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小麦的病虫害防治参考——爱华免费植保在线.docx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6301476 上传时间:2019-04-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的病虫害防治参考——爱华免费植保在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麦的病虫害防治参考——爱华免费植保在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麦的病虫害防治参考——爱华免费植保在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麦的病虫害防治参考——爱华免费植保在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麦的病虫害防治参考——爱华免费植保在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小麦常见病害.1、小麦锈病 (气流传播病害)症状.锈病是由三种不同的真菌侵染引起。a条锈病 : 主要发生小麦的叶片上,有时也可发生的叶鞘、茎秆和麦穗上。b叶锈病 : 主要危害叶片,叶鞘上也有发生。 c秆锈病: 感病部位茎秆和叶鞘为主,叶片和穗部也有发生。三种锈病的主要区别可归纳为:“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成因.小麦锈病是一种高空距离传播,大区域流行病害。主要以夏孢子或菌丝在小麦上越夏、越冬、传播蔓延。三种锈病的发生,对湿度的要求不一致,雨日或雾露天气最为有利。对温度的要求各自不同。条锈病发病的最适宜温度为 9-16,叶锈病为 15-22,秆锈病为 18-25。因此,一般是条

2、锈病发病早,叶锈次之,秆锈最迟。.防治措施参考.农业防治(1)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品种,这是防治小麦锈病的基本措施。(2)小麦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3)搞好大区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切断菌源传播路线。药剂防治(1)对秋苗常年发病较重的地块,用 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60100 克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每 50 公斤种子用要 60 克拌种。务必干拌,充分搅拌均匀,严格控制药量,浓度稍大影响出苗。(2)药剂防治:用扑宁、翠生、翠富、世爱、世泽、绿亨 2 号、聚清、叶纹苏、氟硅唑等喷雾。.2、小麦白粉病(气流传播病害).症状.小麦被侵染后,叶片正面症状最为明显。严重时也危

3、害叶稍、茎秆和穗部。病斑近圆形或长椭圆形,表面覆有一层白粉状霉层。发病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形成一大片白色或灰色的霉层。一般叶下面的病斑比叶背面多,下部叶比上部叶症状重。.成因.施氮过多,造成植株贪青、发病重。管理不当、水肥不足、土地干旱、植株生长衰弱、抗病力低、也易发生该病。此外密度大发病重。该病发生适温 1520,低于 10发病缓慢。相对湿度大于 70%有可能造成病害流行。少雨地区当年雨多则病重,多雨地区如果雨日、雨量过多,病害反而减缓,因连续降雨冲刷掉表面分生孢子。冬麦区春季发病菌源主要来自当地。春麦区,除来自当地菌源外,还来自邻近发病早的地区。病菌越冬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以分生孢子形态越冬

4、,一种是以菌丝体潜伏在寄主组织内越冬。翌年春季,白粉菌在产生分生孢子扩展蔓延。低温高湿,通风不良,光照不足利于病菌侵染。一般背阴潮湿、生长茂密或倒伏的麦田病情较重。小麦不同品种之间的抗性有显著不同。.防治措施参考.(1)选用抗(耐)病丰产良种。(2)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调节播种期。适当晚播,不宜过早播种。及时灌水和排水。小麦发生白粉病后,适当增加灌水次数,可以减轻损失。合理、均匀施肥,避免过多使用氮肥。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根据品种特性和地力合理密植。中国南方麦区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中国北方麦区适时浇水,使寄主增强抗病力。(3

5、)药剂防治:播种时可用 1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1%-0.3%。还可兼治锈病、腥黑穗病、散黑穗病、全蚀病等;成株期 1000 倍液喷雾。在小麦抗病品种少或病菌小种变异大抗性丧失快的地区,当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达到 1 或病叶率达 10%以上时,开始喷洒 30%君斗士 1500 倍液或 8%氟硅唑 1000 倍液,也可根据田间情况采用杀虫杀菌剂混配做到关键期一次用药,兼治小麦白粉病、锈病等主要病虫害。小麦生长中后期,条锈病、白粉病、穗蚜混发时,用扫粉+阵风+粒粒美喷雾;条锈病、白粉病、吸浆虫、粘虫混发区或田块,用扫粉+绿亨 106+粒粒美喷雾。赤霉病、白粉病、穗蚜混发区,

