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治疗及进展.ppt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295049 上传时间:2019-04-05 格式:PPT 页数:103 大小:5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治疗及进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治疗及进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治疗及进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治疗及进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治疗及进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治疗及进展,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创骨科 张正善,应 用 解 剖,一、臂丛神经的组成,臂丛神经的根干股束 臂丛神经的分支 臂丛神经根功能分布 臂丛神经的交感 臂丛神经的变异,1、臂丛神经的根干股束,(1)肩胛背神经(2)膈神经(3)胸长神经(4)斜角肌支颈长肌支(5)肩胛上神经(6)锁骨下肌支C5 前股 (7)正中神经外侧根上干 外侧束 (8)肌皮神经C 6 后股 (9)胸外侧神经(10)上肩胛下神经 (11)下肩胛下神经 前股 (12)胸背神经C7 中干 后 束 (13)腋神经后股 (14)桡神经(15)胸内侧神经(16)正中神经内侧根C8 前股 (17)尺神经下干 内侧

2、束 (18)前臂内侧皮神经T1 后股 (19)臂内侧皮神经,,,2、臂丛的分支,臂丛神经根的分支4条 臂丛干的分支2条 臂丛束的分支13条,臂丛神经根的分支4条1.肩胛背神经 大、小菱形肌肩胛提肌 C4.52.膈神经 膈肌 C4.53.胸长神经 前锯肌 C5.6.7 4.斜角肌肌支及颈长肌肌支, C5.6.7.8意义:肩胛背神经及胸长神经 分支支发出部位接近椎间孔,外伤后使其麻痹,常表示臂丛神经根已撕脱。,臂丛干的分支2条(上干分支) (1) 肩胛上神经:部 位:上干发出,其神经纤维主要来自C5.支配肌:冈上肌、冈下肌,意 义:冈上下肌正常者为干以下损伤, 冈上下肌肌萎缩为根性损伤。 (2)

3、锁骨下肌支,部 位:上干发出,支配肌:锁骨下肌意 义:当臂丛血管神经受压症(胸廓出口 综合症)时应将此神经支切断。使该肌萎缩有利于肋锁间隙的增宽。,臂丛束的分支13条 外侧束分支3条 1、胸前外侧神经在前期起始部发出胸前外侧神经,由C5、6、7神经纤维组成,在锁骨中点处该神经与胸前动静脉一起进入胸大肌,。C5、6神经纤维主要支配胸大肌的锁骨头;C7神经纤维支配胸大肌的胸骨头与肋骨头 2、肌皮神经是外侧束外侧部分的终末支由C5、6神经纤维组成支配喙肱肌、肱二头肌及肱肌,3、正中神经外侧头是外侧束内侧部分的终末支由C5、6、7神经纤维组成主要支配旋前园肌及桡侧腕屈肌、主要司感觉与正中神经内侧头合成

4、正中神经,内侧束的分支5条, 1、内侧胸前神经在内侧束起始部发出与外侧胸前神经交通主要由C8、T1神经纤维组成,于腋动静脉之间,经胸小肌入胸大肌胸肋部主要支配胸小肌及胸大肌胸肋头部。 2、臂内侧皮神经主要由C8、T1神经纤维组成,支配臂内侧皮肤感觉 3、前臂内侧皮神经主要由C8、T1神经纤维组成,支配前臂内侧皮肤感觉,4、尺神经由C8、T1神经纤维组成,支配尺侧腕屈肌、环、小指指深屈肌、小鱼际肌、第3、4蚓状肌、拇收肌和拇短屈肌深头 5、正中神经内侧束由C8、T1神经纤维组成是内侧束外侧的终末分支支配掌长肌、全部屈指肌、大鱼际肌(拇短屈肌浅头、拇对掌肌、拇短展肌两块半肌肉)、第1、2蚓状肌、有

