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咏史诗三首,长沙过贾谊宅 过陈琳墓,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作者介绍:,刘长卿,唐代诗人。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一作河间(今属河北)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玄宗天宝中登进士第。后因事得罪,贬为岭南的南巴尉。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兴元元年(784)和贞元元年(785)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时离开随州。,本文背景: 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刘长卿“刚而犯上,而遭迁谪”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诗当作于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恰相符合。在一个深秋的傍
2、晚,诗人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贾谊,是汉文帝时著名的政论家,因被权贵中伤,出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虽被召回京城,但不得大用,抑郁而死。类似的遭遇,使刘长卿伤今怀古,感慨万千,而吟哦出这首律诗。,学生诵读品析:本文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悲,史悲,景悲,情悲,己悲,本诗用了哪个典故,如何借古抒怀?,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贾谊的身世,象鸟儿那样敛翅歇息。暗喻贾谊失意。,贾谊的身分,奠定了全篇的感情基调。,作者借贾谊政治失意,抑郁而死,留下千古悲怆忧愤,表现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后六句如何在情景交融中表现作者的情感?,秋草寒林人去日斜,渲染出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色,独寻,一种景仰向慕、
3、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 。,空见寒林日斜,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也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回天乏术、无可奈何的痛苦和怅惘。,孤独寂寞痛苦惆怅,湘水江山黄叶,无情流逝,寂寂,摇落,暮色沉沉,江山寂寥,秋风吹过,黄叶飘零。,象征着当时国家的衰败局势,作者抑郁悲凉痛苦的心境,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悲景衬悲情,“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一句以“有道”对“无情”,含意隽永。联系李商隐的贾生一诗,说说你对“有道”的理解。,贾 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此句中“汉文有道”是反语,表面上写号称中兴之王的汉文帝任用贤才,实际上却将贤才一贬再贬,下句所对“无情
4、”正是对“有道”的巧妙回应,说是“有道”实为“无道”。贾生诗中的汉文帝正是这样的,表面“有道”,“夜半虚前席”一副礼贤下士的样子,但却不为天下苍生,而是问虚无的鬼神之事,这样的君王,实为无道。而诗人被贬时的唐代宗,更是无法与“无道”的汉文帝相提并论。诗人既是自负,也是感伤,全句讽刺巧妙,一语双关。,“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从中你可以读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寂寂江山摇落怜君何事到天涯,荒村日暮江山衰危怜已不公控诉怀才不遇,读此尾联的出句,好象刘长卿就站在我们面前。他在宅前徘徊,面对苍凉是荒村日暮,悲感交集。 “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何事到
5、天涯”,可见二人原本不应该放逐到天涯。这是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读着这故为设问的结尾,仿佛看到了诗人抑制不住的泪水,听到了诗人一声声伤心哀惋的叹喟。,教师点拔:,清金圣叹金圣叹选批唐诗:一是久谪似贾谊,二是伤心感贾谊,三是乘秋寻贾谊,四是空林无贾谊。,可见,本诗写诗人经过长沙贾谊宅时的悲凉心情,表面是写对贾谊命运的感慨,实际上的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教师总结: 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在,但这些又写得不那么露,而是很讲究含蓄蕴藉的,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世
6、之意,给人以警醒的感觉。 全诗景中寓情,情中见景,寄寓深刻,双关见意。,过陈琳墓,温庭筠,作者介绍:,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今山西祁县人。文思敏捷,精通音律。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仕途不得意,官止国子助教。诗辞藻华丽,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亦作词,他是第一个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被称为“花间派”鼻祖,对五代以后词的大发展起了很强的推动作用。,背景:,陈琳是汉末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擅长章表书记。初事何进、袁绍,曾为绍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袁绍败灭后,归附曹操,操不计前嫌,予以
7、重用,军国书檄,多出其手。陈琳墓在今江苏邳县,这首诗就是凭吊陈琳墓有感而作。,过陈琳墓吊陈琳,又自伤身世,请指出诗中哪些地方是吊陈琳,哪些地方是概叹身世?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吊陈琳:,感身世:,曾于青史见遗文古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今日飘蓬过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 霸才无主始怜君莫怪临风倍惆怅 欲将书剑学从军,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陈琳墓前的幽思,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落魄潦倒的身世之悲。,“曾于青史见遗文, 今日飘蓬过此坟。”中哪个词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试分析。,飘蓬,正面点题,写尽满腔怨愤,参差屈曲。,这两句用充满仰慕、感慨的笔调领起全篇,说过去曾在史书上拜读过陈琳的文章,今天在飘流蓬转的
8、生活中又正好经过陈琳的坟墓。 “青史见遗文”,不仅点出陈琳以文章名世,常见其有关军国大事的文章,而且寓含着歆慕尊崇的感情。 “今日飘蓬” 正面点题,暗透出诗中所抒的感慨和诗人的际遇分不开。,读公之文,过公之墓,抒已之情,过陈琳墓诗人将自己的遭遇与先贤陈琳相比,感慨至深,请指出诗人主要是采取什么表现方法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悲?,铜雀荒凉对暮云。石麟埋没藏春草,霸才无主始怜君。词客有灵应识我,,陈琳,了解相知,我,怜慕欣羡,境遇,对比:君我境遇,联想、象征借景抒情:悲景悲情,荒凉寥落,当前即景,墓前遥想,人才埋没,象征,教师点拔: “君”、“我”对比,其中既有对自己才能的自负自信,又暗含才人
9、惺惺相惜、异代同心的意思及世无知音的自伤与愤郁。陈琳的“霸才有主”和自己的“霸才无主”的对比。对陈琳的际遇特别欣羡,流露了生不逢时的深沉感慨。,古坟的荒凉寥落。这是寄托自己对前贤的追思缅怀,也暗示当代的不重才士,任凭一代才人的坟墓芜没荒废。进而联想曹操,想象到铜雀台,现在想必也只剩下荒凉的遗迹,在遥对黯淡的暮云了。这不仅是对曹操这样一位重视贤才的明主的追思,也是对那个重才的时代的追恋。“铜雀荒凉”,正象征着一个重才的时代的消逝。而诗人对当前这个弃贤毁才时代的不满。,正是面对此情此景,作者忧怨悲愤之情难以排解,作者在结尾又有何感想?,“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文章无用,霸才无主,只能弃
10、文就武,持剑从军,这已经使人不胜感慨;而时代不同,今日从军,又焉知不是无所遇合,再历飘蓬。想到这里,怎能不临风惆怅,黯然神伤呢?这一结,将诗人那种因“霸才无主”引起的生不逢时之感,更进一步地表现出来了。,本诗思路总览:,词客,青史遗文霸才有主,古,我,今日飘蓬霸才无主书剑从军书剑无主,今,石麟埋没铜雀荒凉,今,怜,愁,愤,对那个重才的时代的追恋,对重视贤才的明主的追思,对当前弃贤毁才时代的不满。,对比,总结:,全诗巧用对比。贯串着诗人自己和陈琳之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际遇的对比,即霸才无主和霸才有主的对比,青史垂名和书剑飘零的对比,文采斐然,寄托遥深,不下李商隐咏史佳作。就咏怀古迹一体看,不妨视为杜甫此类作品的嫡传。,课后作业: 咏史诗是诗人通过史迹、史事的咏叹,抒发其内心复杂的感情,即“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这主要包括抒发历史兴亡的感慨,托古讽今,托古寄慨、评说历史事件和人物等,请联系课文,课外收集一些咏史作品,加以评点。,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