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土人:宝湖公园规划方案设计(105页) 2011.pdf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297444 上传时间:2019-04-05 格式:PDF 页数:105 大小:6.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人:宝湖公园规划方案设计(105页) 201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土人:宝湖公园规划方案设计(105页) 201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土人:宝湖公园规划方案设计(105页) 2011.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土人:宝湖公园规划方案设计(105页) 2011.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土人:宝湖公园规划方案设计(105页) 2011.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目录第一部分 总体定位一 项目背景1二 项目目标. 21 湿地恢复的选择 .22 湿地演替过程及恢复目标 .3三 项目定位4第二部分 场地认知一 区域背景分析61 区域位置 .62 区域自然条件 73 区域历史文化 .8二 场地周边分析9三 场地现状分析10四 场地适宜性分析11第三部分 问题与策略一 场地面临的几大问题13二 策略141 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 152 建立圈层结构生态保护屏障 163 以园养园 26第四部分 总体方案一 设计依据与原则30二 概念构思311 总体概念 312 概念解析 323 概念布局 33三 总体布局341 湿地水体系统 372 湿地内部保护系统 383 地形

2、系统 404 文化展示系统 .42四景观结构分析44五 保护强度分析.45六 景观交通分析.46七 景观视线分析.47八 现状设施保留分析.48第五部分 分区设计一 西南入口区.50二 东南入口区.61三 湿地商业区.69四 南侧眺望区.70五 微型森林园.74六 湿生植物园.75七 陆生植物园.78八 体育拓展园.86九 水体净化体验园.81第六部分 专项设计一 种植设计.50一 种植设计.50二 竖向设计.52三 夜景照明设计.53四 公共服务设施设计.54五 雨水收集与利用.58设计说明第一部分一 项目背景宁夏回族自治区湿地可分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人工湿地3大类。其中河流湿地和湖泊湿地

3、包括7种类型,主要分布在引黄灌区与南部山区各河流及湖泊之中,并有少量沼泽分布。人工湿地包括库塘、渠沟、水稻田、鱼池,具有数量众多、类型多样、集中连片等特点。 银川市位于中国西部黄河上游,它湖泊棋布、波光荡漾;沟渠纵横,阡陌交错;稻香四溢,鱼跃鸟鸣。秀美的湖泊景色融于粗犷的北国风光,不是江南,胜似江南。银川历史上素有“七十二连湖“之称,据宁夏地方志记载,明、清时期记载留名的有48个湖泊,月湖夕照、连湖渔歌、东湖春涨、西桥柳色等湖泊景观为当时北方盛景。全市现有湿地面积47090公顷,面积在一公顷以上的湿地共有430多块。其中,有自然湖泊近200个,面积在100公顷以上的湖泊有20多个。湖泊众多、分

4、布广泛、环绕城市、自然景观优美、生物多样性丰富,成为银川市珍贵的资源。银川湿地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湿地植物约190多种,湿地野生动物有150多种,其中国家级保护动物有黑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小鸨、大鸨5种,国家级保护动物有大天鹅等19种,自治区级保护动物有24种。由于工农业发展、城市开发、气候变化、降水减少、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等原因,银川出现了湿地面积锐减、湿地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受损害、湿地功能减退、湿地景观消失等危机。近年来银川市通过退田(塘)还湖蓄水、湖泊水道清淤、水系连通湖泊、调控湖泊水位、湿地植被恢复和栖息地修复等工程建设,改造和保护了宝湖、西湖、丽景湖、海宝湖、金波湖、兴庆湖

5、、流芳园、南塘湖、凝翠园等数十个城市湖泊,恢复和保护了鸣翠湖、阅海(大西湖)、官湖、鹤泉湖、三丁湖、章子湖等城边湖泊。全市湖泊湿地面积扩大了1500多公顷;湖泊和水道清淤近200万立方米;通过封育治理以及湿地植被恢复,种植和恢复湿地植被面积800多公顷,营造了湖泊湿地水生植被和湖滨植被带;通过修复栖息地,禁捕、禁猎、禁牧等措施,有效保护并丰富了鸟类资源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二 项目目标2.1 湿地恢复的选择(一)保护遗存湿地的完整性城市的发展建设已经使原有的大片湿地退化萎缩,如何处理湿地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是湿地能够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条件。现状湿地已被周边的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城市交通干道包围、阻隔,

6、不仅与外界生态系统隔断了联系,更受困于城市当中,因此需采取有效措施,使湿地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与侵蚀,构建一个完整的湿地系统。(二)恢复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场地内群落结构单一、生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湿地本身的补水量不足及木本阶段演替的加剧,湿地内生境已遭破坏并退化,如何恢复退化生境、设计合理的群落结构、补水增湿、新投放动植物及微生物物种、丰富生物多样性、引导群落自循环与演替是湿地生态恢复的核心和重点内容。(三)确保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天然湿地,在不断发展建设的城市当中弥足珍贵,是城市的天然绿肺,具有高效能的生态价值,同时是市民休闲活动的特色景观。如何确保湿地由退化到健康的转变,同时使其长足可持续发展,是

