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听障宝宝游戏百则.doc

上传人:myw993772 文档编号:6316450 上传时间:2019-04-07 格式:DOC 页数:87 大小:1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听障宝宝游戏百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听障宝宝游戏百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听障宝宝游戏百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听障宝宝游戏百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听障宝宝游戏百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听障宝宝游戏百则 第一部分 听力训练游戏 一、 听力训练游戏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听力训练游戏的目的在于,用游戏的形式培养宝宝听觉注意,养成聆听习惯,让宝宝在活动与游戏中进行听力训练,便于宝宝更充分地利用好残余听力 二、游戏中应注意 1. 游戏应有计划、有选择地进行,要适合宝宝的听力水平和听觉能力,选择不同频率的 声音。 2. 游戏时,要注意充分挖掘宝宝的听觉潜力,有意识的诱导宝宝避开声源或口型,以真正达到听力训练的目的。 3. 游戏的选择,要遵循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原则。 4. 游戏时,要注意结合发音、语言游戏的内容,使之形成一整体。提倡边听边发音边说话。 5. 我们所列举的游戏示范,

2、是给教师、家长提供一个思路, ,可根据康复机构、家庭及听障孩子的实际情况重新编排,但要注意突出游戏重点 三、游戏 1.摸一摸 *目的:通过手的触摸,来间接感受声音的存在。 *准备:鼓一面(或音像一组) *方法:家长敲鼓,请宝宝双手触摸鼓面。让宝宝体会因敲击鼓面而发出的声音,并感受不同 节奏所出现的变化,还可以随敲鼓的声音做跳跃或拍手的动作。 *提示:此游戏是通过触摸,让宝宝体会声音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可以教会宝宝用语言表达“有声音”、 “没有声音” 。 2.豆子跳起来了 * 目的:让宝宝通过视觉的帮助,感受声音的存在。* 准备:豆子数粒,盆面绷好布的小铝盆一个,小木棍一根。 * 方法:把豆子

3、放在盆面上,宝宝做在旁边,家长用小木棍敲击盆边,使豆子在盆面上跳起来,同时来感受声音的存在。 * 提示:此游戏是让宝宝通过看,了解声音存在的游戏,也可以让宝宝敲击盆边,感受声音的存在。游戏时,家长要以积极的态度,充分调动孩子的视觉、补偿听觉,进行大量的语言刺激。如:豆子跳起来了 3.听音拾物 * 目的:培养宝宝学会判断声音的“有” 、 “无”。 * 准备:鼓一面、各种小玩具若干(如:小猫、皮球、娃娃、小铃铛) * 方法:小玩具分别摆放在孩子面前,家长敲鼓,孩子听到鼓声后,马上从地上拿起玩具举过头顶;鼓声停止,玩具放回原处;没有鼓声,宝宝不动。游戏反复 * 提示:此游戏适合刚刚戴助听器,开始进行

4、语言训练的宝宝。游戏时,宝宝要背对声源。在家庭训练中,可由其它物品代替鼓,如脸盆,碗,木棒等可发声物 4.听音乐拍球 * 目的:培养宝宝学会判断声音的有、无,锻炼身体的协调能力。 * 准备:录音机一台、磁带一盘、皮球一个。 * 方法:宝宝手拿球,在离录音机一米远的地方站好。家长示意打开录音机,当宝宝听到音乐后,开始拍皮球,音乐停止,孩子抱球站在原地不动。音乐又起,宝宝继续拍皮球,音乐停止,宝宝原地抱球站好,这个游戏可以反复进行。 * 提示:在游戏中,家长应注意培养宝宝听声音的习惯及听音做动作的协调能力。对于不会拍球的宝宝要先教会拍球再进行此游戏。音乐磁带应选节奏感较强的、适合儿童欣赏的磁带。