6、用扫粉+阵风+复硝酚钠喷雾。3、小麦赤霉病(气流传播病害).症状.小麦赤霉病是真菌病害,侵染小麦的各个部位,长江中下游麦区主要侵染穗部,症状是穗腐。在小麦开花至乳熟期,小穗颖片出现水渍状淡褐色斑点,进而扩展到全穗。气候潮湿时,感病小穗的基部出现粉红色胶黏霉层,后期产生煤屑状黑色颗粒。红色霉层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座和分生孢子,黑色颗粒是病菌的子囊壳。赤霉病的流行主要因菌源量、寄主感病、生育期和气候条件的相互配合程度,决定年度间、地区间流行轻重。在长江中下游、长江以南、黄淮海平原、西北和东北春麦区,一般只要初侵染菌源量大,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降雨多,雨日多,湿度大,病害就可以流行。有利于发病的环境持续时间

7、愈长,则病害流行愈重。菌源量少与感病期气候干旱、少雨是制约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但是,部分麦区和个别年份,也会因小麦抽穗扬花期间温度特别低,不适合发病,所以,温度也能成为制约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成因.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在稻茬或玉米、高粱、油菜、芝麻、棉、麻、豆类及杂草残体上越冬,以稻茬、玉米秆为最多,种子也可带菌。该病的发生流行与气候关系密切,当小麦抽穗、扬花、灌浆期遇连阴雨天气,易造成病害的发生、流行。此外,地势低洼、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的麦田,湿度大,也有利于该病的发生。.防治措施参考a 增加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促使麦株生长健壮,不易倒伏;适期早播,使麦株早发、早熟;适当增加播种密度,镇

8、压、拍麦,使小麦抽穗开花期较为集中,都可以起到缩短受侵染期,减轻发病的作用。做到随收随脱粒,或避免麦子过湿时打捆堆垛期,可收到防止后期赤霉病传播危害的效果。b 合理排灌,湿地要开沟排水。收获后要深耕灭茬,减少菌源。适时播种,避开扬花期遇雨。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提高植株抗病力。c 抓住防治关键时间 ,以预防为主,把握首次用药时间,当小麦扬花 10%时即喷药预防病菌侵染和传播;若小麦抽穗遇高温,边抽穗,边扬花时,应在齐穗期用药;若用药时遇雨,应补喷一次,因防治失时,可在用药后 7 天重喷一次。d 选用高效药剂,应选择渗透性强、持效性长、耐雨水冲刷的农药,可选用:世可(50%

9、 咪鲜胺锰盐)1000-2000 倍液、翠生(80%戊唑醇)2500-3000 倍液,或绿亨 2 号 800 倍液、绿亨 6 号 1500 倍液、苯醚甲环唑、丙环唑、苯甲丙环唑等喷雾。.4、小麦纹枯病(土传病害).症状发病初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叶鞘上产生黄褐色椭圆形或梭形病斑,以后,病部逐渐扩大,颜色变深,并向内侧发展为害茎部,重病株基部一、二节变黑甚至腐烂,常早期死亡。小麦生长中期至后期,叶鞘上的病斑呈云纹状花纹。病斑无规则,严重时包围全叶鞘,使叶鞘及叶片早枯。在田间湿度大,通气性不好的条件下,病鞘与茎秆之间或病斑表面,常产生白色霉状物。在上面,初期散生土黄色或黄褐色的霉状小团,担孢子单细胞

10、,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基部稍尖,无色。.成因.病菌以菌丝或菌核在土壤和病残体上越冬或越夏。播种后开始侵染为害。在田间发病过程可分 5 个阶段即冬前发病期、越冬期、横向扩展期、严重度增长期及枯白穗发生期。冬前发病期 小麦中发芽后,接触土壤的叶鞘被纹枯菌侵染,症状发生在土表处或略高于土面处,严重时病株率可达 50%左右。越冬期 外层病叶枯死后,病株率和病情指数降低,部分季前病株带菌越冬,并成为翌春早期发病重要侵染源。横赂扩展期 指春季 2 月中下旬至 4 月上旬,气温升高,病菌在麦株间传播扩展,病株率迅速增加,此时病情指数多为 1 或 2。严重度增长期 4 月上旬至 5 月上中旬,随植株基部节间伸长