5、少量感觉纤维分布到手部,后束的分支5条(在其近端及中点分别依次发出)1、上肩胛下神经C5、6神经纤维组成支配肩胛下肌上部及大圆肌2、胸背神经C7神经纤维组成支配背阔肌3、下肩胛下神经C7神经纤维组成支配肩胛下肌下部,意义: 临床上如有1、背阔肌麻痹,而大圆肌尚健时,则提示中干或C7神经根损伤。2、大圆肌麻痹,背阔肌而尚健时,则提示上干损伤3、背阔肌、大圆肌均麻痹时,则提示臂丛后束处损伤;或上干、中干同时损伤,4、腋神经C5、6神经纤维组成支配小圆肌及三角肌 5、桡神经C5-8及T1神经纤维组成支配肱三头肌、肘后肌、肱桡肌、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旋后肌、指总伸肌、小指固有伸肌、尺侧腕伸肌、

6、拇长展肌、拇长伸肌、拇短伸肌和食指固有伸肌意义:上肢肌肉中,仅胸大肌与肱三头肌由臂丛全部神经根纤维支配,若肱三头肌功能完全丧失时,常提示两种情况1、全臂丛神经损伤2、腋部肱三头肌分支以上的完全损伤,臂丛神经终末支,(1)、腋神经: 发出部位:面相当于喙突水平从后束发出,为后束中较小的一个终末支。组成:由C5、6神经纤维组成经路:经上干后支进入后束上缘,该神经在腋动脉后方肩胛下肌前面下行,经四边孔发出后支配小圆肌,并经三角肌后缘分出皮支与肌支进入三角肌,支配该肌及肩外侧皮肤。,(2)、桡神经 从后束发出,由C58、T1神经根组成,是后束的延续,行于腋动脉之后,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之前,在背阔肌

7、下缘入腋部沿桡神经沟而进入上臂。(3)、肌皮神经 从外侧束发出,由C5、6神经根纤维组成沿上干及中干前股进入外侧束,是外侧束外侧的终末支,在喙突下邻近喙肱肌发出该肌肌支后,由肱二头肌内侧进入该肌,(4)、正中神经 (外侧根)从外侧束发出,由C5、6、7神经根纤维组成沿上干及中干前股进入外侧束,是外侧束内侧的终末支。主要支配旋前圆肌及桡侧屈腕肌,含有较多的感觉纤维支配手部感觉,故可把正中神经外侧根称为感觉根。(5)、正中神经(内侧根)从内侧束发出,由C8、T1神经根纤维组成,沿下干前股进入内侧束,是内侧束外侧的终末支,主要支配掌长肌,大部分屈指肌,大鱼际肌群(3块半肌肉)桡侧两块蚓状肌,并有少量

8、感觉纤维,故称其为运动根。,(6)、尺神经 从内侧束发出,有C8T1神经根,纤维组成,循肱动脉内侧下降,支配尺侧屈腕肌(其纤维由C7经外侧束,正中神经外侧根而进入尺神经)屈指深肌尺侧半及小鱼际肌,骨间肌、尺侧半两块蚓状肌、拇收肌及拇短屈肌尺侧半。,(7)、臂内侧皮神经 内侧束发出,由C8T1神经根纤维结构组成,支配臂内侧皮肤感觉。关键点:臂内侧感觉尚有胸2的肋间神经支配,故臂丛损伤后,此处感觉仍存在。,(8)、前臂内侧皮神经 内侧束发出,由C8T1神经根纤维组成。关键点:该神经支配区无其它神经代偿在神经通道上又无骨纤维结构,一旦该区感觉异常,常提示C8T1神经在第一肋处受压,有较重要的定位作用