5、5.抢椅子 * 目的:培养宝宝分辨声音节奏的快、慢。 * 准备:鼓一面、椅子数把。 * 方法:把椅子围成一圈,宝宝站在椅子圈外。游戏开始,家长敲鼓,宝宝听到快节奏的鼓声就快跑;听到慢节奏的鼓声就随着节奏慢慢走;当鼓声停止,宝宝马上抢椅子坐下。 * 提示:每一次游戏后,要拿走一把椅子,直至最后剩一把椅子。 6.寻声找物 * 目的:培养宝宝对声音大、小的理解。 * 准备:小玩具一个。 * 方法:宝宝围坐一圈,一个宝宝为找物人,在室外等候,家长把小玩具藏在室内的一个地方,并让室内的宝宝知道。游戏开始,找物人进来,全体宝宝有节奏的拍手。当找物人接近藏物地点时,拍手声音大,远时,拍手声音小;走到藏物地点

6、时,拍手声音则突然停止。宝宝根据拍手声音的大、小,做出判断寻找。 * 提示:游戏时,其它孩子不要暗示寻物人玩具在什么地方。开始游戏时,可让寻物人通过视觉帮助,寻找小玩具,慢慢过渡到只用听觉寻找。游戏中,可以结合语言进行。如:当寻物人走到藏物点附近时,孩子们则边拍手边有节奏地说:快,快,当离藏物点较远时,孩子们则边拍手边说:走远了,走远了 7.树叶飘飘 * 目的:培养孩子判断声音大、小的能力,养成聆听的好习惯。 * 准备:树叶头饰数个、录音机一台、录好刮风声的磁带一盘。 * 方法:孩子当树叶,站在房间中间,录音机放在与孩子相距 1.5-2 米的地方。游戏开始,家长打开录音机,当听到刮大风时,树叶

7、就随着风声大幅度地转动。当风声变小时,树叶就缓慢的飘动。风声停止,树叶站在原地不动。游戏重新开始。 * 提示:在录音时,风声的大与小要穿插进行。 8.巨人和矮人 * 目的:培养孩子辨别音的高、低能力。 * 准备:各种小玩具若干。 * 方法:准备好的小玩具放在小课桌上,孩子站在房间中间。游戏开始,家长发出一个高音或低音,孩子就拿一个玩具,放到高处或地面上。如:发出高音 “a”时,孩子就拿一个玩具,踮起脚尖学巨人走路的样子,把玩具放在高桌子上,当发低音“a”时,孩子又拿起一个玩具,蹲着学矮人走路的样子,把玩具放在小椅子上或地面上。游戏反复进行。 * 提示:如果孩子不能正确的判断音的高、低,应让他们

8、反复听,多做对比。高音 a 与低音 a,应差一个八度。9.录音机在哪里 * 目的:培养孩子判断声源的能力及平衡能力。 * 准备:录音机一台,录好各种声音的磁带一盘、手绢一块。 * 方法:找一名孩子做寻“声”人,用手绢蒙住眼睛。家长把录音机放在任意一个地方,播放各种有趣的声音,让寻声人去寻找录音机在哪里,如在半分钟内找到,家长应给予鼓励,重复游戏。 * 提示:玩此游戏时,要注意安全。游戏所选择的活动范围不宜过大。 10.什么乐器在响 目的:培养孩子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及聆听的能力。 准备:三角铁、碰钟、棒子、鼓、喇叭、铃等。 方法:拿出准备好的乐器,分别让孩子听各种乐器所发出的声响,然后把它们放在

9、孩子看不见的地方(背对孩子,距离孩子 1 米远) 。家长任意演奏一种乐器约四拍,请孩子说出 或指出是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孩子对以上乐器的声音分别熟悉后,可提高要求。1.使用两种乐器(头四拍和后四拍分别由不同的乐器演奏) ,请孩子分辨。2.可使用两种乐器齐奏。请孩子分辨。 提示: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听力和对各种不同的乐器的掌握情况,安排训练内容。 11.听听是什么声音 目的:培养孩子分辨不同频率声音的能力。 准备:能发出不同频率声音的生活用品数个(如:脸盆、铝制饭盒、玩具口琴、哨子、瓷杯等) 方法:将物品摆放在桌子上。家长敲击物品,使其发出声响,请孩子猜一猜是哪种物品发出的声音,猜对了,应给予适当的

