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湖 北 顺 泰 建 设 有 限 公 司二一二年五月十日目 录一、工程概况2二、编制依据、塔吊选型及定位情况31三、危险源辨识与分析4四、安全技术措施7五、安全管理措施10六、应急救援预案12七、塔吊位置、临时设施、周边环境总平面布置图15南车花园建设项目(二标段)多塔作业施工方案2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武汉领军置业有限公司南车花园建设项目二标段,本标段总建筑面积约为104000平方,建设地点位于武汉市江夏区大桥新区红旗村,主体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连体地下室,上部单栋分为G9、G12、G13、G14、G18、G19、G21、G22号楼,其中除G9号楼为地上33层外
2、,其余地上均为18层。具体详下表:层数标段 栋号地上 地下结构类型 建筑高度 面积(m 2)G9#楼 33 1 框剪 96.3m 23756.24G12#楼 18 1 框剪 52.5m 9737.88G13#楼 18 1 框剪 53.8m 4751.99G14#楼 18 1 框剪 53.8m 4751.99G18#楼 18 1 框剪 52.5m 9737.88G19#楼 18 1 框剪 52.5m 9737.88G21#楼 18 1 框剪 52.5m 9737.88G22#楼 18 1 框剪 52.5m 9737.88二标段地下室A区 / 1 21302.46为满足工程施工进度要求,需要在工地
3、内安装 7 台塔吊施工机械。其中,G13、G14 号楼共用一台 56M 臂(QTZ5610 )塔吊,其余均为每栋设置一台50M 臂( QTZ5013)塔吊,塔吊基础选型均为承台基础,塔吊基础验收另详方案计算书。塔吊安装单位及安装塔吊编号情况如下表:序号 塔吊安装单位名称 塔吊编号 使用时间 使用区域1 G9# 2012 年 5 月 28 日2013 年8 月 28 日 G9#楼及相邻地下室2 G12# 2012 年 5 月 28 日2013 年8 月 28 日 G12#楼及相邻地下室33 G13# 2012 年 5 月 28 日2013 年8 月 28 日 G13、G14#楼及相邻地下室4 G
4、18# 2012 年 5 月 28 日2013 年8 月 28 日 G18#楼及相邻地下室5 G19# 2012 年 5 月 28 日2013 年8 月 28 日 G19#楼及相邻地下室6 G21# 2012 年 5 月 28 日2013 年8 月 28 日 G21#楼及相邻地下室7 G22# 2012 年 5 月 28 日2013 年8 月 28 日 G22#楼及相邻地下室本工程所有塔吊为施工方便均从基础开工使用至主体结构收尾阶段,为避免多塔机相互碰撞,相互干扰,消除安全隐患,现编制多台塔机作业施工方案。二、编制依据、塔吊选型及定位情况:(一) 、编制依据:1、 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 166号;2、 武汉市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与监督管理实施办法武建【2008】142号和关于贯彻落实武汉市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与监督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3、 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4、 塔式起重机操作使用安全规程JG/T100-99;5、 塔吊使用说明书 。(二) 、塔吊选型及基础定位情况:根据该项目单位工程的平面及高度特点,合理选用适用型塔吊,其中除G13、G14 号楼共用一台塔吊,选用 QTZ5610 型,其余单栋选用一台 QTZ5013 型,4塔吊选型安装高度均满足最高栋号 96.3 米建筑高度要求。1、G9#楼塔吊布置设置在该栋建筑物
