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及答案绪论绪 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 ( 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 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 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
2、、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 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 人类进入 21 世纪,英国广播公司 (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 A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5、 在 19 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 B )A
3、、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6、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C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7、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 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8、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 B )A、马克思 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 D、威廉配第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 C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4、D、剩余价值论10、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 A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11、 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 ( B )A、费尔巴哈 B、傅立叶 C、欧文 D、圣西门1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D )A、德国 B、奥地利 C、中国 D、俄国13、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 A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
5、级14、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15、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C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16、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 A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17、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D )A 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1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 A )A、 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19、学习马克思主义
6、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 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单项选择题答案:1、 C 2、 A 3、A 4、A 5、B 6、C 7、B 8、B 9、C 10、A1 l、 B 12、D、 13、A 14、A 15、C 16、A 17、D 18、A 19、C二、多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19 世纪 40 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 ( ABC )A、14 世纪末至 15 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2建社会内部孕育B、18 世纪 60 年代至 19 世纪 30 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C、多次经济危机
7、,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D、垄断资本主义2、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BCD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3、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 19 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 BCD )A、巴黎公社B、1831 年和 1834 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 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 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 ABC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5、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 (
8、BC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笛卡尔6、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 AB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 D、西斯蒙7、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 ABC )A、昂利圣西门 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 D、托马斯莫尔8、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 CD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9、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 ( ABCD )A、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B、争夺和瓜分世界殖民地的矛盾激化C、资本主义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奥地利皇太子菲迪南大公在南斯拉夫遇刺身亡10、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
9、革命性可以概括为 ( ABCD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 AB )A、阶级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人民性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 BCD )A、李大钊的理论 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 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3、 “八荣八耻”的“八荣”是 ( ABCD )A、热爱祖国、服务人民 B、崇尚科
10、学、辛勤劳动C、团结互助、诚实守信 D、遵纪守法、艰苦奋斗14、 “八荣八耻”的“八耻”是 ( ABCD )A、危害祖国、背离人民 B、愚昧无知、好逸恶劳C、损人利己、见利忘义 D、违法乱纪、骄奢淫逸15、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 ( ABCD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多项选择题答案:1、ABC 2、BCD 3、 、BCD 4、ABC 5、BC 6、AB 7、ABC 8、CD 9、ABCD 10、ABCD 11、AB 1
11、2、BCD 13、ABCD 14、ABCD 15、ABCD三、辨析题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首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
12、系的哲学基础。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建立无产阶3级自己的政党,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等这一历史使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创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体现在其政治
13、立场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 、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
14、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马克思对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曾作了具体的阐述,指出无产阶级是一个被锁链彻底缚住的阶级,无产阶级没有任何私利可图,无产阶级革命和自身的解放同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彻底解放自己。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意志、愿望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方向。而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顺应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愿望和要
15、求,也就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当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2、马克思主义是 19 世纪的产物,现在是 21 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它虽然诞生于 19 世纪,但没有停留于 19 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列宁以一个真正马克思主
16、义者的态度,深刻分析了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历史条件的变化,认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出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前不曾有的新变化、新特点,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已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由此,他科学地剖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深刻矛盾和统治危机,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不失时机地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和革命人民夺取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开始变为现实,从而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
17、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都是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践进程中实现的,也都是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服务的。在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及时提出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凝结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集中了亿万人民的智慧,汲取了世界各国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世界观
18、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3、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答案要点这一说法不准确。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
