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气站 CNG 储气装置的安全评价及事故预防与处置技术1、CNG 储气装置及 CH4介质的燃爆特性1.1 加气站储气装置与技术。在各种 CNG 加气站里,通过压缩机加压压缩,强行将天然气储存在固定场所设置的特制容器内,专供汽车加气的备用装置或系统,称为储气装置或储气技术。该装置因具有 25-30MPa 的高压以及介质易燃易爆的危险性质,所以储气装置在 CNG 加气站当属特别重要的核心部位,尤其是对储气设施设备布置方式的选择、安全可靠性评价、工艺制造以及材质等方面的安全技术考虑,都有许多特殊要求。我国的 CNG 加气站,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开发研究,迄今储气瓶、储气罐和储气井技术工艺,目前正在逐步趋
2、于成熟与完善,有的已初具规模。现将三类不同装置的加气站简介如下:瓶储加气站。是将若干储气瓶按不同压力分级布置的加气站,单瓶水容积通常为 60L 或 80L 居多,材质采用无缝优质钢或具有防火功能的树脂纤维缠绕技术制造。储气瓶的优点是经济,灵活,建设成本较低。缺点是供气系统阻力大,管阀连接处泄漏点多,增加了不安全因素。此外,每年支付的维护费用多,增加了后期供气成本。罐储加气站。是将压缩天然气储存在球型或园柱型储气罐中的加气站,其储罐水容积主要有 2m3、3m 3、4m 3或 6m3的几种规格,一般每站设置 36 罐为宜。这种储气罐是 90 年代后期较为广泛使用的CH4(甲烷)高压储存容器,其优点
3、主要是:气体集中储存,管阀连接点较少,泄漏因素降低,恰好弥补了储气瓶的不足,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缺点是:爆炸事故发生时,地面冲击波的辐射范围大、强度大等。是较受欢迎的储气装置。井储加气站。顾名思义,是将压缩天然气储存在地下储气井的加气站,储气井是四川石油管理局自 80 年代中期开始在不断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研究开发的新型储气技术。这种储气装置是在加气站一定位置开钻 36 口地下井,每口井的深度约 100m,上小下大口径不等,单井水容积为 2m3左右,采用进口材质的套管和钢筋混凝土固井技术,具有安全牢固、节约维护费用、节约土地资源以及减少地面冲击波放射范围和强度等许多优点,是很受欢迎、安全可靠的高压
4、 CH4储气装置。以上三种储气装置的基本情况现列表如下:表-1 CNG 加气站储气设施布置概览序号项目 储气瓶 储气罐 储气井1 单个容量规格 50L 或 80L/瓶2000-4000L2000L/井2 单组布置数量 80-230 瓶 3-6 罐 3-8 井3 容器水容积(m 3) 6-12 6-12 6-124 标准储气量(Nm 3) 1500-30001500-30001500-30005 占地面积(m 3) 30 60 106 建设投资概算(万元/站) 66.0 94.0 96.57 检验维护费(万元/年) 1.25 0.75 8四川省 2001 年 12 月 31日截止分类统计数(站)
5、 19 68 361.2 CH4介质的理化质及燃爆参数我国车用压缩天然气主要分为“干气“和“湿气“两大类,气质状况视 CH(甲烷) 4产地不同而有区别,四川、重庆、海南、陕西、新疆等地的气田气通常为干气,CH 4含量一般在 95%以上;而河北、吉林、辽宁、甘肃、湖北、山东等地的油田伴生气通常为湿气,CH 4含量一般在80%左右。实际应用结果证明,“干气“不仅有利于安全,而且更有益于作为 CNG 汽车的燃料介质使用。处于高压状态下的 CH4,无论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都要对其性质、技术参数和特殊要求作全面了解和掌握。现将对 CH4研究测试及查验的主要理化性质及燃爆参数列于表-2:表-2 CH 4主
