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动力心理素养与个人发展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提倡和发展,社会上大学生的比重正逐年增长,而伴随着如此庞大的增长,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亟待解决。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是人才,而非仅仅的大学生,因此,在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各方面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如今正值经济的高速发展阶段,各方面的人才都很短缺,尤其是各领域的顶尖人才,而这些人才除了从海外引进,另一个主要的渠道就是我国的大学生群体。近几年来,在党和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全社会大力提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大背景下,更多的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走进大学,进行学习。但是目前,进入大学的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进了大学就放松地玩、沉迷于各种网络游戏以至于逃
2、课的现象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自己的未来茫然以至于不想去努力的问题。美国心理学家洛厄尔研究表明: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弱与其学习效率的高低呈正相关。学习动机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使其行为朝一定的学习目标正常发展的内在过程或心理状态。分析学生学习动力心理问题,研究动力心理素养,对于大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2大学生动力不足主要原因包括:(1)个人原因1.学习目标和动机层次较低。2.部分学生的精神处于亚健康状态。3.部分学生的意志力比较薄弱。4.人际关系比较欠佳。(2)学校原因1.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度低。2.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度低。3.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较低
3、。(3)家庭方面的原因。出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的大学生动力不足,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解决我们的个人原因。现在的部分大学生进了大学就放松自己,整天无所事事,握在宿舍玩电脑,玩游戏,长期不到户外运动,以至于身体和心理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同时,长期的无社交活动也导致了人际交往方面的恐惧,甚至不敢与陌生人打交道。大学生是具有活力的一代,如此以往,不仅拖累了身体素质,对于自身发展的黄金时期也很遗憾的错过了,相当可惜。另一方面,由于高校的扩招,更由于传统的认为“大学是培养专业人才”的理念的影响,很多高校在课程的设置,尤其是教师教学方式上,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与3学生个人感受的联系,总之,
4、大学的课堂上依然缺少人文精神的阳光。现如今,致力于将大学生的发展于动力心理素养想联系就显得尤为必要了。著名心理学家佛洛伊德关于动力无意识有着他自己的观点。弗洛伊德之前的心理学家们所进行的几乎所有的研究和理论归纳,都是解决意识过程的,比如感知、记忆、判断和学习。弗洛伊德对心理学和西方文化所做的贡献在于,他提出了一套有关无意识及其对人类行为的关键作用的理论。欧内斯特琼斯说,一般认为,这是他对科学所做出的最大贡献。确切地说,弗洛伊德并没有像人们经常所说的那样发现了无意识。弗洛伊德经常把这个相对蛰伏但又很容易进入的精神生活区域叫做“潜意识” ,并认为它与无意识有很大的不同。大学生是一个青春洋溢的团体,
5、做事情容易冲动行事。此时的他们并未想过多的后果,相当一部分比重是在乎的自己心里的感受,因此,潜意识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能表现在平时的交往中。弗洛伊德所谓的潜意识一部分决定了大学生对于学习的一部分动力,另一方面也有部分缺陷。大学生虽然容易冲动,但至少已经有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也有一定的衡量,仅仅依靠潜意识的动力是无法将学习的那部分充分的调动起来,4因而也无法达到发展的要求。提高大学生心理素养,构建高素质大学生人才团队,为社会储备更多高水平、高技能型人力资源,进一步打造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领域性、专业性顶尖人才,将国家的建设目标尽快实现,我们迫切地需要将大学生的发
6、展从现在抓起,着手为建立一个高素养团队打好坚实的基础。那么,培养大学生人才为什么会对我们如此重要呢?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来源。当代大学生以全新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行为解读社会,规范自我,塑造自我。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范好大学生的日常行为,激励大学生的健康成才,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对于开发人才资源,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营造和谐社会、培育当代大学生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重要的意义。怎样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教育呢?心理素质教育是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心理能力,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状况及或质量的综合体
7、现。也就是说,衡量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教育应从其性格品质的优劣、心理能力的强弱、心理动力的大小、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以及5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行为表现的社会适应与否这五个方面全面评估。性格品质是指人在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如,对自己的态度是自信还是自卑,自爱还是自弃,进取还是退缩;对他人是宽容还是计较,温和还是粗暴,合群还是孤僻;对工作、学习是喜爱还是厌恶,勤奋还是懒惰,认真还是马虎,负责还是塞责,踏实还是轻浮等;在情绪方面是乐观还是悲观,开朗还是抑郁,稳定还是易波动,强烈还是宁静;在意志方面,是有目标还是盲目,自觉还是冲动,自制还是放纵,勇敢还是怯懦,果断还是寡断,镇定还
8、是惊慌,坚强还是脆弱,有恒还是无恒,灵活还是死板;以及在认知方面的特征和对待集体、社会的态度等等。性格品质在人的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不同的性格品质对自身及社会的价值上存在质的差别,有优劣之分,将直接或间接地制约其他方面。例如,一个人是自信还是自卑,这一性格特征直接制约着心理能力的培养和心理动力的激发,影响心理健康及行为表现。因而它是一个人心理素质教育的内核。但同时,它的形成又是在心理能力的训练中,在心理动力的促动下,在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下,在行为结果的反馈中逐步强化、积淀而成的。 心理能力主要是指一个人在认知和心理适应方面表现6出来的能力。在认知方面包括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
9、注意能力、创造能力等。心理适应能力包括许多方面,主要为:适应客观的自我意识能力,如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及自我接纳能力;适应自我 发展 所需的自我定向、自我设计、启我激励、自我监督、自我扬弃、自我表现的能力;适应他人所需的知觉他人、理解他人,人际交往以及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适应社会所需的社会知觉能力、价值判断能力、竞争及协作能力;适应生活与环境所需的自理能力、应变能力、决策能力、承受挫折能力、情绪调适能力、心理保健能力、行为自控能力等等。这些能力的形成当然是综合素质教育作用的结果,但首先离不开优良的性格品质、强大的动力、健康的心态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其强弱又反作用于心理素质教育的其他方面,并直接制约
10、行为表现。例如一个情绪调适能力强的人,更易形成开朗的性格和稳定而愉快的心境,产生积极的内驱力,避免许多痛苦、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障碍,并引发积极而适当的行为表现。 心理动力是指由个体的需要、兴趣、动机以及信念、理想、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个性心理倾向所产生的,来自主体自身的驱动力。它既有动力大小的量的水平差异,同时,因其行为的目的指向所带来的结果可能有益、也可能有害于自身或社会,因而在考察其心理动力大小的同时,7还应当注意其动力所指方向是否适当。心理动力是一个人的性格优化、能力强化、心态健化、行为良化的内在力量源泉,它对于性格的塑造、心理能力的训练、心理健康状况及行为积极性可起到促进或阻碍作
11、用。同时,心理素质教育其他方面以及人的整体素质教育,又会对心理动力的大小产生强化或弱化的影响,特别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高层次的个性心理倾向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左右着心理动力的目标指向。当今社会是个极具竞争性的社会,如果不努力就会被社会淘汰,随着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大学生们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不少的人抱怨现在的“奴”社会,“房奴” 、 “坟奴” ,甚至“团奴”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为了毕业后的生活而不安。试想,如果我们能在大学期间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将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全方位的、能适应各种条件的人才,不管走到哪一步,我们的路都不会很坎坷,因为那句老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不能只是口号,如果我们能够不断给自己注入新的活力,相信我们未来的发展绝对不会是整天抱怨,而是安安心心在奋斗,在拼搏!因此,提高大学生动力心理素养与大学生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应该将两者充分的结合起来,有效利用资源,将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符合标准的、健康的大学生。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