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贫血、全血细胞减少症的分类及鉴别诊断 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6259319 上传时间:2019-04-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贫血、全血细胞减少症的分类及鉴别诊断 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贫血、全血细胞减少症的分类及鉴别诊断 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贫血、全血细胞减少症的分类及鉴别诊断 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贫血、全血细胞减少症的分类及鉴别诊断 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贫血、全血细胞减少症的分类及鉴别诊断 Microsoft Word 文档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贫血、全血细胞减少症的分类及鉴别诊断 按血细胞多寡,造血系统疾病可分为血细胞增多和减少两大类。贫血、全血细胞减少症属血细胞减少类疾病,是一大类征候群。由于致病机制复杂,该征侯群临床表现“花”、“杂”,规律性、同一性差,故诊断中容易出现“不典型”、“早期”、“变异型”等;治疗上有效率低,病死率高,或迁延不愈或“相互转化”,加重了患者和社会负担。因此,准确鉴别贫血及全血细胞减少症不仅理论上有重要意义,临床上也迫切需要。第一节 病因及分类贫血主要依红细胞形态或病因、病理机制分类。红细胞形态分类法虽粗略,但简单易行,可为贫血进一步病因诊断提供线索;病因分类直接涉及发病机制,对治疗和预后有指导作用。一、

2、红细胞形态分类主要依据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分类。有大细胞性贫血、正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前文已提及,在此不再赘述。值得注意的是,MCV 测定的是红细胞平均体积,故当红细胞明显大小不均时,如骨髓纤维化,单看 MCV、MCHC 的表现似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应该重视红细胞宽度分布(RDW)的检查,RDW 可反映红细胞体积异常改变情况。若 RDW 改变显著,则认真观察外周血涂片中红细胞形态,以确定诊断。二、病因和病理机制分类:(一)血细胞生成减少血细胞生成主要取决于三大因素:造血细胞、造血调控(微环境)、造血原料。造血细胞包括多能造血干细胞、髓系干/祖

3、细胞及各系期前体细胞。造血调控包括细胞调控(如骨髓基质细胞、淋巴细胞等)、体液调控等正/负调控因子和造血细胞本身的自我调控(程序化死亡)。造血原料是指造血细胞增殖、分化、代谢以及细胞构件必需的物质,如蛋白、脂类、维生素(叶酸、维生素 B12等)、微量元素(铁、铜、锌等)等。这些因素中的任一种发生异常,都可能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进而发生贫血。1 干/祖细胞量或/和质异常再生障碍性贫血(AA):先天性 AA 包括范可尼贫血、家族性增生低下性贫血(EstrenDameshek 性)及胰腺功能不全性 AA(ShwachmanDiamond 综合征)。获得性 AA 根据是否有明确诱因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

4、原发性 AA 即无确定诱因者。既往将原发病性 AA 分为以造血干细胞缺陷型、造血微环境异常型、免疫功能异常型。近年多数学者认为 T 淋巴细胞功能异常亢进引起的骨髓衰竭是AA 的主要病理机制,造血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的是免疫发病机制中的环节和结果。至于造血干细胞“质”异常(非功能性异常),则可能是低增生性 MDS 或PNH 因免疫抑制治疗有效者。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PRCA 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先天性 PRCA 即 DiamondBlackfan 综合征,系遗传所致。后天性 PRCA 包括原发性、继发性。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在部分“原发性”PRCA 患者血清中发现有抗自身

5、 Epo 或幼红细胞抗体。继发性 PRCA 主要原因有:药物(如 -甲基多巴等)、感染(如微小病毒 B19、肝炎病毒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如胸腺瘤、淋巴瘤等)、部分髓系恶性克隆性疾病(如白血病前期)以及急性再生障碍危象等。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congenital dyserythropoietic anemia, CDA):CDA 是一类遗传性红系干/祖细胞良性克隆性疾病,是以红系无效造血和形态异常为特征的难治性贫血。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包括 MDS 及各类造血系统肿瘤性疾病。此类疾病的多能造血干细胞或髓系造血干/祖细胞发生了质的异常高增生、低分化,且造血调控也

