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知道 古人描写春天的诗句吗?,春晓 唐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江南春绝句 唐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相思 唐 王维,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春日 宋 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他是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
2、杂记你我等。著名散文有匆匆、荷塘月色背影等。有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写作背景,春大致写于1928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末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预习检查,涨,水涨( )起来了,他涨( )红了脸,和,应和( ),和( )面,晕,黄晕( )的光,晕( )头转向,散,散( )会,散( )在草丛里,薄( )烟,( )薄酒一杯,( )薄荷,zhng,zhng,h,hu,b,b,b,薄(
3、)纸,b o,二、根据词义填词 朗润:明朗润泽 卖弄:炫耀。 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整体感知1.齐声朗读课文。2.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哪些词可以表现? (3)文章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可分为几部分?(2)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哪些词可以表现?(3)文章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春着力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天的活力带给人们的希望和力量。盼春 绘春 赞春,
4、盼春的心情。 “盼望”、“来”、“近”,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课文精读,第一部分:盼春,1. 在第一自然段中,作者运用哪两种修辞?,2.为什么要连用两个“盼望着”,用一个不可以表达作者期盼的感情吗?,拟人和反复。,作者通过反复叠用“盼望着”,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急切和渴望,而且抓住了读者的心,使读者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3.为什么用“春天的脚步近了”,而不直接写春天到了,或者春天快到了?,对比朗读: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到了。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快到了。,此时春天还没到来,一个“近”字非常准确。 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
5、天人格化,写它的脚步缓缓走来,形象生动,一种欣喜油然而生,让人倍感亲切。,第二部分:绘春,1.既然春天已经来到作者身边,为什么他不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这一段是对春天的整体描绘。作者描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2.这段主要使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作用呢?,朗读第2自然段:,排比和拟人。,使句子更整齐和谐,有气势,表达作者强烈的欣喜之情。,1.春草图,(1)想一想:春草有哪些特点?你从哪些词中看出这些特点?,“嫩嫩的”,“软绵绵的”,写出小草柔嫩的质感。“绿绿的”,写出小草的颜色。“偷偷地”“钻”、“一大片”写出小草顽强、旺盛的生命力。,1.春草图,(2)句子赏析: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
6、来,嫩嫩的,绿绿的。,对比朗读1: 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对比朗读2: 小草从土里长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改变语序,句子变短,短而快的语流节奏,读起来抑扬顿挫。,“偷偷地”和“钻”,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平凡的春草人格化,使它变得有灵性、有个性,“偷偷”写出不经意间小草悄然而出的情态,表达作者的惊喜之情。“钻”则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显示小草顽强旺盛的生命力。,1.春草图,春草图的写作顺序是怎么样的?,一株小草,园子里、田野里的春草,由近到远,春草,人,由物到人,春草图的写作角度有哪些? (感官),视觉、触觉。,1.春草图,质感:嫩、软 颜色:绿 生命力:顽强、茂盛,视
7、觉、 触觉,比喻、 拟人,这段话共有几句话? 每句话用了什么手法? 写出了春花什么特点?,2.春花图,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桃树、杏树、梨树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春花争春比美、竟相开放、互不相让的动态。,2.春花图,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修辞)手法+具体用法+表达作用(+表达情感),2.“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连用三个比喻把红色、粉色、白色的花比作火、霞、雪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花的色彩艳丽。,2.春花图,(修辞)手法+具体用法+表达作用(+表达情感),3.“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 桃儿、杏儿、梨
