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曹操人物形象分析,高三(28)班,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安徽毫州人,是三国是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曹操文武双全,官至丞相,封魏王,享年65岁。曹操的儿子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当年,汝南有个善于评论的名士,名叫许劭,品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著名教授张亚新评论曹操说:一个分裂动荡人才辈出的时代,一颗奇光异彩震烁古今的巨星,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
2、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一代奸雄:曹操,形象:面色惨白,目光锐利。 性格:奸诈狡猾 自私残暴 纵横恣肆 权谋机变 从容不迫 踌躇满志 飞扬跋扈目光敏锐 知人善任,曹魏势力的兴亡过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官渡打败袁绍,统一北方。不久在赤壁大败,形成鼎力之势。曹丕在曹操死后逼汉献帝禅位,建立魏国。曹丕,曹睿继位,司马懿逐渐得势,并在高平陵政变中击杀大
3、将军曹爽。司马懿之后,司马师,司马昭废曹芳,杀曹髦,后曹奂“禅位”于司马炎,曹魏灭亡。,主要故事情节,孟德献刀: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七星宝刀进府行刺,见董卓躺下,急抽刀欲刺。董卓在衣镜中看到了曹操的动作,转身相问。曹操急中生智说:“我得一宝刀,欲献恩相公。”董卓接刀看后,果然是一口宝刀。董卓引曹操出阁看马,曹操谢道:“愿借马一试。”然后快马加鞭,逃之夭夭。,错杀吕伯奢:曹操与陈宫逃亡,躲到吕伯奢家。吕家杀猪款待,曹操听见后院的磨刀之声,又听见有人说绑上再杀。于是不分青红皂白,连杀吕家八口人。当他发现杀错人后并没有放过吕伯奢。当陈宫责备他时,他振振有词地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4、官渡之战:袁绍率十万大军进驻官渡,企图消灭曹操军队。谋士许攸遭疑投降曹操,并且提供了许多情报。曹操得知袁绍在乌巢囤积了大量粮草,立即亲率军队进攻乌巢,袁绍只派少量骑兵救援乌巢,仍留主力进攻官渡。由于粮草被烧光,袁军上下恐慌,官渡前线的大将亦投降曹操,曹操十胜与袁绍十败解读,曹操与袁绍之战,曹操面对袁绍强大兵力能以少胜多,与之战略思维息息相关。郭嘉从“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这十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值得一一分析之: 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高祖惟智胜,项羽虽强,终为所擒。今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兵虽盛,不足惧也。,1.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袁绍重视繁文缛节,讲究形式;而
5、曹操讲究自然,毫无做作,顺其自然,不受约束,“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可见在与人打交道上操胜过绍。,2.绍以逆动,公以顺率,此义胜也:袁绍其弟袁术窃有玉玺称帝,开同叛国: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在名义上胜过袁绍,3.桓、灵以来,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公以猛纠,此治胜也:自从桓帝,灵帝以来,政令、法令松驰,袁绍用松驰来补救松驰。因此,缺乏法制,政令不通。曹操用严厉来纠正松驰,使得大小官员都知道遵守法纪,这是在管理上胜过袁绍。,4.绍外宽内忌,所任多亲戚,公外简内明,用人惟才,此度胜也:绍外表宽厚文雅,而内心猜忌刻溥,好起疑心,只信任亲戚子弟,性格刚愎自用,难于采纳别
6、人的意见。而曹操的性格特征却均于他相反,外表平易近人,而内心机敏善察,用人不疑,不分远近亲疏,这是在气度用人上胜过袁绍。,5.绍多谋少决,公得策辄行,此谋胜也:袁绍计谋多,而决断少,外表勇猛,而内心怯弱,把握不住机遇。而曹操则果断明决,制定策略就立即执行,通权达变,可应付无穷的时势变化,谋略上胜袁绍。,6.绍专收名誉,公以至诚待人,此德胜也:袁绍以沽名钓誉,那些华而不实的士大夫都去投奔他。而曹操至诚待人,不虚情假义。在品德上胜过袁绍。,7.绍恤近忽远,公虑无不周,此仁胜也; 绍看到别人饥寒交迫,怜悯之情便在面色上表现出来,但对没有看到的,就考虑不周。曹操则对眼前的小事常常忽略不管,但对于大事,