7、保护湿地、发挥其长久生态功能的意义所在。2.2 湿地演替过程及恢复目标三 项目定位保护优先,恢复先行,建立湿地与城市之间良性、有序的发展模式,建立具有天然风貌的城市湿地公园。湿地心脏纳入城市生态体脉湿地遗产延续场地历史记忆湿地文化打造城市时尚名片第二部分 场地认知一 区域背景分析1.1 区域位置宏观区位:本案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版图的中北部。中观区位:银川市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偏宁夏北部,邻近内蒙古。西边邻近贺兰山,东边有黄河流域。微观区位:本案位于银川市老城区南侧,偏离市中心。南面有宝湖公园,西面为唐徕渠,环境优美,水资源丰富。结论:本案离烦闹的市中心有一定距离,却又不偏远,宁夏气

8、候干燥,银川却有大量水体,环境优美。1.2 区域自然条件银川地区山川兼备,地貌类型多样,受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影响,形成了多种类动植物资源。银川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地肥沃,沟渠纵横,水利资源丰富,加之日照充足,热量丰富,自然条件优越,自古以来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誉,是重要的农林牧渔生产区。银川境内天然湖泊众多,自然水面数万公顷,水质良好,水域内水草茂盛,具备发展水产养殖的优越条件。贺兰山区是银川市唯一的天然林资源。银川市及其所属各县(市),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迟夏短,秋早冬长,昼夜温差大,雨雪稀少,蒸发强烈,气候干燥,风大沙多等。年平均气温8.5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 800小时3 0

9、00小时,是中国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最多的地区之一。年平均降水量200毫米左右,无霜期185天左右。银川历史上由于黄河不断改道,湖泊湿地众多,古有“七十二连湖”之说,现有“塞上湖城”之美称。全市有湿地面积3.97万公顷,主要为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其中天然湿地占湿地面积的60%以上,自然湖泊近200处,面积100公顷以上的湖泊20多处。较著名的有鸣翠湖、阅海、鹤泉湖、宝湖、西湖等。银川湿地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湿地植物有190多种,湿地野生动物有150多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小鸨、大鸨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等19种,自治区级保护动物24种。银川湿地是中国西北地区

10、重要的鸟类栖息地之一。1.3 区域历史文化银川历史积淀丰厚。3万年以前旧石器时代的水洞沟遗址和镇北堡、暖泉等处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是银川地区发现最早的居民点。春秋战国时这里是匈奴等民族的游牧地区。秦时为北地郡辖地。西汉时在今银川东郊建北典农城。南北朝夏国赫连勃勃改建为“丽子园”。北周建德三年(574年)置怀远郡、怀远县。唐仪凤二年(677年)怀远县城遭黄河水患冲毁,第二年在故城西(今银川城区)筑怀远新城。宋改怀远县为怀远镇,是当时著名的“河外五镇”之一。咸平四年(1001年)党项族占领怀远镇,先后改置为兴州、兴庆府,后在此建国称帝,作为西夏都城189年。元置中兴路,后改为宁夏府路。明设宁夏府,清沿

11、明制仍为宁夏府治。民国时期(1929年)成立宁夏设计说明省,银川系省会,时称宁夏省城。1944年4月宁夏省城定名为银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仍为宁夏省会。1954年,宁夏省建制撤销,银川市为甘肃省银川专署所在地。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银川市为自治区首府,是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文化多元鲜明。银川是全国101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雄浑的贺兰山与黄河,一起造就了银川平原,在这块土地上孕育了生生不息的文明。历史的年轮、多元的文化在这里积淀,中原文化、边塞文化、河套文化、丝路文化、西夏文化、伊斯兰文化等多种文化激荡交融,浓郁的回乡风情,雄浑的大漠风光,秀丽的塞上水色,古老的黄河

12、文明,神秘的西夏文化,构成了“雄浑贺兰、多彩银川”的城市形象,形成了“塞上湖城、西夏古都、回族之乡”的鲜明特色,锤炼成“包容、诚信、自强、创新”的城市品格。二 场地现状及周边分析场地东侧为著名的引水灌溉渠唐徕渠,北侧为铁路线,场地四周被居住区环绕,生活气息浓厚。本方案场地中央为正在退化的自然湿地,湖中芦苇密布。场地北侧分布有一定数量的鱼塘及荒地。场地中现状道路保存基本完好,桥梁栈道及建筑物尚有较大利用余地。三 场地适宜性分析第三部分 问题与策略一 场地面临问题1.如何开展湿地自身的保护与恢复?(关于生态)通过各方面因素的对策,恢复建设一个能够自我循环、自我更新的湿地系统。2.如何协调湿地与城市

