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圈快门与影像清晰度的关系 光圈 摄影最有趣的特征之一,在于它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体,一个因素总是影响另一因素。例如就影象清晰度来说,曝光组合的选择就能影响清晰度,当提到影象清晰度时,许多摄影者首先想到的是聚焦。然而,照片之所以不清晰,除了聚焦这一因素外,还有一系列的因素,如被摄体的移动,相机的震动,镜头的污染,景深不够,曝光过度,光渗,显影过度,胶片或镜头上有潮气等等。这里我们要讨论的是选择曝光组合时,对摄影清晰度有影响的三个因素,即景深、被摄体的运动和相机的震动。对一个具体拍摄对象决定曝光组合时,这三个因素有时会互相矛盾,满足了一个因素,另一个因素会产生问题,这就需要再三考虑选择怎样的曝光组合
2、最适合你的表现意图。下面就这三个因素分别加以分析。景深从理论上说,当镜头聚焦于某一点时,只有这一点的物体能在胶片上清晰地结象。但是实际上,在焦点前后的一定范围内的景物,在胶片上的结象也是较为清晰的。这个范围称为“景深“。请注意这里使用“较为清晰的“修饰词来形容清晰度,是很有道理的。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假如你用 135 胶卷拍摄一个人物的头部特写,焦点是聚在眼睛上。如果是接触印相,那么,在这张 135 照片上,从被摄者的鼻尖到嘴以及耳朵很可能是全部清晰的。如果是小倍率放大,则在放大照片上,被摄者的鼻尖和耳朵就不是你想象的那样清晰。当你用这张135 负片放大为 12 X 15 时的照片时,又会发现
3、真正清晰的只有被摄者眼睛前后的一小部分。然而,假如你把这张 12 X 15 时的大照片放在一个架子上,并后退十英尺远观看,这时,你又会发觉照片上影象的清晰部分增加了。如再后退一些,则会感到照片上的影象全部都清晰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用“较为清晰的“修饰词来形容由景深产生的清晰度。这种“较为清晰的“意思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作照片的大小和观看距离这两个因素。-转作者:佛亦割藏袍 回复日期:2007-3-8 22:37:41 为了从理论上真正弄懂景深的含义,有必要先弄懂一个概念,这就是模糊圈。一幅画面,看起来是清晰或不清晰,在于眼睛对画面上各个细部的分辨能力如何。能分辨则感到清晰;不能分辨则感到不
4、清晰。当镜头聚焦于某一光点(影象是由无数光点组成),在胶片上产生的影象并非真正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圆圈。不管这个圆圈多么小。直径都是可以测量的。这种在视觉上是一个点的最大圆圈称之为“模糊圈“。由此可见,对于放大为同样大小的照片,较小的底片比起较大的底片来说,模糊圈应该更小些。相机上的景深刻度也就是根据模糊圈来确定的。假如,制作大幅照片,或者用高倍率放大负片中的一小部分画面,便会发觉预定的模糊圈太大了。这样,即使是在相机景深刻度范围内的景物也会令人感到不清晰了。同样的道理,对于放大为相同大小的照片,小底片比大底片的模糊圈应该小些,才能取得清晰的效果。因为小底片的实际放大倍率来得大。因此,在这种情况
5、下,要想取得较为清晰的影象,就不能死板地应用相机上的景深表了。而应该自己确定更为实际的标准。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大一档光圈的景深刻度。也就是说,如果实际使用 f8 拍摄,景深范围则按 f56 的最深来掌握。除了上述因素,在一张照片上,景深的大小取决于三个方面:镜头的焦距、光圈的大小、相机到被摄体的距离。镜头的焦距: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越大;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光圈的大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对于一只具体的镜头来说,当聚焦在某一距离,景深与光圈大小直接有关。然而,实际上对任何镜头来说,都有某种最佳光圈,比最佳光圈小的光圈,尽管能产生更大的景深,但从艺术的效果来看;将是使影象的
