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鸿门宴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 ,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2、了解司马迁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其政治、军事生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3、积累文中重要的生词,归纳总结“因、如、举、谢、意”五个多义词的义项;了解“此也(耳) ”“何以”两个句式的特点,并比较与现代汉语的不同。4、掌握史传文学的传统写法。5、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教材分析教学重点1、分析 “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教学难点1、从鸿门宴会坐次安排看风云突起。2、掌握文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实施教学过程设计第三教时一、复习
2、提问,导入新课:“杀 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是什么意思?可用课文 中哪一个字来概括?(“忍”)范增对项庄说:“君王为人不忍”,他内心真的认为项羽是“为人不忍”吗?“不忍”,用今天的语汇表达,就是心慈手软,也可以引申为缺少决断。其实,范增内心井不仅仅认为他是“为人不忍” ,公开场合只能这样委婉地评论。二、读讲课文五、六两段: 指名试讲课文,纠正误读误释:“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何辞为?”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道芷阳间行。 ”(间,从小路道,音 jin)“再拜献大王足下。 ”(再拜,两次行礼,表示敬重;“ 足下 ”,古代敬词,用来指称对方。 )
3、3提问:刘邦脱逃之前作了哪些布署?“置车骑”是什么意思?是几个人一道走的?为什么这样?提示:一是留下张良代为辞谢,一是放弃车骑,只身独骑,只带四个亲信随从,一是叮嘱张良,待其至军中再入内辞谢。这样安排,目的在于尽快脱离虎口,担心项羽反悔。 (从小路走,目的也在此。 )提问:张良献礼,项羽、范 增二人态度为何不同?提 示: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武力:兵力单薄的刘邦不足为患;范增则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同时也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 划的阴谋破产而恼怒。不仅把玉斗“置之地” ,而且“ 拔剑撞而破之”,更大骂“ 竖子不足与谋”,可谓气急败坏。故事至此结束, “立诛杀曹无
4、 伤”则是对开 头“告密”的交代,是尾声。三、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张良、范增是两 个什么样的人物?他们在“鸿门宴” 中处于什么地位?提示:张良是刘邦的主要谋士,他多谋善断,精通韬略,临变不惊,处事有方。是他为刘邦定下了“韬晦之计” ,以“ 不敢倍德 ”、无意于称王蒙蔽项伯,欺骗楚王,终于化险为夷。是他为刘邦作了精心的部署,周密的准备,从而赢得了斗争的胜利。项庄舞剑,张良出,樊哙急问:“今日之事何如?”可见事先有所商量。樊哙责项羽,口径 一致,由辩解进而反诘,则更可以看出事前经过周密的策划。一方有备,一方无备,结局合乎情理。尤 其值得一提的是张良不像范增那
5、样妄自尊大。他认为刘邦称王不是 时候,很不策略,但并不明确否定,只是问了一句:“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他认为不可以武力与 项羽相斗,也只是委婉地探询:“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刘邦远不像项羽那样自信,张良却仍然处处留心,始终把自己放在谋臣的位置上。这是刘邦对他绝对 信任的关键。可以说张良是 “鸿门宴”这一事件的总导演。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项羽称为“亚父”,可见其地位不同寻常。他的政治观察力,他的才智谋略绝不逊于张良。但他对项羽尤其是对项羽的妄自尊大,并不完全了解,他以命令的口吻要项羽攻打刘邦:“急击勿失” ,他在席上“ 数目项王,举玉以示之者三”,要项羽“ 按既定方办” 。他擅自布置项庄舞剑
6、,已经造成欲取项羽而代之的客观影响,但他既不知人 ,也不知己,这是范增的致命弱点。他与张良构成了鲜明的对照。“鸿门宴”这场斗争可以说是张良与范增的斗智。对整个事件的演变,两人举足轻重,可谓关键人物。但是,两人毕竟只是谋臣,唱主角的是双方的决策者,是项羽和刘邦。项羽这个人物的致命弱点是什么?对他应作如何评价?提 示:缺乏政治远见,一味沽名钓誉是项羽的致命弱点。项伯说,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他就立即改变了“击沛公军” 的主张,樊哙指责他“ 欲诛有功之 臣,此亡秦之续也”,虽然语言尖锐,他却“未有以应” 。可见他虽然武力上是绝对优势,心理上却不堪一击。他欲得天下,又图虚名,既准备推翻怀王之
7、约,又害 怕世人指责。他不用范增之计,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迷信武力,而根本原因则在 于心理上的脆弱。2作为楚国贵族的后裔,项羽却有许多缺点错误,甚至有不可饶恕之处,这是必然的。但他毕竟为推翻暴秦作出过一定的贡献,他性格上也有某些闪光点,如不畏强暴,不用阴谋等等,应当实事求是地给以肯定。 (讨论分析人物,可引导学生争论。不同意见应允许保留。敢于提出不同意见是一种很可贵的品质,应予鼓励。 )五、布置作业:完成“思考和练习” 第五题。以“鸿门宴中的 XX”为题,写一篇短评(题目可另拟) 。教学反思在分析刘、项性格这一环节上,我采用了课堂讨论模式,同学们也非常积极踊跃,概括出了很多有个人见谛的东西,抓住了学生的闪光点,放大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