6、有异常,使正常成熟血细胞减少而发生血细胞减少。2 造血调控异常骨髓基质细胞受损 骨髓坏死、骨髓纤维化、骨髓硬化症、大理石病、髓外肿瘤的骨髓转移及各种感染或非感染性骨髓炎均可因损伤骨髓基质细胞、损伤造血微环境(也可损伤造血细胞)而影响血细胞生成,导致贫血及血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功能亢进 T 淋巴细胞功能亢进可通过细胞毒 T 淋巴细胞直接杀伤(穿孔素)或/和 T 淋巴细胞因子介导造血细胞凋亡而使造血功能衰竭(AA)。B 淋巴细胞功能亢进可产生抗骨髓细胞自身抗体进而破坏或抑制造血细胞导致造血功能衰竭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immune related pancytipenia, IRP)。造血调控因子

7、水平异常 肾功能不全、垂体/或甲状腺功能低下、肝病等均可因产生 Epo 不足而导致贫血。肿瘤性疾病或某些病毒感染会诱导机体产生较多的炎性因子等造血负调控因子也会导致贫血,如慢性病贫血(ACD)。造血细胞凋亡亢进 CD 34+造血细胞凋亡是 AA 造血功能衰竭主要机制。3 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最常见的是铁、叶酸或/和维生素 B12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的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严重的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也会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二)血细胞破坏过多红细胞自身异常性溶血性贫血 HA 是指先天或后天性红细胞膜、酶、血红素、珠蛋白异常所致的红细胞破坏增加而发生的贫血,如: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G

8、-6-PD 缺乏症、血卟啉病、珠蛋白异常;后天性细胞膜异常如 PNH。血细胞周围环境异常主要包括免疫性和血管性两类,免疫性是指抗体破坏所致的贫血及血细胞减少,如 AIHA、Evan ,s 综合征、IRP 及免疫性中性粒细胞缺乏症等;血管性 HA 及血细胞减少是指由血管壁或血流流速异常使血细胞受机械性损害而发生的,如心脏瓣膜病和手术、血管炎、行军性血红蛋白尿、骨髓纤维化等,其他各种物理因素(如血浆中渗透压的改变)、化学成分的异常(包括各类中毒)以及生物毒素等也可引起。(三)失血性贫血各类急性和慢性失血可致失血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往往合并缺铁性贫血。一般不会出现全血细胞减少。第二节 常见血细胞减

9、少症的鉴别诊断贫血、全血细胞减少症病种多,致病机制复杂,检查项目繁多,进行“拉大网”式的检查有失科学性,临床上患者亦难以承受。因此,我们根据常见的全血细胞减少症AA、IRP、PNH、MDS 的临床特点和一般诊断流程提出以下鉴别思路。1造血功能评价 接诊一个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血象和骨髓穿刺是首先和初步的检查。AA 由 T 淋巴细胞功能亢进所致,患者造血功能明显衰竭,血象、骨髓象显著降低。Ret 不会增高(大于 2%),多数患者 Ret 小于 0.5%;只小部分慢性 AA 患者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超过 1.5109/L;70%左右的 AA 患者 Plt20109/L。骨髓增生差,增生无达明显

10、活跃者,SAA 均为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CAA亦只少部分增生度达活跃。骨髓粒、红、巨三系均明显减少,骨髓小粒空虚。由于补体和抗体破坏造血细胞导致的 PNH、IRP,存在一定的造血功能代偿,超过 50%患者的 Ret 高于正常,各有 1/2 和 1/3 左右患者 Ret2%。ANC、Plt 减低亦不如 AA 显著,约 50%的患者 ANC1.510 9/L,超过 70%的患者 Plt20109/L。50%左右的患者骨髓增生度在活跃以上,超过 1/3 的患者增生达明显活跃。粒系、巨核细胞减少不明显,超过 50%的患者红系高于正常,多数骨髓小粒不空虚。MDS 是造血细胞质异常所导致的全血细胞减少,血