11、与病原菌扩展,侵染茎秆,病情指数猛增,这时茎秆和节腔里病斑迅速扩大,分蘖枯死,病情指数升级。枯白穗发生期 5 月上中旬以后,发病高度、病叶鞘位及受害茎数都趋于稳定,但发病重的因输导组织受害迅速失水枯死,田间出现枯孕穗和厅白穗。发病适温 20左右。凡冬季偏暖,早春气温回升快,阴寸多,光照不足的年份发病重,反之则轻。冬小麦播种过早、秋苗期病菌侵染机会多、病害越冬基数高,返青后病势扩展快,发病重。适当晚播则发病轻。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肥轻磷钾肥发病重。高砂土地纹枯病重于粘土地、粘土地重于盐碱地。.防治措施参考.a 选用中抗和耐病品种,目前生产上缺乏高抗纹枯病的小麦品种,秋种时尽量选用中抗、耐病或感病

12、轻、丰产性好的品种。b 合理轮作 ,加强田间管理,实行小麦与油菜、大豆、花生等轮作, 减少田间菌源积累。适当降低播量,控制植株密度,增强麦田通透性。适当增施有机肥,平衡施用氮、磷、钾化肥,合理密植,及时除草和排水,改善麦田生态环境, 培育壮苗,提高抗病性和补偿能力。c 春季重病田喷药剂防治。1.药剂拌种。当前施用效果较好的是用 20%三唑酮乳油、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羟锈宁可湿性粉剂、12.5%烯唑醇悬浮剂、3%戊唑醇湿拌剂等拌种,药剂用量为干种子量的 0.02-0.03%。5.5%浸种灵 2 号乳油,每 100 公斤种子用药 1 克湿拌;或 23%宝穗水乳剂,每 100 公斤种子用药

13、 20 克湿拌。2.喷雾。春季小麦病株率达 20%的地块,应及时喷药,施药时间在小麦拔节初期,以阻止病害侵入茎秆。喷雾所用药剂可采用下列的一种:80%翠生(戊唑醇)、43%翠富(戊唑醇)、45% 叶纹苏(己唑多菌灵)、福君(氟环多菌灵)、井冈多菌灵、世爱(苯甲丙环唑)等喷雾。.5、小麦全蚀病(土传病害,又称小麦黑脚病).症状.小麦全蚀病是小麦上的一种由真菌感染检疫性病害,其发生危害重、传播速度快,一般病菌在土壤中能存活 7 年以上,受环境、品种等因素影响,发病程度与范围也有不同程度增加,可使小麦减产 20%35%,重病田减产近半甚至绝收,是小麦毁灭性病害。被称为小麦的“癌症”。小麦各生育时期的

14、症状及诊断:幼苗分蘗期至返青拔节期。基部叶发黄,并自下而上似干旱缺肥状。苗期初生根和地下茎变灰黑色,病重时次生根局部变黑。拔节后,茎基 1-2 节的叶鞘内侧和病茎表面生有灰黑色的菌丝层。诊断:将变黑根剪成小段,用乳酚油封片,略加温使其透明,镜检根表如有纵向栗褐色的葡萄菌丝体,即为全蚀病株。抽穗灌浆期。病株变矮、褪色,生长参差不齐,叶色、穗色深浅不一,潮湿时出现基腐(基部一、二个茎节)性的“黑脚”,最后植株旱枯,行成“白穗”。剥开基部叶鞘,可见叶鞘内表皮和茎秆表面密生黑色菌丝体和菌丝结。小麦近成熟时,若土壤潮湿,病株叶鞘内表皮可生有黑色颗粒状突起的子囊壳。.成因.小麦全蚀病菌是土壤寄居菌,以潜伏