10、鼓励。 提示:如果在家庭训练时,没有上述物品,可找其它发声物品代替。孩子如有一定言语能力,可让其说出发声物的名称。此游戏可分两部分进行 1、孩子面对发声物。2 、孩子背对发声物。 12.传铃铛 目的:培养孩子聆听和参加集体游戏的能力。 准备:小铃铛一个。 方法:此游戏可在室内外进行。在室内进行时,大家坐在椅子上,在室外进行时大家排成一个圆圈或一列横队。队伍尽量挤的紧一些,先选一名孩子站出来,其余的孩子把手放到背后,非常小心的传递一只小铃铛。传的时候尽量不让铃铛发出声响,站出来的那一位孩子则想办法,猜出小铃铛在谁的手中。如果出列的这名孩子,离小铃铛很远,传递的时候可摇动铃铛,以引起他的注意。猜中

11、之后,猜者和被猜者互换角色。 提示:在传铃铛时,人不要回头看。在家庭训练时,家长可用别的发声玩具代替铃铛,藏在 任意一个地方,让孩子寻找。13. 听音数数 目的:培养孩子听觉记忆和计数的能力。 准备:鼓一面(或任意一种能敲响的物品)、珠子数个(或苹果数个) 方法:家长背对孩子敲鼓,孩子听到鼓声就拿珠子,家长敲几下,孩子就拿几个珠子。还可以用手指作为计数工具进行游戏。家长对做的好的孩子给予鼓励。 提示:敲击时的数目,不要超出孩子掌握的范围。敲击时,要有节奏,速度不宜太快。 14.看谁的反应快 目的:培养孩子对不同声音做出快速反应的能力。 准备:安静的教室。 方法:家长站在门外,发出各种声音。如:

12、敲门、跺脚、咳嗽、拍手、叫名字等。孩子在教室里安静的听,当听到家长发出的某一种声音后,快速做出模仿动作,并发出声音。 提示:对不同听力的孩子可以从判断一种声音,过渡到连续判断几种声音。 15.公鸡在哪里 目的:培养孩子听觉定向的能力。 准备:花公鸡头饰一个。 方法:请一名孩子当花公鸡,其他孩子坐成半圆。游戏开始,孩子一起说:花公鸡、花公鸡,你在哪里?说完后,马上闭上眼睛,当花公鸡的孩子躲在一个地方学公鸡叫,请孩子猜一猜花公鸡在哪里。第一个猜对的孩子,老师给予鼓励。并让其扮花公鸡的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提示:花公鸡必须在大家说完后再叫。此游戏在家庭训练时,可由妈妈和孩子当猜者,爸爸躲在某一地方,

13、模仿公鸡叫,请孩子寻找声音的方向。 16.我的火车出发了 目的:培养孩子听觉定向的能力。 准备:火车头头饰四个。 方法:一名孩子在中间当猜者,四名孩子站在猜者的前、后、左、右约 1-1.5 米处。背对猜者当火车头。游戏开始,其中一个火车头说:我的火车出发了,呜。请猜者分辨是哪个方向的火车开动了。猜对了,猜者和当火车头的孩子更换角色。 提示:此游戏可以不受人数限制。可更换其它内容进行。如:我的汽车出发了,笛。 17.录音机里是谁的声音 目的:培养孩子辩音的能力。 准备:录音机一台、录好班上每一位孩子说话声的磁带一盘。 方法:孩子围坐在录音机旁,老师放录音,请孩子听听它们自己说的话,并猜一猜是谁说

14、的,说的什么,每次放二、三孩子说的话,猜对了,老师给予鼓励。 提示:在家庭训练中,可以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孩子自己说的话录下来,放给孩子听,请他猜猜是谁的声音。 18.听一听,学一学 目的:培养孩子听音、辩音的能力。 准备:听力训练磁带或平时录下自己周围的各种声音的录音磁带各一盘、录音机一台。 方法:家长和孩子一起听录音磁带里的各种声音。如洗碗声、广播声、咳嗽声、婴儿的啼哭声、敲门声、闹钟声以及交通工具和各种动物的叫声等,看孩子是否辩得又快又准确,然后模仿所听到的声音。家长请孩子仔细听录音机里播放的交通工具的鸣叫声和动物的叫声,孩子听到后,快速说出是什么发出的声音。提示:这则游戏在家庭训

