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传播,主要内容,人类传播演进的规律,人类传播演进的过程,传播的类型,传播的含义,第三章 传播,目的要求: 了解什么是传播,掌握传播的定义;掌握传播的类型及分类标准;掌握人类传播演进的过程及规律。 重点: 什么是传播;传播的类型;人类传播演进的六大进程;人类传播演进的规律。 难点:什么是传播;人类传播演进的规律。,第一节 传播,一、传播的含义,二、传播的类型,Contents,目录,一、传播的含义,(一)“传播”与Communication词语“传播”的含义 (二)传播学中的“传播”的含义,(一)“传播”与Communication,相同点:基本内涵都是信息的流动 不同点:communi
2、cation更强调交互、双向,(二)传播学中“传播”的含义,我国学者关于传播的界定: (1)传播是信息在时间或空间中的移动和变化。 (2)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递,传播表现为传播者、传播渠道、受者 之间的一系列传播关系。 (3)传播就是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活动。 (4)传播就是信息的双向流通过程。 (5)传播即传受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共同点: 第一,认为传播是一种行为、一种活动,即认为传播是动态的; 第二,认为信息是交互流动的,即比较强调信息流动的双向性。,西方学者关于传播的界定,1.共享说“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 戈德,不同学术 领域视角,缺陷:拒斥:吵架不听,未完成信息共享的过程不
3、通:方言听不懂,未完成信息共享的过程误解:理解错误,未完成信息共享的过程独处:没有变独有为共有 意义:强调共享。社会科学不是所有的定义都是十全十美的。,西方学者关于传播的界定,1.共享说“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 戈德,2.互动关系说 “传播可以定义为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 格伯纳,3.符号说“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传递信息、 思想、感 情、技术等。这种传递的行动或过程通常称 为传播。” 贝雷尔森和塞纳,4.目的、影响、反应说 传播就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形式)以影响 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霍夫兰,单向传播?,宣传角度(宣传效果) 大量传播
4、无效果,什么是传播?,思考:不同学派对传播的认识不同,各有优缺点, 那么共同点是什么? 综合中外对传播的认识,最普遍意义上的传播必然包含两个要素:(1)信息传播行为的内容(2)流动传播行为的方式因此,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二、传播的类型,传播是信息的流动过程。,人类传播,传播,非人类传播,人的信息的流动过程。,自然界的信息的流动过程。,如聊天、听广播、 看电视、反思等, 传播学研究的传播,动物传递信息的常用信号: 气味(划分领地)、发光(萤火虫求偶)、 超声波(蝙蝠)、动作(如蜜蜂的8字舞; 热带蜂莫尔斯信号)、声音(鸟语),1.人类传播与非人类传播,人类传播的分类,1、二分法,2、四分
5、法,五分法:,内向传播: 人际传播 群体传播:非组织的群体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二、传播的类型,自我传播是其他传播类型的基础。,第二节 人类传播的演进,一、人类传播演进的进程,二、人类传播演进的规律,Contents,目录,目的要求: 了解人类传播演进六个阶段的时间、符号、媒介、特点、影响等,理解人类传播演进的规律。 重点: 印刷时代、大众传播时代、网络传播时代 传播系统的复加性 难点: 传播系统的复加性,一、人类传播演进的过程,一部人类传播史,反映出的是社会文明史。 历史学家、传播学家:人的行为发展、环境、传播能力、符号体系、传播媒介以及社会文化的角度人类传播演进的六个阶段。 六个时代说
6、: 四个时代说: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人大) 五个时代说:周庆山传播学概论(北大),符号和信号时代 说话和语言时代 文字时代 印刷时代 大众传播时代 网络传播时代,口语传播时代 文字传播时代 印刷传播时代 电子传播时代,口语传播时期 文字手抄传播时期 印刷传播时期 电子传播时期 网络传播时期,一、人类传播演进的进程,第 19 页,开始于早期类人灵长类-早期猿人的进化时期,开始于9万年前-4万年前间,5000年前-3500年前,105年造纸,20世纪初电影、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20世纪80年代,传播特点:早期靠遗传与本能;后期利用有限的声音与体语传播; 缺陷:可用符号和信号有限,讯息复杂程度有限
