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六 遗传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最新考纲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3.伴性遗传()。4.人类遗传病的类型()。5.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6.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知识主线 核心串联,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表现型,隐性性状,显性基因,隐性基因,一对等位基因,非同源 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男多于女,杂交,测交,自交,染色体异常,产前诊断,1.理清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及相关比例,等位基因随,微专题1 孟德尔定律及应用,同源染 色体,11,31,11,非同源染 色体,非同源染 色体,11 11,
2、93 31,11 11,2.针对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亲子代推导由子代表现型比例推亲代基因型(1)9331(31)(31)(AaAa)(BbBb);(2)1111(11)(11)(Aaaa)(Bbbb);(3)3311(31)(11)(AaAa)(Bbbb)或(Aaaa)(BbBb);(4)31(31)1(AaAa)(BB_ _)或(AaAa)(bbbb)或(AA_ _)(BbBb)或(aaaa)(BbBb)。,3.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自交、测交结果归纳,注:若考虑交叉互换,则AaBb的亲本独立遗传与连锁遗传时所产生配子的种类相同(均为四种)但比例不同(独立遗传时为1111,连锁遗传
3、时为两多、两少,即连锁在一起的类型多,交换类型少),1.(2017全国卷,6)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 )A.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B.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C.aabbDDaabbdd,或AAbbDD
4、aabbddD.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答案 D,2.(2016全国卷,6)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F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体B.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解析 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
5、01株,白花为302株,即红花白花13,应符合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杂合子测交子代比例1111的变式,由此可推知该相对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设为A、a和B、b),C错误;F1的基因型为AaBb,F1自交得到的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_bb、aaB_和aabb,A错误;F2中红花植株(A_B_)的基因型有4种,B错误,D正确。 答案 D,3.(2018全国卷,31)某小组利用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进行两组杂交实验,杂交涉及的四对相对性状分别是:红果(红)与黄果(黄)、子房二室(二)与多室(多)、圆形果(圆)与长形果(长)、单一花序(单)与复状花序(复)。实验数据如表。,回答下列问题:
6、 (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控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上,依据是_ _; 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依据是_ _。 (2)某同学若用“长复”分别与乙组的两个F1进行杂交,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其子代的统计结果不符合_的比例。,解析 (1)依据甲组实验可知,不同性状的双亲杂交,子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红二),F2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所以控制红果与黄果、子房二室与多室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同理可知乙组中,圆形果单一花序为显性性状,F2中圆长31、单复31,但未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但不
7、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所以控制乙组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2)根据乙组表中的数据分析可知,乙组的两个F1“圆单”为双显性状,则“长复”为双隐性状,且F2未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F1“圆单”个体不能产生1111的四种配子,因此用“长复”分别与乙组的两个F1进行测交,其子代的统计结果不符合1111的比例。,答案 (1)非同源染色体 F2中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符合9331 一对 F2中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都符合31,而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不符合9331 (2)1111,4.(2016全国卷,32)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
8、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 (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_。 (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 (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 (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_。,解析 (1)确认两对性状显隐性的关键源于实验过程。实验1:有毛A与无毛B杂交,子一代均为有毛,说明有