15、练中进行时,如果没有录音机,家长可让孩子闭上眼睛,然后随意发出各种声音,让孩子听听、辩辩、学学。 19.猜猜我是谁 目的:熟悉小朋友的声音。 准备:椅子数把。 方法:孩子拿椅子坐成圆圈,老师坐在中间。请一名孩子闭眼睛趴在老师的腿上,再请一名孩子到老师面前,拍闭眼睛孩子后背三下,并说:猜猜我是谁。说完后,轻轻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大家一起说:猜猜我是谁。趴在老师腿上的孩子站起来,根据声音寻找被猜者。猜对了,更换角色。 提示:游戏中,其他的孩子不能提醒,可以给两次猜的机会。在家庭游戏时,可由爸爸、妈妈当被猜者,学小动物的叫声,让孩子来猜。 20.找小鸭 目的:培养孩子听音、辩音的能力。熟悉各种小动

16、物的叫声。 准备:用大型积木搭几个小动物的家 方法:请几个孩子分别扮演小动物。如:小狗,小猫,并各自在一个家里紧闭房门,请另外一个孩子做找小鸭的人,他可以任意走到一个门前敲门,然后说:这是谁的家?门内的小动物要叫出声来回答。如:喵、喵、喵。找小鸭的人判断出不是小鸭的家之后,继续往前走,直至找到小鸭的家。 提示:在家庭训练时,如果没有积木,可以用椅子代替,家长藏在椅子后面学各种小动物的叫声,请孩子辨别。在听力训练的同时,可让孩子讲一些简单的对话。如:这是谁的家?这是 X X 的家吗?对不起、没关系等。21.我们是好朋友 目的:培养孩子辨别、模仿不同动物叫声的能力。 准备:各种小动物头饰(如:青蛙

17、、狗、羊、公鸡、鸭子) 方法:把孩子分成两组,戴头饰的孩子坐成一排,不戴头饰的孩子背对而坐成另一排。不戴头饰的孩子先后发出各种动物的叫声,戴头饰的孩子,听到与自己扮演的角色相同的叫声时,马上站起来,寻找自己的朋友。找对了,两个孩子相互握手,成为好朋友,然后互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提示:游戏开始,可先由一个人发出声音,戴头饰的孩子去寻找,逐步发展到几个孩子发出声音,戴头饰的小朋友一切寻找好朋友。 22.小动物举手 目的:培养孩子听辩词汇的能力。 准备:孩子喜爱的各种小动物头饰若干。 方法:给每个参加游戏的孩子分配角色,戴上头饰。老师开始发令,孩子注意听,根据口令做出各种相应的动作。如老师说:小

18、猪举手、小狗站起来等,没做或做错的孩子被淘汰,看谁取得最后胜利。 提示:老师和家长尽量不让孩子看口型。老师发布命令时,速度可逐渐加快。 23.小孩、小孩,真爱玩 目的:培养孩子通过听觉注意,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 准备:杯子、椅子、盘子、勺、牙刷等常见物品。 方法:把准备好的物品随意摆放在活动场地四周。游戏开始,请孩子站成一排,一起说:小孩、小孩,真爱玩。说完后,集中精力听老师说下半句:请你摸摸椅子跑回来。孩子根据指令完成相应的动作后,跑回原处。大家又一起说:小孩、小孩,真爱玩。孩子马上安静下来,老师再发指令:请把杯子拿过来孩子快速拿杯子送给老师。游戏反复进行,指令随时更改。 提示:老师发出的指