6、南侧,地下室范围以外,具体布置在G9-8G9-14 轴之间,标准节离外墙 4 米;2、G12#楼塔吊布置设置在该栋建筑物南侧,地下室范围以外,具体布置在G12-8G12-12 轴之间,标准节离外墙 3.1 米;3、G13#、G14#楼塔吊共用一台,布置设置在 G13#建筑物东侧,地下室范围穿顶板,具体布置在 G13-AG13-C 轴交 D-11D-12 轴之间,标准节离外墙2.1 米;4、G18#楼塔吊布置设置在 G18#楼建筑物南侧,地下室范围穿顶板,具体布置在 G18-13G18-15 轴交 D-KD-L 轴之间,标准节离外墙 4.0 米;5、G19#楼塔吊布置设置在 G19#楼建筑物南侧
7、,地下室范围以外,具体布置在 G19-13G19-18 轴之间,标准节离外墙 3.9 米;6、G21#楼塔吊布置设置在 G21#楼建筑物南侧,地下室范围以外,具体布置在 G21-12G21-16 轴之间,标准节离外墙 3.1 米;7、G22#楼塔吊布置设置在 G22#楼建筑物南侧,地下室范围以外,具体布置在 G22-13G21-18 轴之间,标准节离外墙 3.1 米;三、危险源辨识与分析:1、共性危险源辨识与分析1)作业时间在回转半径局部交叉处出现大臂相撞;2)作业时间在回转半径局部交叉处出现吊钩相互缠绕或吊物相撞;3)在作业时在回转半径内碰到建筑物,回转半径内有临时建筑、施工人员;54)人为
8、因素,误操作、错误指挥等;5)机械因素,限位失灵、回转失效等故障均会出现塔机碰撞;6)大臂及吊钩停止位置不正确,风力推动塔机会出现塔机碰撞;7)管理因素,管理制度不健全、疏于管理。2、个性危险源辨识、分析与措施序号塔吊编号危险源辨识与分析 拟采取安全措施1、回转半径局部与 G13#塔吊有交叉,交叉处出现吊钩相互缠绕或吊物相撞。G9#与 G13#塔吊采取高低差错开;在回转半径交叉范围内作业的塔吊事先与 G13#塔吊班组取得联系,必须错开交叉区域作业时间。2、作业区内背离南侧进行北侧物体提升时,当建筑物施工至 22 米以上时,背侧会形成吊物盲区,而且盲区会随结构楼层升高逐步增加范围。作业时应严格执
9、行指挥人员的信号。如信号不清或错误时,操作人员应拒绝执行。避免由于指挥失误而造成事故。3、作业区内覆盖进出工地的道路,钢筋、模板加工作业区。 搭设安全通道、安全防护棚。1G9#塔吊4、因 G14#楼进度快于 G9#楼,有可能造成 G9#楼主体施工时塔臂碰撞G14#主体。采用限位装置,确保任意情况下塔臂回转不碰撞 G14#楼主体及外架体。1、回转半径局部与 G13#、G18#塔吊有交叉,交叉处出现吊钩相互缠绕或吊物相撞。G12#与 G13#、18#塔吊采取高低差错开;在回转半径交叉范围内作业的塔吊事先与 G13#、G18#塔吊班组取得联系,必须错开交叉区域作业时间。2、作业区内背离南侧进行北侧物
10、体提升时,当建筑物施工至 22 米以上时,背侧会形成吊物盲区,而且盲区会随结构楼层升高逐步增加范围。作业时应严格执行指挥人员的信号。如信号不清或错误时,操作人员应拒绝执行。避免由于指挥失误而造成事故。2G12#塔吊3、作业区内覆盖进出工地的道路,钢筋、模板加工作业区。在临时道路、钢筋加工区搭设安全通道、安全防护棚;在吊物通过调节小车水平位置避开临时道路、加工区。64、如进度比 G18#楼慢,旋转半径内会碰及 G18#楼外架体。确保施工进度快于 G18#楼,主体工程高于 G18#楼主体。1、回转半径局部与G9、G12、G18#、G19#塔吊有交叉,交叉处出现吊钩相互缠绕或吊物相撞。G13#与 G