7、涉及到全国、全局的事所施恩赐却往往使人感到意外。对于看不到的事,也考虑的十分周到,仁义上胜过袁绍。,8.绍听谗惑乱,公浸润不行,此明胜也;袁绍手下的大臣争权夺利,互进谗言,混洧视听。而曹操管理手下有方,谗言诬陷行不通,这是在理智上胜过袁绍。,9.绍是非混淆,公法度严明,此文胜也:袁绍做事是非分辩不清,奖罚不明。而曹操奖赏分明,对正直、有功的人礼敬,对犯罪、邪恶的人以法律制裁,这是在法治上胜过袁绍。,10.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此武胜也:袁绍用兵喜好虚张声势,不合兵法;而曹操以寡击众,用兵如神。在用兵上操胜于绍。,赤壁之战:,曹操统一北方后,决定南下一举统一。刘备派诸葛亮舌
8、战群儒,在周瑜、鲁肃的支持下,孙权决定抵抗。周瑜利用北方多不习惯水战及发生疾病等弱点,定下火攻策略,并实施苦肉计,派黄盖诈降。曹操轻信,登上用铁索连在一起的战船,诸葛亮借来东风,黄盖顺风直扑曹军水寨,曹操大败北还。,结合具体情节思考:赤壁之战中为什么孙刘联军能以弱胜强,天时胜:备乃汉室宗亲,操乃汉贼。曹军流行疾病。东南风起。 地利胜:南方多江河,北方不善水战。 人和胜:曹操骄傲,心气浮躁;荆州新降,人心未附,士气低落。孙刘背水一战,决心很大。周瑜、诸葛亮等人计谋精妙,处处占先。,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曹操的英雄观:,情节:煮酒论英雄 曹操说:“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心,吞
9、吐日月之志者也。”那就是说,凡是称得上英雄的人,都有吞吐天地宇宙的宽阔胸怀,有宏远高大的凌云壮志,更兼决胜千里的雄才伟略。可见,曹操对英雄的衡量标准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关于一个人是否为英雄,曹操更看重的是人的内在素质修养,兵在精不在广,斗智远胜于斗力。,宇宙,而当时兵少将寡,辗转漂浮的列为除己之外唯一的英雄,则体现出他的慧眼如炬。他知道刘备胸有大志,非池中物,不会久居人下,断定刘备也是个英雄。但他当时只是出于一种试探,并没借机除去刘备,还将这条“蛟龙”放走了,后来果应其言,刘备成了三分天下的割据势力之一,这可能是曹操一次重大的决策失误吧。,少年孟德,放浪不羁 执法严明,志军有方 爱惜人才,心胸
10、宽阔 用人唯贤,唯才是举 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的文采,曹操:曹操的文采不容置疑,“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这豪迈的文字足以让曹操在文坛拥有一席之地。他的观沧海至今仍让人朗朗上口。曹操之子曹植七步成诗更是让人叹为观止。,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 曹操的诗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横槊赋诗 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到了晚上,天空的月亮非常明亮,众将好
11、不威风。曹操告诉众将官:我自起兵以来,为国除害,扫平四海,使天下太平。现在只有南方我还没得到,今天请你们来,为我统一中国同心协力,日后天下太平,我们共享荣华富贵。文武们都站起来道谢,曹操非常高兴,先以酒奠长江,随后满饮三大杯。并横槊唱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唯才是举,欲得天下者,不仅要注意得人心,而且要善于用人才。三国演义在这方面,不仅写了刘蜀集团,而且对曹魏、孙吴集团都有描写。曹操知人善察,唯才是举,领了兖州牧之后,就急忙“招纳贤才”,荀彧来投,曹操认为是“吾之子房”;郭嘉应聘,曹操以为是“使吾成大事者,必此人也”。荀彧与郭嘉后来果然成为曹操智囊团的核心人物。典韦、许褚、张辽、庞德等人,或是
12、自来投奔,或是被俘的降将,曹操都委以重任,后来都成为曹操手下冲锋陷阵的猛将。,曹操的功绩:,统一北方,结束局部割据,对促进全国统一作出贡献. 不管如何,是挟天子也罢,是忠心耿耿也罢.曹操逐步统一了北方,结束了东汉中后期以来的混乱局势,稳定了北方生产,给北方人民带来了相当程度的安宁,人口得以修养.曹操无法预料后人是非得失,但就他个人的功绩来看,他统一北方已然是对国家发展最了不起的贡献;,曹操之“奸” 对待君父欺君罔上 对待政敌赶尽杀绝 对待部下以权术相驭 对待朋友不讲信义 对待百姓殃及池鱼,曹操之“雄” 警智慧机 豁达大度 任人唯贤,从谏如流 身先士卒 功勋卓着,削平北方,确实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徐