19、令,应根据孩子掌握语言的程度而定,可浅可深。根据孩子的听力状况,老师发出的指令,可选择面对或背对孩子的方式训练。难于辨别的,可加辅助手势,但重点应放在培养孩子的听辩能力上。对有一定言语能力的孩子,可让其做发令者。 24.大家一起找一找 目的:培养孩子辨别同类语音的不同声调的能力。 准备:杯子、被子、娃娃、袜子、衣服、椅子、猫、帽、书、树等卡片各一张,红五星数个。 方法:把各种卡片分散放在桌子上,孩子围桌子坐成半圆,老师面对孩子坐在桌子一边。游戏开始,老师说出一个词汇,孩子根据发音,迅速找出相应的词汇卡片。看谁听的清、拿的对。老师对第一个拿对图片的孩子,奖励一个红五星,然后,老师把卡片放回桌子上

20、,游戏重新开始。 提示:以上词汇,可用实物代替图片。对有一定言语能力的孩子可用生词卡片。有些动词,在辨别声调时,可以用动作来表示。如:趴、爬。在家庭训练时,一名家长做发音者,另一名家长与孩子一起游戏,增强其游戏的兴趣。 25.牵小狗 目的:培养孩子辨别声母不同、韵母相同的音:手(shou)、友(you) 、狗(gou) 、走( zou) 、口(kou) 。 准备:小狗头饰四个。 方法:请四名孩子扮小狗,六名孩子做小朋友,他们分别站在教室的中间,老师面对小朋友(用纸挡住嘴)发出指令:小朋友手拉手,说完后,做小朋友的孩子快速把手相互拉起来;老师又说:小朋友牵小狗,这时,相互拉手的小朋友,马上去牵小

21、狗,没牵到小狗的孩子站在一边,看其他小朋友继续游戏老师再次说:小朋友牵小狗,向前走,孩子听到后,按老师的指令做走步的动作,当正确分辨上述音之后,老师带领孩子一起说儿歌:小朋友,手拉手;小朋友,牵小狗;一二、一二向前走,一起走到大门口。 提示:为了让孩子正确辨别友、狗的发音,可先采用点名的形式,如:老师说:小朋友,扮小朋友的孩子举手。老师又说:小狗,扮小狗的孩子举手。此游戏难度较大,要尽量让孩子注意听,仔细辨别。在家庭训练时,一名家长当发令者,另一名家长做小朋友,小狗头饰可用玩具狗或图片代替。 至此,第一部分的游戏已经摘录完毕,希望能给大家一个灵感,也希望能如作者所说, 以此为引子, 根据实际编

22、制适合自已孩子的游戏,并能发到这让更多人受惠第二部分 发音、呼吸训练游戏 发音、呼吸训练游戏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发音训练游戏的目的在于,利用游戏的方式,训练孩子发音和呼吸器官的灵活性,使孩子在发音时,口型,舌位和呼吸方法的正确,发音清晰、宏亮,为进行语言训练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游戏中应注意: 1.游戏应有计划、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要适合每个孩子掌握的发音、呼吸方法的现状。 2.游戏中要鼓励孩子大胆发音,并通过诱导的方式使孩子逐渐掌握发音、呼吸要领。 3.游戏时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 4.发音游戏时,要注意结合听力、语言游戏的内容,进行一体化的训练,提倡边发音边听边说话。

23、5.发音训练游戏部分,为教师、家长提供了实用、可行的游戏原则。家长、教师在进行游戏时,可根据康复机构、孩子家庭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游戏和重新编排,使所做的游戏更适合孩子的特点。 26.小猫爱清洁 目的:锻炼舌的灵活性。 准备:猫 头饰若干。 方法:孩子当小猫,老师当猫妈妈。猫妈妈说:“小猫爱干净,我们一起洗脸吧!” 1.小猫洗耳朵。双手向外拉耳朵,同时伸舌头,伸的越长越好。 2.小猫洗鼻子。舌头尽量往上伸,够鼻子。然后卷回,恢复原状。 3.小猫刷牙。手做刷牙动作,舌头用力顶左右腮,手和舌头的方向一致。 4.小猫洗嘴。舌头伸出嘴外(尽量往外伸),舌头做舔唇动作。 5.小猫擦脸。双手放在脸的两侧,揉