19、马克思主义。因为只有用发展了的理论才能指导发展了的实践。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答案要点这一说法是错误的。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 。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是4现实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而是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绝对观念”的反映。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现实联系完全被颠倒了。因而,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不彻底的。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做哲学的出
20、发点,大胆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他认为,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宗教幻想创造出来的那些最高存在物只是人的本质的虚幻的反映。但是,由于他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所以只能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考察历史,在社会历史领域又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费尔巴哈在历史观上留下的唯心主义的印记表明,在有关历史和时代的重大问题上,资产阶级哲学大师们的建树不能不受到历史和时代的局限。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不是简单地加以拼凑,而是进行了彻底的改造。首先,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对
21、他的体系和范畴进行了革命的改造。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改造了他的人本主义唯物论,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答案要点这个观点是不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既有继承,又有批判性的改造。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经济生活同自然界一样,都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他们提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马克思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那
22、里继承了劳动价值理论、利润理论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方面的思想精华。同时又批判地改造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指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涉及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时暴露了阶级局限性和历史片面性,批判他们把资本看作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同时,又极力掩饰工业革命过程中就已初露端倪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冲突,断然否定资本主义存在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批判他们在历史和时代发展问题上所持的资产阶级的立场、所运用的非社会的和反历史的方法,得出的也只能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现实相悖的理论观点。在这个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揭示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经济运行客观规律的科学,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着重
23、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发展趋势。6、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正确。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第一,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无情揭露和深刻批判,是其学说的最有价值和最有生命力的部分,它为后人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激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思想材料。第二,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分析社会发展史的过程中,在猜测和论证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的过程中,萌发了许多进步的、引导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思想。但是,空想社会主义有很多局限性,主要
24、在于:空想社会主义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和谈论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意义在于:第一,科学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之上;第二,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即必须建立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大众通过社会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的统治;第三,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无产阶级。所以说,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7、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答案要点这一说法不对。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
25、的根本特性。马克思说过:“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 、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四、材料分析题1、材料 1马克思恩格斯在 1872 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 25 年来的
26、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 25 年来大工业有了5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48249 页)材料 2恩格斯在 1895 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1848 年革命时期,编者)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
27、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 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第 510 页)材料 3恩格斯指出:“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第 426 页)材料 4恩格斯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 一文中指出:“他说的很对,任何一种社会哲学,只要它还把某几个论点奉
28、为自己的最终结论,还在开莫里逊氏丸(意即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 引者注),它就远不是完备的;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干巴巴的几条结论,而是研究。结论要是没有使它得以成为结论的发展,就毫无足取,这一点我们从黑格尔那时就已经知道了;结论如果变成一种故步自封的东西,不再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它就毫无用处。但结论在一定时期应当有一定的形式,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摆脱模棱两可的不确定性,应当形成明确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642 页)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答案要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
29、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 150 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意义上说,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
30、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发展他们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是着眼实际,着眼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的过程。2、材料 1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霍布斯鲍姆指出,给确定某一具体思想方式或观点是否能被看做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作依据的, “是在 19 世纪末
31、大致定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美国著名学者海尔布隆纳在标准问题上有着与霍布斯鲍姆相近的看法。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可以得到“公认的共同点” ,这个共同点来源于“同一套前提” ,它是规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 “凡是包含有这类前提的分析,都可以正当地将其分类为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即使作者本人并不如此认定” 。这“同一套前提”是:对待认识本身的辩证态度,唯物主义历史观,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分析而得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总看法,以某种形式规定的对社会主义的信奉。材料 21934 年,当德国共产党的理论家卡尔 科尔施还没有彻底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他写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在这篇文章
32、中,科尔施力图通过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的特殊看法来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这些看法的要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原理,包括那些表面上具有普遍性的原理,都带有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不是实证的,而是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不是现在处于肯定状态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显得日益分崩离析的腐朽的正在衰亡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不是观赏现存的世界,而是对它进行积极的改造。材料 3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认为:“我们姑且假定新的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一个个别的论点。即使这点得到证明,每个严肃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这种新结论,放弃马克思的所有全部论点,而无须片
33、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所以,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个或那个论点的信仰 ,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6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案要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
34、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材料 1 和材料 2 的观点是正确的。材料 1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的角度,明确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材料 2 科尔施的理解则着重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从政治立场着眼规定马克思主义。材料 3 是