9、毛为显性性状;实验3:白肉A与黄肉C杂交,子一代均为黄肉,据此可判断黄肉为显性性状。(2)依据“实验1中的白肉A与黄肉B杂交,子一代黄肉与白肉的比例为11”可判断黄肉B为杂合的。进而推知: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DDff、ddFf、ddFF。(3)无毛黄肉B的基因型为ddFf,理论上其自交下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FFddFfddff121,所以表现型及比例为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4)综上分析可推知:实验3中的子代的基因型均为DdFf,理论上其自交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毛黄肉(D_F_)有毛白肉(D_ff)无毛黄肉(ddF_)无毛白肉(ddff)9331。(5)实
10、验2中的无毛黄肉B(ddFf)和无毛黄肉C(ddFF)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ddFf和ddFF两种,均表现为无毛黄肉。,答案 (1)有毛 黄肉 (2)DDff、ddFf、ddFF (3)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4)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 (5)ddFF、ddFf,预测1 综合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及其应用 1.已知羊的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观察羊的毛色(白毛和黑毛)遗传图解,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白毛 B.图中三只黑羊的基因型一定相同 C.图中四只白羊的基因型一定不同 D.2与一只黑羊交配再生一只黑羊的几率为1/3,答案 C,2.如图是某对血型为A型
11、和B型的夫妇生出孩子的可能基因型的遗传图解,图示过程与基因传递所遵循的遗传规律的对应关系是( ),A.仅过程,基因分离定律 B.过程和,基因分离定律 C.仅过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D.过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可知,人类ABO血型遗传受一对复等位基因(IA、IB、i为复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P配子,即过程是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因此过程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而过程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不能体现基因传递所遵循的遗传规律。 答案 A,3.黄瓜是雌雄同株异花的二倍体植物,果皮颜色(绿色和黄色)受一对等
12、位基因控制。为了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甲、乙两同学分别从某种群中随机选取两个个体进行杂交实验,请回答:(1)甲同学选取绿果皮植株与黄果皮植株进行正交与反交,观察F1的表现型。请问这样做能不能判断显隐性? _,为什么?_。(2)乙同学做了两个实验,实验一为绿果皮植株自交;实验二为用实验一中绿果皮植株作父本、黄果皮植株作母本进行杂交,观察F1的表现型。若实验一后代有性状分离,即可判断_为显性性状。若实验一后代没有性状分离,则需通过实验二进行判断。若实验二后代_,则绿色为显性性状;若实验二后代_,则黄色为显性性状。,解析 (1)正交与反交实验可以判断果皮颜色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或者判
13、断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如果显性亲本为杂合子,后代的表现型有绿果皮和黄果皮,因此无法判断性状的显隐性。(2)依据“无中生有”,绿果皮植株自交,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可推知新产生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即可判断绿色为显性性状。若实验一后代没有性状分离,则说明亲本中绿果皮植株是纯合子,既可能是显性纯合子(AA,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也可能是隐性纯合子(aa),还需通过实验二进行判断,即用实验一中绿果皮植株作父本、黄果皮植株作母本进行杂交,观察F1的表现型。若绿色为显性性状,即父本基因型为AA,杂交后代都是绿色果皮。若黄色是显性性状,母本基因型为AA或Aa,则实验二后代果皮全部为黄色或黄色
14、绿色11。,答案 (1)不能 因为当显性亲本为杂合子时,后代的表现型有绿果皮和黄果皮,因此无法判断显隐性 (2)绿色 果皮全部为绿色 果皮全部为黄色或黄色绿色11,预测2 结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应用考查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 4.(2018东北三省名校联盟)某植物花色的蓝花和白花品种杂交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植物的花色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 B.亲代的蓝花品种和F1的蓝花品种基因型相同 C.F2的紫花品种中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 D.F2的所有白花品种中共含有4种基因型 解析 由F1的蓝花品种自交后代的943的比例可知,该植物的花色是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
15、两对基因控制的,A错误;设相关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则亲代的蓝花品种基因型是AABb(或AaBB),F1的蓝花品种基因型是AaBb,B错误;F1的蓝花品种和紫花品种自交后代中的紫花都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C正确;F2的所有白花品种中共含有3种基因型,D错误。 答案 C,5.(2018海南卷,28)生物的有些性状受单基因控制,有些性状受多基因控制。回答下列问题:(1)假设某作物的A性状(如小麦的有芒/无芒)受单基因控制,B性状(如小麦的产量)受多基因控制,则_性状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2)若要通过实验探究B性状的表现与环境的关系,则该实验的自变量应该是_,在设置自变量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16、有_(答出两点即可)。(3)根据上述两类性状的遗传特点,对于人类白化病的控制来说,一般应设法降低人群中_;对于哮喘病的预防来说,一般可从改善其所处的_入手。,解析 (1)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B性状因为受多基因控制,因而在环境的作用下,对基因的影响范围也就多。 (2)若要通过实验探究B性状的表现型与环境的关系,则该实验的自变量应该是环境,因变量是B性状的表现;在不同实验组中要设置足够大的不同环境差异,同一组内的环境尽量保持一致。 (3)人类白化病是常染色体上单基因控制的隐性遗传病,可通过设法降低人群中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来控制该疾病;哮喘病是多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具有家族
