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论中国画意境的表现.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6258742 上传时间:2019-04-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中国画意境的表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中国画意境的表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中国画意境的表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中国画意境的表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中国画意境的表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论中国画意境的表现学号: 姓名: 摘要:中国画意境,就是画家通过描绘景物表达思想感情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它能使欣赏者通过联想和想象产生共鸣,思想感情受到感染。绘画是否具有意境,这是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画尤其是中国山水画的重要特征之。意境是中国画的灵魂,对于意境的营造可以说是国画家毕生都要追求的艺术境界。下面从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赵佶芙蓉锦鸡图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画面构图、表现形式、色彩表现、花鸟和人物造型、线条的表现技法、画家身世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此总结出中国画意境的表现。关键字:中国画 意境 人物画 风俗画 花鸟画正文:中国画

2、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一个极具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品种,经过上千年的积累和沉淀形成了它特有的面貌,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审美情趣以及一套完整的理轮体系。 “意境”是“意象”中最富有形而上意味的一种类型。而意境则是中国画的灵魂,意境的完美表现也是每一位国画家的绘画追求。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其构图严谨精妙,人物造型秀逸生动,线条遒劲流畅,色彩明丽典雅,在技巧和风格上比较完整地体现了五代人物画的风貌。 韩熙载夜宴图多处采用了绯红、朱砂、石青、石绿等色,对比强烈,而整个画卷统一在墨色丰富的层

3、次变化中,色墨相映,神采动人。而且用笔挺拔劲秀,线条流转自如,铁线描与游丝描结合的圆笔长线中,时见方笔顿挫,颇有韵味。人物衣纹组合丰富有变化,须发的勾画“毛根出肉,力健有余” ,画尽意在,塑造了富有生命活力的艺术形象,也把中国画的意境完美的表现了出来。 韩熙载夜宴图采用了我国传统表现连续故事的手法,随着情节的进展而分段,以屏风为间隔,主要人物韩熙载在每段中出现。通过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等情节,叙事诗般描述了夜宴的全部情景。画家在构图上作了精心安排,每段一个情节、一个地点、一个人物组合,每段相对独立,而又统一在一个严密的整体布局当中,繁简相约,虚实相生,富有节奏感,图中三个屏风绝不雷同的

4、处理方法体现了画家巧妙的构思。人物的趋向动势变化丰富,疏密向背有致,神态动静相宜,全图之势蓄于画卷之内,紧密而富有张力。第三段景物中安置了一枝烛台,红烛高照,点明了夜宴图特定的时间,而并不精心描绘夜色,这种中国传统式的意象表现手法与方式共同构成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 在这幅巨作中,画有四十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蒙太奇一样地重复出现,各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 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画家用惊人的观察力,和对主人公命运与思想的深刻理解,创作出的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们永久回味。宋代的花鸟画无论在绘制技巧还是表现形式方面都已经达到高度的艺术水准, 芙蓉锦鸡

5、图便是其中的一幅精品。此图是描绘金秋景色的花鸟画作。图中芙蓉盛开,随风轻轻颤动,蝴蝶翩跹,相互追逐嬉戏,引得落在枝上的锦鸡回首凝视,目不转睛。整幅画色彩艳丽,典雅高贵。一个由静到动的瞬间,造型生动,令人叫绝:画面上只有芙蓉花的一角,疏疏的两枝娴静地半开着。一只锦鸡蓦然飞临芙蓉枝头,压弯了枝头,打破了宁静。枝叶还在颤动,而美丽的锦鸡浑然不顾,已回首翘望右上角那对翩翩的彩蝶,跃跃欲试。诗意画旨,尽在其中。这本是芙蓉、锦鸡、蝴蝶之间的故事,作者却似不经意地从左下角斜出几枝菊花,妙趣横生,既破了左下角空白,又渲染出金秋的气氛,还可作为芙蓉花的参照,点出其高下位置,使它的出现不致显得突兀。画面抓住锦鸡飞

6、临的瞬间,力量动感都凝固在其中。鸟儿欲飞,先向下蹲,然后用力蹬出,芙蓉花一枝也被带得倾斜,弯曲中见挺拔,挺拔中见婀娜。宽大的叶片也随之翻仰旋转,向背反侧,各尽姿态。在叶片的翻转中呈现出空间感、立体感,可见作者观察细致入微。芙蓉整体设色淡雅,以烘托羽毛鲜艳的锦鸡,而枝头绽开的芙蓉花用明亮的白色,鲜活而亮丽。锦鸡羽毛斑斓华贵,造型推敲有度,用笔考究,充分体现出它珍禽的特点。它的双爪紧抓芙蓉枝,这是全图力的体现点,作者用笔果敢、有力锦鸡浑身的羽毛则用细碎的笔调勾出其质感和生长方向。头部黄色羽毛用细笔拉出丝丝毛茸茸的感觉;翅膀羽毛用墨笔晕染出浓淡层次;尾部羽毛长而硬,密而不乱。一双瞪得溜圆的眼睛凝视着

7、蝴蝶,神情专注。两只翻飞的蝴蝶是全图动的部分,轻盈灵巧。左下的菊花修长而富有弹性,花与叶都玲珑又精致,与宽大舒展的芙蓉叶形成对比,既丰富了全图的线条,又与整幅画的艺术风格十分和谐。赵佶是一位艺术家皇帝,他终日潜心迷恋于书法和绘画,无心坐在龙椅上处理庞大的大宋政事。他对于宋代画院的建设和院体画的发展,对于书画艺术的的推动和倡导,以及对于古代艺术的整理与保存,是有突出贡献的。他称得上是一个“不爱江山爱丹青”的皇帝。这位亡国皇帝政治无能,生活穷奢,但是艺术造诣极深,吹弹、书画、声歌、词赋无不精工极研,堪称一代大家。 芙蓉锦鸡图是中国历代经典名画中的精品,风格殊异、妙笔纷呈。作者以其独特的艺术天赋和精