24、腮,做擦脸的动作。 提示:做此游戏时,每个动作二八拍为宜,不要过长。 27.猪八戒吃西瓜 目的:锻炼孩子舌头的灵活性及增强口部肌肉的力量。 准备:猪八戒头饰若干,西瓜图片一张。 方法:孩子当猪八戒站成半圆,老师面向孩子示范猪八戒动作。 1.猪八戒困了,张大嘴打哈欠。上下唇尽量打开,舌头平放,然后闭上嘴,随口部张开收拢而有节奏的变化。 2.猪八戒生气了,噘嘴,双唇闭拢向前突出,然后恢复原状。 3.猪八戒饿了,咬嘴,上齿咬下唇。孩子学猪八戒走路的样子,寻找吃的东西,他们找到了一个大西瓜。 4.猪八戒馋了,舌头向嘴下方慢慢伸,伸得越长越好,然后舌头慢慢收回,舔到上腭往后钩,慢慢恢复原状。 5.猪八戒

25、吃西瓜,舌头伸出嘴外,从唇的右边慢慢滑向左边,然后从左边滑向右边,做吃西瓜的动作。双唇闭拢,舌尖用力顶左右腮,老师给孩子示意西瓜甜的样子。 6.猪八戒吃饱了,双手放在嘴的左右两边,从里向外揉脸,然后再从外向里揉脸。 提示:1.每一个动作,老师或家长都要示范准确,真正达到训练目的。每个动作以二八拍为宜。 2.为加强趣味性,老师或家长可加一些手的动作。如扇耳朵、捧西瓜等。还可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画有关猪八戒的图片,帮助孩子理解游戏内容。 3.在家庭训练时,家长要充当角色,和孩子一起游戏。 28.闻、闻、闻 目的:培养孩子正确掌握吸气的方法,锻炼吸气肌肉群的力量。 准备:香油、酱油、醋、花、香皂、香

26、水等。 方法:此游戏通过多种内容训练孩子掌握吸气的方法。例如:用一朵芳香的花,用一块香味浓厚的香皂,让孩子闻,当他自然的吸闻香味时,也就是在正确的吸气了。吸气练习时,可通过触觉来感受吸气时胸部及腹部的扩张和收缩(即用手摸胸部和腹部,体会吸气产生的变化)。 提示:1.游戏时,应先教会孩子正确的吸气方法。 2.根据家庭中的具体情况,选择一些无毒无害的、气喂较浓的物品,训练时应注意卫生和安全。 29.谁的手绢香 目的:培养孩子掌握正确的吸气方法。 准备:手绢若干(数量比孩子少一个,其中带香味的手绢一块)、鼓一面。 方法:把手绢叠好分别放在桌子上。游戏开始,老师在旁边敲鼓,孩子听到鼓声,快速跑到桌子前

27、面,每人拿一块手绢,没抢到手绢的孩子站出来,辨别带有 香味的手绢是哪一块,说对了,给予奖励。游戏重新开始,更换角色。 提示:1.游戏前,先教会孩子辨别香味的方法。 2.在家庭训练时,为增加趣味性,可把手绢悬挂在空中,数量可多一些,让孩子辨别。30.吹、吹、吹 目的:培养孩子初步掌握呼气的方法。 准备:小纸船、羽毛、泡泡、蜡烛、纸球、乒乓球。 方法:此游戏通过多种内容训练孩子的呼气方法,呼气时应做到深深的吸一口气,然后用口鼻慢慢呼气(即:吹肥皂泡泡、吹纸船) 。来感受呼吸时的胸部扩展。 提示:1.材料的准备,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较轻的能吹动的物品。 2.在家庭训练中,父母要积极参与,增强游戏的趣

