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供应链管理课程标准一、 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类别学时/学分适用专业:物流管理二、 课程性质与目标1.课程性质供应链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主干课程,供应链管理突出了传统的管理理论,通过考虑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家贸易分工日益细化、企业竞争焦点不断变化的前提下,利用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基本操作确保企业的管理重点从传统的单个企业为主体转变为以整条供应链为主体。企业间相互协作,将传统的企业间竞争转移为供应链间的竞争,最终保障资源的有效利用、企业优势的充分发挥。供应链管理课程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课程目
2、标通过供应链管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结构、基本程序、分类的基本知识,并且能够理解供应链管理中关键技术的原理、实施过程以及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实践问题。本课程学习难度一般,具有现代物流基础、一般管理理论基础的学生均能很快地适应本课程的学习。 技术知识目标:掌握 QR、ECR 与 CPFR、JIT 与 VMI、ERP职业能力目标:掌握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的资源整合、网络设计、绩效评价、国际供应链管理。职业素质目标:掌握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结构、基本程序、分类等内容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供应链管理概述本单元包括 3 个部分内容:供应链管理基础、供应链
3、管理方法和供应链构建等内容。第一部分 供应链管理基础(一)教学要求1、理解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产生、发展与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区别。 2、掌握供应链的基本概念、结构模型、特征和类型。3、掌握供应链管理的涵义、内容、理念和目标;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及其与物流管理的区别及其运营机制。熟练掌握供应链流程分析。4、了解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战略及运作模式,实施供应链管理所必须掌握的技术;掌握供应链管理下绩效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及战略系统的构成。(二)重点、难点重点:供应链管理的产生背景、概念;供应链流程分析。第二部分 供应链管理方法(一)教学要求1、深刻理解快速反应( QR ) 、有效客户反应( ECR
4、)的含义;协同规划、预测和连续补货( CPFR ) ;掌握 QR 和 ECR 的共同特征。2、掌握基于活动的成本控制法(ABC 方法) 、价值链分析(VCA)方法。3、理解并掌握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内涵及主要内容。(二) 重点、难点重点:快速反应( QR ) ;有效客户反应( ECR ) ;供应链管理的内涵;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第三部分 供应链的构建(一)教学要求1、了解供应链结构模型。2、掌握供应链设计策略。3、熟练掌握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方法及设计原则。(二) 重点、难点重点:基本产品的供应链设计;对于不同的产品类型供应链的设计策略。第二单元 供应链管理运作本单元包括 5 个部分内容:供应链合
5、作伙伴的选择、供应链管理中的顾客资产管理、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和控制、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与物流管理第一部分 供应链的合作伙伴的选择(一)教学要求1、了解供应链合作伙伴在供应链合作中的重要性。2、掌握在核心企业下建立合作伙伴的类型、制约因素和常用方法,及寻找供应链中的薄弱环节。3、了解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建立与形成。4、初步掌握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合作关系的类型和主要因素、常用的选择方法和综合评价体系。5、理解委托代理理论的运行机制。6、了解围绕核心企业构建的核心链管理体系及其对薄弱环节的制约。(二) 重点、难点重点:委托代理理论;选择合适的供应链合作伙伴。
6、第二部分 供应链管理中的顾客资源管理(一)教学要求1、 了 解 顾 客 资 源 管 理 的 重 要 性 , 掌 握 顾 客 资 源 管 理 所 必 须 的 技 术 和 营 销 战略 。2、了解在线销售自动化的涵义、构成,熟悉企业内部网和目标市场的营销及使用企业内部网存在的管理问题。3、了解在线顾客服务的要求,熟悉并掌握客户信息管理所采用的具体方法。4、熟悉营销决策所必须的支持系统,掌握营销决策支持时的具体应用。(二) 重点、难点重点:客户信息管理所采用的具体方法。 第三部分 供应链管理下的生产计划和控制(一)教学要求1、了解供应链环境下的生产计划和控制的制定和特点,掌握供应链管理下的集成企业的
7、生产计划和控制体系的模型和特点,分析运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协调机制及信息跟踪机制。2、了解现行生产计划和控制模式与供应链管理的差距。3、熟悉并掌握供应链管理下生产计划制定方法和控制特点。4、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总体的概念,熟悉总体模型及其特点。5、熟练掌握协调机制的概念、控制模式及信息跟踪机制及使用企业内部网存在的管理问题。(二) 重点、难点重点:供应链环境下的生产计划和控制的制定和特点。难点:协调机制、控制模式及信息跟踪机制。第四部分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一)教学要求1、了解供应链管理下库存管理的方法,需求放大原理及库存控制的目标,掌握供应链管理下库存管理的优化法及特点。2、掌
