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A06第六章 矿井防治水.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6301221 上传时间:2019-04-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A06第六章  矿井防治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A06第六章  矿井防治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A06第六章  矿井防治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A06第六章  矿井防治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A06第六章  矿井防治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大峪沟矿务局将军煤矿改扩建初步设计安全专篇 第六章 矿井防治水- 139 -第六章 矿井防治水第一节 矿井水文安全条件分析一、矿井水文地质情况1水文地质资料(1)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及变化规律依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本矿井二 1煤层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直接充水含水层为裂隙岩溶水,属二类一型或三类一型。一1煤水文地质条件为三类二型。在浅部,大气降水、地表水及第四系潜水会通过各种裂隙、孔隙渗入地下,或通过回采落顶后的塌陷破裂带充入矿坑:在矿井井巷开拓回采过程中,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首先得以揭露和破坏,其砂岩裂隙水(开采二 l煤层时)或灰岩岩溶裂隙水(开采一 1煤层时)将会充入矿坑,构成矿井主要充水水源

2、;还有区外浅部生产井及废弃老窑,积存大量老空老塘水,当未来矿坑回采落顶后的塌陷破裂带或采掘工程一旦与之沟通,就有可能造成溃水事故;一 1煤层底板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中所含地下水,在其底板隔水层沉积薄弱地段或在断裂构造发育地段,多会以突水形式充入矿坑,具有水压高、水量大、破坏性强,以动积存水量为主,不易疏排等特征。但本矿井一 1煤层已经过了多年开采,积累了较丰富的治水经验;等矿井改扩建投产时,一 1煤层开采已接近尾声,矿井主采二 1煤时预计矿井涌水量不会增加而可能减小。(2)断层等构造的导水性本井田位于秦岭纬向构造带北亚带嵩山大背斜的北翼。总的构造形态为一走向 280290,倾向 1020,倾角

3、714,单斜构造,大峪沟矿务局将军煤矿改扩建初步设计安全专篇 第六章 矿井防治水- 140 -区内褶皱不甚发育,构造以断裂为主,主要为东西向断裂,倾角平缓(714 )的单斜构造,由近东西向、北东向和北西向三组断裂组成。近东西向断裂是与区域纬向构造体系相平行的一组主干断裂,以走向正断层为主,局部伴生有小型的逆冲断裂,并多呈阶梯式或地堑式相间排列,构成了井田内构造的基本格架。北东和北西向断裂多发育于井田东西两端以压扭性正断层为主。此外,井田内尚发育有近东西及北西南东向起伏不大的小型宽缓褶皱。井田内分布的主要断层有将军岭滑动构造(F 9)、F 104断层、F 6断层等,均切割二 1煤层,同时也破坏了

4、岩石的连续性,可能使不同的含水层发生水力联系。地质报告未对断层导水性做出评价,但由于构造裂隙发育形成地下水径流通道,从而对矿井开采构成威胁。(3)主要含水层水位标高和单位涌水量等参数特性及隔水层分布。主要含水层情况:寒武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寒武系含水层主要有白云质灰岩、灰岩构成,分布于南部山区,因远离煤系地层,对矿床充水影响不大。奥陶系灰岩含水层,由泥质灰岩、泥灰岩、灰岩组成。广泛出露于煤系地层以南的低山丘陵,是煤系地层的基地。据实测剖面厚141.86m。含裂隙岩溶承压水,局部含水丰富,是一 l煤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出露于本层的泉水较少,流量 0.050.982LS,标高+190+622.18m。

5、多为季节性泉水。据 2601 孔抽水结果,单位涌水量 q=O0183Lsm,渗透系数 K=0.219m/d,水位标高H=+288.45m。大峪沟矿务局将军煤矿改扩建初步设计安全专篇 第六章 矿井防治水- 141 -水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一般为 HC03-Ca-Mg 型,矿化度0.200.30gL。PH 值为 775。太原群下段灰岩含水层由 L1L 4灰岩组成。其中 L13 不发育,L 34 发育较好,质地较纯,层位稳定,局部含泥质和燧石结核,为一 1煤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据 10 个孔的统计资料,灰岩厚度占太原群下段地层厚度的59.6。该层由于受厚度和出露条件的限制,至今尚未发现天然地下水露头。