17、聚集现象,易受环境影响,可从改善其所处环境来改善疾病。 答案 (1)B (2)环境 不同组间环境有足够的差异;同一组内的环境尽量保持一致 (3)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环境,预测3 围绕遗传规律中分离比变式及应用考查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 6.(2018辽宁五校协作体联考)某开两性花的植株,某一性状由一对完全显性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其基因型为Aa。若该植株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明显偏离31(后代数量足够多)。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1,原因可能是后代隐性纯合子致死B.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原因可能是显性纯合子致死C.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原因可能是含A基因的某性别配子致死D.该植
18、株A和a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解析 该性状由一对完全显性的等位基因A和a控制,故该植株A和a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D错误;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1,原因可能是后代显性纯合子致死,A错误;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原因可能是隐性纯合子致死,B错误;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则类似测交,原因可能是含A基因的某性别配子致死,C正确。 答案 C,7.图1表示某自花传粉植物的花色遗传情况,图2为基因控制该植物花色性状方式的图解。请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该植物进行杂交实验,应在花未成熟时对_(填“母本”或“父本”)进行去雄,在去雄和人工授粉后均需要套袋,目的是_。,(2)该植物花色性状的遗传遵
19、循自由组合定律,判断依据是_。 基因控制该植物花色性状的方式是_。 (3)让F2中的蓝花植株进行自交,则理论上子代蓝花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 (4)现有一纯合白花植株,为了确定其基因型的具体类型,请设计杂交实验加以证明,并预测实验结果(假设除了待测的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未知外,其他可供杂交实验的各种花色植株的基因型都是已知的): 设计实验:_。 结果预测:_。,解析 (1)利用该自花传粉植物进行杂交实验时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以免出现自花传粉。去雄后和人工授粉后都需要套袋,以免外来花粉干扰,造成杂交失败。 (2)根据F1自交产生的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4,可知F1植株产生的雌雄配子有16种
20、组合方式,即F1雌、雄个体均会产生4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说明控制该植物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故该植物花色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图2所示过程所体现的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3)根据图2可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蓝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bb,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_ _。F2中蓝花植株的基因型为1/3AAbb和2/3Aabb,其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全为纯合蓝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蓝花)Aabb(蓝花)aabb(白花)121,所以理论上子代蓝花植株中纯合子
21、所占的比例为(1/32/31/4)/(1/32/33/4)3/5。(4)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欲确定该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具体是何种类型,可以有多种杂交方法,只要合理且能达到目的即可,具体见答案。,答案 (1)母本 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2)图1中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4,说明F1紫花植株能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从而说明控制该植物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合理即可)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3)3/5 (4)选择纯合蓝花植株与待测纯合白花植株杂交(选择其他的杂交组合方式,只要合理并能达到实验目的也可) 如果杂交后代全开蓝花,说
22、明待测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如果杂交后代全开紫花,说明待测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异常分离比的分析 (1)一对相对性状 21显性纯合致死。 121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也不同,如不完全显性、共显性等。 (2)两对相对性状“9331”变式问题的解答 根据F2表现型比例之和等于16(如961、934、97、151等),可确定符合涉及两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正确分析F2中A_B_A_bbaaB_aabb的表现型及比例,确定F2“9331”的变式类型;结合确定的F2“9331”的变式类型,进一步明确F2的每种表现型所包含的基因型及比例。,1.性染色体不同区段分析,雌,微专题2 伴性遗传
