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踏平坎坷成大道东坡的人生突围,探究要点:通过对苏轼在黄州期间的词的鉴赏,探寻苏轼的心路 历程。,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1080年),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体现了怎样的情感?,高洁、不肯同流合污、坚持操守,卜算子中的苏轼,词人初被贬谪,惊魂甫定,心情自然幽独凄清。这首词借月夜孤鸿的形象,托物寓怀,反映了作者因政治失意而自伤,同时也表示了作者的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生活态度。,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108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
2、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如梦,历史英雄人物都已被大浪淘尽,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自己一生又算得了什么。既然人生如梦,何不放怀一笑,驰骋于山林、江河、清风、明月之间。在饮酒赏月中作者实现了对人生挫折的超脱,表现了一种豁达的胸襟。,此时,苏轼的内心是复杂的、矛盾的。消极退隐和积极进取,嫉世愤懑与逍遥山水的两重情绪在斗争着。,念奴娇中的苏轼,定 风 波苏轼 (1082)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
3、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思考:“也无风雨也无晴” 写出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感悟?,“风雨”“晴”,名利的失和得 官职的降和升 人生的逆境和顺境,这一句是此词的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间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祸福。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越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定风波中的苏轼,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年。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谈谈苏轼俯视苦难的精神对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