15、菌丝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腐生或休眠,是主要的初侵染菌源。病株根茬上虽有大量的子囊壳,子囊孢子也能侵染,但实际作用甚小。除土壤中的病菌外,混有病残体的土类和种子亦能传病,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感染,但以苗期侵染为主。病菌可由幼苗的种子根、胚叶以及根颈下的节间侵入根组织内,也可通过胚芽鞘和外胚叶进入寄主组织内。1218的土温有利于侵染。因受温度影响,冬麦区有年前、年后两个侵染高峰,冬小麦播种越早,侵染期越早,发病越重,全蚀病以初侵染为主,再侵染不重要。小麦、大麦等寄主作物连作,发病严重,一年两熟地区小麦和玉米复种,有利于病菌的传递和积累,土质轻松,碱性,有机质少,氮、磷缺乏的土壤发病均重。不利于小麦生成

16、和成熟的气象条件,如冬春低温和成熟期的干热风,都使小麦受害加重。小麦全蚀病有明显的自然衰退现象,一般表现为上升期、高峰期、下降期和控制期四个阶段,达到病害高峰期后,继续种植小麦和玉米,全蚀病衰退,一般经 12 年即可控制为害。.防治措施参考.(1)禁止从病区引种,防止病害蔓延。对怀疑带病种子用 5154温水浸种 10分钟或用有效成分 0.15 托布津药液浸种 10 分钟。(2)轮作倒茬 实行稻麦轮作或与棉花、烟草、蔬菜等经济作物轮作,也可改种大豆、油菜、马铃薯等,可明显降低发病。(3)种植耐病品种 如烟农 15 号、济南 13 号、济宁 3 号等。(4)增施腐熟有机肥 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

17、,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加土壤根际微一态拮抗作用。(5)药剂防治 提倡用种子重量 0.2%的 2%立克秀拌种,防效 90%左右。也可用 15%三唑醇 30g 拌 100kg 种子。小麦播种后 2030 天,用绿亨 2 号 800倍液,顺垄喷洒,翌年返青期再喷一次,可有效控制全蚀病为害,并可兼治白粉病和锈病、赤霉病等。用 99%恶霉灵土壤消毒 3-4 年即可彻底控制全蚀病的为害,发病初期用苯醚甲环唑、绿亨 2 号、绿亨 3 号等喷淋。(6)提倡施用多得稀土纯营养剂,每亩用 50g,对水 2030L 于生长期或孕穗期开始喷洒,隔 1015 天一次,连续喷 23 次。.6、小麦根腐病(土传病害).症状

18、.小麦幼芽受害后变褐枯死,幼苗受害,轻者芽鞘上产生条形或不规则形褐斑,重者幼苗变褐腐烂,称为苗腐。轻病苗成株可抽穗,但结实率低,有些病株, 由于根冠腐烂,茎基部折断倒伏,或不倒伏呈青枯状,故有“青死病”之称(见彩图 ),拔取病株可见茎节基部变褐,根毛表皮脱落。成株叶上病斑初期为梭形或椭圆形褐斑 ,扩大后呈长椭圆形或不规则褐色大斑,中部色浅,气候潮湿时,病部产生黑色霉状物, 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鞘上病斑不规则,常形成大型云纹状浅褐色斑 ,扩大后整个小穗变褐枯死并生有黑霉。病小穗不能结实,或虽结实但形成种子带病, 种胚变黑,轻者仅胚尖变褐,种形不变;重者全胚呈深褐色, 种子瘦小,有的病粒

19、胚不变色,而在胚乳腹脊或腹沟等部位产生边缘褐色、中央灰白色的梭形斑。.成因.根腐病在土壤过于干旱或潮湿时发生重;幼苗受冻病情加重。成株期叶部发病与气候、寄主生育状态及叶龄有关。根腐病的发生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土壤板结,播种时覆土过厚,小麦连作和种子带菌等因素均可促进苗腐发生。成株期叶片发病的空间分布呈 S 曲线型,初期病情增长缓慢, 中期发展迅速,后期平稳。叶部病情与病菌密度、气象条件和寄主抗性密切相关。小麦生育前期温、湿度低,菌源量小,发病轻,抽穗前叶片抗性较强,病情增长速度缓慢, 抽穗后抗性下降,温、湿度升高,经多次再侵染后菌源量增多,病情迅速增长,乳熟期后, 增长速度减慢。 .防治措施