28、味性。 31.头上雪花飘 目的:培养孩子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学会均匀的用鼻吸气,用口呼气。 准备:用约 5 厘米宽的硬纸条,做成与孩子头部相适应的圆环,塑料(或较轻的)盘子一个,彩色碎纸一堆,塑料管或胶皮管一根,直径约 1 厘米。 方法:老师或家长把圆形纸环套在孩子头上,把放有碎纸的塑料盘,放在圆形环的上面,让孩子一手拿着塑料管的一端,对准盘子,一只手拿管的另一端放在嘴中。老师指导孩子用鼻子吸入饱满的气,通过塑料管,均匀呼出,吹落盘子里的碎纸,然后继续进行,直到把盘子里的碎纸全部吹完为止。 提示:1.老师或家长要先做示范,教给孩子正确的呼吸方法。 2.注意塑料管的卫生,每人一根,每次游戏后要洗

29、净。 32.长高了,变矮了 目的:训练孩子的呼吸器官,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学会深呼吸,锻炼孩子身体的协调性。 准备:绳子一根、各种小玩具数个。 方法:把绳子栓在高处,使吊挂玩具距孩子举臂刚能触摸到的地方。游戏开始,老师说:“长高了” ,孩子就将双臂从胸前慢慢举起,同时深吸一口气,踮起脚尖触摸玩具。当老师说:“变矮了 ”。孩子就将高举的双臂,慢慢地放下,同时均匀地呼出气流。此游戏可重复进行,也可在音乐伴奏下进行。 提示:1.用鼻吸气,口鼻呼气时,老师或家长要求孩子:胸部挺起,精神饱满。 2.在家庭训练时,家长可把玩具举高,让孩子尽量地往上够。 33.看谁说得次数多 目的:培养孩子控制气息及发音器

30、官的协调能力。 准备:卡片若干张。如包子、杯子、菠萝、鼻子、白兔 方法: 1.游戏集体进行。孩子站成一横排,老师面对孩子手持卡片站好。游戏开始,老师举起卡片(如:包子),问:“这是什么?”孩子答:“ 这是包子。 ”老师告诉孩子要边向前走边说:包子、包子 ,要求一口气说完。说完的孩子,站在原地不动,看谁说的多,走得远。 2.游戏个别进行。老师请一名孩子站在教室一边,另一名孩子做好发音准备。老师引导这名孩子边走边发音,一口气说完后,站在原地不动。老师请另一名孩子发音,然后与前面的孩子进行对比,看谁说的次数多,走得远,老师对说的次数多的孩子进行奖励。提示:1.此游戏选择了一些双唇音的词汇。老师可针对

31、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其他词汇进行训练。 2.老师首先要帮助孩子掌握“一口气”发音的要领,注意帮助孩子边走边发音。 34.蹦蹦、跳跳 目的:练习发好元音 a o e i u u 准备:鼓一面,在地上画好图形, 。 方法:孩子按同一方向站在格子中间。老师击鼓,孩子听到鼓声后,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往前蹦(按老师的鼓声节奏举行) 。当鼓声停止时,孩子就站在所蹦的格子中间,按照老师的指令,依次发出所在格子里字母的发音。说完后,游戏重新开始。 提示:1.根据孩子年龄特点,选择在格子外四散跑或排成一队,互相搭肩,按节奏蹦着往前走等方式。2.在发音时,注意口型,舌位,要求发音宏亮、正确。 35.鹅妈妈找小鹅 目

32、的:培养孩子 e 的发音 准备:小鹅头饰与孩子人数相同。 方法:孩子当小鹅,躲在活动场地任意一个地方,老师当鹅妈妈。游戏开始,鹅妈妈边走边说:“大白鹅,哦哦哦,我要找小鹅”。说完后站在一个孩子面前,说:“你是我的小白鹅吗?”孩子答:“哦哦哦,我是小白鹅。 ”鹅妈妈说:你是我的小白鹅,跟我走吧!鹅妈妈带着小鹅,继续寻找其它小鹅。当把其它小鹅找完后,在鹅妈妈带领下,一起说:哦哦哦,我们是小鹅。说完后,游戏可重新开始。 提示:1.小鹅必须按鹅妈妈的问话回答,答对了,才能跟妈妈走,说的不对的,要纠正发音。 2.在家庭训练中,可通过捉迷藏的形式进行游戏。此游戏可多次进行。 36.猜一猜是 b 还是 p

