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8.4.2 因地制宜谋发展(课件).ppt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293597 上传时间:2019-04-04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8.4.2  因地制宜谋发展(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8.4.2  因地制宜谋发展(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8.4.2  因地制宜谋发展(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8.4.2  因地制宜谋发展(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8.4.2  因地制宜谋发展(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江 南 的 麦 田,青 藏 高 原 的 棉 花,华 北 平 原 的 青 稞,感悟,因地制宜谋发展,第2课时,因地制宜谋发展,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岂有天气之数以威邻国者乎?”,什么是“因地制宜”?,运用本地区的特色,充分开发资源的效能, 发展经济的原则称作“因地制宜”,地形陡峭,坡度大,水土容易流失,但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这叫做“宜林则林”。,降水较少但牧草生长良好,坡度小,适宜发展畜牧业,这叫做“宜牧则牧”。,地势平坦,利于耕作,且靠近水源,便于灌溉。这叫做“宜粮则粮”。,河湖较

2、多,适宜发展渔业这叫“宜渔则渔”。,中国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年)时期,根据地理位置、经济建设条件和现实的经济技术水平及所存在的地区差异等,将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划分的依据:,中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的区域差异明显,各地区的发展程度很不平衡。依照各省、市、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总体上可把全国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东部经济带:产值大,经济相对发达,人口稠密,面积相对较小; 中西部经济带:产值相对较小,经济相对弱后,人口较少,尤其西部表现更明显。,反映了我国三个经济地带怎样的差异?,我国的区域发展差异大,如何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

3、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地考虑不同地区的特点,采取适应当地条件的发展策略和方式。,大草场,适宜发展,江南水田,适宜发展,1、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在各类经济活动中,农业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最为密切。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不同,适合其发展的农业类型也不同。,各产业的因地制宜发展,我国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地形:平原和山地为主,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由东往西逐渐减少。,C,B,A,想一想:,2、因地制宜发展工业,除了农业生产外,工业生产也要考虑当地的自然与人文条件。我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河湖众多

4、,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大、城镇分布密度最高、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也是我国结构完善、实力最为雄厚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图8-47 长江三角洲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发达,城市密集,形成了由一个中心(上海)、四个副中心(南京、苏州、杭州、宁波)以及其他众多大、中、小城市组成的城市群。2010年,国家制定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提出要“发挥上海的龙头作用,努力提升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等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国际化水平,成为我国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阅 读 卡,长江三角洲的城市群,图8-48 长江三角洲工业的分布,归纳长江三角洲成为工业基地的优越条件。,交通:交通便利,拥有长江

5、黄金水道和众多的铁路、公路干线,以及现代化的港口群、航空港,形成密集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开发历史:开发时间早,工业基础好。 政策:政策优惠,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 教育、科技:教育、科技发达,技术力量雄厚,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沿长江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其他:拥有广阔的消费市场。,辽中南工业基地:该地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等重工业为主。 京津唐工业基地:有钢铁、机械、化工、电子、纺织等工业,它是我国第二大综合性工业基地,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沪宁杭工业基地:又叫长江三角洲,它是我国第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轻重工业都很发达。是我国历史最悠

6、久、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最高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长江、东海,地理位置优越。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属于三角洲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更是拥有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力量强,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素质高,市场广阔,经济腹地宽广,工业联系好,政策扶持,浦东开发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丰富的农副产品等优势。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该地以服装、电子、玩具、食品等轻工业为主。,我国四大工业基地,拓展提升,图8-49 海南岛自然风光,海南岛地处我国与东南亚各国交往的十字路口。这里交通便利,气候宜人,拥有海水、阳光、沙滩、森林、

7、温泉、热带物产和少数民族风情等丰富而独特的热带海岛旅游资源。在自由开放的政策下,海南岛正朝着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方向迈进。,阅读教材P114图849和文字,从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分析海南岛为什么会成为国际旅游岛。,自然条件:地理位置重要,气候宜人,拥有较多的热带旅游资源。,人文条件:交通便利,民族风情丰富而独特,自由开放的政策。,香港地处亚、欧、美三大洲交通要冲;在时区上可以承接欧美金融市场的交易时间;拥有能够满足各种金融服务和巨额资金调动的现代化交易与通信设施和政策支持。这些,造就了香港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的地位。,阅读教材P114图850和文字,从人文条件分析香港为什么会成为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

8、交通便利,承接欧美金融市场的交易世界,优越的金融服务,巨额资金调动的现代化交易方式,通信设施和政策支持。,3、因地制宜发展金融业和旅游业,除了工农业生产外,金融业、旅游业等方面的经济活动,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甚至成为一些地区的支柱产业。各地的金融业和旅游业,也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条件,发展独具特色的金融业和旅游业。,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优势互补),只有因地制宜地考虑不同地区的特点,采取适应当地条件的发展策略和方式,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为了更好地发挥各地优势,不同区域还可以开展区域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国家根据各地的优势,规划并实施了

9、哪些区域发展战略?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哪一根本原则?,西部大开发战略 中部崛起战略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想一想:,体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说一说,你能说出我国当前体现优势互补,实现区域合作的一些重大工程吗?,南水北调,“一带一路”战略,知识链接,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初步估算,“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

10、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 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战略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迄今,已经有50多个国家明确表示愿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这意味着,在欧亚大陆上至少有一半的国家已经明确表示愿意参与,愿意参与的国家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中。“一带一路”战略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也就是说, 中国推动的是包括欧亚大陆在内的世界各国,构建一个互惠互利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潜台词是大家好好合作、好好玩耍、好好过日子。中国明确表示要在2014年到2016年

11、中国作为亚信主席国期间,推动建立“亚洲人的亚洲”,要将亚信平台变成解决亚洲安全问题的总平台。,A,B,指出A、B的省份名称,说说A地应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展? B地应在哪些方面给予A地大力支持? 这体现了发展区域经济的什么原则?,练一练,2011年3月1日,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材料一: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濒东 海,南界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中国最大的城市上 海以及江苏相邻,背依内陆广阔的腹地。 材料二:见右图,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海岸线长,有优良港湾,岛屿众多,渔业资源丰富,海洋能源丰富。,问题: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优势。,浙江省在发展海洋经济时,必须坚持区域经济发展的什么原则?结合下图,谈谈浙江省应如何实践这一要求?,利用深水海岸线长的优势,以港口建设为依托,扩大对外开放(或发展国际物流业、发展海洋运输业); 利用海岸线长和岛屿多的优势,发展旅游业; 合理利用渔场资源,发展渔业; 依托丰富的海洋新能源,依靠科学技术,努力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发展海洋新能源产业。,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的原则。,因地制宜谋发展,课堂小结,三个经济地带,因地制宜谋发展,区域合作,农业:,工业:,金融业:,东北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业:,海南岛,香港,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区域发展战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