7、,传播速度十分缓慢。,传播特点: 用语言概念进行思维; 传播的讯息在复杂、精确、容量上远超符号和信号时代。 意义: 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适应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文化积累和发展的速度加快,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缺陷:短距离;记录性差,传播特点: 长久保存信息; 长距离传递信息,扩展人类交流和社会活动空间; 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意义: 特定的阶层; 文化得以积累; 大规模的社会管理和控制成为可能。,传播优势: 表达性; 永久记录性; 迅速性(跨越空间); 分布性(各个阶层),特点及影响: 人类的传播能力和需要 有了空前的提高和壮大。大众传播媒介本身就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产物。同时,大众传
8、播及媒介又推到了社会生产力、知识和信息的进步与拓展。,传播特点: 网络技术; 个人化、目标性、双向和全球性 影响:对传统大众传播构成冲击和挑战,1.传播手段:早期,在遗传的或本能的反应基础上进行的;后期,主要是利用有限的声音和体语符号进行传播。 2.局限: 复杂程度十分有限 传播速度十分缓慢 3.原因:生理局限(语言器官和大脑),(一)符号和信号时代,口语传播时代:漫长时代 1.时间: 9万年前,克罗马农人开始说话了: 脑容量平均为1660毫升,在现代人平均脑容量之上,脑内纹褶与现代人也没有差别,具有相当高的智慧。 35000年前语言基本形成。 2.意义: 说话和语言传播方式的到来,对人类传播
9、的发展乃至社会的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语言对人类的作用) 首先:语言符号语言概念思维认识、适应、改造世界的能力。 其次:推动了社会进步。 3.局限:短距离;记录性差,(二)说话和语言时代,(三)文字时代,原始图画 象征性图形 象形文字,1.时间:开始于5000年到3500年前。,第 23 页,5000年前 文字文明 两河流域、埃及、中国等地。,3500年前 甲骨文,公元前4000年象形文字 两河流域,公元前1700年 楔形文字 苏美尔人表音文字。这是文字从表形向表音的进步。,公元前1200年左右字母文字系统 希腊人,罗马人改进,2.重要时间点,3.人类早期的文字载体泥盘:古埃及泥版书
10、 羊皮:羊皮书 莎草纸:古埃及纸草书画,4.文字时代的传播优势: 长久保存信息 长距离传递信息,扩展人类交流和社会活动空间 留存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5.意义及影响: 文字及其媒介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它们使得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的变革。有了文字符号,有了轻便的媒介,便出现和形成了特定的阶层来使用文字及媒介,文化积累及宗教成为行业,即有了图书馆,宗教教义和经文可以记载,文化得以积累; 其次,它们使得大规模的社会管理和控制成为可能。,(四)印刷时代,1.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脉络,美社会学家库利认为: 表达性:能传送范围广阔的思想和感情 永久记录性:超越时间 迅速性:可以跨越
11、空间 分布性:可以达到阶层的人们,2.印刷媒介的优势:,跨时空性,3.意义影响:在印刷术发明之前,由于媒介笨重、符号复杂、复制困难和传播垄断,书本知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竹简、帛书等书写媒介也只在上流社会流传。只有印刷术的产生和流传才打破了少数人对知识的垄断和在传播上的特权,冲破了黑暗的中世纪宗教牢笼,开始了文艺复兴,进而又导致了工业革命。,古登堡的印刷厂,“书籍和报刊同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是联系在一起的。报纸和政治小册子参与了17和18世纪所有的政治运动和人民革命。正当人们越来越渴求知识的时候,教科书使得举办大规模的公共教育成为可能。正当人们对权利分配感到不满的时候,先是报纸、后来是电子媒介