9、,3、臂丛神经根功能分布,颈5神经根1、纤维数873833027根,2、主要组成腋神经和肩胛上神经,3、次要纤维参与肌皮神经、肩胛背神经、桡神经和正中神经4、单颈5损伤主要出现岗上、下肌萎缩5、对三角肌有较大影响,但因有颈六纤维代偿肩关节活动功能影响不明显。,颈6神经根1、神经纤维数1422739036根,2、主要组成肌皮神经,3、次要纤维参与腋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和胸前外侧神经组成4、单颈6神经根损伤主要出现肱二头肌肌力减弱外,上肢活动无明显影响。5、一旦C5、6同时断伤或上干损伤,则腋神经与肌皮神经的主要机能肌丧失 6、上干损伤三角肌麻痹肩不能外展,肱二头肌麻痹肘不能屈曲,颈7神经根1、

10、神经纤维数1809540576根,2、主要组成桡神经,3、次要纤维参与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胸长神经的组成4、单颈7神经根损伤不出现上肢功能障碍。因桡神经由C5-8、T1组成,有其他神经根代偿5、一旦C5、6、7同时断伤与C5、6损伤基本相似,因C7神经根可为C8神经根代偿6、健侧C7神经移位,颈8神经根1、神经纤维数1463641246根,2、主要组成正中神经,3、次要纤维参与桡神经、尺神经和胸背神经的组成4、颈8神经根单独损伤出现指深屈肌活动减弱,其他功能无明显影响5、一旦C5、6、7、8同时损伤除上干损伤症状外(肩不能上举与外展,肘不能屈曲)外6、出现中干损伤表现,即腕下垂,不能伸

11、拇,伸指,胸1神经根1、神经纤维数1210235600根,2、主要组成尺神经,3、次要纤维参与正中神经、桡神经、臂及前臂内侧皮神经和胸前内侧神经的组成4、胸1神经根单独损伤主要影响手内在肌功能,临床功能障碍不明显影响,因有C8代偿5、一旦C8T1同时损伤手内在肌及屈指功能障碍6、C7、8、T1三根联合损伤临床表现与C8T1二根联合损伤相似因C7损伤可被C6代偿,二、臂丛神经损伤的原因,交通事故,头肩部对撞损伤致上干或全臂丛损伤 皮带机牵拉伤致下干或全臂丛损伤 压砸伤 切割伤 枪弹伤 分娩性损伤 药物性损伤 手术误伤 放射性损伤,三、臂丛神经损伤的分类,节前损伤 节后损伤 全臂丛神经损伤,节前损

12、伤(一)、 C5、6节前损伤临床表现:1、肩胛上神经、腋神经和肌皮神经麻痹2、肩不能上举外展,肘不能屈曲,并出现斜方肌萎缩,不能耸肩。肌电生理:1、刺激拇指、腕部正中神经时,可测出正中神经的感觉活动电位,2、头皮处测不出SEP(体表诱发电位),(二)、C8、T1节前损伤 临床主要表现:1、正中、尺神经麻痹2、Horner征阳性 肌电生理检查:1、刺激小指、腕部尺神经,可测出尺神经的感觉神经活动电位2、头皮处测不出SEP(体表诱发电位),节后损伤上臂丛神经根损伤 1、神经根损伤下臂丛神经根损伤上干损伤 2、神经干损伤 中干损伤下干损伤外侧束损伤 3、神经束损伤 内侧束损伤后 束损伤,臂丛神经根损

13、伤,1、上臂丛神经根损伤上臂丛(C57)神经根受伤时,腋神经、肌皮神经、肩胛上下神经以及肩胛背神经发生麻痹,桡神经、正中神经发生部分麻痹,因此,下述肌肉如三角肌、肱二头肌、肱肌、肩胛下肌、大圆肌、岗上下肌、胸大肌锁骨头、桡侧屈腕肌、旋前圆肌、肱桡肌、旋后肌出现瘫痪,以及背阔肌,指总深肌有部分瘫痪现象。,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肩关节不能外展与上举,肘关节不能屈曲而能伸,腕关节虽能屈伸但力量弱。感觉:伸面感觉大部丧失,拇指感觉有减退,25指、手背及前臂内侧感觉完全正常。肌肉:可发现肩部肌肉萎缩以冈上下肌、三角肌为著,上臂肌以肱二头肌为著,另外,前臂旋转亦有障碍,手指活动尚属正常。上述症状与臂丛神经