20、参考.1、发病初期,选用绿亨 2 号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喷雾,或绿亨 3 号、代森锰锌喷雾防治,隔 7-10 天再喷一次。2、在小麦返青期至拔节期,用绿亨 2 号+绿亨 6 号+粒粒美喷雾,每隔 7-10 天喷一次,连续防治 2-3 次。3、小麦开花初期,每亩用扑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绿亨 2 号或翠富喷雾。此外,合理配方施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小麦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病能力。.7、小麦黑穗病(种传病害).症状.黑穗病是较普遍的病害,它包括腥黑穗病、散黑穗病。小麦同时受腥黑穗病菌和散黑穗病菌侵染时,病穗上部表出腥黑穗,下部为散黑穗。a 小麦腥黑穗病和矮腥黑穗病又称腥乌麦、黑麦、黑疸。病

21、症主要有现在穗部,一般病株较矮,分蘖较多,病穗稍短且直,颜色较深,初为灰绿,后为灰黄。颖壳麦芒外张,露出部分病粒(菌瘿)。病粒较健粒短粗,初为暗绿,后变灰黑,包外一层灰包膜,内部充满黑色粉末(病菌厚垣孢子),破裂散出含有三甲胺鱼腥味的气体,故称腥黑穗病。b 散黑穗病菌偶尔也侵害叶片和茎秆,在其上长出条状黑色孢子堆。病菌以厚垣孢子附在种子外表或混入粪肥、土壤中越冬或越夏。当种子发芽时,厚垣孢子也随即萌发,厚垣孢子先产生先菌丝,其顶端生 68 个线状担孢子,不同性别担孢子在先菌丝上呈“H”状结合,然后萌发为较细的双核侵染线。从芽鞘侵入麦苗并到达生长点,后以菌丝体形态随小麦而发育,到孕穗期,侵入子房

22、,破坏花器,抽穗时在麦粒内形成菌瘿即病原菌的厚垣孢子。小麦腥黑穗病菌的厚垣孢子能在水中萌发,有机肥浸出液对其萌发有刺激作用。萌发适温 1620。病菌侵入麦苗温度 520,最适 912。湿润土壤(土壤持水量 40%以下)有利于孢子萌发和侵染。一般播种较深,不利于麦苗出土,增加病菌侵染机会,病害加重发生。.成因.a 小麦腥黑穗病是毁灭性的检疫对象,一般发病田块小麦可减产 10-20%,严重的减产 50%以上,甚至绝收。小麦发病后不仅造成减产或绝收,而且病粒内含有带腥臭味的有毒物质三甲胺,严重降低麦粒及面粉的品质而不堪食用,人畜食后还会引起中毒。麦收后病菌附着在种子外表或混入粪肥、土壤中越夏。秋季小

23、麦播种后发芽时,病菌侵入幼苗,第二年春季再向上侵入幼穗,破坏小麦穗部的正常生长,抽穗后形成病原菌的厚垣孢子呈黑粉状。小麦收获脱粒时,病粒破裂,黑粉状的病菌分散粘附在种子外表或混入粪肥土壤越夏,越夏后秋季侵入小麦幼苗。b 散黑穗病是花器侵染病害,一年只侵染一次。带菌种子是病害传播的唯一途径。病菌以菌丝潜伏在种子胚内,外表不显症。当带菌种子萌发时,潜付的菌丝也开始萌发,随小麦生长发育经生长点向上发展,侵入穗原基。孕穗时,菌丝体迅速发展,使麦穗变为黑粉。厚垣孢子随风落在扬花期的健穗上,落在湿润的柱头上萌发产生先菌丝,先菌丝产生 4 个细胞分别生出丝状结合管,异性结合后形成双核侵染丝侵入子房,在珠被未

24、硬化前进入胚珠,潜伏其中,种子成熟时,菌丝胞膜略加厚,在其中休眠,当年不表现症状,次年发病,并侵入第二年的种子潜伏,完成侵染循环。刚产生厚垣孢子 24 小时后即能萌发,温度范围 535,最适 2025。厚垣孢子在田间仅能存活几周,没有越冬(或越夏) 的可能性。小麦扬花期空气湿度大,常阴雨天利于孢子萌发侵入,形居病种子多,翌年发病重。.防治措施参考.小麦腥黑穗病 :a、使用无病腐熟净肥:带菌粪肥是土传病害一种很重要的传播渠道,提倡堆沤农家肥时不用病残体原料,施用无病腐熟净肥,以切断粪肥传染源。b、合理轮作倒茬:小麦腥黑穗病发生区应实行与油菜、马铃薯、红薯、棉花、花生、烟草、蔬菜等作物 5-7 年