23、与人类遗传病,2.X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特点(1)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发病率男性_女性;世代遗传;男患者的_一定患病。(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发病率男性_女性;隔代交叉遗传;女患者的_一定患病。 3.X、Y同源区段遗传特点(1)涉及同源区段的基因型女性为_,男性为_。(2)遗传仍与性别有关如XaXa()XaYA()子代()全为_,()全为_ ;如XaXa()XAYa()子代 ()全为_ ,()全为_ 。,低于,母亲和女儿,高于,父亲和儿子,XAXA、XAXa、XaXa,XAYA、XAYa、XaYA、XaYa,隐性性状,显性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4.遗传系谱图中遗传病类型的判
24、断技巧,最可能为 伴X隐性,一定为常隐,最可能为 伴X显性,一定为常显,显,隐,常,伴性,1.(2017全国卷,6) 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RXrB.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16C.雌、雄亲本产生含Xr配子的比例相同D.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bXr的极体,答案 B,2.(2015全国卷,6)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
25、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遗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解析 短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与性别无关,在男性和女性中发病率是一样的,A错误;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女性患者的两个X染色体上均有致病基因,其中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父亲必然是该病患者,B正确;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女性性染色体为XX,只要有一个X染色体上有致病基因就为患者,所以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反之
26、,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C错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往往有隔代遗传现象,D错误。 答案 B,3.(2018全国卷,32)某种家禽的豁眼和正常眼是一对相对性状,豁眼雌禽产蛋能力强。已知这种家禽的性别决定方式与鸡相同,豁眼性状由Z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控制,且在W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回答下列问题:(1)用纯合体正常眼雄禽与豁眼雌禽杂交,杂交亲本的基因型为_;理论上,F1个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为_,F2雌禽中豁眼禽所占的比例为_。(2)为了给饲养场提供产蛋能力强的该种家禽,请确定一个合适的杂交组合,使其子代中雌禽均为豁眼,雄禽均为正常眼。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要求标明亲本和子代的
27、表现型、基因型。,(3)假设M/m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m基因纯合时可使部分应表现为豁眼的个体表现为正常眼,而MM和Mm对个体眼的表现型无影响。以此推测,在考虑M/m基因的情况下,若两只表现型均为正常眼的亲本交配,其子代中出现豁眼雄禽,则亲本雌禽的基因型为_,子代中豁眼雄禽可能的基因型包括_。 解析 (1)豁眼性状受Z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控制,且雌、雄家禽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ZW和ZZ,因此,纯合体正常眼雄禽和豁眼雌禽的基因型分别为ZAZA、ZaW;两者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及表现型为ZAZa(正常眼雄禽)和ZAW(正常眼雌禽);F2中雌禽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2ZAW(表现为正常眼)和1/2Za
28、W(表现为豁眼)。,(2)欲使子代中不同性别的个体表现为不同的性状,对于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应该选择“隐性雄性个体”和“显性雌性个体”进行杂交,因此,选择的杂交组合是豁眼雄禽(ZaZa)正常眼雌禽(ZAW),其产生子代的表现型及基因型为正常眼雄禽(ZAZa)和豁眼雌禽(ZaW)。(3)本题可运用“逆推法”,先分析子代中的豁眼雄禽,其基因型可能是M_ZaZa或mmZaZa,由此可推知亲本雌禽的性染色体及基因组成为ZaW,但亲本均为正常眼,则说明亲本正常眼雌禽应该是基因m纯合导致其表现型转变的结果,即亲本雌禽的基因型为mmZaW;结合亲本雌禽的基因型可进一步确定子代豁眼雄禽可能的基因型包括:MmZ
29、aZa和mmZaZa。,答案 (1)ZAZA,ZaW ZAW、ZAZa,雌雄均为正常眼 1/2 (2)杂交组合:豁眼雄禽(ZaZa)正常眼雌禽(ZAW) 预期结果:子代雌禽为豁眼(ZaW),雄禽为正常眼(ZAZa) (3)mmZaW MmZaZa,mmZaZa,4.(2017全国卷,32)人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现有一对非血友病的夫妇生出了两个非双胞胎女儿。大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的男子结婚并生出了一个患血友病的男孩。小女儿与一个非血友病的男子结婚,并已怀孕。回答下列问题:,(1)用“ ”表示尚未出生的孩子,请画出该家系的系谱图,以表示该家系成员血友病的患病情况。 (2)小女儿生出患血友病男孩的
30、概率为_;假如这两个女儿基因型相同,小女儿生出血友病基因携带者女孩的概率为_。 (3)已知一个群体中,血友病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保持不变,且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的该致病基因频率相等。假设男性群体中血友病患者的比例为1%,则该男性群体中血友病致病基因频率为_;在女性群体中携带者的比例为_。,解析 (1)根据题干信息可绘制系谱图如下:,答案 (1)如图,(3)1% 1.98%,预测1 以伴性遗传及其特点为载体考查相关生命观念 1.(2018湖南湘东五校联考)控制果蝇红眼与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果蝇缺失1条号常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同时缺失2条则胚胎致死。两只均缺失1条号
