩层破碎并向采空区垮落的岩层范围。位于上覆岩层的最下部,为岩层破坏最为严重的区域,岩层破碎、杂乱,已失去连续性。导水裂缝带:垮落带上方一定范围内的岩层发生断裂,且具有导水性,能使其上覆岩层中的地下水流向采空区。这部分导水断裂岩层的范围称导水裂缝带。充分采动:地表最大下沉值不再随采空区尺寸增大面增加的开采状态。移动角:在充分采动或接近充分采动条件下,下沉盆地主断面上实测达到级变形(倾斜 i=3.0mm/m、水平变形 =2.0mm/m 、曲率 k=0.210-3m-1)最外边的点与采空区边界的边线与水平线在煤柱一侧的夹角称为移动角。当有松散层时,应先以松散层
17、移动角 将最外边点投到基岩面,也可综合确定为裂缝角。移动角分为走向移动角 、下山移动角 、上山移动角 及急倾斜煤层的底板移动角 。2.预测方法采用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结合移动角的方法对塌陷区进行预测。导水裂隙最大高度缓倾斜(035) 、中倾斜(3654)煤层:煤层覆岩内为坚硬、中硬、软弱、极软弱岩层或其互层时,厚煤层分层开采的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可选用下表公式计算。冒落带导水裂隙最大高度经验公式表序号煤层倾角()岩石抗压强度(MPa)岩石名称 顶板管理方法 冒落带最大高 度(m) 导水裂隙带(包括冒落带最大高度)(m)1 054 4060 辉绿岩、石灰岩、硅质石英岩、砾岩、砂砾岩、 全部陷 落 (
18、45)tHM:10.2.4tn8砂质页岩等2 2040 砂质页岩、泥质页岩、页岩等 全部陷 落 (34)tHM:105.3.8tn3 200m。(2)龙潭组(P 3l):地层呈南东带状出露于矿区较低缓的沟槽中,为含煤地层。岩性以深灰色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页岩为主,夹泥灰岩、硅质岩及煤层。含煤层 12 层,其中可采煤层 3 层,为本区唯一含煤地层。该组产腕足类、瓣鳃类、海百合、等动物化石及大羽羊齿、栉羊齿等植物化石。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厚 85110m,平均 90 m。(3)长兴组(P 3c):该组呈条带状出露于矿区中部,浅灰深灰色,薄中厚层状含燧石团块状灰岩,底部夹深灰色中厚层泥灰
19、岩。产丰富的腕足、瓣鳃类等动物化石。厚 5065m,平均 59m。(4)夜郎组(T 1y):分三段:沙堡湾段(T 1y1):该组呈条带状出露于矿区中部,黄、黄灰色页岩夹少量泥灰岩。厚 1015m 平均 12m。玉龙山段(T 1y2):该组呈条带状出露于矿区中南部。灰及浅灰色薄中厚层岩灰岩厚。150180m 平均 165m。九级滩段(T 1y3):呈条带状出露于矿区南部。紫红色页岩、粉砂质页岩及黄褐色钙质页岩。厚 80100m,平均 90m。(5)第四系(Q):以堆积、坡积物为主。厚 010m。2)构造祝佳煤矿位于长岗向斜南西翼。矿区为单斜构造,倾向 320340,倾角3240,平均 35,地层
20、产状变化小。矿区断层不发育,未见影响矿井开拓13布置、开采的地质构造。构造复杂程度类型应属简单类型。3)水文地质条件(1)地下水类型矿区地下水含水岩组为碎屑岩组及碳酸盐岩组,岩性以灰岩、泥岩、页岩、碎屑岩等为主,区内含水类型主要为碳酸盐岩溶水、岩溶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和孔隙水。(2)含水岩组及富水性茅口组(P 2m)强含水层地表岩溶洼地、落水洞、溶斗等较发育;地下局部发育溶洞、暗河,大气降水容易通过地表大量的负地形渗入岩溶裂隙、管道、暗河之中,岩层中赋存着丰富的岩溶水,富水性强,但极不均匀。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 3l)弱含水层以碎屑岩为主,岩石含泥质成分多,因而岩石普遍抗风化能力弱,露头区有较厚
21、的强中风化带,易渗入大量大气降水,含浅层风化裂隙潜水,越往深部,岩石裂隙发育程度减弱,岩石含水性相应降低,仅含基岩裂隙水,富水性弱。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 3c)中等含水层岩性以燧石灰岩、灰岩为主,底部为泥灰岩。露头灰岩遭受风化作用和岩溶作用较强烈,岩溶裂隙发育,含较丰富的岩溶裂隙水,富水性中等。三叠系下统夜郎组沙堡湾段(T 1y1)弱含水层该组呈条带状出露于矿区中部,成稳定薄层分布在两含水层间。该组岩石14致密,岩石裂隙发育微弱,裂隙面闭合或被方解石充填,裂隙面宽度一般小于0.2cm。总体上该组地层仅于浅部含少量裂隙水,富水性弱。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玉龙山段(T 1y2)中等含水层该段地层露头上的