12、使普通平民有可能了解政治和参与政府。” 施拉姆,(五)大众传播时代,大众传播时代是电影、广播、电视的时代。1.时间:19世纪中期萌芽;从20世纪初电影、广播、电视的发展真正开始。,英国最早的电视: 1936年制造,2.技术发展,3.意义及影响: 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人类的传播能力与需要有了空前的提高和壮大。我们可以从大众传播媒介的产生、发展过程看到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工业革命带来的知识、信息的急剧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等都对大众传播产生着影响,可以说,大众传播媒介本身就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产物。同时,大众传播及媒介又推到了社会生产力、知识和信息的进步与拓展。,1.时间:20世纪80年代以后
13、2.界定:所谓网络传播时代是指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进行信息传播的新时代。 3.与大众传播的区别 大众传播:大众化、非目标性、单向、区域传播网络传播:个人化、目标性、双向、全球传播 4.支持网络传播时代的技术:有线电视(光缆)、卫星通信、计算机和数字技术等。,(六)网络传播时代,5.网络传播的特征,(1)数字化:数字化是网络传播的前提。,(2) 网络化:网络化是网络传播的基础。,(3)时效性:更新速度快。,(4)交互性:指能实现传方和受众之间的双向互动传播。,(5)多媒体化 : 图文声像的结合。多媒体是即将在网络传播时代普及的新媒介形态。,6.影响:一种媒体使用的人数达到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才能被
14、称为大众传媒。在美国,达到5000万人使用的界限标准的大众传媒,广播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有线电视用了10年,而因特网只用了5年。到1998年底,美国的网络用户已达6200万。因此,因特网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传播媒体 。,信息高速公路对我们文化的转变就象古登堡的印刷术极大影响中世纪文化一样,极大影响我们当代的文化。 比尔盖茨,中国互联网络网民状况,中国网民数量2014规模达6.32亿(截止到6月),互联网普及率为46.9%。 中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达25.9小时,相比2013年下半年增加了0.9小时。 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 占网民比例为83.4%。 对传统大众传播媒
15、介的冲击,1、第一次飞跃:从本能传播到主动传播 2、第二次飞跃:4万年前,语言产生 3、第三次飞跃:3500年前,文字产生 4、第四次飞跃:19世纪中叶,近代传播工具诞生,小结:人类传播的四次飞跃,第一,传播手段与传播媒介的进步贯穿整个人类存在过程。 1、加速度发展趋势。 2、传播系统是复加的或者说传播方式是叠加的。,二、人类传播演进的规律,如果把人类的历史共有100万年,假设这等于一天。 1天=100万年 1小时=41666.67年 1秒钟=11.57年 那么这一天中,人类文明的进展如下: 晚上9点33分,出现了原始语言(10万年前) 晚上11点,出现了正式语言(4万年前) 晚上11点53分
16、,出现了文字(3500年前) 午夜前46秒,古登堡发明了近代印刷术(1450年) 午夜前5秒,电视首次公开展出(1926年) 午夜前3秒,电子计算机、晶体管、人造卫星问世(分别为1946、1947、 1957年),施拉姆的“最后7分钟”比喻,因此,施拉姆说:“这一天的前23个小时,在人类传播史上几乎全部是空白,一切重大的发展都集中在这一天的最后7分钟。”,施拉姆的“最后7分钟”比喻,如果从人类最近的祖先智人开始算,人类的历史 只有5万年。 如果62年为一代人,那么人类迄今共800代人。 前面的整整650代人都生活在山洞中。 直到第730代人才开始使用文字。 直到第794代人才掌握了印刷术。 直
17、到第798代人才发明了电动机。 如今人类使用的绝大多数物品,都是第800代人创造的。,托夫勒的“第800代人”比喻,传播方式叠加,+ + + + +,第二,传播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密切相关。,人类社会文化 积累发展,传播,传播是人类社会文化创造和积累的产物。媒介文化,媒介直接参与文化创造和积累中。,第三,传播是经济及社会形态的直接产物。 一个社会的传播过程的性质实际上与该社会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个方面都关系重大。社会有多种渗透方式来对媒介造成深远影响。 一种传播类型必然是一种社会类型的反映。,课堂总结,掌握传播学中对传播的界定;掌握关于传播类型的分类标准。关于传播类型有专门章节阐述相关知识,这里的相关知识只是一个铺垫; 掌握人类传播演进的六大进程:符号和信号时代、说话和语言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大众传播时代和网络传播时代。对各传播时代的特征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