8、儿”,想象,由实写到虚写,由眼前的春花想到果实。,通感,“甜”从味觉上写出了花的香味儿。,写出了春花气味的香甜。,4.“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衬托,“闹”字不仅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喧腾的景象,侧面衬托出春花数量巨大。,5.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使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像眼睛”,“像星星”写出了野花的细小而明艳;“眨”把春花人格化,写出野花的灵动。全句写出了春花的种类繁多。,作业本第1页第4题,树上繁花,树中昆虫,树下野花,自上而下,眼前花儿争春,想象结果实,由实到虚,花的色彩(红粉白),花的味
9、道,色味结合,全方位描绘春花的美,春花图的写作顺序是怎么样的?,2.春花图,拟人。写春天百花争春。 比喻、排比。写春花色彩艳丽。 通感,写春花气味的香甜。 衬托,写春花数量的巨大。 比喻,写春花种类的繁多。,视觉、 听觉、 嗅觉,先写春风的温和,再写春风的香味,最后写春风的悦耳。,3.春风图,1.作者写春风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先写再写最后写,2.作者从哪些感觉来写春风?,触觉、嗅觉、听觉。,母亲的手的普遍特点是温顺柔和,而父亲的手的特点是粗犷刚毅。因此,这一比喻从触觉的角度非常巧妙地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把本来看不到、摸不着的风形象化了。,3.春风图,3.为什么要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而不比
10、作父亲的手,或者其他人的手呢?,这是因为作者通过嗅觉感受到了春风带来的各种气息,有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有青草味儿,也有花的香,写出了春风的香甜和醉人。,3.春风图,4.风本来是没有味道的,这里怎么会有香味?,5.作者还借助听觉写出了风的和悦,请问他听到了什么?,鸟儿“清脆”、“宛转”的叫声,牧童“嘹亮”的短笛声,和轻风流水应和。,3.春风图,视觉、 听觉、 嗅觉,温和、 芳香、 悦耳,比喻、 拟人,比较阅读:,【乙】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孔。
11、 林斤澜春风,【甲】课文春第5自然段。,作业本第2页第6题,虽然写的都是春风,但乙文中的“春风”和甲文中的“杨柳风”迥然不同。首先,吹在脸上的感觉不同,甲文中的杨柳风 ,乙文中的春风 。其次,风里的声音不同,甲文里有 等声音,而乙文里的声音不好听,“ ”“ ”似乎缺乏美感和诗意。但乙文中的风还是有点感人的,它横扫过苍莽空间,经历磨难,滚滚而来,这也是一种美。如果说甲文中的春风具有 美,那么,乙文中的春风就具有 美。,“像母亲的手抚摸你”,“如无数的针扎”,鸟鸣、流水声、短笛声,呜呜哄哄,撒拉撒拉,温婉,豪壮,“一下就是三两天”,“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12、”写出了春雨绵长、细密、轻盈的特点。,4.春雨图,1.春雨有什么特点?哪些语句表现了这些特点?,2.这段文字写景的顺序有何特点?,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 由静景到动景,从景物到人物,由近到远。,“薄烟”表现了春雨的细密; “绿得发亮”、“青得逼你的眼”,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淋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 雨中景是静的,写人们的活动,静中有动。,4.春雨图,3.接着写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写的呢?,4.春雨图,视觉,绵长、 细密、 轻盈,比喻,5.迎春图,范围广 人数多 年龄全 抓住特定情境中人的活动来写,写了哪些人?有什么特点?,引用这句话是为了激励人们把握时机,奋发向上,
13、辛勤劳作。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进而要创造美好生活,积极向上的感情。,“ 一年之计在于春”,5.迎春图,第二部分:赞春,1.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比喻、排比、拟人。,2.三个比喻之间的顺序可以调换吗?,朗读第8-9自然段:,像娃娃“新”,(万物复苏,新的生命的开始),像小姑娘“美”,(百花争艳,景色动人),像青年“力”,(春天充满活力),三个比喻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其顺序不能颠倒。独立成段,抒发作者强烈的赞美春天的真挚感情。,课文总结,借景 抒情,写景方法总结:,1.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2.从不同的感官角度来描写,如视觉、听觉、 触觉等。,3.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如从高到低、从 近到远等。,4.虚实结合,动静结合。,5.使用并列结构。,本文该怎么朗读?,1.重音 读作zhng yn,朗读时,为了更好地表达情感,对语句中的某些词或者短语进行重读,加以强调。,2.停连 朗读时,声音的中断和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