6、据井下所见,溶隙发育,但不均匀,且多被粘土物质充填。揭见该层有 142 个孔,占全区钻孔 68.9,揭穿 124 个孔,占揭见 87.3。其中遇漏水 10 孔,占揭见孔 7。漏水钻孔的分布,多集中于浅部,标高在+200m 以上,中深部则少见。说明该层裂隙岩溶发育是不均匀的,多以风化裂隙漏水为主,小溶洞漏水则次之。该层最大厚度 16.42m(1105 孔),最小厚度 3.92m(3304 孔),一般 813m。从太原群下段灰岩水文地质图中可以看出,中部较厚,向两翼有逐渐变薄的趋势。据 1404 孔抽水结果(包括下段中粒砂岩),单位涌水量 q=0.0198L/sm,渗透系数 K=0.0379md,

7、水位标高H=+340.96m。水质为 HC03-Ca-Mg 型,PH 值 7.35,矿化度0.378gL。该层上距二 1煤底板平均约 69m。太原群上段灰岩含水层上段灰岩由 L6L 9灰岩组成。其中 L7灰岩发育较好,L 8灰岩次之,L 6和 L9仅局部存在,各层灰岩之间被泥岩所分割,成为独立的分层,相互之间水力联系较差。L 6和 L9灰岩,层位不稳定,厚度薄,岩溶裂隙不发育,从水文地质角度来看,视为相对隔水层。L 7和 L8虽然厚度较大,层位稳定,但被砂泥岩分割。该层上距二 1煤底板大峪沟矿务局将军煤矿改扩建初步设计安全专篇 第六章 矿井防治水- 142 -平均约 7m。该层的灰岩化学成份:

8、Si0 2含量 0.7230.04,平均含量14.94,Al0 3含量 0.188.16,平均含量 1.22,Fe 203含量0.7936.55,平均含量 4.03,一般 13。CaOMgO 含量7.2152.82,平均含量 42.82,从分析结果,Si0 2含量高,可溶性盐类含量较低,不利于岩溶的发育。该层揭露厚度 0.00m(上段灰岩缺失)37.60m(1909 孔),一般5.0015.00m。从太原群上段灰岩水文地质图中可以看出,厚度由中部向东西两翼有变薄的趋势。据 1909 孔抽水结果,涌水量趋近于零,水位下降 27.69m,经三天后尚未恢复稳定,充分说明本段灰岩含水微弱。据相邻谷山井

9、田 8803 孔资料,单位涌水量 q=0.00043L/sm,水位标高H=+200.21m,渗透系数 K=0.012md。据 7603 孔水质 HC03-K+Na 型,矿化度 0.712gL,PH 值 7.3。二 1煤顶板砂岩含水层系指开采二 1煤顶板冒落裂隙带内(二 1煤上 60m)的中、粗粒砂岩。其中层位比较稳定是大占砂岩、香炭砂岩,均为二 1煤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据钻孔揭露,砂岩一般 34 层,最多为 14 层(2706 孔),最少为零;厚度 0.0032.49m(2303 孔),一般 10.0020.00m。从二 1煤上砂岩水文地质图和 19 线水文地质剖面可见,在短距离内有尖灭和增厚

10、的特点。厚度变化规律性不明显。据三个孔抽水结果,单位涌水量q=0.00005320.00797Lsm,渗透系数K=0.0005300.0352m/d,水位标高 H=287.57212.65m。水质为大峪沟矿务局将军煤矿改扩建初步设计安全专篇 第六章 矿井防治水- 143 -HC03-K+Na 型,PH 值 8.1,矿化度 0.746gL。三煤组砂岩含水层由三煤组中粗粒砂岩组成。砂岩多被泥岩和砂质泥岩分割成互不发生水力联系的含水层。其中以底部砂锅窑砂岩发育较好,层位稳定,一般厚度 815m。由于出露条件和补给条件不佳,区内尚未发现地下水天然露头和漏水钻孔。从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该煤组漏失量 0

