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年秋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3课 古代政 治制度的成熟课件 岳麓版必修1.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630102 上传时间:2018-04-15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秋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3课 古代政 治制度的成熟课件 岳麓版必修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7年秋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3课 古代政 治制度的成熟课件 岳麓版必修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7年秋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3课 古代政 治制度的成熟课件 岳麓版必修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7年秋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3课 古代政 治制度的成熟课件 岳麓版必修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7年秋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3课 古代政 治制度的成熟课件 岳麓版必修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确立(1)机构: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2)职责: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3)特点: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4)作用: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相权被分割,有利于加强皇权。教材图解阅读教材第10页唐代三省六部示意图,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提示:决策、审议、执行机构权力分解;各部门之间分工明确,既互相牵制,又互为补充,最终集权于皇帝。,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2.演变(1)宋朝:设置“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机构;

2、军政归枢密院掌管;财政归三司掌管。(2)元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中书省。,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选官制度1.军功爵制度:战国时期开始用立军功便授官爵的制度替代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秦和汉初基本沿袭。2.察举制和征辟制:汉武帝时期实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容易任人唯亲。3.科举制(1)背景:士族没落,依据门第选官的制度已不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2)来历:隋朝实行的分科举人制度。(3)完善:唐代日臻完善,成为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考试选官制度。,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4)发展:宋代重视科举;明清时期,科举制的八股取士方式成为束缚人

3、们思想的工具。(5)评价: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监察与谏议1.监察制度(1)秦朝:御史大夫掌管监察。(2)汉朝:设置刺史监察地方。(3)明清:监察制度达到顶峰。2.谏议制度(1)隋唐: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2)宋代:出现独立的谏官机构谏院。(3)明清:取消专门的谏议机构。3.评价(1)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权,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2)积极性: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探究

4、点一,探究点二,三省六部制史料导入史料秦汉时期“三公”指三个高位官职。丞相为一人时,丞相是三公之一;丞相一分为三时,三个位置合称三公。三公无论怎么变化,皇帝助手的性质未变,有议政权,但无决策权。唐朝的“三省”是三个政府机关,是机构设置的概念。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形成宰相集体,与皇帝一起在政事堂讨论国家大事并做出决定、制定政策。三省在国家政务的裁决和执行的过程中,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运行机制,叫“三省制”。三省机关从不同角度参与最高决策,在一般情况下,皇帝不能越过三省直接发布“最高指示”。皇帝下达的诏令,原则上须经宰相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互动探究(1)根据史料

5、,说明唐代三省制是如何继承三公制的。(2)根据史料,探究三省六部制有何创新之处。提示:(1)三省长官都是皇帝的助手,具有议政权。(2)三省是政府机关或宰相集体;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具有决策权和执行权;三省互相配合、互相制衡;三省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对三省六部制的认识(1)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出现了决策、审议、执行权力的分解,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2)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的两个方面的趋势:一是明确行政分工,提高行政效率;二是分散相权,强化皇权。(3)三省之下的分权体制和近代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有本质的区别,三省之上还有独

6、裁专断的皇帝,不可能真正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典例分析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题目立意:本题通过引入相关材料,考查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的能力。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既明确了行政分工,又使三省相互牵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探究点一,探究点二,解题指导:提炼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政治制度“突破性进展”是指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三省六部

7、制下,相权虽然一分为三,但相互之间有合作,不是独立施政,A项错误;三省六部制属于中央行政管理制度,不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B项错误;皇权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置,D项错误;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皇权独尊,故C项为最佳答案。答案:C,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史料导入史料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犹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

8、源考互动探究(1)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2)根据史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3)概括我国古代重要选官制度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提示:(1)门阀世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势力增强。(2)自由报考、分科考试、按成绩取舍。(3)由以德行为标准,到以门第为标准,直至以考试成绩为标准。,名师精讲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从世官制到察举制、再到科举制的演变。世官制是贵族的世袭制,察举制是由官员推荐任官的制度,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1)世官制:世官制是官制世袭的制度。官职被限定在贵族范围内,主要盛行于西周时期。(2)察举制:察举制

9、是一种推荐人才当官的制度。举荐的标准主要为德行和才能。汉武帝时,察举制基本成为正统的政制,作为选官制度的主体地位已经确立。(3)科举制:科举制是考试选官的制度。科举制产生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发展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与察举制相比,科举制是一种更完备、更合理的选官制度。但是到明清时期,科举制日益僵化,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自由的文化专制工具。,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典例分析唐代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度,常设进士、明经两科。人们普遍重视进士科,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贞观年间,唐太宗看到新科进士列队走出端门,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这些现象反映的本质是()A.进士科仕途优

10、于明经B.科举制度使读书人追逐名利C.科举考试扩大了政权基础D.科举制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题目立意:本题通过引用有关科举制的材料,考查理解材料,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科举制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探究点一,探究点二,解题指导:根据材料信息“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可知科举制可以使有才能的庶族地主参与国家政权,这就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故选C项。答案:C,1.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制度是“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这一制度最有可能是()A.秦朝郡县制B.西汉中朝制度C.唐朝三省六部制D.科举制解析:A项是地方行政

11、制度,其加强了中央集权,没有分权的特征,排除;B项是通过分割相权以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不符合题意;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C项符合题意;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C2.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A.决策权B.行政权C.军政权D.财政权解析:宋代的中书门下是最高的行政机构。答案:B,3.有学者认为: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影响到社会开放的程度。从这一观点出发,唐朝社会开放程度较高,主要得益于实行()A.三省六部制B.科举制C.察举制D.均田制解析:科举制下,以考试成绩作为录用官员的依据,科举士子来自社会各阶层,这造成

12、了各阶层之间流动性大,从而使社会的开放程度较高,故选B项。答案:B,4.清代学者顾炎武在谈到中国古代某一官职的作用时指出:“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此小大相制,内外相维之意也。”以下官职的作用与之类似的是()A.监察御史、丞相B.御史大夫、刺史C.参知政事、通判D.刺史、通判解析:题干中顾炎武谈论的是中国古代负责监察的官员。参知政事、丞相不属于监察官员,御史大夫是副丞相,与“官小”不符合,故A、B、C三项均错误;刺史、通判虽然级别不高,但巡察时代表中央监察地方高官,因此“官小而权之重”,“小大相制”,故D项正确。答案:D,5.“宋人殿试图”隋唐开始的科举考试,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改革了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出身贫贱的人只要有才学,也能通过考试做官。美国汉学家卜德说:“科举制无疑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探究:(1)结合图文信息,分析科举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2)中国古代的科举选官制度被西方学者推崇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1)打击了士族势力;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2)科举制面向社会、公平竞争,强调依据才能而不是出身选拔官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