35、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观,这是一种方法至上的马克思主义观。所谓方法至上,就是把理论方法和结论对立起来,片面强调方法而轻视结论。卢卡奇最初是在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的正统性问题时提出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的。卢卡奇的方法至上的马克思主义观的错误之一,是他把方法仅仅理解为辩证法,而否认世界观的方法意义,实际是否认唯物主义的方法意义;错误之二,是离开论点、结论谈方法,把方法看做是可以离开论点、结论的独立自在的东西。其最终结果将是对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习题及答案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C )A、哲学与
36、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 C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C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5、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D
37、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 “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 ,这是指 ( B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B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 C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
38、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 A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10、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
39、了 ( D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7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 ,它的含义是指 ( D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A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14、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 A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 C )A、
40、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 D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17、 “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 ,这一观点是 ( B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 D、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18、 “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 A )A、归纳与演绎 B、分析与综合 C、抽象到具体 D、实践到认识19、辩证思
41、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 D )A、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B、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 ”的过程单项选择题答案1、C 2、C 3、A 4、C 5、D 6、B 7、B 8、C 9、A 10、D 11、D 12、D 13、A 14、A 15. C 16、D 17、B 18、 A 19、D二、多项选择题1、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 BC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画饼不能充饥2、 “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
42、在的观念抽象” ,这段话说明 ( AB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3、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皆本物之固然。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含静。 ”“动、静,皆动也。 ”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 BC )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4、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 CD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C、
43、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5、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 ( ABC )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C、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D、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6、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 ( ABCD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7、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 ( BCD )A、因祸得
44、福,祸福相依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8、某山村小镇自 20 世纪 70 年代发现矾矿以来,办了三个矾矿厂。由于没有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每天排除大量矿烟,致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违背了 ( AB )8A、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B、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的原理C、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D、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9、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 ABD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10、下列
45、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 AB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因实制宜,因地制宜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11、下列工作方法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 ABC )A、 “抓典型” B、 “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C、 “一切经过实验” D、 “欲擒故纵”12、下列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矛盾观的是 ( ABCD )A、 “一分为二” B、 “和二为一”C、 万物莫不有对”D、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3、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 ( CD )A、水往低处流 B、日出于东落于西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意识是人脑对客
46、观世界的反映14、下列格言中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 AD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15、古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这句话是说,奢靡逐步发展会导致危亡。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CD )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B、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16、下列现象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有 ( ACD )A、生产力的增长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B、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不同的体积C、在一定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D、由遗传和变异的矛盾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变化17、 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
47、,都是鬼话” ,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 ( ABC )A、它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B、它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C、它否定了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D、它否认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18、辩证的否定是 ( ABCD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事物发展的环节c、事物联系的环节 D、扬弃19、下列命题蕴涵着中国传统哲学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思想是 ( ABC )A、 “不平不陂,无往不复 ”B、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c、 “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D、 “和实生物”20、割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会导致 ( BD )A、激变论 B、直线论 c、庸俗进化论 D、循环论2
48、1、 “脱离了整体的手是名义上的手”说明了 ( BD )A、整体依赖于部分 B、部分依赖于整体C、整体是部分之和D、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丧失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22、 “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一观点( CD )A、夸大了偶然性的作用,是唯心主义非决定论B、把偶然性和必然性的作用相混同,是相对主义的观点c、既承认偶然性的作用,又承认必然性的作用,是辩证决定论的观点D、说明事物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综合作用的结果23、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 ,这是因为 ( ABD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C、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的思
49、想和行动决定的D、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实践活动之中多项选择题答案1、BC 2、AB 3、 BC 4、CD 5、ABC 6、ABCD 7、BCD 8、AB 9、ABD 10、AB 1 1、ABC 12、 ABCD 13、CD 14、AD 15、CD 16、ACD 17、ABC 18、ABCD 19、ABC 20、BD 21、BD 22、CD 23、ABD三、辨析题1、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答案要点这是错误的观点。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9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不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2、世界统一于存在。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对的。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