11、12m 3h。(2013 孔)含裂隙承压水,含水性微弱。因距二 1煤层位较远,超过了开采二 1煤的冒落裂隙带高度,故对二 1煤开采影响不大。四煤组砂岩含水层由中粗粒砂岩组成,其中以四煤底板砂岩比较稳定。据2808、1709 孔的资料统计,含水层厚度 8.7021.67m,含水层占层段厚 21.7,砂岩层多被泥岩和砂质泥岩所分隔,形成互无水力联系的含水层。由于相变或尖变及补给条件的不好,使之含水微弱。该层距二 l煤较远,对二 1煤矿床没有影响。五煤组至七煤组底板砂岩含水层由中粗粒砂岩组成。其中以七煤组底板砂岩(田家沟砂岩)比较稳定,其它均在短距离内有尖灭和变薄的趋势。据 2808 孔的资料,厚度

12、 37.55m,占整个层段 27。在区内未发现漏水钻孔,仅在巴家沟、阴沟、张山洼有泉水出露,标高+274+302m,其流量均小于0.5L/s。该层含裂隙承压水,因远距二 1煤层,对二 1煤开发没有影响。平顶山砂岩含水层由灰白色和褐黄色中、粗粒、厚层、石英砂岩组成,硅质胶结,致密坚硬、裂隙发育,出露于区外的北部丘陵区,含裂隙水,在将大峪沟矿务局将军煤矿改扩建初步设计安全专篇 第六章 矿井防治水- 144 -军岭+352.00m 的陡坎上见有泉水出露,其流量 0.5L/s。据 2808 孔揭露,厚度 61.27m。因距开采煤层远,对煤层影响不大。金斗山砂岩含水层紫红色、厚层状中粒砂岩,成分以石英为

13、主,硅质胶结,致密坚硬。出露于北部的山脊,由于出露条件不佳,没有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含裂隙水。第四系(Q)砂、砾石含水层分布于王河河谷和区外的沟谷宽阔地段。主要由冲积洪积而成的砂卵石层,含丰富的孔隙水。在王河河谷玉皇庙以北的地段,已成为农灌和大峪沟矿临时水源基地。据以往民井抽水资料,单位涌水量 q=0.8310.54Lsm,渗透系数 K=21.8888.95m/d,水位埋深 6.7311.75m,水位标高 H=167.25254.77m。水质为 S04-HC03-Ca-Mg 型。PH 值 7.57.25,矿化度 0.6750.912gL。主要隔水层情况:本溪组铝土质泥岩隔水层主要由泥岩、铝土质泥

14、岩、铝土矿等组成。大峪沟井田内有139 孔揭见本层,占全区钻孔 67.5,揭穿本群 130 孔,占揭见钻孔 93.5。最大厚度达 33.69m(2402 孔),最小厚度 3.52m(2901 孔),一般 614m。从太原群下段灰岩水文地质图看出,层位稳定,厚度变化规律不明显,该层且充填灌注了奥陶系古剥蚀的溶隙溶洞,因而降低了不整合面附近的富水性,而且增加了阻隔奥灰水进入一 1煤矿坑的隔水强度,故视为主要隔水层。太原群中段砂泥岩隔水层系指 L4、L 6灰岩之间的碎屑岩沉积,主要由中细粒砂岩、泥岩及砂质泥岩组成。局部夹薄层 L5灰岩。据钻孔揭露,厚大峪沟矿务局将军煤矿改扩建初步设计安全专篇 第六章