13、发展的关系?(关于功能)建立一个能屏蔽城市干扰、实现湿地与外界能量交换的缓冲区。3.如何保证湿地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关于经营)以园养园,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生态效益。二 策略2.1 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通过各方面因素的对策,恢复建设一个能够自我循环、自我更新的湿地系统。2.1.1 水策略现状分析:目标常水量=目标汇水面积目标常水深=411589平方米1.4米= 576224.6 立方米需补水量= 目标常水位量-(降水量-蒸发量) 目标汇水面积= 115368.4 立方米*银川市年平均降水量约197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600毫米按原规划目标,所需水量为1153

14、68.4 立方米,水量缺口较大。水源匮乏。保证水量:采用水下局部深挖,构建湿地内生态水网,形成起伏变化的水下环境。在枯水季节低水位时也形成完整的水循环系统,其中局部最低水深可达到2.2m,其他部分依照现有地形。*据资料显示,沼泽湿地一般水深在0.75m左右,湖泊湿地一般深度在1.5m左右。故宝湖湿地平均水深可在1.0-1.2m范围内波动均可维持湿地系统健康。确定水源:水源单一依靠唐徕渠补水,依赖性较强。建议依照以下次序四种方式多种方式补水。周边雨水收集、引唐徕渠补给、市政雨水利用。地下水利用。改善水质:扩展岸线界面,增强与周边环境的互动性,形成曲线型河道湿地景观,丰富增长滨水岸线。食藻虫技术:

15、引入食藻虫引导的水生态解决蓝藻问题。水源净化:在引水点安排净水植物园,利用土壤过滤层、粘土层、滤沙层、砾石层,选用以芦苇为主的植被,对引水进行必要净化。2.1.2 植物策略维持芦苇优势种地位,引入伴生物种:天然湿地植物配置应尽量避免其它优势物种入侵对有芦苇群落的破坏,植物配置原则上选用宁夏平原其它芦苇群落中的伴生植物,既维持现有芦苇群落的完整性,同时丰富现有芦苇群落的植物多样性。2.1.3 动物策略增加动物群落多样性:湿地是动物天然理想的栖息地,通过改善湿地环境,分阶段投放动物种类,逐步丰富湿地内的动物群落,从而构建起理想、完善的食物链系统。2.1.4 生境策略依据现状生境评价中的分级分类型评

16、定结果和生态水网布局规划,制定天然湿地核心区的生境修复战略。确定需修复的典型生境的位置、类型(含:原水域生境、新增水域生境、间歇性生境、苇地生境)及重要的水系廊道。在具体生境的修复过程中采用动植物等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水、植物、动物、生境各方面措施促进湿地的保护与恢复。实现湿地生态系统预景。2.2 建立圈层结构生态宝湖屏障一个生态的保护屏障建立一个能屏蔽城市干扰、实现湿地与外界能量交换的缓冲区。2.2.1 建立圈层结构的生态意义运用自然保护区学中的圈层式保护模式,在核心保护区外围建立缓冲带,以减少城市建设和污染对天然湿地的影响。建立圈层结构,以外围缓冲区滞留人的活动,达到对核心地区

17、的最小干预。2.2.2 圈层结构的组成圈层结构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湿地保护圈层功能圈层边界圈层设计说明2.2.3 圈层结构的组成湿地保护圈层:湿地保护圈层包括湿生植物保护系统-乔木保护系统。湿生植物保护系统由湿地泡组成。湿地泡边缘效益明显;具有高效实用的汇水功能。乔木保护系统如同一个林链,贯穿湿地四周,形成湿地整合的边界与周围的人工环境衔接。功能圈层:功能圈层基本可分为两个部分,梯田游憩轴和高尔夫球场。梯田游憩轴包括水质净化区、体育拓展区、湿生植物区、陆生植物区、微型森林公园、微缩体验园,高尔夫球场则涵盖果岭、挥杆练习场、会所区域等。功能圈层在湿地与公园边界之间为场地提供多元的游憩功能,结合场

18、地条件,形成舒适而富有乐趣的生态休闲场所。边界圈层:边界圈层由眺望边界,林地边界,商业边界组成。其中商业边界又由生态休闲园、低碳购物街、多功能综合体、购物广场、覆土建筑等构成。边界圈层中既有与城市建立起联系、视线通畅的眺望边界,也有能够为公园带来持续发展动力的商业边界。余下大部分构成场地与城市之间的屏蔽,也即林地边界。2.3 以园养园以园养园,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生态效益。2.3.1 功能循环2.3.2 开发强度与时间表 不完全开发,在原有肌理上增添元素。分区域保留和梳理现状条件。合理安排开发时间表,保证园区可持续的发展和商业营运顺利。2.3.3 完善湿地

19、监测与管理机制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强调保护优先,应当把开展生态旅游作为合理利用的重点,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完善湿地资源调查体系,对湿地公园的开发利用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健全动态监测工作;并围绕湿地与气候变化、水源安全、生物安全等关系,与有关科研院所、高校及其他机构合作,开展研究,为湿地保护管理服务。 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提高保护湿地的自觉性。使民众共同分享生态休闲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发展。第四部分:总体方案一 设计依据与原则1 设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