22、灰岩遭受风化作用和岩溶作用较强烈,岩溶裂隙发育,含较丰富的岩溶裂隙水,富水性中等。三叠系下统夜郎组九级滩段(T 1y3)弱含水层总体上该组地层仅含少量裂隙水,其透水性、含水性微弱,富水性弱。第四系(Q)弱含水层仅残留于山谷、溪沟、面积小。为碎屑岩的残积、坡积及冲积物,厚度一般小于 10m,仅含微弱孔隙水。富水性弱。(3)地下水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矿区地下水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大部分降水沿坡面流失,少量通过岩石的构造裂隙、风化裂隙补给地下水。径流取决于地势高低,地形坡度,总之地下水运移较慢,径流途径较短,具近源排泄的特点,地下水主要以泉点方式向地势低洼处及冲沟排泄。(4)矿井充水因素地表冲沟
23、水和龙潭组裂隙水是矿井主要充水水源。冲沟水和裂隙水将通过天然节理裂隙、人为采矿冒落裂隙和岩溶管道以渗水、滴水、淋水的方式进入矿井。在矿井进一步向深部开采后,有下部承压水突水的可能。综上所述,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复杂类型。4)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地层岩性组合特征,将评估区内的工程地质岩组划分为硬质岩组、软15质夹硬质岩组、软质岩组及松散岩组四类。硬质岩组:主要包括中微风化的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 3c)及玉龙山段(T 1y2)灰岩及燧石灰岩。软质夹硬质岩组:主要包括中微风化的三叠系下统夜郎组沙堡湾段(T 1y1)及九级滩段(T 1y3)泥质粉砂岩、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 3l)细砂岩、粉砂岩等碎屑岩。
24、软质岩组:主要包括强风化的三叠系下统夜郎组沙堡湾段(T 1y1)泥质粉砂岩、九级滩段(T 1y3)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 3l)碎屑岩、煤层等。松散岩组:主要包括第四系(Q)碳酸盐残积红粘土,第四系碎屑岩残积、坡积土。主采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条件矿区主要可采煤层为 C4、C6、C7 煤层,由上到下叙述如下:C4 煤层:顶板为黑色炭质页岩,泥岩,强度低易风化崩解,遇水易膨胀、软化,为不稳定顶板;直接底板为灰色页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易风化崩解,遇水易膨胀、软化,为不稳定底板。C6 煤层:顶板为泥灰岩、泥岩,较为稳定;底板为页岩、粉砂岩,易风化崩解,遇水易膨胀、软化,为不稳定底板。C7 煤层
25、:直接顶板为中厚层含炭质泥岩,强度低,为不稳定顶板;底板为页岩、粉砂岩,强度较低,易风化崩解,遇水易膨胀、软化,为不稳定底板。总体上说,煤矿工程地质性质总体较差。5)环境地质条件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矿区内地质灾害不发育, 未发现滑坡、16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现象,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总体上说,煤矿环境地质条件良好。(以上资料可以在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开采方案设计说明书中找到。塌陷区1.调 查 分 析介绍采煤方法、顶板管理方法、准采标高、矿区地形、主采煤层情况。2.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计算计算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3.移 动 角根据矿区地质
