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九章 临床病原体检查.doc

上传人:myw993772 文档编号:6317823 上传时间:2019-04-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   临床病原体检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第九章   临床病原体检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各类临床标本的采集和运送1、血液:发热初期和高峰期采集;已用抗菌药物者应在下次用药前采集,注明使用抗生素的情况 24h 内不同部位采样 3 次可提高血培养阳性率.2、无菌体液:脑脊液应立即保温送检或床边接种,其它体液因含菌量少宜采集较大量标本送检或进行增菌培养3、尿液: 无菌试管,清洁中段尿;排尿困难可导尿;厌氧菌培养可行膀胱穿刺收集,厌氧小瓶运送;4、粪便: 清洁容器,粘液脓血便;直肠拭子;根据细菌种类不同选用合适运送基5、呼吸道标本:鼻咽拭子以无菌棉拭沾取生理盐水后挤干再取样;痰则为漱口后由深部咳出的新鲜痰液;无菌试管或痰杯送检。6、泌尿生殖道标本:无菌手续采样,试管送检;7、创伤、组

2、织和脓液标本:8、创面:清除污物,常规消毒皮肤;开放性脓肿:无菌棉拭于病灶深部取样封闭性脓肿:注射器抽取;疑厌氧菌感染则应排除管内空气送检9、血清:无菌送检二、病原体检查方法 直接显微镜检测: 包括不染色标本检查法和染色标本检查法。无菌标本的镜检对病原学具有一定意义 分离培养-鉴定+药敏: 分离培养是微生物学检验中确诊的关键步骤。对不能人工培养病原体可通过易感动物接种、细胞培养等方法进行鉴定。 病原体特异性抗原检测: 用已知抗体通过各种免疫技术检测标本中的抗原。可以检测病毒、衣原体,还可分析细菌的菌群和血清型。简便快速,有较高敏感性,适用于多种感染疾病的早期诊断 病原体核酸检测: 此方法适用于

3、目前尚未能培养或很难分离培养微生物,如临床标本中的病毒和某些细菌等 血清学实验: 用已知病原体的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相应抗体以诊断感染性疾病的方法。三、细菌的耐药机制1、细菌耐药性获得方式染色体基因突变;质粒介导(转移、插入等)2、细菌耐药的几种生化机制:产生各种抗生素灭活酶和钝化酶;膜通透性的改变细菌抗生素作用靶位的改变;细菌外排系统过度表达(增加、增强) ;细菌生物膜的形成;细菌缺乏自溶酶四、药敏实验的意义:1.可对抗菌药物的临床效果进行预测,查出耐药,减少治疗错误,便于医生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节省费用;2.可用于耐药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为医院感染控制部门提供防治依据;3.可为新药的研究

4、和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4.利用药敏监测结果控制药物应用,延长新药使用寿命。五、临床上重要的耐药菌株1、革兰阳性菌: 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MRCNS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球菌; PRSP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 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HLAR对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的粪肠球菌; VRSA 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金葡球菌2、革兰阴性菌:产 内酰胺酶菌株;产 ESBL(超广谱 内酰胺酶)菌株;(主要是质粒介导产 ESBLs 的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 ;多种耐药机制共存的细菌:绿脓、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产 SSBLs(超级广谱 内酰胺酶)菌株;(同时产 ESBL 和质粒介导的 AmpC 酶)六、掌握临床常见病原体的种类分布及变迁情况。?熟悉: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的检查。了解: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查的内容,一般了解药物药敏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临床医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