20、动物保护法(1988年);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1971年拉姆萨尔);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2005年);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技术导则(试行);现场踏勘资料及其他相关文献。2 设计原则(1)自然保护原则:以自然为本,回归天然风貌。(2)生态优先原则:强化生态系统的培育,保护人与自然共生。(3)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原则:适度开发,加强服务配套;(4)可持续发展原则:人工建设调控逐步向自然演替过渡;(5)地方性原则:显现地方精神,增强地方景观特征。二 概念构思1 总体概念细胞 生境细胞学说的启示:细胞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生境系统,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维持整个生命体的可持

21、续发展细胞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生境系统,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维持整个生命体的可持续发展二 概念构思细胞壁的作用:细胞壁对细胞内部起着支持和保护的作用,对细胞与细胞之间起着相互渗透的作用。林地边界的作用:林地边界对湿地内部起着保护作用,对湿地与城市之间起着相互渗透的作用。细胞核的作用:承载生物体用于传种接代的遗传物质,也是整个细胞生境中重点保护的核心。核心水体的作用:核心水体是影响整个湿地生境的关键,是孕育生命的中枢,也是我们要保护的最关键区域。细胞核膜的作用:细胞核膜对细胞核有着保护作用,在细胞内部与细胞核之间起着互相渗透的作用。湿地保护层的作用:湿地保护层的双层结构由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两成组成

22、,完善了湿地生境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完善了水体内、外相互渗透的过程,保证了核心水体的水质与水量。细胞功各个能体的作用:细胞功能体维持着细胞的各种机能和整个生命体的可持续活动。湿地功能体的作用:湿地功能体维持着湿地内部的各种的机能与水质水量,以至于提供基本的维护成本,最终完成一个良性循环,形成一个可持续的有机体。最终形成一个以山体林地作为生境边界,以大型水面作为生境核心,从森林灌木湿设计说明生 水生水面的圈层仿细胞生境结构。三 总体布局1 原生态湿地系统场地内部原生湿地是天然湿地遗产,是城市中难得的天然湿地景观,要对其进行保护及采适当的恢复措施,完善其生态效益及景观价值。湿地水系统在保证宝湖原有水

23、量的基础上,进行部分开挖)连接起了宝湖原有深挖区域,提高水位的同时,加强与周边水体的连通性,使冬季深挖区域仍然有水。为湿地中各类水生动植物的栖息与繁衍提供更为活跃的空间。2 人工湿地系统人工湿地是在保护其内部原生湿地不受侵害的基础上建立的能够面向城市的湿地景观,与原生湿地有着同样重要的生态价值,同时承载着湿地公园面向城市的景观展示、科普教育、湿地体验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满足湿地公园在城市中保留、生存的基本城市需求条件。人工湿地系统由众多的湿地泡组成。依据“边缘效应”的生态学原理,众多湿地泡有着比单一同等面积水域更丰富的生态效益。人工湿地的景观模式人工湿地中众多的湿地泡集中在场地外围区域,分布于

24、不同的空间台面上(依据场地高差的解决形式),有着由外围向内部汇水的功能原理及丰富的空间层次;多层台面上的湿地泡依据设计的植物群落的不同,展现了湿地水量变化时的不同景观形态,有旱生植物群落、旱生+湿生植物群落、湿生植物群落,从而形成一个多种植物生境的湿地系统。人工湿地的服务功能人工湿地模拟于原生湿地,有着类似的景观风貌,是原生湿地与城市之间的缓冲区域,对内部的原生湿地起到保护隔离的作用;人工湿地是湿地公园面向城市的景观界面,为城市提供科普教育、游览展示、休闲娱乐等多种服务功能,加强了湿地公园在城市中的景观、功能上的融合。人工湿地系统包括:湿地泡与岛链内外两层人工湿地保护层。2.1.湿地泡湿地泡集

25、中在中心水体外围区域,有着由外围向内部汇水的功能原理及丰富的空间层次;多层台面上的湿地泡依据设计的植物群落的不同,展现了湿地水量变化时的不同景观形态,有旱生植物群落、旱生+湿生植物群落、湿生植物群落,从而形成一个多种植物生境的湿地系统。依据“边缘效应”的生态学原理,众多湿地泡有着比单一同等面积水域更丰富的生态效益。2.2.岛链岛链作为湿地内部保护系统的第二层,护坡的同时,对于中心水体起着至关重要的竖向防护作用。 3 缓冲区生态体验系统缓冲区生态体验系统为宝湖总体系统的三层,在强化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为人群活动提供了多元化的功能体验场所。缓冲区湿地功能系统包含生态体验区和文化展示节点3.1生态