6、清晰度降低而不是提局。相机到被摄体的距离:一般地说,相机离被摄体越远,景深就越大。反之,景深就越小。把以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可以清楚地看出,如果想尽可能得到最大的景深,那么就应采用短焦距镜头,小光圈和较远的距离。如果想尽可能缩小景深,那么就应采用长焦镜头、大光圈和近距离。应当根据画面的实际需要适当地使用这些技术。被摄体的运动被摄对象并非都是静止的,大量的被摄对象都是在运动之中。拍摄动体有两种方法:或者用足够快的快门速度把动作拍摄下来,使之产生非常清晰的影象,或者用较慢的快门速度使之产生一定程度的模糊影家。模糊的程度取决于所用快门速度的高低。根据照片的具体情况,模糊的影象可以表示运动的速度,
7、也可以表示某种幻想或说明拍摄技术不高。通常,拍摄动体时,可以预先决定要怎样拍摄这个动作。是用高速度把动作拍摄清晰呢?还是用慢速度追随拍摄?是要使影象极度模糊呢?还是使影象中的主要部分清晰而次要部分模糊?让我们来看一下如何取得这些效果。清晰的动作。只要能有足够快的快门速度,就能把任何动体拍摄清晰(当然拍摄者的反应也要相当快)。然而,大部分镜间快门的最快速度仅限于1/500 秒;大多数焦点焦面快门也只能快到 1/1000 秒。当时速为 30 英里的动体在 25 英尺以内,从相机前面横飞而过时,即使 1/1000 秒仍然会导致影象模糊。因此,要在照片上把动体拍清晰,就必须注意三点:一是动体的速度不是
8、太快;二是如果动体的速度很快,那么不要使运动成为相机前的横向运动,三是如果动体是快速横向运动,那么就用最快的快门速度,拍摄距离要尽可能远一些。对于这三种情况,第三种,可能用途最小,因为胶片上的影象可能太小。第二种,也许既能产生清晰的影象,又能表现动感。第一种,要取得好的效果,大概不会有问题。影象模糊。从图片欣赏的观点来看,影象模糊的动体照片能使人联想到运动,与影象清晰的动体照片相比,显得有趣得多,或者说更吸引人。动体影象应该有多大的模糊程度?这个问题主要取决于各人的爱好。但是,当你要使动体在照片上略有细部层次时,模糊程度就应尽可能小些。当然,这往往取决于影象各部分的实际运动情况。例如,拍摄一辆
9、横向运动的汽车,可能是整辆汽车稍有模糊;而拍摄一个按同样方向行走的人,双脚可能非常模糊而身体却很清晰。-转光圈控制景深下图中左右两幅照片分别用 f8 与 f2.8 光圈所拍摄。分别将两图后方三球体放大,我们发现 f8 一张比 f2.8 更实。我们说 f8 比 f2.8 景深更大。所以够大的景深才能够容纳后方的球体,使之在清晰的拍摄范围以内。反之,小景深只能够容纳对焦区域内的大球,使后方的球虚化,而突出了主体,也产生了比较强的立体感。因此我们得到这样的规律: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这里的光圈指的是相机通光的孔径,即光圈数值越小,孔径越大,光圈直径越大。所以 f2.8 光圈比 f8 光
10、圈大。需要指出的是,本测试使用的数码相机最小光圈为 f8,f值越大相对景深范围越大。焦距控制景深这两张照片分别使用相同光圈下镜头的 28mm 端与140mm 端所拍摄。在构 图相同的情况下显 然右图的主体更加的突出,因为背景更加虚化了,说明 28mm 的焦距比 140mm 的焦距景深大。使用长焦距镜头拍摄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不用过分接近被摄体,换句话说,可以对你接近不了的物体进行特写拍摄,对于抓拍,或是细节描写都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于是我们又得到另一条规律:焦距越大景深越小,焦距越小景深越大。这是两条非常实用的控制景深的方法。利用大的焦距和光圈就能创造出小的景深,使背景虚化,突出主体。这个方法比较