14、上干(C5、6)损伤类同,是否合并C7损伤,注意检查背阔肌,伸肘肌及伸指总肌有无麻痹现象。如有斜方肌萎缩耸肩活动以及肩胛提肌与菱形肌出现麻痹,就表示上臂丛神经在近椎间孔断伤或节前撕脱。,损伤后的典型体征上肢松驰地位于躯干侧方,肩关节内收、内旋,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前。畸形的原因:肩关节外展肌,及肘关节屈肌麻痹所致。(因为肩胛上神经支配冈上、下肌,腋神经支配的三角肌、这些使肩关节外展的肌肉麻痹因而肩关节不能外展与上举;肌皮神经支配的肱二头肌、肱肌、喙肱肌麻痹肘不能屈曲;桡神经支配的肱三头肌仅部分损伤,能伸肘力弱;辅助内旋肌胸大肌、背阔肌有部分功能,故肩呈内旋位、,2、下臂丛神经根损伤: 下臂丛(C

15、8T1)神经受伤时,尺神经,前臂及臂内侧皮神经,正中神经内侧根出现麻痹,正中神经外侧根及桡神经出现部分麻痹。因此,下述肌肉如尺侧屈腕肌,15指屈肌,大小鱼际肌群,全部蚓状肌与骨间肌出现瘫痪,而肱三头肌与指伸肌出现部分麻痹现象。,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体征:产状手畸形。手外展、内收功能障碍,拇对掌功能障碍,屈指,屈腕功能丧失,Froment.氏征(+)(手功能丧失或严重障碍,肩肘腕关节活动尚好),感觉:前臂及手部尺侧皮肤感觉丧失,臂内侧皮肤感觉亦可能缺失肌肉:检查时可发现手内部肌全部萎缩,其中以骨间肌为著,有爪形手及扁平手畸形,手指不能屈伸或有严重障碍,但掌指关节能伸直,拇指不能掌侧外展。,上述症状

16、与臂丛神经下干及内侧束损伤类同,如果有Horner征出现,(患侧常出现Horner综合征,即瞳孔缩小,眼睑下垂,眼球内陷及半侧面部不出汗。)证明胸交感神经已断伤,此常提示C8T1近椎间孔处断伤或节前损伤,若Horner征阴性,胸大肌胸肋部萎缩者为臂丛神经下干损伤,胸大肌胸肋部未萎缩者为内侧束损伤。,臂丛神经干损伤,1、 臂丛神经上干损伤:C5、6神经根联合构成臂丛上干。当其受伤时,腋神经、肌皮神经与肩胛上神经出现麻痹,桡神经与正中神经出现部分麻痹,临床症状体征与上臂丛神经损伤相似。,2、臂丛中干损伤 臂丛中干由C7神经根单独构成,其独立损伤临床上极少见,单独损伤除短时期内(一般为两周)伸肌群力

17、量有影响外,无明显临床症状与体征。,3、臂丛神经下干损伤当其受伤时,尺神经、正中神经内侧根,臂内侧与前臂内侧皮神经即发生麻痹,正中神经外侧根与桡神经发生部分麻痹,不能捏握任何物体。体征:产状手畸形。手外展、内收功能障碍,拇对掌功能障碍,屈指,屈腕功能丧失,Froment.氏征(+)(手功能丧失或严重障碍,肩肘腕关节活动尚好),,臂丛神经束损伤,1、臂丛神经外侧束损伤 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外侧根与胸前(外侧)神经麻痹,因此,下述主要肌肉如肱二头肌、桡侧屈腕肌、旋前圆肌与胸大肌(锁骨部)出现瘫痪。临床主要表现为:肘关节不能屈或由肱桡肌代偿能屈肘,但肱二头肌麻痹,有旋前方肌代偿前臂可旋前,但旋前圆肌麻