15、 矿井防治水- 145 -22.52(2805 孔)57.81m(1309 孔),一般 3045m,层位稳定,因砂质成分稍高,故具强度大的特点。是太原群上、下段灰岩含水层之间的良好含隔水层。二 l煤底板隔水层系指二 l煤底板至太原群灰岩含水层间的岩层。主要有泥岩、砂质泥岩、细粒砂岩、局部夹 L5灰岩等组成。正常情况下,是阻隔太原群上段灰岩水进入二 l煤矿床的隔水层,在本区厚度0.4037.82m。该段厚度变化大,稳定性差。在 1511、2603、2903孔以南区段,厚度薄,隔水性能减弱,在二 1煤开采过程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七煤组平顶山砂岩底隔水层由一套浅灰色和灰色砂岩、砂质泥岩、细粒砂岩组

16、成。据 2808孔的资料,厚度 206.27m,其厚度大,层位稳定,岩性均一,是一良好的隔水层。平顶山砂岩至金斗山砂岩底隔水层主要为一套青灰色、紫红色砂质泥岩、泥岩、细砂岩组成,岩性均一,层位稳定,隔水性好,出露于区外北部丘陵区。它对阻隔上下两个含水层的水力联系,起着良好的隔水作用。2矿井正常涌水量及最大涌水量根据 1982 年 12 月河南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地质三队编写的河南省巩县荥巩煤田大峪沟井田精查补充勘探地质报告及结合周边矿井的实际情况,确定本矿井的正常涌水量为 116m3/h,最大涌水量为 151m3/h。3地表水体矿区内仅在西部有一条河流,即东泗河,属黄河流域伊洛河水大峪沟矿务局将

17、军煤矿改扩建初步设计安全专篇 第六章 矿井防治水- 146 -系,发源于南部山区,流向西北,于站街镇东北汇入伊洛河,经神北横切邙岭注入黄河,该河为一季节性河流,以排洪为主,由于附近各煤矿排水的注入,现为常流不断的小溪。该河上游筑有凉水泉水库,位于大峪沟井田 19 勘探线附近,是本区主要地表水体。据现有资料显示,其蓄水面积 1067m2,水深 1.5m,库容 16008m3,为一小型塘坝,以拦、蓄洪水,农田灌溉为主。二、水患类型及威胁程度1水患类型依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本矿井二 1煤层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直接充水含水层为裂隙岩溶水,属二类一型或三类一型。一1煤水文地质条件为三类二型。在浅部,

18、大气降水、地表水及第四系潜水会通过各种裂隙、孔隙渗入地下,或通过回采落顶后的塌陷破裂带充入矿坑:在矿井井巷开拓回采过程中,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首先得以揭露和破坏,其砂岩裂隙水(开采二 l煤层时)或灰岩岩溶裂隙水(开采一 1煤层时)将会充入矿坑,构成矿井主要充水水源。井田浅部老窑分布较多,经过多年的生产,采空区内必定有大量老空水聚积,该部分积水,将对本矿开采浅部煤炭时产生威胁。所以,矿井投产前必须探明老窑范围,留设足够的防水煤柱,确保生产安全。2主要含水层富水性和突水点水量预计主要含水层富水性前面已做说明。地质报告仅预测了正常涌水量及雨季可能发生的最大涌水量,对断层瞬间突水及以外的突发性水量无法预

19、测,在开采过程中随时要对矿井涌水量进行观测,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预测,以免突水事大峪沟矿务局将军煤矿改扩建初步设计安全专篇 第六章 矿井防治水- 147 -故的发生。三、矿井水文安全条件评价1对水文地质基础资料来源及可靠性评价本设计的水文地质基础资料来源主要为地质报告和矿区邻近矿井多年的观测资料及所做的有关水文地质勘探研究工作。水文地质基础资料来源比较可靠,可以作为矿井设计的依据。2水文地质勘探程度及存在问题(1)本矿井虽然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但在建井和生产过程中仍须加强水文地质工作,积累资料,防止水灾发生。(2)本区小煤窑开采历史较长,浅部存在老窑采空区,其开采范围及积水情况目前尚未勘探清楚。建