11、适用于人像以及对于个体的特写。如果进行大场景的描写,比较开阔地风光片的拍摄我们就需要使用足够大的景深,这样每个细节都能详尽地表现出来。相信只要使用好自己手里小小的数码相机,哪怕不能和专业相机媲美,也同样可以拍出不逊于专业的片子,将数码的魅力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找到一份属于我们自己的摄影乐趣!提示景深当某一物体聚焦清晰时,从该物体前面的某一段距离到其后面的某一段距离内的所有景物也都是相当清晰的。成像相当清晰的这段从前到后的距离就叫做景深。对于一幅特定的照片应该使用多大的景深,取决于试图用这幅照片传达什么信息。重要的一部分,摄影者具有选择权,拍摄时可以控制照片的景深。富有才智的景深选择将是一个重要
12、的、创造性的手段。光圈的意义 光圈和快门是控制摄影时光线量的两大工具!我们在上一章详细的介绍了,这一章我们来认识光圈的结构。光圈指得是镜头中间开孔的大小,控制着胶卷或 CCD 曝光时光线的亮度。光圈其实就是依据人的眼睛瞳孔架构来设计调整光线多寡,端得是一圈薄且重叠的金属叶片组成,叶片开口构成一圆圈,放大或关小可以控制入光量。 f 光圈的单位 光圈的大小是由它的光圈值 (f- number) 来定义。大凡所有的镜头都有这个光圈级数,在相机的规格表中,厂商通常会提供两个光圈数值(见附图红框部分)。这两个数据 ,一前一后表白的是相机镜头的最大光圈的值,两组数据一组是指在广角端时光圈,例如 F2.6
13、,另一组则是在望远程时,例如:左图的规格表中之数字相机是 3X 光学变焦,那在 3X 光学变焦端时,最大光圈就不是 F2.6 ,而是 F4.7。这个数字也同样说明,这部相机在变焦的过程中,最大光圈变化的范围。 不论数字相机或是傻瓜相机,现今的光圈表示法,还是沿袭传统的作法。标准的光圈级数为: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5,f/64。f/1 是最大的光圈值,上面的数列中,相邻的光圈级数,之后的级数是前面级数光量的一半。例如:一个镜头光圈设定于 f/4,它让光线进入的量,是光圈设定于 f/2.8 光量的一半;或只
14、是光圈设定于 f/2 光量的四分之一。 作者:佛亦割藏袍 回复日期:2007-3-8 22:42:11 光圈的公式 光圈的数字表示,说来透得玄妙,竟是数字越大者光圈越小。其实光圈的大小,是可以用公式来表示,见加粗黑体字如下: 光圈值(F Number) = 镜头焦距(mm) / 光圈口径(mm) 我们以 50mm 标准镜头为例,假若其的最大光圈口径(也就是光圈叶片的开口,不是镜头的口径)是 36mm,那么镜头的最大光圈值便等于 f/1.4 (50 / 36 = 1.4)。也这因为口径的大小受限制,所以最大光圈值也有其极限,目前 135 传统相机之标准镜头 50mm 之最大光圈为 f/1.0,而
15、数字相机则是以 Olympus C-5050Z 系列的 f/1.8 最大,其次的为专业级数位相机 f/2.0 光圈。一般光圈 f/5.6 以下,被称为大光圈;光圈 f8 以上,被称为小光圈。光圈愈小、景深范围愈广,画面愈清晰;光圈愈大、景深愈浅,画面愈模糊。我们会在下面另作景深的讨论。光圈的价值 光圈大小的变化,不仅可以改变透光量,还可以控制景深。特别是景深的要求在人像拍摄中特别被强调。由于光圈孔径的最大直径主要受到镜头的镜片大小影响,也因此如要造大光圈,在标准规格下镜片就必须加大,镜片加大,连带着成本和制造费用就愈昂贵。在传统相机的世界中,光圈大上一级得,往往价格也会成等比级数升高。所以没有