11、象变化范围大,但显著减少的比例低,Ret 小于 0.5%、Plt 小于 20109/L、ANC 小于 0.5109/L 的患者仅20%左右。与血象类似,骨髓增生减低的患者比例小,粒、红、巨三系多不减少,只少部分(10%左右)患者的骨髓小粒空虚。故诊断一个 Ret 百分数、ANC 不低,骨髓增生好的全血细胞减少为 AA 应慎重,注意是否为 PNH、IRP 或 MDS。2血细胞形态学异常 在检查血象和骨髓象的同时,自然就会观察血细胞形态学异常情况。MDS 是造血细胞质异常性疾病,有显著的病态造血,一半的患者周血有幼稚粒细胞和有核红细胞,绝大多数患者骨髓均有两系以上病态造血,多数患者的原始粒细胞达

12、2%,发现奇数核红细胞、PAS 阳性有核红细胞的红系病态造血改变及淋巴样微巨核细胞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其它全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活检中幼稚细胞簇亦明显增加。PNH 和 IRP 中有一些患者造血代偿增生功能活跃,因此,可见到一定比例的病态造血,但二系以上异常比例不高,不到 30%。PNH 主要破坏的是红细胞,故病态造血以红系为主(周血幼稚红细胞,奇数核红细胞,PAS 阳性有核红细胞),周血基本无幼稚粒细胞,骨髓原始粒细胞基本不超过 2%,发现淋巴样微巨核细胞的比例低。活检发现有幼稚细胞簇的病例少,且均为红系高增生者,很可能是红系增殖而将髓系细胞由骨小梁旁挤至髓腔中所致。IRP 是自身抗造血细胞抗体引

13、起的全血细胞减少,因此粒、红、巨三系均可有代偿增生,故三系均可见到病态造血,但比例明显少于 MDS,且也是以红系的异常为主,活检中发现的幼稚细胞簇也不能排除是红系高增生所致。SAA 造血功能重度衰竭,造血组织罕见,看不到无病态造血;CAA 有极少数有红系病态造血及有核红细胞 PAS 阳性。可见,病态造血是 MDS 突出的特点,但单纯以病态造血,尤其是红系病态造血诊断 MDS 要谨慎,因 PNH、IRP 均可有病态造血改变;不过 PNH、IRP 患者红系以外病态造血改变少,若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出现周血幼稚粒细胞、骨髓原始粒细胞达 2%、淋巴样微巨核细胞、活检有幼稚细胞簇,则 MDS 的可能性大。3

14、全面评价造血功能和骨髓改变 有些患者经上述步骤后往往由于骨髓增生不佳,细胞数少,不能确定一个大概的诊断方向,或者就此归为 AA、AA-PNH 综合征或低增生性 MDS、低增生性 PNH 等,取材不良成为困扰全血细胞减少诊断的原因之一,尤其在低增生者。这需要我们多部位骨髓穿刺,全面评价造血功能和骨髓改变。由于机体造血功能呈向心性萎缩,故多部位骨髓穿刺,讲究的是在不同水平面进行取材。SAA 组胸、髂骨无区别,CAA 组患者胸骨的增生度要好于髂骨,粒、红、巨三系比例亦有所增高,但并不明显,这也与 AA 是一个广泛的造血功能衰竭症相符的。PNH、IRP、MDS 三组胸骨的增生度、红系、巨核细胞比例均优

