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论“仁”,孔子矛头的指向:春秋时期,人心不古,天下无道,礼坏乐崩,诸侯国攻伐频仍,周天子王权衰弱,社会处于急剧动荡之中。,孔子的理想社会模式,大同:尧、舜时期(祖述尧、舜) 原始的民主,平等,和爱,天下为公,小康:西周文王、武王、周公时期(宪章文武),拥护周礼。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西周的政治模式:仁政礼治,君圣,臣贤,民心 周礼:一套完整的等级制度,包括典章,制度,仪节,习俗,社会价值观的核心:仁,仁,礼与孝都是外在的要求与规范 内心道德情感的建设仁,什么是仁?,樊迟问仁:爱人,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忠恕而已矣。”,子贡
2、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d,仁的含义:仁爱,关怀,谅解,容忍,“爱人”之“爱”是有等级的爱: 平级之间:平等,尊便 上对下:宽容,关爱 下对上:服从,拥护,“仁”的重要性,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当仁,不让于师 d,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仁者”的好处,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不仁”的后果,不仁者不可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当代人对
3、“仁”的执行状况,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其实,“仁”并不遥远。,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的制度基础:孝与礼,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司马牛问仁
4、。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仁”的外在表现,刚、毅、木、讷近仁 敏于事而讷于言。,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巧言令色,鲜矣仁。,乡愿,德之贼也。,D,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仁者安仁,智者利仁。,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实现“仁”的途径D,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人由已,而由人乎哉!,顔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D,“仁”需要坚毅,樊迟问仁: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远乎?,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儒者博而寡要,勞而少功,是以其事難盡從。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禮,列夫婦長幼之别,不可易也。,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