25、的轮作,才能收到较好的防效。c、严禁病区自行留种、串换麦种:种子夹带病麦粒、病残体是远距离传播和当地蔓延的主要途径,因此,应禁止从病区引种;严禁病区的小麦做种子用,杜绝自行留种串换麦种。d、选用抗病品种:应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品种 ,利用品种间的抗病性差异选择丰产性能好、适应性广、早熟、发病较轻或产量损失较小的品种。在病区应使用正规渠道供销的无病良种,有条件的乡村组应大力推行统一供种、统一拌种。e、杀菌剂拌种:药剂拌种是预防和控制小麦腥黑穗病蔓延的一种简便、经济、有效、省工、省时的好方法,防治效果十分明显。可以用绿亨拌趣 1+1 拌种或者绿亨 1 号、绿亨 2 号等拌种。f、土壤药剂处理:土壤

26、药剂处理也是一种防治小麦腥黑穗病等土传种传病害的好方法,对重病田效果更为明显。重病田应采取药剂拌种加土壤处理双管齐下的办法。每亩可选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2-3 公斤或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1.5 公斤兑细干土 45-50 公斤,搅拌均匀后制成毒土,在犁地后均匀撒在地面,再耙地,进行土壤消毒处理,然后播种。 g、零星病区拔除病株: 5 月的中旬和下旬,小麦腥黑穗病发生症状十分明显。发现零星发生田块,可拔除病株,加以集中烧毁。h、轻发病田多管齐下:小麦腥黑穗病轻发田,要剪除病穗烧毁,并单收单打,烧毁病麦秸、病麦糠等一切病残体。i、重发田块全田烧毁:对重发田块应收割堆放集中烧毁,

27、采取全田彻底销毁的严厉措施。小麦散黑穗病:a、 种子处理。用粉锈宁、立克秀或禾果利拌种,可兼治黑粉和腥黑穗病害。b、 建立无病种子田。无病留种田应设在远离大面积麦田 300 米以外的地方。小麦抽穗前,注意对种子田的检查,及早拨除残留的病穗,以保证种子完全不受病菌的侵染。c、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翠生、福君、铜高尚、苯甲丙环唑等喷雾。8、小麦丛矮病(病毒性病害).症状.小麦丛矮病在小麦冬前苗期和春季返青期都能感染发病,但发生愈早危害愈重。麦苗感病以后,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条纹,植株矮化,分蘖明显增多,形成矮丛状。冬前感病的,严重植株冬前枯死不能越冬,感病较轻的植株,越冬后有的不能拔节,有的不能抽穗,

28、有的抽穗后籽粒灌浆不饱满,危害程度差别很大;返青期感病的一般危害程度较轻。成因.小麦丛矮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病害。此病不能经种子、土壤及汁液传播。灰飞虱是主要的传毒介体。病毒除为害小麦外还可侵害各种麦类,部分谷类作物及多种禾本科杂草。小麦丛矮病原是一种杆状病毒,病叶超薄切片中病毒为 50-54 320-400 毫微米。病毒只有核衣壳而无外膜,待到植物体内才装配上杆状病毒典型的外膜。核衣壳具有螺旋结构,横纹间距为 4.3 毫微米,核衣壳外径约 12 毫微米,螺旋一周有 14 个蛋白亚基。一般病毒中核衣壳螺旋约 70 层. 在核衣壳螺旋的中心还存在有核心结构,核心结构的直径约 8 毫微米。防治措施

29、参考首先要将小麦田四周,如临近道路、沟渠、林地和闲散地的麦田,要喷洒 510 米药剂保护带,重点防治灰飞虱。使用药剂,可用阵风(70%吡虫啉)、诺吉(20%啶虫咪)+盐酸吗啉胍或绿亨6 号或独必克 +施茂吉或复硝酚钠或粒粒美喷雾 1-3 次。9、小麦黄矮病(病毒性病害).症状.小麦从幼苗到成株期均能感染。苗期感病时,叶片失绿变黄,病株矮化严重,病重的苗甚至不能越冬。穗期感病的麦株仅期叶发黄,症状同上。个别品种染病后,叶片变紫。.成因.同当地传播病毒蚜虫数量呈正相关,蚜虫数量又受到雨量和气温的影响。一般来说,秋季天旱温度低,春季气温回升快,为重病流行季;秋季多雨而春季旱,为轻病年;如秋春季都有雨