26、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说明上山移动角、走向移动角和下山移动角。4.综合分析根 据 导 水 裂 隙 带 最 大 高 度 , 结 合 移 动 角 。 描 述 在 剖 面 图 上 圈 划 塌 陷 区 的 过程 。最 后 得 出 预 测 塌 陷 区 的 面 积 并 统 计 塌 陷 破 坏 的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及 面 积 。1718黔西南、黔西北分区 岩性 黔北分区 岩性 黔中分区 岩性上统 蓬莱镇组(J 3p) 泥岩、砂质泥岩 蓬莱镇组(J 3p) 泥岩、砂质泥岩遂宁组(J 2sn) 泥岩、页岩、粉砂岩 遂宁组(J 2sn) 泥岩、页岩、粉 砂岩 /上沙溪庙组(J 2s) 长石石英砂岩夹泥岩、
27、粉砂岩 上沙溪庙组(J 2s) 长石石英砂岩夹 泥岩、粉砂岩 上沙溪庙组(J 2s)长石石英砂岩、岩屑长石石英砂岩中统下沙溪庙组(J 2x) 泥岩、粉砂质泥岩 下沙溪庙组(J 2x) 泥岩、粉砂质泥 岩 下沙溪庙组(J 2x) 砂质粘土岩及 粘土岩侏罗系中下统 自流井群(J 1-2zl) 石英砂岩、钙质、砂 质粘土岩 自流井群(J 1-2zl) 石英砂岩、钙质、 砂质粘土岩 自流井群(J 1-2zl)石英砂岩、钙质、砂质粘土岩上段 长石石英砂岩,夹泥 质粉砂岩 上段 长石石英砂岩, 夹泥质粉砂岩 上段长石石英砂岩,夹粉砂岩及页岩二桥组(T3e)下段 石英砂岩、砂质泥页 岩二桥组(T 3e)下段
28、 粉砂质页岩二桥组(T 3e)下段 粉砂质页岩火把冲组(T 3h) 泥页岩、石英砂岩 / / /上统把南组(T 3b) 细砂岩、钙质砂岩、 砂质泥岩 / / /三桥组(T 3s)砂页岩与粉、细砂岩不等厚互层上段 沙质泥页岩夹粉砂岩、 灰质砂岩、泥灰岩 / / / 上段 /法郎组(T 2f) 下段 灰岩 / / /法郎组(T 2f) 下段 灰岩上段 灰色白云岩、白云质 灰岩 上段 泥质白云、白云 质泥灰岩 上段 白云质灰岩、 钙质页岩三叠系 中统关岭组(T 2g) 中段 灰、深灰色灰岩(狮子山组(T2sh)) 下段 灰岩、白云质灰关岭组(T 2g) 中段 灰、深灰色灰19岩 岩上段泥页岩、钙质页
29、岩与灰岩、泥灰岩、白云岩不等厚互层下段泥页岩、泥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松子坎组(T2s)下段 白云岩、白云质 灰岩下段 泥页岩、泥质 白云岩、第四段浅灰、灰黄色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第四段白云岩夹白云质灰岩第三段 灰、深灰色中层灰岩第三段灰岩、白云质灰岩夹白云岩上段 白云岩、泥质 白云岩第二段砂质泥页岩、灰岩、泥质灰岩第二段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夹白云质灰岩永宁镇组(T 1yn)第一段浅灰至深灰色灰岩、泥质灰岩(茅草铺组(T 1m)第一段灰岩、白云质灰岩黔中分区 (安顺组(T 1a)下段 白云质泥页岩九级滩段钙质泥页岩夹灰岩上段 砂质泥页岩、粉细砂岩 玉龙山段 灰至深灰色灰岩上段 灰岩下统飞仙关组(T
30、 1f)下段 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夜郎组(T 1y)沙堡湾段 页岩、钙质页岩黔中分区 (大冶组(T 1d)下段 泥质灰岩20陆相沉积区 海陆交替相沉积区 海相沉积区 大隆组(P 3d) 灰、深灰色、黄褐色砂质页岩、钙质页岩 大隆组(P3d)灰色泥岩、硅质岩宣威群(P3xn) 泥岩、页岩、砂质页岩长兴组(P 3c) 灰、黄灰页岩、砂岩 及砂质页岩 长兴组(P3c)浅灰至深灰色 块状燧石灰岩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 3) 玄武岩 龙潭组(P 3l) 泥岩、砂岩为主吴家坪组(P 3w)浅灰至深灰色 块状燧石灰岩茅口组(P 2m) 浅灰至深灰色块状灰岩 茅口组(P 2m) 浅灰至深灰色块状灰 岩 茅口组
31、(P2m)浅灰至深灰色块状灰岩 中统 栖霞组(P 2q) 灰、深灰色块状灰岩 栖霞组(P 2q) 灰、深灰及灰黑色块 状灰岩 栖霞组(P2q)灰、深灰及灰黑色块状灰岩二叠系下统 梁山组(P 1l) 灰、浅灰石英砂岩、页岩 梁山组(P 1l) 石英砂岩及灰、灰黑 色页岩 梁山组(P1l)石英砂岩及灰、灰黑色页岩上统 乌平群(C 3mp) 灰至灰白色厚层灰岩达拉组(C 2d) 浅灰、灰色块状灰岩中统 滑石板组(C 2h)浅灰、灰色块状灰岩、白云岩及白云质灰岩摆佐组(C 1b) 白云岩、灰岩大塘组(C 1d)上部:灰至深灰色灰岩;下部:页岩、灰至深灰色灰岩、石英砂岩石炭系下统岩关组(C 1y) 灰岩、泥质灰岩、瘤状灰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