11、9#、G12#、G18#、G19#塔吊采取高低差错开,在主体施工阶段置于该 4 台塔吊之上;在回转半径交叉范围内作业的塔吊事先与 G9#、G12#、G18#、G19#塔吊班组取得联系,必须错开交叉区域作业时间。2、如进度比 G12#、G14#慢,旋转半径内会碰及 G12#、G14#该两栋建筑物主体。确保施工进度快于 G12#楼,同步于G14#楼。3、作业区内背离东侧进行西侧物体提升时,当建筑物施工至 22 米以上时,背侧会形成吊物盲区,而且盲区会随结构楼层升高逐步增加范围。作业时应严格执行指挥人员的信号。如信号不清或错误时,操作人员应拒绝执行,避免由于指挥失误而造成事故。3G13#塔吊4、作业
12、区内覆盖临时道路、钢筋、模板加工区。在临时道路、钢筋加工区搭设安全通道、安全防护棚;在吊物通过调节小车水平位置避开临时道路、加工区。1、回转半径局部与G12、G13#、G19#、G21#、G22#塔吊有交叉,交叉处出现吊钩相互缠绕或吊物相撞。G18#与G12#、G13#、G19#、G21#、G22#塔吊采取高低差错开;在回转半径交叉范围内作业的塔吊事先与G12、G13#、G19#、G21#、G22#塔吊班组取得联系,必须错开交叉区域作业时间。2、作业区内背离南侧进行北侧物体提升时,当建筑物施工至 22 米以上时,背侧会形成吊物盲区,而且盲区会随结构楼层升高逐步增加范围。作业时应严格执行指挥人员
13、的信号。如信号不清或错误时,操作人员应拒绝执行。避免由于指挥失误而造成事故。4G18#塔吊3、作业区内覆盖进出工地的道路,钢筋、模板加工作业区。在临时道路、钢筋加工区搭设安全通道、安全防护棚;在吊物通过调节小车水平位置避开临时道路、加工区。5G19#塔吊1、回转半径局部与G13#、G18#、G21#、G22#塔吊有交叉,交叉处出现吊钩相互缠绕或吊物相撞。G19#与 G13#、G18#、G21#、G22#塔吊采取高低差错开;在回转半径交叉范围内作业的塔吊事先与 G13、G18#、G21#、G22#7塔吊班组取得联系,必须错开交叉区域作业时间。2、作业区内背离南侧进行北侧物体提升时,当建筑物施工至
14、 22 米以上时,背侧会形成吊物盲区,而且盲区会随结构楼层升高逐步增加范围。作业时应严格执行指挥人员的信号。如信号不清或错误时,操作人员应拒绝执行。避免由于指挥失误而造成事故。3、作业区内覆盖进出工地的道路,钢筋、模板加工作业区。在临时道路、钢筋加工区搭设安全通道、安全防护棚;在吊物通过调节小车水平位置避开临时道路、加工区。1、回转半径局部与 G18#、G22#塔吊有交叉,交叉处出现吊钩相互缠绕或吊物相撞。G21#与 G18#、G22#塔吊采取高低差错开;在回转半径交叉范围内作业的塔吊事先与 G18#、G22#塔吊班组取得联系,必须错开交叉区域作业时间。2、作业区内背离南侧进行北侧物体提升时,
15、当建筑物施工至 22 米以上时,背侧会形成吊物盲区,而且盲区会随结构楼层升高逐步增加范围。作业时应严格执行指挥人员的信号。如信号不清或错误时,操作人员应拒绝执行。避免由于指挥失误而造成事故。6G21#塔吊3、作业区内覆盖进出工地的道路,钢筋、模板加工作业区。在临时道路、钢筋加工区搭设安全通道、安全防护棚;在吊物通过调节小车水平位置避开临时道路、加工区。1、回转半径局部与G18#、G19、G21#塔吊有交叉,交叉处出现吊钩相互缠绕或吊物相撞。G22#与 G18#、G19#、G21#塔吊采取高低差错开;在回转半径交叉范围内作业的塔吊事先与 G18#、G19#、G21#塔吊班组取得联系,必须错开交叉