31、染色体的红眼雌果蝇(杂合子)和红眼雄果蝇杂交,则F1中( )A.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3/16B.白眼雄果蝇占1/2C.缺失1条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1/6D.雌果蝇中红眼占1/2,解析 假设号常染色体用A表示,缺失的染色体用O表示,与红眼和白眼有关的基因为H、h,则缺失1条号染色体的红眼雌果蝇(杂合子)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OXHXh,产生的配子种类有AXH、OXh、AXh、OXH,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OXHY,产生的配子种类有AXH、OY、AY、OXH,F1中有1/4个体(OO_ _)在胚胎期死亡,F1存活个体中雌果蝇全为红眼,白眼雄果蝇(A_XhY)占3/41/4(11/4)1/4,
32、缺失1条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AOXhY)占1/41/2(11/4)1/6,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AAXH_)占1/43/4(11/4)1/4。 答案 C,2.已知果蝇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刚毛(B)对截毛(b)为显性,且这两对等位基因有一对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X、Y染色体上都具有该基因)上,另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_(填“遵循”或“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2)某学生为了确定这两对等位基因的位置(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上)进行了下列两组实验。黑身雌蝇(纯合体)灰身雄蝇(纯合体)F1,F1中雄蝇黑身雌蝇F2;,截毛雌蝇(纯合体)刚毛
33、雄蝇(纯合体)F1,F1中雄蝇截毛雌蝇F2。 根据F1的结果能否判断?_,原因是_ _。 根据F2的结果能否判断?_,原因是_ _。 (3)假设A、a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b这对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灰身刚毛雄果蝇的基因型有_。,解析 (1)题干信息“这两对等位基因有一对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X、Y染色体上都具有该基因)上,另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可说明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2)对于实验的分析是基因A、a若在常染色体上,则aaAAF1,F1中AaaaF2:1Aa1aa。若基因A、a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XaXaXAYAF1,F1中XaYAXa
34、XaF2:1XaYA1XaXa。对于实验的分析是基因B、b若在常染色体上,则bbBBF1,F1中BbbbF2:1Bb1bb。若基因B、b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XbXbXBYBF1,F1中XbYBXbXbF2:1XbYB1XbXb。可见两组实验的F1都表现显性性状,所以根据F1的结果不能判断基因的位置。如果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F2的结果是雌雄个体中各有1/2表现显性性状;如果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F2的结果是雌性个体全表现隐性性状,雄性个体全表现显性性状。,(3)据题干信息可知,果蝇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刚毛(B)对截毛(b)为显性,如果A、a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
35、上,B、b这对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灰身刚毛雄果蝇的基因型有AAXBYB、AAXBYb、AAXbYB、AaXBYB、AaXBYb、AaXbYB。 答案 (1)遵循 (2)不能 两组实验的F1中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 能 如果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F2的结果是雌雄个体中各有1/2表现显性性状;如果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F2的结果是雌性个体全表现隐性性状,雄性个体全表现显性性状 (3)AAXBYB、AAXBYb、AAXbYB、AaXBYB、AaXBYb、AaXbYB,预测2 围绕人类遗传病与系谱分析考查考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人类的X、Y染色体存在同源区()和非同源区(、)
36、,如图1所示。图2是某家系中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相关基因(B、b)位于性染色体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控制该遗传病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片段 B.1号和2号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和XbYB C.3号和4号婚配生育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是1/2 D.6号和7号生育的子代中女孩均正常,男孩均患病,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已知相关基因(B、b)位于性染色体上”,但具体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非同源区段需要通过分析系谱图来确定。分析系谱图,3号和6号为患病女性,说明相关基因不在片段;1号、2号正常,生出了患病的女儿6号,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且正常的父亲2号的X染色体上携带致病基因,由此说明2