20、议矿井投产前对矿井周边老窑或小煤窑开采情况进行勘测,弄清老窑或小煤窑开采边界及积水情况,防止水灾发生。第二节 矿井防治水措施一、矿井开拓、开采所采取的安全保证措施针对本矿井开拓、开采时的主要水患威胁,设计以加强前兆观察、提前探放水为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理,后生产”的原则,在采掘工作之前,必须按照矿井水文地质规程,采用钻探、物探等方法查清水文地质条件。开拓、开采巷道布置在承压水的安全厚度范围之内,并远离含水层。矿井建设和生产时的采掘工作,应有专门的防水作业规程,并制定发生水灾时应采取的治水措施和避灾路线。在接近地质钻孔时,应予以采取相应的探测和预防措施。二、防水安全煤(岩)柱留设大

21、峪沟矿务局将军煤矿改扩建初步设计安全专篇 第六章 矿井防治水- 148 -设计针对本矿的具体条件对需要留设的各类煤(岩)柱都按有关规定进行计算后,在开拓平剖面图、采区图中标明。1断层煤柱采用矿井水文地质规程中导水断层防隔水煤柱留设公式,计算导水断层煤柱。L=0.5kM (m)kp3L煤柱留设的宽度,m;K安全系数(一般取 25) ,取 3;P水头压力(kgf/cm 2) ;Kp煤的抗张强度(kgf/cm 2) ;精查地质报告未给出,根据经验暂取 2kgf/cm2,矿井在实际开拓过程中,见煤后可做煤的抗张强度实验,确定具体的抗张强度数值。M煤层厚度;断层防水煤柱宽度计算结果见表 6-2-1。表

22、6-2-1 断层防水煤柱计算结果表序号断层名称落差(m)煤层厚度(m)水头压力(kgf/cm2)计算煤柱宽度(m)设计留设煤柱宽度(m)1 F9 070 4.788.04 35 5287.4 100根据计算,F9 断层煤柱留设 100m。F104断层落差 18m,根据经验留设 30m 宽煤柱。矿井生产时要进一步收集水头压力及煤的抗张强度值,以及时调整煤柱宽度,确保安全生产。2井田边界煤柱井田边界北以 F9断层为界,因此井田北部边界煤柱为 F9断层煤大峪沟矿务局将军煤矿改扩建初步设计安全专篇 第六章 矿井防治水- 149 -柱;井田西、东两侧分别与谷山井、红旗井相邻,南侧与开采浅部煤炭的老窑相邻

23、。煤柱留设见表 6-2-2。相邻矿井采空区积水及浅部老窑积水的水头压力,应实测确定,现缺乏这方面资料,暂考虑积水深度 50m,水头压力 5 kgf/cm2计算,矿井投产前必须查清浅部老窑积水及相邻矿井采空区积水情况,根据调查结果调整井田境界煤柱及浅部老窑防水煤柱宽度。本矿井浅部老窑分布复杂,积水情况不明。井田浅部煤层厚度变化大,不一致。实际生产过程中应根据查清的老窑范围、积水情况,老窑附近煤层开采厚度等因素,调整浅部老窑边界防水煤柱。表 6-2-2 井田边界煤柱计算结果表序号边界名称煤层厚度(m)水头压力(kgf/cm2)计算煤柱宽度(m)设计留设煤柱宽度(m)1 西部边界 6.678.04

24、5 27.433 352 东部边界 2.77 5 11.4 203 浅部老窑 2.1213 5 8.753.4 20553. 采区间煤柱采区之间留设 lO m 隔离煤柱。4主要巷道保护煤柱根据荥巩煤田经验,采区上(下)山两侧各留设 30m 煤柱;后期大巷煤柱暂按 35m 考虑。三、井下探放水措施1探放水原则(1)在接近未封闭的钻孔、接近含水层等掘进巷道时,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理,后生产”的探放水原则。(2)采掘进入水体煤柱、对水文地质有疑虑的区域过程中,必大峪沟矿务局将军煤矿改扩建初步设计安全专篇 第六章 矿井防治水- 150 -须进行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对于煤层底板灰岩岩溶裂