13、州屠城、水淹邺城、华佗被害、近待被杀、出于恐惧和猜忌杀吕伯奢一家、为引诱吕布将掳来的群众当炮等等,确是曹操凶残性格的大暴露。罗荀被逼自戳贯中借助这一艺术形象严正地抨击了剥削阶级英雄的残忍,深刻提示了曹操之类政治人物固有的谋功逐利,不择手段的阶级本质。,欺君罔上,窃国谋逆,曹操在奉迎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个人野心和权势欲望不断膨胀,最终完全把持了朝堂,控制了汉末中央政权。所有的朝廷大事,从军事征伐到人事任免,从内政事务到外交联系,曹操根本不听献帝和朝臣的意见,都是个人说了算。献帝在曹操的眼里,不过是一个傀儡、一个“儿皇帝”;朝臣在曹操的眼里,不过是一个装饰“门面”的可供自己利用的
14、工具。,曹操在擒杀吕布之后,“威名日盛”,脑海深处便产生了窃国谋逆的念头,如果不是顾虑“朝廷肱股尚多”,只怕早就“行王霸之事”了。当献帝深感曹操欺君罔上、有窃国谋逆之心后,随即密赐衣带诏,令董承、刘备、马腾等人合力讨贼。事后衣带诏泄露,曹操诛杀了董承、吉平、王子服等人,玩弄权术,残暴不仁。,历史上的阴谋家、野心家都喜欢玩弄权术,曹操更是得心应手,将权术玩弄于股掌之间。寿春伐袁术时,曹军与袁军相持月余,粮食“不敷支散”,曹操便让管粮官王故以“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管粮官王故遵令而行,激起了各寨大小将士的愤怒,纷纷传言丞相欺众。他暗中派人探得消息,不惜借用毫无过错的王故之头来稳住军心,平息众
15、怒。,曹操的残暴不仁,更是让人触目惊心。“颍川之战”,曹操对义军不分青红皂白,“大杀一阵,斩首万余级”。“杀吉平”,曹操更加显得无比残暴,先是将吉平打得体无完肤,然后截去吉平的九个手指,割掉吉平的舌头,吉平撞阶而死后,曹操仍不解恨,还要“分其肢体号令”。“顺我者倡,逆我者亡”,成了曹操最大的人生信条。,疑而杀人:赤壁之战前夕,他中了周瑜的反间计,怀疑自己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暗降东吴,杀掉后又醒悟自己是上了当。 梦中杀人:不信任自己的贴身侍卫,为防范行刺,竟然在午睡时把为自己盖被子的卫士一剑刺死。 伺机杀人:平时嫉恨好耍小聪明的行军主簿杨修,曹操早就萌生杀死他的念头,只是苦于没有机会。一旦“鸡肋
16、事件”生出,曹操毫不迟疑地将其以扰乱军心罪除掉。,虚假伪善,奸诈狡猾,曹操的伪善和奸诈,并不是那种鸡鸣狗盗式的小聪明、小伎俩,而是包含着很多的智慧。青少年时代的曹操,“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为了达到我行我素、游荡闲逛、逃避责难的目的,他曾“装病谗叔”,故意挑拨离间父与叔的兄弟关系。董卓进京后独霸朝纲,废少帝立献帝,擅杀朝臣,激起了王允等人的义愤。曹操自告奋勇去刺杀董卓,不料被董卓从衣镜中窥见拔刀动作,他随即跪下献刀,掩盖刺杀的失败,“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董卓虽然见疑,但仍被他瞒过,任他逃脱。其余典型事例,如“望梅止渴”、“割发权代首”、“跣足迎许攸”等,也都可以证明曹操的虚假
17、伪善和奸诈狡猾。,曹操与刘备的简单比较,事业: 曹操戎马一生,在诸侯割据的乱世,东征西讨,凭自己的才能特别是官渡之战的胜利统一了中国北方。 刘备投靠刘表,凭借赤壁之战的胜利强“借”到荆州;凭刘璋的好意邀请而占有益州。,政绩: 曹操改革政治经济体制:政治上废除三公制,实行丞相制;经济上实行屯田、租调制等一系列大胆的措施。使中国北方由战乱不断、社会混乱、人民流离失所逐步到社会安定、生产恢复和发展、民族和睦。 刘备只是继承了刘表、刘璋的基业。好象没有什么重大的政绩。,才能: 曹操是著名的军事家,有孙子注、兵书要略、兵书接要等“自作兵书十余万言”。曹操是著名的文学家,他是史称“建安风骨”的文化领头人。
18、尤其是他“乐府诗”的造诣是当时的顶峰。曹操在经济上也实行了许多前人没尝试过的政策。 刘备的才能主要表现在他的为人处世的圆滑和将人。对宣传和造势尤为擅长。也很有审时度势的眼光。,性格人品: 曹操性格刚烈,大喜大悲,不依附别人。做事不拘常规。后人说的“奸”应该只是指他的“挟天子”。从人品上我们实在看不出其“奸”。奸伪的倒是刘备。 刘备的基业完全是朋友的。他投靠公孙瓒,弃之而去;投靠曹操,背后抢占了徐州;投靠袁绍,又“阴欲离绍”;投靠刘表,占有了刘表的荆州;去帮兄弟刘璋忙,霸占了益州。,总的来说,刘备能成为三足之一,也是有他非常的地方。从单纯的功利角度,奸伪也是才能,有时甚至是政治家的必备素质(项羽当然比刘邦要光明磊落,但失败大概也在此)。另外刘备在审时度势和用人方面也很有战略眼光。,易中天对曹操的评价: 聪明透顶 又 愚不可及 狡猾奸诈 又 坦率真诚 豁达大度 又 疑神疑鬼 宽宏大量 又 心胸狭窄 大家风范 又 小人嘴脸 英雄气派 又 儿女情怀 阎王脾气 又 菩萨心肠,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