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活需要游戏,但不能游戏人生;生活需要歌舞,但不需醉生梦死;生活需要艺术,但不能投机取巧;生活需要勇气,但不能鲁莽蛮干;生活需要重复,但不能重蹈覆辙。-无名1 简述腹部触诊的内容.答:正常腹部可触到的包块有:腹直肌肌腹及腱划;腰椎椎体及骶骨岬;乙状结肠粪块;横结肠;盲肠;右肾下极;腹主动脉;充盈的膀胱;妊娠子宫等.3 何谓一般检查 一般检查包括哪些内容答:一般检查是对患者全身状态的概括性观察.一般检查的内容包括:性别,年龄,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发育与营养,意识状态,面容表情,体位姿势,步态,皮肤和淋巴结等.4 体温测量发生误差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答:.体温测量发生误差的常见原因有:(1)测量
2、前未将体温计的汞注甩到 36C 以下,致使测量结果高于实际体温.(2)采用腋测法时,由于患者明显消瘦,病情危重及神志不清而不能将体温计夹紧,致使测量结果低于实际体温.(3)检测局部存在冷热物品或刺激时,可对测定结果造成影响,如用温水漱口,局部放置冰袋或热水袋等. 5 何谓蜘蛛痣 如何形成 如何检查 答:蜘蛛痣是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蜘蛛痣的发生一般认为与肝对体内雌激素的灭能减弱有关,常见于急,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等.其出现部位大多在上腔静脉分布区域内,检查时用指尖或火柴杆压迫痣的中心(即中央小动脉干部),其辐射状小血管网即退色,去除压力后又复出现.6 简述腹部触诊的内容
3、.答:腹部触诊的内容包括:(1)腹壁紧张度;(2)压痛及反跳痛;(3)脏器触诊:肝脏,胆囊,脾脏,肾脏,膀胱,胰腺;(4)腹部包块:正常腹部可触及的包块及异常包块;(5)液波震颤;(6)振水音等.7 简述肝脏触诊内容答:肝脏触诊的内容:大小,质地,表面形态及边缘,压痛,搏动等.8 简述腹部包块触诊内容.答:腹部包块触诊内容:位置,大小,形态,边缘及表面状况,质地,压痛,移动度及与临近器官的关系等.9 腹式呼吸改变有何临床意义答:腹式呼吸改变的临床意义:腹式呼吸增强常见于癔病性呼吸或胸腔疾病;腹式呼吸减弱常见于腹膜炎症,腹水,急性腹痛,腹腔内巨大肿物或妊娠;腹式呼吸消失见于胃肠穿孔所致急性腹膜炎
4、或膈肌麻痹.10 简述急性腹膜炎的体征.答:急性腹膜炎的体征:视诊:急性危重病容,表情痛苦,被迫采取仰卧位,两下肢屈曲,呼吸频速表浅,腹式呼吸明显减弱或消失,腹壁运动受限,有积液时,腹部膨隆.触诊:皮肤弹性减退,脉搏频速而无力,腹肌紧张,腹壁压痛和反跳痛.叩诊:有胃肠穿孔时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有积液时可叩出移动性浊音.听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11 简述脾肿大的测量法及临床分度答:测量法:第一测量(又称甲乙线):指锁骨中线左肋缘至脾下缘的距离,以厘米表示,脾轻度肿大只作第一测量.第二和第三测量:脾明显肿大时,加测第二线(甲丙线)和第三线(丁戊线),第二测量指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最远点的距离
5、(应大于第一测量),第三测量指脾右缘与前正中线的距离.如脾肿大向右越过正中线,测量脾右缘至正中线的最大距离,以“+“表示,未超过正中线,则测量脾右缘至正中线的最短距离,以“-“表示.临床将脾肿大分为轻,中,高三度,深吸气时,脾缘不超过肋下 2cm,为轻度肿大;超过 2cm 至脐水平线以上,为中度肿大,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则为高度肿大,即巨脾.12。脾脏肿大的临床意义是什么答:脾脏轻度肿大见于急,慢性肝炎,粟粒性结核,伤寒,急性疟疾,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等;中度肿大见于肝硬化,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溶血性黄疸,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疟疾后遗症等;高度肿大见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黑热病