25、隙含水层,岩溶裂隙发育不均一,在断层发育地段应加强探放水措施,必要时疏水降压,尤其对于断层构造薄弱带,必要时进行惟幕注浆,隔断水源,然后疏水降压。不具备疏水降压条件时,可酌情采用局部注浆加固底板隔水层或改造含水层为隔水层的方法。(3)井下探放水必须依照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进行。2探放水设备选择本矿井探放水设备选用 MYZ-200 型钻机 2 台。四、地表水防治措施1地表水防治设计依据本矿井工业场地自然地形标高较高,新主井、副井井筒标高均为+329.5m,风井标高 345m, 远高于附近凉水泉水库的坝顶标高为+234.8m,故本工业场地不受洪水威胁。2地表水防治措施及工程工业场地所处自然地形标高较

26、高,排水便利。场外排水沟采用矩形断面,M7.5 浆砌片石,底宽 0.6m,局部地段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场地内沿场内道路设排水沟,场内雨水汇集至排水沟,最终排至场外冲沟内。排水沟采用矩形断面,M7.5 浆砌片石,底宽 0.4m,局部地段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五、二 1煤顶板水防治措施本矿井顶板砂岩含水层含水性弱,正常情况下,二 1煤开采过程中顶板水充入矿坑,通过矿井排水系统排出。生产过程中应做好顶板水防治工作,防治顶板水增大或遇到特殊情况造成水害。1. 必须提前做好采区、工作面水文地质勘察工作,选用物探、钻探、化探和水文地质试验等手段查明构造发育情况及其导水性,大峪沟矿务局将军煤矿改扩建初步设计安

27、全专篇 第六章 矿井防治水- 151 -主要含水层厚度、岩性、水质、水压等。2. 观测“三带”发育高度。当导水裂隙带范围内的含水层或老空积水影响安全开采时,必须提前探放水并建立疏排水系统。六、底板灰岩水防治二 1煤开采过程中,预防底板灰岩水突水应为今后开采时的重点,为此建议做好以下工作。1. 建立健全地下水观测系统,密切监视太原组灰岩水、中奥陶统岩溶水的动态变化特征;通过对上述各含水层水位及水化学动态变化情况,不断分析矿井排水量的成分变化情况,以判断有无突水可能性。2. 加强井下巷道的钻探和物探工作,认真做到“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工作原则,及时查明井下可能突水的部位、水源并积极采区相应措施。

28、3. 对于防水的薄弱地段应及时修补、底板注浆加固,必要时采取疏水降压,确保矿井生产安全。第三节 井下防治水安全设施一、排水设施1排水设施设计依据本矿井改扩建后,正常涌水量 116m3/h,最大涌水量为151m3/h,井筒深度 429.5m。考虑矿井水排出后水处理的需要,排水高度增加 10m,总排水高度为 439.5m。2排水系统方案选择结果根据国内外成熟的矿井排水系统,选用在井底车场副立井井底旁设水仓、主水泵房的排水系统,即井下水通过井底巷道水沟流进井底水仓,通过主排水泵房的水泵加压经管子道、副合立井排至地面的排水系统。为防止生产后期涌水量增大的可能,水泵房和水仓大峪沟矿务局将军煤矿改扩建初步

29、设计安全专篇 第六章 矿井防治水- 152 -均有扩建的余地,副合立井井筒能满足增加排水管的位置。3主要水仓的主、副水仓布置及容量根据有关规定,井下水仓设置 2 条,其中一条主水仓,一条副水仓,水仓有效总长度 238m,水仓净断面 7.2m2,有效总容量1713.6m3。设计要求主水仓和副水仓互不渗漏,当一个水仓清理时,另一个水仓能正常使用。水仓的有效容量能容纳 8h 的正常涌水量,并留有一定的富余,水仓的位置也有扩建余地。4主要水泵型号选择及台数(1) 主水泵选型根据本矿井改扩建后,井下涌水量和排水高度,采用矿井排水设备选型优化设计计算程序优化计算,主排水设备选用耐磨离心式排水泵3台,配用Y