37、号的Y染色体上有正常基因,因此控制该遗传病的相关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A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推知,1号和2号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和XbYB,B正确;3号的基因型为XbXb,4号的基因型为(1/2)XbYB或(1/2)XBYB,则他们生育患病女孩的概率为1/4,C错误;6号的基因型为XbXb,8号的基因型为XbYb,则7号的基因型为XBYb,因此6号和7号生育的子代中女孩均正常,男孩均患病,D正确。 答案 C,4.多指是由基因A、a控制的遗传病。黏多糖贮积症MPSA型(缺少黏多糖水解酶)患者均为男性且幼年期死亡,患者的母亲都是携带者,由基因M、m控制。如图是这两种病的遗传系谱图,
38、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黏多糖贮积症MPSA型的遗传方式是_。 (2)从根本上来说,幼年期死亡的2关于黏多糖贮积症MPSA型的致病基因来源于图中的个体_。女性中只有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而无患者的原因是_。,(3)3的基因型是_。若该个体与父亲是正常指的多指男性婚配,后代出现两病都患的孩子的概率为_。 (4)若医学检测发现,由于某种原因,5产生的含有隐性基因a的精子有1/3死亡,无法参与受精作用,则5与6婚配,后代手指正常的概率为_。 解析 (1)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黏多糖贮积症MPSA型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2)题干信息表明,男性黏多糖贮积症MPSA型患者在幼年期死亡,可知1和
39、2无该病致病基因,因此推测2含有的该病致病基因来自2,2含有该病致病基因,且来自1。由于男性黏多糖贮积症MPSA型患者在幼年期死亡,则成年男性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其原始生殖细胞不产生含有该病致病基因的配子,因此女性中只有该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而无该病患者。,(3)分析可知,1基因型为aaXMXm,因1与2的后代中有正常指,所以2基因型为AaXMY,3正常,则其基因型为aaXMXm或aaXMXM,可能性各占1/2。父亲是正常指的该多指男性的基因型是AaXMY,则3与该多指男性婚配,生出患多指孩子的概率为1/2,生出患黏多糖贮积症MPSA型孩子的概率为1/8,故生出两病都患的孩子的概率为1/21/8
40、1/16。(4)5关于多指的基因型是Aa,产生精子的类型及比例为Aa11,成活的含隐性基因a的精子占精子总数的1/22/31/3,则成活精子的类型及比例为Aa32,即成活精子的类型及所占比例为3/5A、2/5a。6关于多指的基因型是Aa,因此5与6婚配,生出手指正常孩子的概率为2/51/21/5。,答案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1 男性患者在幼年期死亡,即成年男性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其原始生殖细胞经减数分裂不产生含有该病致病基因的精子 (3)aaXMXm或aaXMXM 1/16 (4)1/5,1.运用三法判断性状的显、隐性,重点题型2 遗传实验的设计,2.纯合子、杂合子的确认,注:对植
41、物而言还可采用花粉鉴定法及单倍体育种法,若花粉类型或由花粉发育成的植株(经秋水仙素诱导)不同,则为杂合子,相同则为纯合子。,3.把握验证遗传两大定律的两种常用方法,4.通过杂交实验判断基因位置的方案设计(1)确认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已知性状显隐性,未知显隐性或已给定亲本,(2)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X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3)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在X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隐性纯合显性纯合:,隐性纯合显性杂合(XAYa或XaYA)只进行一次杂交即可确认。 若雌(或雄)性个体全表现显性性状,雄(或雌)性个体全表现隐性性状,则该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否则,若雌雄个体均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42、,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1.(2018全国卷,32)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其中2、3、4号为常染色体。已知控制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某小组用一只无眼灰体长翅雌蝇与一只有眼灰体长翅雄蝇杂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杂交结果,_(填“能”或“不能”)判断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上述亲本杂交组合和杂交结果判断,显性性状是_,判断依据是_ _ _。,(2)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用上表中杂交子代果蝇为材料设
43、计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无眼性状的显隐性(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 (3)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用灰体长翅有眼纯合体和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体果蝇杂交,F1相互交配后,F2中雌雄均有_种表现型,其中黑檀体长翅无眼所占比例为3/64时,则说明无眼性状为_(填“显性”或“隐性”)。,解析 (1)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无论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两亲本杂交,子代中雌雄个体都可能会出现数量相同的有眼和无眼个体,因此不能根据表中给出的杂交结果判断控制有眼/无眼性状基因的位置。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只有当无眼为显性性状时,子代雌雄个体中才都会出现有眼和无眼性状的分离。(2)假设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可让表中杂交子代中无眼果蝇()和无眼果蝇()交配,观察子代的性状表现。若子代中无眼有眼31,则无眼为显性性状,若子代全为无眼,则无眼为隐性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