16、一支现世镜头,在制造时能拥有所有的光圈。一般用途的 35mm 相机镜头,光圈大多从 f/1.4 到 f/22,大型相机(4X5)的专用镜头,才有光圈小到 f/64,但却也限制其光圈最大值只能到 f/5.6。 光圈与景深 在下图的范例照片中,将相机的光圈开大就可以加快快门速度,在昏暗的室内光线下很好用。大光圈可以让你,不用三脚架也能拍出稳定的照片。其次使用越小的光圈口径 ,景物前后清楚的范围也就越深,这也是景深的定义之一。在下图的范例照片中,拍摄时使用大的光圈,照片结果显示出相当浅的景深,只有中间的女孩是清楚的,而后面的景物则是模糊失焦。假如,使用小光圈拍摄 ,会拍摄出不同感觉的照片,例如:下图
17、的风景建筑物,就是以小光圈拍摄的结果,镜头对焦在中间,可以看到深长的景深,前景和后警都足以让所有的人都看得清楚。 单眼相机机身,可以透过景深预观键,由镜头让你看到景深范围的变化。当把光圈缩小,在相机的观景窗上,可以看到景物变得越来越清晰。部分传统的相机镜头上还有景深刻度,你可以用它来计算景深的范围。 双眼相机、消费级数位相机或是傻瓜相机是无法直接透过光学观景窗,以镜头最大的光圈来显现景物。同样你也无法把光圈关小,来检视使用其它光圈的景深。这是因为这一类的相机,为了节省成本,不将镜头与观景窗相连,而使用一个简单的第二观景器,因此不管主体在任何距离看来都一样清楚。-转作者:佛亦割藏袍 回复日期:2
18、007-3-8 22:43:17 传统与数字的光圈标示 在传统镜头上,底部的环显示镜头所设定的光圈。最上面的环显示着镜头对焦的距离。在镜头设定不同的光圈时,有中间环上成对的数字与光圈级数相对应,让最近到最远的景深涵盖范围一目了然。这种类似工程尺的作法,一直沿用至今。不过,数字相机的镜头小,许多信息又已经数据化,极少有能预知景深的数字相机,大多还需仰赖经验法则或数字运算。数字相机的光圈值也移往机背的 TFT LCD 屏幕显示,传统相机方有的 LCD 讯息显示屏,也逐渐被此一作法所取代。 光圈与快门的搭配(A 光圈先决模式) 快门速度和光圈都会影响进入相机内的光量。要拍摄到一张正确曝光的照片(看起
19、来既不会太亮也不会太暗),就必须让正确的光量到达底片或 CCD。光圈及快门的组合,可以帮你成功的控制光线。相对的光圈和快门也可以达到平衡,两者成反比的关系只要改变其中一方的设定,另一方就需反向调整。因此,如果你用较快的快门远度 ,就要塔配较大的光圈设定,或使用较慢的快门速度 ,可搭配使用较小的光圈值。尽管两者交互配合可以达到入光亮的平衡,但快门速度决定着移动中主体的清晰度,相当于横向的清晰 ;而光圈则决定景深范围,相当于纵向的清楚范围。 许多摄影爱好者,偏好光圈景深来调整自己照片的调性。这种以光圈大小定义拍摄主体,也就是俗称的A光圈先决模式。简单的说,就是设定光圈例如 f/5.6,半按快门由机
20、身取得曝光快门值之后拍照。在这种情况下,要比纯手动去调整,以致于误了光圈和快门速度,导致,曝光过度(照片全白,没有层次),或曝光不足,导致照片全黑,损失暗部细节,要强得多。虽然,光圈越小,光线越集中,越容易清晰成像景深。不过,光圈过小时,会出现衍射,反而模糊(例如:自制的针孔照相机,如果孔太小,则什么也看不清楚。 -转作者:佛亦割藏袍 回复日期:2007-3-8 22:44:16 随着数码时代到来,很多朋友都用上了 DC 也就是 DIGITAL CAMERA 数码相机,数码相机也凭借其便利的使用,或超薄或超绚或超专业的外型已经抢夺了传统相机的半壁江山! 虽然 DC 已经深入民心了,但是很多朋友
21、对相机技术和专有名词却不是很明白,所以也就造成了很多朋友,买机器第一句话就是问“你的相机是多少W 象素的拉”等等这些不是太专业选购的话!所以我想做个相机技术知识普及的系列报道,好让不了解相机的朋友将来买相机可以多和商家侃侃,让他们不能轻易用”象素“来左右你的口袋中的 MONEY,也让稍懂点的朋友更加的深入了解!那么首先我们从“光圈景深的关系“来讨论吧!首先我们来谈光圈,光圈的是一组制作在镜头里面可以活动的叶片,藉由控制光圈的大小,就可以控制光线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相机内光量的多寡。一般在拍照的过程中,我们通常都是藉由调整光圈与快门的大小组合,来完成一张相片的曝光。快门我们留到下一堂课中来研究,在