18、痹,腕由尺侧屈腕肌及掌长肌作用可屈,但桡侧屈腕肌麻痹,前臂桡侧缘感觉缺失,肩关节与手部诸关节活动属正常。,2、臂丛神经内侧束损伤后,尺神经,正中神经内侧根与胸前(内侧)神经发生麻痹,它们所支配的肌肉,除正中神经支配的桡侧屈腕肌与旋前圆肌外均出现瘫痪。临床表现为手内部肌与指屈肌全部麻痹,导致手指不能屈伸(掌指关节能伸直),拇指不能掌侧外展、不能对掌对指,故手无功能。感觉缺失主要限于前臂内侧及手部尺侧。检查可发现手内部肌与前臂屈肌明显萎缩,手呈扁平和爪形手畸形,肩肘关节功能正常。内侧束损伤需与C8T1神经根或下干损伤鉴别,后者有胸大肌(胸肋部),肱三头肌,腕伸肌与指总伸肌部分瘫痪,前者则无现象,3

19、、 臂丛神经后束损伤臂丛后束损伤后,下述神经及其支配的主要肌肉如肩胛下神经支配的肩胛下肌和大圆肌,胸背神经支配的背阔肌,腋神经支配的三角肌小圆肌,桡神经支配的上臂与前臂背面的伸肌群发生瘫痪。临床表现为肩不能外展,上臂不能内旋,肘与腕关节不能背伸,掌指关节不能伸直,拇指不能伸直和桡侧外展,肩外侧前臂背面和手背桡侧半的感觉障碍或丧失,检查可发现三角肌,背阔肌,肱二头肌与前臂肌群萎缩,无收缩功能,其它关节活动正常。,(四)全臂丛神经损伤全臂丛神经损伤,早期时,整个上肢呈缓慢性麻痹,各关节不能主动活动,但被动活动正常。由于斜方肌功能存在,耸肩运动依然存在。上肢感觉除臂内侧尚有部分区域存在外,其余全部丧

20、失。上臂内侧皮肤感觉有臂内侧皮神经与肋间臂神经共同支配,后者来自第二肋间神经,故全臂丛神经损伤时臂内侧皮肤感觉依然存在。上肢腱反射全部消失,温度略低。肢体远端肿胀,并可出现Horner氏综合征在晚期,上肢肌肉明显萎缩,各关节常因关节囊挛缩而被动活动受限,尤以肩关节及指关节严重。,四、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分四个步骤进行1、有无臂丛损伤 上肢五大神经(腋、肌皮、正中、桡、尺)出现任何两大神经组合症状,而非局部切割或挤压所致者均视为臂丛损伤。2、锁骨上、下臂丛损伤的鉴别、检查若胸大肌与背阔肌两块肌肉有萎缩为锁骨上臂丛损伤,此两块肌正常为锁骨下臂丛损伤。,3、臂丛神经的定位诊断采用上肢五大神经症状的组

21、合方法定位(1)腋神经+肌 皮 神 经 上干损伤(2)腋神经+桡 神 经 后束损伤(3)肌皮神经+正中神 经 外侧束损伤(4)正中神经+尺神经下干或内侧束损伤4、节前与节后损伤的鉴别诊断,节前 损伤性质严重,往往伴有昏迷史或多发骨折,有灼性神经痛 有耸肩活动受限、斜方肌萎缩、Horners征阳性 脊髓造影椎间孔处有袖口样突出,CT、MRI可见椎间孔处有脑脊液外溢感觉神经活动电位正常(SNAP),体感诱发电位消失(SEP),节后 损伤性质一般较轻,少见昏迷史或多发骨折,少见灼性神经痛 耸肩正常、斜方肌正常、Horners征阴性均无异常发现感觉神经活动电位及体感诱发电位均异常,五、臂丛神经损伤治疗