26、体验区:生态体验区包括:生态休闲园、观景木栈道、微缩体验园、微型森林园、陆生植物园、湿生植物园、体育拓展园、水质净化园、迷你高尔夫、柳拂芦堤、鸟鸣沙洲11个功能区。3.2文化展示节点文化展示节点为公园陆地景观的主题展示空间,包括:文化景观盒、慢跑道、景观塔、文化园四种元素。湿地系统中的各个功能层均与本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得本系统拥有丰富的文化、锻炼、游憩、科普教育体验。景观盒文化景观盒占地9mX9m,主题包括:宝湖地质、陆生植物、水生植物、鸟岛观赏、农耕文化、森林景观六类,与周围环境形成完整的主题景观园。景观塔景观塔分别位于宝湖西入口与东南入口,分别展示宝湖湿地体验和宁夏民族风情,并在视觉上

27、使人们对于宝湖充满无限的吸引与想象。文化园位于西南入口的生态文化园,集中展现宁夏银川的传统文化瑰宝,八个文化园分别体现了彩陶、岩画、伊斯兰、西夏四种文化主题。闹中取静的文化园在繁华现代的商业街区中给人们带来了一抹清新与怀旧慢跑道慢跑道在原有道路上设计宽约500mm的塑胶跑道,包含1500m、600m、300m三种长度的跑道,并串联起了所有景观盒,人们可以散步、慢跑、健身、娱乐,是市民良好的健身场所。使人们在锻炼游憩的同时了解湿地与宝湖的文化。4 边界系统湿地边界系统构成公园外围景观的主题股价,形成了丰富的景观空间层次与体验空间。包括:东侧生态商业街、南侧眺望木栈道、西侧及北侧密林链三个层面。生

28、态商业街宝湖公园最为独树一帜的功能区,拥有极佳的地理位置和景观生态体验。与湿地泡相互交织的商业建筑使人们对于湿地景观有了新的灵感,再享受现代商业的繁华与便利的同时也可以体会到生态的自然馈赠。眺望木栈道在保留原有木栈道的基础上,跟随湿地泡机理分别设置眺望木平台与亲水木平台,使人在观赏的同时可以真正亲近宝湖,体验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的魅力。密林链与边界地形搭配形成第三层保护链,有效地在视线、噪音上削弱来自城市的影响,并形成丰富的景观空间层次与美丽的天际线。四 景观结构分析“二轴三带”式结构有效地保证了宝湖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与陆生生态系统的同时,将人们的活动与现代商业融入了自然地环境。二轴梯田游憩轴、

29、生态商业休闲轴三带湿地泡带、林链、密林带五 保护强度分析保护优先,恢复先行,建立湿地与城市之间良性、有序的发展模式,建立具有天然风貌的城市湿地公园。1.核心区域减弱人的活动,以生态、生境恢复为主,为整个湿地提供一个长期有效的“源”泉。2.人工湿地区域建立一个保护圈层,用人工湿地保护自然湿地,并提供一个湿地科普教育基地。3.湿地缓冲区域建立特色服务板块,延续生活,让湿地渗透与城市,并形成以园养园的服务体。六 景观交通分析交通系统主要包括亲水系统、车行系统、人行系统、三大出入口和生态停车场。亲水系统为主要的景观廊道,串联各个主要的功能区。行走在亲水路上,时而穿行于林链中,时而置身于梯田谷地,形成了

30、不同体验的连续景观走廊。人行系统增强了环湖主路与湿地的联系,使人们有了亲近湿地,了解宝湖文化的机会。车行系统直接联系着中心水系与各大出入口。七 景观视线分析视线分析主要以景观节点为依据,以引导视线为原则,将较好景观区域完美展示,同时屏蔽外侧不良环境的影响。1.在视线较好区域布置景观节点,提供适的景观平台及景观塔等。2.环主要景点区域布置游览步道,提供多方位的视觉效应,达到步随景移、多维景观体验。3.在适当区域设置景观通廊,将内部景观渗透周边,为周边提供良好环境的同时也为园区增添更多人气。八 现状资源利用分析设计说明改造现状公园、疏理地形、增补种植、建立生态园区。在拟建高尔夫区利用周边社区开挖土

31、;塑造天际线;提供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商业服务,以园养园,提供便利商业服务设施,提供科普教育基地。保留现状水塘,改造为水质净化池,游泳池,湿生植物展示塘。保留现状交通改造为商业区入口、观景木栈道、慢跑道、车行道。保留现状建筑为湿地植物展馆、运动配套设施、青年旅社、高尔夫会所。第五部分 专项设计一 种植设计种植指导思想和原则植物的乡土性与场地的适宜性,使设计场地具备了自身的特色,游人置身其间也有着不同的感受,在浓密的林荫下,在水边的疏林草地旁,在体现场地记忆的水生植物群落间,忙碌于城市喧嚣中的人们体验到了真正的宁静与自然。通过生态群落演替发展,在未来的三年、五年、十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置身于场地