8、湛的绘画技巧,使用笔和设色这两大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元素达到完美的统一,且以特有的笔调活灵活现地传达出所描绘对象的精神特质,达到了高度成熟的艺术化境,使其作品栩栩如生、流传千古。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长卷风俗画作品,宽 24.8厘米,长 528.7 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它的主题思想是通过对北宋都城汴梁繁荣的经济生活与民俗风物的描绘,歌颂了创造历史和社会财富的下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它属于长卷风俗画,用现实主义手法,全景式构图,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北宋王都开封汴京时的舟船往复,飞虹卧波,店铺林立,人烟稠密的繁华景象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习俗风情。全图规模宏

9、大,结构严密,构图起伏有序,其笔墨技巧,兼工带写,活泼简练,人物生动传神, 牲畜形态,房舍、舟车、城郭、桥梁,树木、河流、无一不至臻至妙,称得上妙笔神工。张择端,北宋画家,字正道,东武人,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朝任职翰林图画院,善画风俗画,尤擅绘舟、车、桥梁、街道、城郭等。据记载张择端除了清明上河图传世外,另有金明池争标图 、 西湖春晓图 、 南屏晚钟图等作品。但清明上河图是其惟一的传世真迹。他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使清明上河图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其丰富的内容,众多的人物,规模的宏大,都是空前的。其画面疏密相间,有条不紊,从宁静的郊区一直画到热闹的城内街市,处处引人入胜。在表现手法上

10、,以不断移动视点的办法,即“散点透视法”来摄取所需的景象。其结构严谨,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分明。可贵的是,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主体突出,首尾呼应,全卷浑然一体。画中每个人物、景象、细节,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简、动静、聚散等画面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达到繁而不杂,多而不乱。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画面组织和控制能力。在技法上,大手笔与精细的手笔相结合,善于选择那些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及情节加以表现。十分细致入微的生活观察,刻划每一位人物、道具。每个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态,各有情节。房屋、桥梁等建筑结构严谨,描绘一笔不苟。车马船只面面俱到

11、,谨小而不失全貌,不失其势。比如船只上的物件、钉铆方式,甚至结绳系扣都交待得一清二楚,令人叹为观止。从以上三幅作品的论述中可以得知中国画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也是由于艺术家主观意志和情感的参与,中国画除了线条的流动转折,墨色的浓淡干湿来表现物象,还追求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由此造成了中国绘画理论中一个特殊的审美范畴,即意境。它是画家所描绘的景象和主观的思想感情的相互交融,达到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物与我、情与景的交融。一幅画的成败关键在于是否具有一定的意境,上面的三幅作品不论是韩熙载夜宴图 、 芙蓉锦鸡图还是清明上河图都具有一

12、定的意境。对于欣赏者而言,意境更是一幅画的精神所在,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念去想象一幅画的意境所在,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吧。对于中国画来说,意境是十分重要的,它对一幅画的经济价值和收藏价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绘画艺术中,最难处理的莫过于在意境方面的表达。它不仅要有熟练的技法和完美无缺的构图,更要求创作者具有高深的文化艺术修养和道德品质修养,在创作时集中精力毫不分散,投入整个身心,竭尽全力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达到人们无法达到的境界,没有丝毫沽名钓誉的心理。也因如此,意境的完美体现也是每一位国画家的毕生追求。我本人是十分喜欢国画里所体现的那种意境。可以这样概括就是:形散神不散,我尤其喜欢国画身上的这一点

13、。我认为这是当代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所不能展现出来的,就说国画的山水画吧!那种山野的意境表象尤为突出,在你欣赏画的同时,自己也置身于画中。我感觉这种境界是很奇妙的,我想这也是其他艺术形态所不能表现出来的吧。其实一张画的主题,取景构图、造型和传神、情节安排以及画面处理都须在“意”字上下功夫。 “意”可以说是一张画的灵魂。中国画向来就被说成“画是无声诗” 。一张画往往是其对象特征和画家感觉的和谐表现才能产生诗意。情景交融的形象才是诗的形象,所谓“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的形象才是耐人寻味的艺术形象” 。既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这样一张情意深,表现力强的画对赏画的人才能够保持着持久的吸引力,这就是所说

14、的国画的“意境” 。 意境是属于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客观范畴的“境”二者结合的一种艺术境界。因此,在我看来要想提高一幅作品的意境,首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和文学修养,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创作;其次也要有熟练的技巧和奇特的构思,所以在意境创作中,画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意图去引导、控制其笔下表现的对象,也正是我们常说的“因心造境” 。这样创作的作品才能使欣赏者通过联想产生共鸣,思想感情受到感染。也因如此绘画是否具有意境,也是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参考资料:中国美术史 作者:洪再新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校对:刘绽霞)中国绘画理论 作者:傅抱石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艺术概论 作者:孙美兰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中国画中的意境所在 作者:吴彤彤,高玚,程瑶 学术期刊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学教育家 2008 年第 14 期谈中国画的意境 作者: 冉剑 学术期刊 艺海 YIHAI 2010 年第 4 期中国画豆丁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