15、于髂骨,MDS 胸骨的粒系比例亦明显高于髂骨,IRP、MDS 两组胸骨空虚骨髓小粒的数量也明显少于髂骨。这提示我们多部位骨髓穿刺的重要性,尤其在低增生的患者,不要仅凭髂骨作诊断。由于胸骨增生相对要好,可以提供足够的细胞让我们观察、评价,从而便于鉴别诊断。4红细胞破坏迹象 PNH、IRP 占原发性全血细胞减少症 1/3 以上,除了常规的血象、骨髓象检查外,留意这部分患者的红细胞破坏迹象,可在常规溶血试验如 Ham 试验,Coombs , 试验等阴性时为进一步行机制性检查和排除诊断提供线索。这些线索有:肝/脾大、Ret 升高、FHb 升高、Hp 下降、间接胆红素升高(不伴有其它肝功能异常),PNH

16、、IRP 组患者的 Ret 升高、FHb 升高、Hp 下降、间接胆红素升高改变比例明显高于 MDS 组,但肝/脾大发生率差别不显著。虽然上述指标在 PNH、IRP 和 MDS 间有一定交叉,但同时有几项指标异常的患者在 MDS 却很少。因此,对于有肝/脾大、Re 升高、FHb 升高、Hp 下降、间接胆红素升高多项指标异常的患者要高度怀疑是 PNH 或 IRP。5细胞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改变 在上述一般性项目性检查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医院可进行细胞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的检查,以进一步鉴别诊断。SAA、CAA 患者的体外造血祖细胞培养均明显减少,而 PNH、IRP 患者与正常对照比无显著差异。MDS 患

17、者则在 BFU-E、CFU-GM 集落明显减少时,cFU-GM 相对增多。对髓系分化指数(DI)分析,SAA、CAA 患者均小于 1.8,而 PNH、IRP 由于存在造血代偿性增生,造血前体细胞增加,与 MDS 均有相当数量患者的髓系DI 大于 1.8。但对以姐妹染色体分染(SCD)为指标的细胞周期研究发现,PNH、IRP 患者只有少数 SCD 呈阴性,出现细胞周期延长,而 MDS 患者中 SCD 阴性者显著增高。细胞遗传学对染色体核型研究更进一步说明 MDS 疾病的本质,50%60%患者有克隆性染色体核型异常,而其它患者发现率极低。6发病机制性检查 发病机制性检查多需要熟练、有经验的实验操作

18、人员和昂贵的仪器设备(如流式细胞仪),但对于一些诊断有疑问的患者,仍然是必须的,且诊断的可靠性得以增强。SAA、CAA 是由于 Th1 细胞功能亢进,分泌 Th1 型细胞因子如 IFN-、TNF-等,激活 CTL,引起造血功能衰竭,故可见到 Th1 细胞比例增高。PNH 的红细胞破坏是由于其细胞膜上 GPI 锚连蛋白 CD55、CD 59缺失所致,故 PNH 有 CD55CD59减少,Ham 试验阴性的不发作性 PNH 患者可经此实验而检出。IRP 是 Th2 细胞功能亢进,B 细胞产生抗造血细胞自身抗体所致,可见到 Th2 细胞比例增高,BMMNC Coombs, 试验和流式细胞术造血细胞膜

19、自身抗体检测阳性。上述实验在其它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阳性率极低。8通过以上分析,全血细胞减少症的鉴别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全面评价造血功能 不要单纯地看到血小板、血色素、白细胞数量减少和髂骨增生减低,同时注意 Ret、ANC 比例和胸骨的造血功能情况。全面分析患者临床特征,注意发现溶血的“蛛丝马迹” 有肝/脾大、Re 升高、FHb 升高、Hp 下降、间接胆红素升高两项以上指标异常的患者要高度怀疑PNH 或抗体介导的血细胞减少症(Evans、IRP)的可能。多部位骨髓穿刺 在不同部位骨髓穿刺,减少因取材不良而导致的诊断偏差。有条件者应行细胞生物学、细胞遗传学检查和发病机制性检查多指标,综合动态观察确定诊断 疾病不是静止的,一些有诊断意义的指标可逐渐显现出来,而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也会在多次复查中被发现,因此,忌凭一次或一项检查结果进行急躁和勉强诊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