32、中将有着完全不同的视觉及心理感受,整个场地将是一处与时间、岁月共同运动变化的生态景观区,形成可持续的生态景观绿地。场地种植设计基本原则为生态湿地恢复原则,即根据场地现状分析的结论,不同状况的场地采取不同的设计手法,最终形成完整的滨湖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同时承载了公园绿地所必需具备的功能。二 竖向设计竖向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在满足各专项设计要求前提下尽可能尊重场地现状,设计范围内的水域是最主要的雨洪水蓄滞区域,不同暴雨水平下水位有较为明显的变化。根据城市水系规划和场地的景观功能布局以及水上交通游线系统规划,竖向上按照城市防洪、道路、水系和场地设计的要求,将竖向与场地景观结构相结合,营造出不同标高的景观

33、空间。三 夜景照明设计公园景观照明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要和必然趋势。夜景灯光的营造将展现出宝湖的风采,丰富银川的城市内涵,促进旅游业的兴盛和商业的繁荣。设计目的确定规划区域内的照明分区和各分区定位,根据安全照明、节能照明、人性化照明、艺术化照明的原则,统筹完善照明设施系统。同时,根据深层生态学原则,充分考虑其他生物群种对光环境的需求,避免人造光对其他动植物的负面影响。环境区域照度依据各地块的功能需要和活动强度,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按照度的强弱依次为:(1)高亮度照明区该区为场地内主要的空间和人流集散和活动区域,场地的功能定位决定了其即使夜晚也是人们活动的重要时段根据不同节点的主题,可设置趣味性

34、的照明设施及灯光景观小品。形式上,要与场地基调相统一。(2)中亮度照明区该区为场地次重要的空间和人流集散活动区域,主要为生态居住与复合功能等区域。主要考虑保障夜间交通通行的基本光线需求,但又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为宜;干道、步行道道等处的照明要能够保证交通安全;栈道平台区域满足基本的亮度需要,同时形式上要与场地相结合。(3)低亮度照明区该区域主要包括生态体验区及栈道、草坪、水体等区域等,其主题都是生态保护,掺杂少量的市民休闲。因此采用低照度照明,减少灯光对场地动植物的干扰,照明以宁静平和、简明单纯为基调,选用高效节能灯具。四 公共服务设施设计宝湖地区是未来城市中最为重要的具有现代气息的城市湿地,

35、涵盖多个公园和各类型绿地,因而根据市级公园公共设施标准进行设计。服务设施系统的建立是以功能服务核向功能服务点发散形成网络为特征的。核与点形成的网络布置有利于建立完善的服务机制,形成完善的功能体系。根据宝湖两岸功能布局和交通组织的特点,功能服务区可分为三个等级。一级服务区涵盖了所有的服务功能,包括商业餐饮、解说、集中停车场、休闲、码头、游客服务中心(含信息中心)、医疗救护、报警求救、便利售货、自行车租赁、公厕等等。二级服务区二级服务区涵盖了基本的服务功能,如休闲、码头、公厕等等,但是不包括综合餐饮服务、而是以游乐、小卖为主的服务区。具体功能包括观景平台、公用电话亭等等。均匀的分布于场地的节点中。

36、三级服务区三级服务区主要包括具有简单服务功能的节点,结合滨湖的观景点设计,按照一定密度布置于场地中,满足游客基本需要,由栈道和主路沿线的景观节点构成。五 雨水收集与利用湿地泡过滤净化作用湿地泡系统能够有效的沉降悬浮污染物,并由湿地泡内植物和微生物进行分解净化有效防止原生湿地污染,提高除污能力。同时人工湿地系统缓冲容量大,利用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利用再生原理。遵循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能够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第六部分 分区设计一 西南入口区西南入口是宝湖滨湖商业与湿地公园的溶解连接点,亦是承载市民休憩及景观体验的平台。场地在保留部分场地原有构筑物的的同时,对此入口进行景观意义上的重新阐述

37、。场地两侧高差较大,通过台地将两侧顺利衔接,在台地上种植树阵,形成舒适的林下空间,林中穿插布置景观院落,为游人提供休憩设施及文化展示。二 东南入口区东南入口是宝湖公园的主入口,是公园的形象展示窗口,该区域通过提取大地龟裂肌理运用树阵、铺装等景观手法抽象实现“龟裂”肌理。曲折起伏的场地肌理成为入口游人的景观体验核心。整个区域借用原有水体,微缩展示宝湖公园的景观特色。区域沿街部分通过设置休息区域增加游人活动空间,密切公园与城市的交接关系,使公园真正溶解到城市中来。三 湿地商业区湿地商业区延续宝湖岸线的优雅型态。三个商业组团互相穿插联系,保持商业街的连贯性,步行街采用商业码头与院落相结合的商业模式,