30、,则一般发病较轻。当前影响黄矮病发病与流行的因素主要有气象条件、介体蚜虫以及小麦品种。.防治措施参考.a 出苗后用药 冬小麦出苗后的 10 月中旬左右,气温尚高,正是传毒蚜虫从玉米、洋芋等大秋作物上向冬小麦迁移危害时期,而偏偏这一时期又是农民朋友认为“无虫可防无病可治,一年的植保工作应该到此结束”的时期。为此,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积极预防。药剂选择以蚜虫为主要灭杀对象的内吸性农药为宜。如阵风、绿亨 108、爱秋、施定康等喷雾。 b 翌年返青后用药 冬小麦返青后,传毒蚜虫又从越冬地向麦田迁移。此时,又是一个预防的关键时期,用药原则同于上年秋季。 c 根据黄矮病总是从坟地、草滩、草埂向地块中央

31、扩展蔓延的特征来看,带毒蚜虫在冬小麦返青前必定栖息在杂草(尤其是禾本科杂草)丛中,待冬小麦返青之后,便迁移危害。因此,田边地埂上的杂草必须挖除干净。小麦地边坟地、草滩内的蚜虫也要进行灭杀。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d 补救措施 田间如发现植株有明显矮化、丛生、花叶等病状时,应即行拔除,及早改种其他作物,以免贻误农时。 .二、小麦常见虫害防治措施参考.1.蚜虫 2.小麦吸浆虫 3.麦蜘蛛 4.黏虫 5.小麦叶蜂 6.麦黑潜蝇 7.赤须盲蝽 8.小麦管蓟马 9.麦秆蝇 10.瑞典麦秆蝇 11.麦田棉铃虫 12.蝼蛄 13.蛴螬 14.金针虫等。麦蚜 麦蚜除能直接危害造成小麦减产外,还能传播小麦黄

32、矮病等。永阵风、诺吉、绿亨 106、绿亨杀门等喷雾,用绿亨 104、哒螨单甲眯、螨平等兼治小麦红蜘蛛。地下害虫 苗期危害小麦的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 3 种。据观察,蝼蛄危害时,将麦苗嫩茎咬成乱麻状,断口不整齐;蛴螬危害时,将麦苗根茎处咬断,断口整齐;金针虫则钻食麦茎嫩心,被害部呈乱麻状,但外皮仍连在一起。仔细观察麦苗的这些被害状,就可以确定麦田出现的是哪种地下害虫。小麦出苗后 30 天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调查,当死苗率达 3%时,立即进行施药防治。掺施敌百虫毒饼:每亩用 90%晶体敌百虫 75 克,先用温水将其化开,再加水至 1.5 公斤配成药液,喷拌在 10 公斤已粉碎炒香的芝麻饼

33、或菜子饼上,闷 46 小时,即成毒饼。用耧将毒饵穿施于麦田。此法灭虫保苗效果可达 95%。撒施毒土:每亩用 2%甲基异柳磷粉剂 2 公斤拌细土 3040 公斤,拌匀后开沟施入麦垄内,可有效防治蛴螬、金针虫的危害。喷灌药水:对出现点片危害的地块,可每亩用 40%甲基异柳磷或 50%辛硫磷 0.5 公斤对水 6075 公斤,顺垄喷浇麦根处,对蛴螬和金针虫有特效。蝗虫和蟋蟀 近年来,这两类害虫发生量很大,常危害早播麦苗,可每亩用 90%晶体敌百虫 75 克,先用热水化开再加水至 1.5 公斤,喷拌已粉碎炒香的麦麸57 公斤,配成毒饵,顺垄撒施诱杀,效果很好。与您共享优质农化产品信息,欢迎搜索淘宝店铺“联合爱华植保”。看了这篇文章,你可以:1.关注微信公众号:爱华免费植保在线2.分享到朋友圈3.发送给朋友4.收藏本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医学现状与发展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