8、握库存控制管理的基本策略,掌握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管理的特点。3、了解需求放大原理与供应链库存中不确定性,掌握供应链管理下库存控制的目标。4、了解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的方法。5、了解战略库存控制工作流管理的方法。(二) 重点、难点重点: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问题;基于供应链的库存管理与控制。第五部分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与物流管理(一)教学要求1、了解物流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地位,掌握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及供应商关系管理的分类与模式。2、了解供应链管理下物流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3、了解供应链管理下物流管理的特征和战略,了解战略渠道设计的步骤。4、掌握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特点。5、熟悉准时化采购
9、的思想、特点,掌握实施准时化采购的条件、方法。6、理解供应商管理的目标战略,了解供应商关系管理的分类与模式(二) 重点、难点重点:供应链管理下的采购特点;供应管理下的即时采购策略;供应链管理下的供应商选择与管理。 第三单元 供应链组织与考评本单元包括 2 个部分内容:供应链绩效考评与企业激励机制、供应链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再造。第一部分 供应链绩效评价与企业激励机制(一)教学要求1、了解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概念、范围及内容。掌握供应链绩效评价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及评价指标,编制设计供应链绩效报告所必须达到的要求。2、熟悉供应链绩效评价的范围和内容。3、掌握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所遵循的原则及评价指标
10、。4、了解标杆管理的实施步骤与过程及经济效益分析,掌握标杆管理的原则与步骤。5、理解并掌握建立激励机制的必要性和特征,激励机制所包括的主要内容。6、熟练掌握绩效报告的设计与编制所遵循的原则和评价指标,绩效报告追踪的考核程序。(二) 重点、难点重点: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供应链企业激励机制。第二部分 供应链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再造(一)教学要求1、了解企业流程的特征、原则和流程再造的方法与传统企业流程的比较分2、了解计算机技术应用下的企业组织结构和内容,BRP 的组织结构内容。3、掌握供应链管理下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主要特征和变化形式。4、掌握供应链管理下企业流程再造的原则、方法和策略选择
11、。5、了解传统模式下企业业务流程与供应链下企业业务流程模型的分析比较。(二) 重点、难点重点:供应链企业组织与业务流程重构;供应链业务流程重构的实施。第四单元 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本单元包括 1 个部分内容: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支撑体系。第一部分 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支撑体系(一)教学要求1、了解信息技术、EDI、Internet 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及相应的技术支撑体系,掌握电子商务的供应链信息组织与集成模式。2、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具体介绍射频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条码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3、掌握基于 EDI 的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支撑体系,理解 EDI 技
12、术的含义、构成要素,熟练掌握 EDI 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4、了解基于 Internet/Intranet 的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支撑体系5、掌握电子商务下的物流、供应链管理的组织及集成模式。(二) 重点、难点重点:电子商务的供应链信息组织与集成模式;EDI 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四、课程实施建议1.教学方法注重在授课过程中尽量能够结合实例,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学生理解供应链管理比较深奥的理论,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2.学习方法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特别是按照实训设计的内容进行实习是非常必要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应该注意完成一定的课后习题,这有助于学生对于问题的进一步理解。3.教材编写选用
13、文字教材:供应链管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徐杰主编,李国旗、胡安辉副主编4.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制作跟教材配套的 PPT 课件。5.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及实训室。6.教学评价、考核要求为保证供应连管理课程授课效果,保证教学质量,应采用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应以研讨的形式不仅解决课程中的问题,还要针对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研讨。考试是对教和学质量的检查,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考试内容应覆盖全面,符合大纲要求,要体现重点、难度适中、题量合适。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 90%。五、其他说明每两周一次集中面授辅导,辅导总时数原则上不超过课程总学时数的 50%。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完成一次期中考试,至少两次作业,辅导教师应认真批阅,成绩合格者方可参加期末考试,平时成绩占期末考试一定比例的分数(10%)。制定人(签名):刘延维审核人(签名):吴世坤部门主管领导(签名):制 定 日 期 :2013 年 3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