22、概况,(一) 适应症 1、臂丛神经开放性损伤、切割伤、枪弹伤,手术伤及药物性损伤,应早期探查,手术修复。 2、 臂丛神经对撞伤,牵拉伤,压砸伤,如已明确为节前损伤者应及早手术。 3、 在下述情况下节后损伤可考虑手术探查: 保守治疗3个月后功能无明显恢复者。 呈跳跃式功能恢复者。如肩关节功能未恢复而肘关节功能先恢复者。 功能恢复过程中,中断3个月无任何进展者。 4、 产伤者,出生后36个月内肱二头肌无明显功能恢复或功能仅部分恢复。即可进行手术探查。,(二)手术方法:根据术中发现处理原则如下:1、 臂丛神经连续性存在,粘连压迫者手术显微镜下;切除或松解。神经外减压,神经内松解,严格止血,双极电凝器

23、电剌激反应及电活动波进行判断。手术结束时应在神经周围放置HCA5毫升或在增厚的鞘膜内注射确炎舒松A23毫升。,2、臂丛神经断裂或神经瘤巨大,充分显露切除瘢痕神经瘤有神经乳头可见无张力下鞘膜缝合多股神经移植术移植材料可选用颈丛感觉支、臂或前臂内侧皮神经、腓肠神经等。,3、 椎孔部神经根断裂,神经根近端变性严重神经断面无明显乳突神经损伤部位接近神经元常造成神经元不可逆损害因此对此类病变需进行神经移位术,其疗效较原位缝接或移植为佳,常用于移位的神经有膈神经,副神经,颈丛运动支,肋间神经等。,(三)术后处理,臂丛神经松解减压术后上肢固定3天 神经移植固定3周,神经修补固定6周应用神经营养药物,拆除石膏

24、后,患肢应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囊挛缩,神经缝合处进行理疗,防止神经缝合处瘢痕粘连压迫,并应用神经剌激疗法剌激神经再生。每3个月进行肌电图检查,以了解神经再生情况。,六、臂丛根性撕脱伤的显微外科治疗采用各种神经移位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已被广泛采用。,(一) 神经移位手术方式的选择1、臂丛颈5、6神经根性撕脱移位方式,方案:膈神经移位于肌皮神经或上干前股, 副神经移位于肩胛上神经,颈丛运动支移位于上干后股或腋神经(常需作神经移植)。方案:当颈7神经正常或其近端能被利用时,可将颈7神经根部分或全部移位于上干。,2、 臂丛颈5、6、7神经根撕脱移位方式,膈神经移位于上干前股或肌皮神经,副神经移位于肩胛

25、上神经,颈丛运动支移位于上干后股或腋神经,肋间神经移位于胸背神经或桡神经。,3、臂丛颈8胸1神经根性撕脱移位方式。方案:膈神经移位于正中神经内侧根,第3-6肋间神经感觉支移位于正中神经外侧根,运动支移位于尺神经。方案:第2、3、4、5肋间神经移位于正中神经主干(当膈神经麻痹时)。方案:当颈7神经根正常或近端能被利用时,可将颈7神经移位于下干。,4臂丛颈7、8,胸1根性撕脱移位方式。 方案:膈神经移位正中神经内侧根,第3-6肋间神经感觉支移位于正中神经外侧根,运动支移位于尺神经。第7、8肋间神经移位于胸背神经。 方案:第2-5肋间神经移位于正中神经, 第6-7肋间神经移位于胸背神经,第8-9肋间

26、神经移位于前内侧皮神经,后期移位于桡神经。,5、全臂丛神经性撕脱移位方式:膈神经移位于上干前股或肌皮神经,副神经移位于肩胛上神经,颈丛运动支移位于腋神经,第3、4、5、6肋间神经移位于桡神经,第7、8肋间神经移位于胸背神经或前臂内侧皮神经,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于患侧尺神经(远端)(期)期将尺神经(近端)移位于正中神经等。如膈神经、副神经、颈丛运动支若有损伤,均可用肋间神经或健侧颈7神经根代替。,(二)移位神经的情况,1、肋间神经移位术,1963年seddon首先采用肋间神经常用于移位肌皮神经,有效率可达70左右,缝合时要求:缝合一律要求在手术放大镜或手术显微镜下进行。切口为侧胸纵形切口,切取肋间