22、这里老师要请大家有空时背一下下面的光圈数值: f1.4 / f2 / f2.8 / f4 / f5.6 / f8 / f11 / f16 / f22 / f32 上面的光圈数值,是我们一般相机镜头上常用的光圈值,其中号码越小的光圈( 例如 f1.4)它的进光量会越大,相对的光圈号码越大(例如说f22)的进光量反而小。所以一般我们在说大光圈时,就是指号数越小的光圈值,这点初学者时常会搞混。 在每一组邻近光圈值之间,都有一格(或称为一级)的光量差异。例如 f1.4 与 f2 两个光圈差了一格,f5.6 与 f8 两组光圈间也是差了一格。每一格光圈的进光量都是以倍数成长,例如 f4 的进光量是 f5
23、.6 的一倍,f2.8 又是 f4 的一倍,这样倒算回去,f2.8 的进光量就是 f5.6 的四倍了。其实不会算这个没有关系,目前你只要知道光圈每一格之间光量的差距是一倍就可以了,另外就是把上面几个光圈值花点时间记下来。 接下来我们要来谈谈景深,景深所指的是当我们对焦完成之后,在底片上呈现完全清楚(也就是说不会模模糊糊的样子)的距离范围。景深的大小与镜头焦距的长短、光圈的大小以及摄影的距离有密切的互动关系。通常镜头焦距越长(例如说是长镜头)、光圈越大、摄影距离越近,景深就会越浅;而镜头焦距越短(例如广角镜头)、光圈越小、摄影距离越远,景深也就会跟着变深。 作者:佛亦割藏袍 回复日期:2007-
24、3-8 22:45:10 每一支焦距、光圈大小不同的镜头,它的景深变化都会不一样。在大部分手动的镜头上常会刻有景深表供使用者来判断,而自动对焦的镜头则大多是使用了简化的景深表。在我们的初级课程中并不教大家如何看景深表,一来是学起来乏味,二来是一般拍照的人真的很少在查这个功能。 由于景深对于一张照片的影响非常重要,所以在这个课程中要大家自己体验一下在使用不一样的光圈和镜头时,会有怎样的景深变化。在熟悉自己常用镜头在景深上变化的表现后,以后拍照才能更得心应手。 首先需要一位模特儿来跟自己配合一下(找自己的亲朋好友就行啦,美丑别挑剔,我们现在作的是光圈景深练习课程,不是在拍写真),然后找个背景较具变
25、化的场地(例如在公园),将相机接上快门线架在三角架上。因为待会我们在使用小光圈拍摄时,快门的速度可能会拉的很慢,如果没有使用三角架拍摄,可能会得到晃动的画面。 接下来准备好一张纸笔来做纪录用。首先装上你常用的镜头,检查一下镜头光圈值从最大到最小的范围,然后将它记录起来。以我们这次的镜头为例,从最大光圈 f2.8 开始、然后是 f4、f5.6、f8、f11、f16。请模特儿就定位之后,我们就要开始拍照了,使用自动相机的人可以把相机切换到光圈先决模式。一开始我们从最大光圈开始拍起,然后依序调整光圈,一直拍到最小的光圈为止,一边拍别忘了一边要记下你拍摄时使用的光圈值。使用自动相机的人因为可以交给相机
26、来测光,所以只要依序变动光圈就可以了。使用手动相机(像是 FM2)的人就要自己变化合适的快门值来配合每一段光圈,反正就是先设定好光圈,再寻找可以曝光 OK 的快门就对了。至于不知道如何使用光圈先决、或是不会作正确曝光的人,请翻阅自己相机的使用说明书,里面都会教你怎么作的。以上相片为 F3.5,7X 光学变焦,1/250 秒快门,由于大光圈和长变焦,我们得到了清晰的主体虚化的背景,浅景深非常适合人像的拍摄!其实很简单的一句话,大光圈长焦距往往适合人像和静物的拍摄,可以造成浅景深的效果,也就主题清晰,背景虚化的效果, 而一般来说,MM 时尚机器都不是很容易做到,但是焦段略长,诸如 10X 焦的 DC 就能做到的效果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