30、B500-4 10kV,560kW电动机,正常涌水期及最大涌水期均为1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主排水泵电动机,由井下紧临泵房的中央变电所一对一供电,起动设备也设置在井下变电所,并在水泵房设有就地操作箱。电源能满足同时开动工作和备用水泵的要求。设计配用了 ZPB-G 型高压气液两用射流装置,使水泵能方便可靠地吸水运行。(2) 主排水管路主排水管路选用 D2739 无缝钢管 2 趟,正常涌水期 1 泵 1 管运行,最大涌水期 1 泵 1 管运行。(3) 主水泵运行工况矿井排水系统主水泵运行工况(工况及计算轴功率) 详见表6-3-1矿井排水设备技术参数表。正常涌水期(1泵1管运行时)排水能力为大

31、峪沟矿务局将军煤矿改扩建初步设计安全专篇 第六章 矿井防治水- 153 -1273.2820/24=227.73 m3/h,最大排水能力为(2泵2管运行时)2273.2820/24=455.5m3/h(管路淤积时)。正常涌水期日排水时间:新管时为 9.84h;管路淤积时为10.18h;最大涌水期日排水时间:新管时为 12.39h;管路淤积时为12.56h。均满足煤矿安全规程日排水时间20h 的规定,排水能力满足本矿井要求。主排水泵运行工况特性曲线见图 6-3-1。矿井主排水系统见图 6-3-2。水泵在初期(新管)运行时: 计算轴功率 478.12kW560kW,所配电动机容量满足水泵排水要求。

32、表 6-3-1 矿井排水设备技术参数表技 术 参 数内 容 单位 新 管 旧 管矿井正常涌水量 m3/h 116矿井最大涌水量 m3/h 151设计依据排水垂高 m 439水泵型号 MD280-657水泵台数 台 3电机型号 YKK500-4电机参数 560排水设备 排水管路2-D2739水泵台数 台 1 1排水管工作趟数 1 1流量 m3/h 282.82 273.28扬程 m 453.85 458.85效率 % 76.0 75.87吸程 m 5.95 6.1轴功率 kW 468.44 459.06正常涌水期工况 日排水时间h/d 9.84 10.18水泵台数 台 1 1排水管工作趟数 1

33、1最大涌水期工况 日排水时间 h/d 12.39 12.56大峪沟矿务局将军煤矿改扩建初步设计安全专篇 第六章 矿井防治水- 154 -泵房尺寸(长宽高) m 234.45.1年电耗 kWh/a 53922005主要水泵房和通道布置及安全出口矿井主排水泵房设在副立井井筒底附近,与变电所采用相邻布置,并设有设有防爆、防火两用门分隔。泵房内设有起重梁,并敷设轨道与井底车场巷道相通,在进、出口处留有转车空间,泵房底板标高符合有关规定。泵房设有二个以上出口,一个出口用斜巷(管子道)通至井筒,连接处高出泵房底板 7m 以上,并设置了平台,平台能满足紧急时运送排水设施的要求,管子道断面安设排水管后能通过水泵和电动机,并设有人行台阶和铺设了轨道;泵房的另一个出口通到井底车场,在此出口的通道内设有密闭门和栅栏门。泵房和水仓的连接通道,设置有配水闸阀,能可靠的控制进入配水井的水量。6排水管路趟数、规格选型排水管路趟数、规格选型见前面“4.主要水泵型号选择及台数”中的设备及管路选型。二、防水设施根据本矿的水文地质条件,矿井初期井下不设防水闸门硐室。矿井防治水主要依靠探水钻,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采掘工程均按照“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理,后生产”的原则预防矿井水患。另外井底主排水泵房的排水能力留有一定的富裕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医学现状与发展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