27、神经不超过锁骨中线,以保证有较多的运动纤维。尽量采用肋间神经与受区神经的直接缝合,缝合张力较大时采用神经移植。尽量采用二根以上肋间神经与受区神经相接,以保证神经再生数量。,另可将肋间神经与胸背神经缝接,其疗效仅次于移位于肌皮神经,而优于其它神经,如腋神经、桡神经及正中神经。一旦背阔肌获4级肌力后,可再进行肌肉移位重建屈肘或屈伸指,为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功能重建开辟了新的有效途径。,2、膈神经移位术:膈神经移位后经长期随访观察总有效率可达84左右,经动物实验证实膈神经优于副神经,肋间神经移位。其原因可能与膈神经有日夜不息的高频率大振幅自发性电活动及含有较多粗大运动纤维有关。无论临床与实验均证实切

28、断一侧膈神经不造成呼吸功能障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重建方法。在上干损伤或全臂丛根性撕脱伤中将膈神经移位于肌皮神经,以恢复上肢最重要的功能已是经典术式。现依然是最佳移位神经。,近年来,研究重点是如何切取全长膈神经。以加速神经再生和上肢功能恢复。因为目前切取膈神经的长度(起始处至第一肋平面)约57厘米,只能在颈部与受区神经在干部的平面做直接缝合,其效果会不理想。切取膈神经全长(起始处至膈肌点处)约2025厘米争取与受区神经主干直接缝合以提高疗效。现在已经开展了开胸切取膈神经的手术及应用胸腔镜切取膈神经的实验研究,其疗效有待观察。理论上优点为能缩短神经再生时间,避免神经移植的缺点。但过长的切取是否影响

29、膈神经的血供而影响膈神经的再生有待探讨。,3、副神经移位术:1972年,kotoniPT等首先报道。现多认为副神经移位于肩胛上神经,是副神经移位的最佳选择。因为肩胛上神经支配的冈上下肌是肩关节外展的“起动肌”,又是上举的“主要肌”与上臂外旋的“关键肌”。大量临床资料证明副神经切除后对肩部功能无明显影响。副神经与肩胛上神经缝合其优点为:操作简单可直接缝合功能协调。影响副神经移位治疗的关键因素是副神经本身的功能状态,可在术前及术中监测副神经的电生理状态对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4、颈丛神经移位术brunelliG,自1977年起应用颈丛运动支修复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报道43例有效率(M3以上)达6

30、5。其中以移位肌皮神经疗效较好,但Narakas(1988年)认为颈丛运动支移位不够理想。,颈丛神经运动支移位术总有效率可达46,虽不及膈神经与肋间神经,但也不失为可供选择的移位神经之一。颈丛感觉支常作为移植材料,可提供510厘米长23股,并可形成带蒂的神经移植段,有利于神经的再生与功能的恢复,是提高颈丛运动支疗效的重要措施。,影响颈丛运动支移位疗效的因素除年令、病程长短及受区神经的部分等基本因素外,颈丛运动支的多少也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故手术中耐心细致地寻找更多的肌支,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5、部分尺神经及正中神经移位术,Oberlin1994年报道腋部尺神经部分束支移位治疗C5、6臂丛