16、区域作业时间。2、作业区内背离南侧进行北侧物体提升时,当建筑物施工至 22 米以上时,背侧会形成吊物盲区,而且盲区会随结构楼层升高逐步增加范围。作业时应严格执行指挥人员的信号。如信号不清或错误时,操作人员应拒绝执行。避免由于指挥失误而造成事故。7G22#塔吊3、作业区内覆盖进出工地的道路,钢筋、模板加工作业区。在临时道路、钢筋加工区搭设安全通道、安全防护棚;在吊物通过调节小车水平位置避开临时道路、加工区。群体主体工程进度安排:G13、G14#楼同步进度超前其余栋号,略快于8G12#楼,G12#楼略快于 G18#、G19#楼,G18、G19#楼同步进度略快于G21、G22#楼,G21#、G22#
17、楼同步进度。四、安全技术措施为避免多台塔机相互碰撞,对该工程需要安装的塔吊的技术参数(起重量、作业半径等)进行技术论证,每台塔吊的定位进行统一布置,防止相互碰撞。根据工程先后开工的时间及进度情况决定塔吊的安装顺序和顶升高度,在回旋半径存在交叉的塔吊采取高低差错开,避免相互干扰。1、在回旋半径存在交叉的塔吊采取高低差错开,对每台塔吊的初始安装高度进行统一规定,避免相互干扰。按地下室整体同步施工进度考虑最不利因素,其中:G13#塔吊初始安装高度 40 米,G12#塔吊初始安装高度 37.5 米,G18#塔吊初始安装高度 35 米,G19# 塔吊初始安装高度 32.5 米,G21#塔吊初始安装高度
18、30 米,G22#塔吊初始安装高度 27.5 米。对需要在回转半径交叉范围内作业的塔吊必须事先与交叉的塔吊班组取得联系,必须错开交叉区域。2、非工作状态时,将塔机顺风向停置,并将吊钩停留在塔身地面设置常用固定点,专人负责定期检查。3、遇停电,应立即将控制器扳到零位并切断电源,如吊钩上挂有重物,应稍松稍紧反复使用制动器,使重物缓慢地下降到安全地带。立即启动应急电源(发电机) ,临时将大臂停止到规定位置。遇到六级以上大风,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将塔机顺风向停置,吊钩与地面固定。4、塔吊作业时,保证有足够的工作场地,塔吊起重臂杆起落及回转半径内无障碍物,对 G18#、G19#塔吊因与其余栋号交叉过多,取
19、消高速回转。在临时道路、钢筋加工区搭设安全通道、安全防护棚。95、确保塔机回转限制器超越规定的作业范围时,停转灵敏有效,防止碰撞,在进行塔吊回转、变幅、行走和吊钩升降等动作前,操作人员应鸣声示意。在塔吊吊物时在吊物通过调节小车水平位置避开临时道路、钢筋加工区及周围临建建筑物的上空。6、空载运转,检查回转、起升、变幅各机构的制动器、安全限位、防护装置等正常后,方可作业,禁止无组织的超越范围旋转作业。7、作业时,指挥人员应与操作人员密切配合,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指挥人员的信号,如信号不清或错误时,操作人员可拒绝执行,严禁酒后操作和指挥。8、塔机必须规定的起重性能作业,不得超载荷和起吊不明重量的物件。
20、严禁斜拉、斜吊和起吊地下埋设或凝结在地面上的重物。9、起吊物时应绑扎平稳、牢固,不得在重物上堆放或悬挂零星物件,零星材料和物件,必须用吊笼和钢丝绳绑扎牢固后,方可起吊。10、重物提升和降落速度要均匀,严禁忽快忽慢和突然制动。左右回转动作要平稳,当回转未停稳前不得反向动作,严禁带载自由下降。11、遇有六级以上大风或大雨、大雪、大雾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塔吊露天作业,在雨雪过后或雪中作业时,应先经过试吊,确认制动器灵敏可靠后方可进行作业。12、工作完毕后,臂架应转到顺风的方向,吊钩提升到离臂杆 23 米处。将各控制开关拔至零位,切断电源,关闭操作室门窗。13、操作人员必须认真做好塔吊的使用、维修、保养和交接班的记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