6、,慢性疟疾和骨髓纤维化症等.2 咳嗽与咳痰的病因分类是怎样的?答:呼吸道疾病;脑膜疾病;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因素13 简述语音震颤增强或减弱的临床意义。答:语音震颤增强主要见于:肺泡内有炎症浸润,如大叶性肺炎实变期和肺梗塞等;接近胸膜的肺内巨大空腔,如空洞型肺结核和肺脓肿等.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主要见于:肺泡内含气量过多,如肺气肿;支气管阻塞,如阻塞性肺不张;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胸膜高度增厚捻连;胸壁皮下气肿等.14 简述正常人支气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的分布.答:正常人在喉部,胸骨上窝,背部第 6 颈椎至第 2 胸椎附近,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在胸骨角附近,肩胛间区第 3,4
7、胸椎水平可听到支气管肺泡呼吸音.除上述支气管呼吸音和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的部位外,其余肺部都可听到肺泡呼吸音.15。心脏瓣膜听诊区有哪些 简述心脏听诊的基本顺序.答:二尖瓣区(位于心尖部,即第 5 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 2肋间),主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 2 肋间),主动脉瓣第 2 听诊区(胸骨左缘第 3 肋间),三尖瓣区(在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 4,5肋间). 心脏听诊的一般顺序是: 二尖瓣区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2 听诊区三尖瓣区.16.简述心脏杂音产生的机理.答:血液从正常的层流状态变为湍流,进而形成旋涡,撞击心壁,心瓣膜,腱索或大血管壁使之产生振动,在相
8、应部位即可听到杂音.主要见于:血流加速;瓣膜口狭窄;瓣膜关闭不全;心腔及大血管异常通道;心脏异常结构.17.简述二尖瓣狭窄的体征.答:视诊: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触诊:心尖部可触及舒张期震颤;叩诊:心浊音界可呈梨形;听诊:局限于心尖区的低调,隆隆样,舒张中晚期递增型杂音,心尖区第一心音亢进,可闻及开瓣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和分裂等.18.简述收缩期杂音的强度分级.答:收缩期杂音分为 6 级.1 级:最轻,仔细听才能听到;2 级:轻度,较易听到,杂音柔和;3级:中度,杂音明显,较响亮; 4 级:杂音响亮5 级:很响,杂音很强,向周围及背部传导 6级:最响,杂音极响,听诊器离开胸壁也能听
9、到.19简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常见体征.答: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常见体征:视诊:颜面苍白,点动运动,musset 氏征,颈动脉搏动增强,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毛细血管搏动; 触诊: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性,有水冲脉;叩诊: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腰凹陷,呈靴型; 听诊:心尖区 S1 减弱,主动脉瓣区 A2 减弱,主动脉瓣听可听到舒张期叹气样杂音,有相对二尖瓣狭窄时,心尖部出现 Austin-Flint 杂音,可有枪击音和杜氏二重杂音.20.简述第一,第二心音的鉴别要点.答:鉴别要点 第一心音 第二心音音调 较低钝 较高而脆强度 较响 较 S1 弱时限 历时较长,持续约 0.1 秒 历时较短,约 0.08 秒最响部位 心尖部 心底部与心尖搏动的关系 与心尖搏动同时出现 心尖搏动后出现 与心动周期的关系 S1 与 S2 之间的间隔 S2到下一心动周期 S1 的间隔 (收缩期)较短 (舒张期)较长22.器质性与功能性收缩期杂音的鉴别要点是什么答:鉴别要点 功能性收缩期杂音 器质性收缩期杂音年龄 儿童,青少年多见 不定部位 肺动脉瓣和(或)心尖区 不定性质 柔和,吹风样 粗糙,吹风样,常呈高调持续时间 短促 较长,常为全收缩期 强度 一般为 3/6 级以下 常在 3/6 级以上 震颤 无 3/6 级常伴有 传导 局限,传导不远 沿血流方向传导较远而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