31、神经根损伤,从尺神经主干处分离出12束(约与尺神经主干的12)与肌皮神经进行缝合,4例术后1014个月肱二头肌肌力3级以上,而受区的功能无明显影响。Sleehavengvongs(1998)报道33例部分尺神经束移位至肌皮神经随访1140个月(平均18个月)30例肱二头肌肌力达M4(肘关节肌力为05KG7KG)1例M3。仅1例无效。切取部分尺神经(12束)后,对手的功能(包括握力、撑力、两点辩别觉)均无明显影响。我国学者也开展了此术式,并把移植神经扩大到正中神经,均取得类似效果。,关于该手术指征:建议为单纯C5、6或C5、6、7神经根性撕脱伤,同时膈神经也损伤者尺神经、正中神经功能正常者用其它

32、方法(膈神经、肋间神经、副神经)术后2年功能未恢复者,而肌萎缩尚不显著,可再应用尺神经、正中神经移位。,6、键侧C7移位进展 顾玉东自1986年首次在临床应用健侧C7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获得成功,经历18年的发展目前已在很多国家地区推广应用,(1)手术指征: 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侧常用的供体神经如肋间神经、副神经、颈丛运动支及膈神经同时损伤者。 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已作过多组神经移位,术后临床及肌电图检测无任何恢复征象者。全臂丛根性撕脱伤,进行多组神经移位之一。,华山术式可为:膈神经移位至肌皮神经,副神经移位至肩胛上神经,颈丛运动支移位至腋神经,健侧C7移位至尺神经,第二期再将尺神经移位

33、至正中神经。Tezis推荐在产瘫患儿中应用健侧C7神经移位进行端侧吻合治疗神经再生不全病例。徐建光推荐在臂丛神经单纯上干损伤(C5、6)或臂丛神经下干损伤者可以进行同侧C7神经根的选择性神经束移位,不仅可提供丰富的神经纤维,而且对患肢不造成功能影响。,(2) 健侧C7移位方式的选择 C7神经根总干移位:当尺神经主干与手背神经支较粗时,应用C7神经根总干,可以提供丰富的再生神经纤维。 C7神经根前股移位:根据徐建光报道前股为感觉神经纤维较多,重建正中神经应选择前股为主。根据Tezis报道前股运动纤维支配屈肌群多以重建肌皮神经或正中神经为佳。 C7神经后股:与前股相反,后股主要含运动神经纤维较多并

34、主要支配伸肌群,故在重建桡神经时应选后股。,(3)关于手术分期,顾玉东在首次报道时提出健侧C7神经移位应分二期进行,即第一期将健侧C7神经根与患侧尺神经蒂的远断端(腕关节面)进行吻合。第二期再将患侧尺神经蒂的近断端(腋部平面)与患侧受区神经吻合,两期间隔在10月左右。对同时进行的8例同期将尺神经经近端移位到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的病例经2年随访,证实该神经支配肌力均在12级,证实一期将健侧C7神经经通过尺神经桥接,立即移位到患侧受区神经其疗效较差。劳杰对C7分期手术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立即同期移位与间隔过长移位均不利于神经再生,这与临床观察的结果是一致的。,(4)第二期手术方式的选择,顾玉

35、东术式是将再生的尺神经移位于患侧的受区神经,最常用的受区神经是正中神经、肌皮神经及桡神经。其远期总有效率(肌力M3)占60,庄垂庆术式是将再生尺神经与游离肌肉吻合,其远期有效率达80以上,顾玉东认为对病程短(1年以内)肌肉萎缩未达纤维化程度应选择神经对神经的手术方式,而病程长,肌肉萎缩已近纤维化则应选择神经对肌肉的手术方式。,(5)健侧肢体功能的影响与保护,各国作者报道C7移位术后疗效有所不同,但对健侧肢体影响是一致的,健侧神经根切断不造成健侧肢体的功能障碍,术后13个月内会出现短暂的手指(13指为主)采取以下措施将会避免或减少对健侧肢体的影响:在切断神经根前。应在近端用2%的利多卡因12ml封闭,阻断对神经元的伤害,应根据尺神经粗细,受区神经的性质,选择C7神经根、股、束移位以获得有效的功能恢复与最低的功能丧失。,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基础医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