38、设立多种与水相关的现代化娱乐项目和休闲场所,时而热闹,时而安静,多重的文化元素在这里融合,展现了银川城市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滨湖步行街的主要功能是商业购物、餐饮、娱乐、表演等综合性服务项目。场地创造亲水休闲的氛围,充分体现生活中人与水的密切关系。四 南侧眺望区设计说明南侧眺望平台节点位于宝湖公园南侧边界,重点表现城市功能景观界面向湿地过渡的空间形态。湖滨沿线是公园结构中“岛链”的重要节点,是人们沿湖漫步游憩的绿色廊道。景观资源丰富,是本地块中自然环境最为舒适,最适合户外休闲、运动的场所。在本次设计中此处将被打造成为滨水综合休闲带。湖滨景观将水面、种植岛链、水中木栈道、亲水平台相连,自然形成了丰富

39、的空间层次与多样的景观体验,满足了人们休憩、游览、观景、散步、等多种户外活动的功能要求。五 微型森林区微型森林位于宝湖公园东南侧,通过人造微地形营造出山林谷地的景观风貌。林中贯穿慢跑运动健身道,设置里程标示牌,方便健身者判断自我的的跑步里程。六个文化景观盒布置期间,反映展示宝湖及银川的历史风貌及文化特色,穿梭其间感受银川的历史文化。六 湿地植物园湿地植物园位于宝湖东岸,隶属于生态体验区。公园主要展示银川地区特殊的植物群体。在滨水向内陆过渡的进程中,条带式群体植物种植方式与形态灵活多样的湿地泡泡的多元结合。点式的观鸟台坐落于植物条带间,使各个空间有机的串联起来。穿插种植耐水湿、耐盐碱的乔灌木。植

40、物科普教育与观鸟区主要采用自然的空间布局形式。公园湿地草泽植物的展示方式采用多元化,如使用种植槽单一种植某种植物,将植物与构筑物结合展示等。湿地植物群体效果的展示与水岸边形态灵活多样的湿地泡泡相结合,实现自然野趣与科普教育;观鸟台与木栈道结合布置,亦动亦静。连续的木栈道穿梭在湿地草泽之中,有进有出,偶有平台作空间放大,使游人停留休息等。整个公园是集植物科普教育与观鸟、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场所。七 陆生植物园陆生植物园位于宝湖公园东侧的中部区域,结合场地中地形高差关系,通过台地种植不同的当地陆生植物,乔、冠、地被合理搭配,形成丰富自然,四季不同的植物景观,游人畅游期间,在感受植物景观体验的同时

41、还可以进行陆生植物科普教育。八 体育拓展园体育拓展园位于宝湖东侧,场地借用和保留了原有场地的部分建筑物、游泳池等设施,充分利用场地特点。围绕现状设施设置适合不同运动项目的多个场地,如布置适合球类运动的球场等。针对生态健身项目,在场地中布置健身步道、林荫广场有利于进行散步、太极等活动。休闲广场将花田、栈道、木平台结合在一起,利用这些元素,将体育文化引入休息场地。公园配套设施完善,具有独立的服务中心。九 水体净化体验园水体净化体验园位于场地东北侧,连接唐徕渠引水口。本区通过利用原有场地原有鱼塘,通过种植净水植物和净水生物将其作为水体沉淀净化池,唐徕渠水引入后通过三个净化沉淀池净化沉淀后进入梯田过滤

42、后进入宝湖,最终实现其水体净化功能。体验园中设置水中观测台,净水植物展示示范区,净水体验道,想成完整的的水体净化、科普教育的景观体系。第一部分:总体定位1一 项目背景宁夏回族自治区湿地可分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人工湿地3大类。其中河流湿地和湖泊湿地包括7种类型,主要分布在引黄灌区与南部山区各河流及湖泊之中,并有少量沼泽分布。人工湿地包括库塘、渠沟、水稻田、鱼池,具有数量众多、类型多样、集中连片等特点。银川市位于中国西部黄河上游,它湖泊棋布、波光荡漾;沟渠纵横,阡陌交错;稻香四溢,鱼跃鸟鸣。秀美的湖泊景色融于粗犷的北国风光,不是江南,胜似江南。银川历史上素有“七十二连湖“之称,据宁夏地方志记载,

43、明、清时期记载留名的有48个湖泊,月湖夕照、连湖渔歌、东湖春涨、西桥柳色等湖泊景观为当时北方盛景。全市现有湿地面积47090公顷,面积在一公顷以上的湿地共有430多块。其中,有自然湖泊近200个,面积在100公顷以上的湖泊有20多个。湖泊众多、分布广泛、环绕城市、自然景观优美、生物多样性丰富,成为银川市珍贵的资源。银川湿地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湿地植物约190多种,湿地野生动物有150多种,其中国家级保护动物有黑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小鸨、大鸨5种,国家级保护动物有大天鹅等19种,自治区级保护动物有24种。由于工农业发展、城市开发、气候变化、降水减少、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等原因,银川出现了湿地面