33、目的:培养孩子发好 b 、p 的音,掌握好送气和不送气音的要领。 准备:字母 b、p 卡片各一张,薄纸一张。 方法:请两名孩子站在教室中间,一名孩子手拿薄纸(遮住嘴)嘴做发音者,发 b 或 p 音,当发 b 音时不送气,纸不颤动。发 p 音时送气,纸有明显颤动。另一名孩子通过聆听和观察纸的变化,猜一猜是 b 还是 p ,然后,拿出相应的拼音卡片,猜对了,更换角色。 提示:1.发 b 音,上下唇紧闭,不送气。发 p 音,上下唇紧闭,送气。可让孩子把手背放在嘴边,感受气流的变化。 2.当孩子掌握一定词汇的时候,可选择一些有 b 或 p 音的词汇。如:爸爸、笔、杯子、泼水、拍球等词,叫孩子猜。 37

34、.喵喵、咩咩、口牟 口牟 目的:学习发好鼻音 m 准备:小猫、小羊、小牛牌子各一个,小红花若干朵。 方法:把孩子分成三组,分别站在小猫、小羊、小牛三种小动物牌子的后面。游戏开始,请每一组小动物派代表,进行发音比赛,老师或纠正做裁判,请不同小动物逐一发出喵喵、咩咩、口牟 口牟的叫声,裁判评判哪种小动物发出的叫声宏亮、正确,在牌子上贴一朵小红花,做为奖励,游戏反复进行,直到最后一名小动物赛完为止。红花多的一组为胜。 提示:1.首先让孩子认识三种小动物,熟悉它们的叫声,并正确掌握发音技巧。 2.在家庭训练时,可选择两种小动物,一名家长和孩子当小动物,另一名家长做裁判。 3.为分辨不同小动物,可加不同

35、手势进行区别。 38.口袋、口袋,真奇妙 目的:练习发好鼻音 m 准备:布口袋一个,各种小玩具若干。 方法:把装满玩具的口袋放在桌子上(不要让孩子看见口袋里的东西) 。请一名孩子做摸口袋的人,其他孩子和老师一起拍手说:摸、摸,小手摸一摸。说完最后一个摸字时,请摸口袋的孩子伸手摸玩具,并说:我摸到了 X X 玩具。说对了,老师给予鼓励,更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提示: 1.游戏过程中,可让孩子通过触觉感受气流从鼻腔通过时的振动。即:用食指摸鼻翼。 2.玩具,可根据孩子掌握词汇难宜程度来选择。为增加兴趣性,玩具可随时更换。 3.此游戏是锻炼发鼻音 m 的游戏,重点应放在发 m 音上。 39.我做你

36、说 目的:运用音义结合的方法,培养孩子主动发音的习惯。 方法:孩子站成半圆,老师面对孩子做各种有意义的模仿动作,让孩子看后发音。例如:老师做敲鼓的动作,孩子就发“咚、咚、咚”的音;做泼水的动作,孩子就发“泼、泼、泼”的音;做小鸟飞的动作,孩子发“飞、飞、飞” 的音看谁的发音又快又准确,老师给予鼓励。 提示:老师要事先让孩子掌握各种模仿动作的特点,理解动作与发音的关系。为提高游戏兴趣,可请一名孩子到前面做模仿动作,其他孩子发音 40.看谁拿得多目的:练习发好 n 音,理解动词“拿”。 准备:各种玩具,日常用品。 方法:孩子站在教室中间,玩具或日常用品摆放在教室四周,老师说:拿一拿,快去拿。孩子听到最后一个拿字时,跑向四周,拿自己喜欢的玩具后,站回原处。老师问:你拿的是什么?每个孩子分别回答:拿的是 X X 。看哪个孩子拿的最多,说得好。老师注意纠正“拿”的发音。 提示:玩具及日常用品的选择,应在孩子掌握的词汇范围之内。为增强趣味性,孩子可戴不同动物的头饰,做 跳、爬等动作,去拿玩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游戏攻略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