44、积锐减、湿地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受损害、湿地功能减退、湿地景观消失等危机。近年来银川市通过退田(塘)还湖蓄水、湖泊水道清淤、水系连通湖泊、调控湖泊水位、湿地植被恢复和栖息地修复等工程建设,改造和保护了宝湖、西湖、丽景湖、海宝湖、金波湖、兴庆湖、流芳园、南塘湖、凝翠园等数十个城市湖泊,恢复和保护了鸣翠湖、阅海(大西湖)、官湖、鹤泉湖、三丁湖、章子湖等城边湖泊。全市湖泊湿地面积扩大了1500多公顷;湖泊和水道清淤近200万立方米;通过封育治理以及湿地植被恢复,种植和恢复湿地植被面积800多公顷,营造了湖泊湿地水生植被和湖滨植被带;通过修复栖息地,禁捕、禁猎、禁牧等措施,有效保护并丰富了鸟类资源

45、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宁夏湿地分布图第一部分:总体定位中国湿地分布2二 项目目标2.1 湿地恢复的选择(一)保护遗存湿地的完整性城市的发展建设已经使原有的大片湿地退化萎缩,如何处理湿地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是湿地能够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条件。现状湿地已被周边的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城市交通干道包围、阻隔,不仅与外界生态系统隔断了联系,更受困于城市当中,因此需采取有效措施,使湿地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与侵蚀,构建一个完整的湿地系统。(二)恢复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场地内群落结构单一、生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湿地本身的补水量不足及木本阶段演替的加剧,湿地内生境已遭破坏并退化,如何恢复退化生境、设计合理的群落结构、补水增湿、

46、新投放动植物及微生物物种、丰富生物多样性、引导群落自循环与演替是湿地生态恢复的核心和重点内容。(三)确保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天然湿地,在不断发展建设的城市当中弥足珍贵,是城市的天然绿肺,具有高效能的生态价值,同时是市民休闲活动的特色景观。如何确保湿地由退化到健康的转变,同时使其长足可持续发展,是保护湿地、发挥其长久生态功能的意义所在。第一部分:总体定位3二 项目目标2.2 湿地演替过程及恢复目标第一部分:总体定位第一阶段:水域阶段第二阶段:沉水植物阶段第三阶段:湿生草本植物阶段第四阶段:木本植物阶段所处阶段恢复目标4三 项目定位保护优先,恢复先行,建立湿地与城市之间良性、有序的发展模式,建立具有天

47、然风貌的城市湿地公园。第一部分:总体定位湿地心脏纳入城市生态体脉湿地遗产延续场地历史记忆湿地文化打造城市时尚名片第二部分 场地认知6一 区域背景分析1.1 区域位置宏观区位:本案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中国版图的中北部。中观区位:银川市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偏宁夏北部,邻近内蒙古。西边邻近贺兰山,东边有黄河流域。微观区位:本案位于银川市老城区南侧,偏离市中心。南面有宝湖公园,西面为唐徕渠,环境优美,水资源丰富。结论:本案离烦闹的市中心有一定距离,却又不偏远,宁夏气候干燥,银川却有大量水体,环境优美。宏观区位图中观区位图 微观区位图第二部分:场地认知7一 区域背景分析1.2 区域自然条件银川地区

48、山川兼备,地貌类型多样,受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影响,形成了多种类动植物资源。银川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地肥沃,沟渠纵横,水利资源丰富,加之日照充足,热量丰富,自然条件优越,自古以来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誉,是重要的农林牧渔生产区。银川境内天然湖泊众多,自然水面数万公顷,水质良好,水域内水草茂盛,具备发展水产养殖的优越条件。贺兰山区是银川市唯一的天然林资源。银川市及其所属各县(市),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迟夏短,秋早冬长,昼夜温差大,雨雪稀少,蒸发强烈,气候干燥,风大沙多等。年平均气温8.5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 800小时3 000小时,是中国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最多的地区之一。年平均降水量2

49、00毫米左右,无霜期185天左右。银川历史上由于黄河不断改道,湖泊湿地众多,古有“七十二连湖”之说,现有“塞上湖城”之美称。全市有湿地面积3.97万公顷,主要为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其中天然湿地占湿地面积的60%以上,自然湖泊近200处,面积100公顷以上的湖泊20多处。较著名的有鸣翠湖、阅海、鹤泉湖、宝湖、西湖等。银川湿地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湿地植物有190多种,湿地野生动物有150多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小鸨、大鸨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等19种,自治区级保护动物24种。银川湿地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鸟类栖息地之一。第二部分:场地认知8一 区域背景分析银川历史积淀丰厚。3万年以前旧石器时代的水洞沟遗址和镇北堡、暖泉等处的新石器文化遗址是银川地区发现最早的居民点。 春秋战国时这里是匈奴等民族的游牧地区。秦时为北地郡辖地。西汉时在今银川东郊建北典农城。南北朝夏国赫连勃勃改建为“丽子园”。北周建德三年(574年)置怀远郡、怀远县。唐仪凤二年(677年)怀远县城遭黄河水患冲毁,第二年在故城西(今银川城区)筑怀远新城。宋改怀远县为怀远镇,是当时著名的“河外五镇”之一。咸平四年(1001年)党项族占领怀远镇,先后改置为兴州、兴庆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解决方案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