6、要理化性质及燃爆参数 序号参数名称 单位 数据序号参数名称 单位 数据1爆炸浓度下限 5.0 13 分子量 16.042爆炸浓度上限 15.0 14 凝固点 -183.23化学计量浓度 9.46 15 熔点 -182.54最大爆压浓度 9.8 16 沸点 -161.55最大爆炸压力 MPa 0.717 17闪点 -1906最小引爆能量 Mj 0.28 18自燃点 5407最小报警浓度(LEL 下限1/3) 1.7 19气体密度(空气)G/1 0.558 燃烧热值Kcal/m39500 20 液体密度(水) -164 0.429 燃烧温度 1830 21 临界温度 -82.610燃烧空气量 m3
7、/m3 9.52 22 临界压力 MPa 4.5811 燃烧热 Kj/mol889.5 23CH4 中的 H2S 允许浓度(民用) mg/m3 2012 气化热 Kj/mol122.0 24CH4 中的 H2S 允许浓度(汽车用) mg/m3 15除以上重要参数外,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的规定,CH 4生产储存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确定为甲类,一级易燃气体;火灾爆炸危险度为:H=(R-L)/L=(15-5)/5=2;危险货物统一名称编号煤矿:21007。2、高压容器的爆炸冲击波及其危害2.1 爆炸冲击波及特性。CNG 加气站储气装置由于高压和介质可燃爆两大事故因素,无论发生何种事故,都可能引发泄漏、火
8、灾、化学爆炸和物理爆炸。如果事故得不到有效控制,还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促使事故扩大蔓延及至产生巨大的冲击波危害,其主要特征是:化学爆炸冲击波。在输送 CH4的管阀连接处、运行过程的误操作以及高压容器破损等事故因素发生时,可导致其介质泄漏于空气中,当浓度达到 5.15%,或量超过15%但很快又降至上限与下限之间,尤其是处于 9.5-9.8%的浓度范围时,只需 0.28ml 以上点火能量的作用,便可产生气体混合物爆炸(亦称为化学爆炸)。这种化学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能量,可直接对建、构筑物和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其强度主要与 CH4气体混合物的空间体积(即参与反应的 CH4总量)有关,可采用以下公
9、式进行计算:Lh=VH427式中:Lh-CH 4冲击波或爆炸力 (Kgf.m);V-参与应的 CH4气体总量(Nm 3);H-CH 4的高燃烧热值 (Kcal/m 3);427-转换常数,1Kcal 相当于 427Kgf.m 之功。物理爆炸冲击波。压力容器破裂时,容器内的高压气体解除了外壳的约束,迅速膨胀并以很高的速度释放出内在能量,造成压力装置瞬间破坏并产生巨大声响的现象。即为通常所说的物理爆炸。CNG 装置因属于高压容器,由此引发的爆炸事故更具典型的物理爆炸特征。可以认为此类膨胀爆炸是在绝热状态下进行的,而爆炸的冲击波能量则是在绝热膨胀时所作的功。根据气体热力学原理,理想气体在绝热膨胀状态
10、下所作之功可表示为:Ug=PV/K-11-(1/P) K-1/K104式中:Ug-气体膨胀所作的功 (Kgf.m);P-容器内气体绝对压力 (MPa);V-容器水容积 (m 3);K-气体的绝对指数由于 CH4及常见气体多为双原子分子,其绝对指数 K=1.4,则绝热膨胀所作之功即为:Ug=PV/K-11-(1/P) K-1/K=PV/1.4-11-(1/P10 4)1.4-1/1.4104=2.5PV1-(1/P) 0.2857104=2.5PV1-(1/P) 0.2857104令 Cg=2.5P1-(P) -0.2857104简化后用如下公式表示:Ug=CgV式中:Ug-气体膨胀所作的功或
11、CH4的的爆炸能量 (Kgf.m);V-CH 4压缩容器体积 (Nm 3);Cg-CH 4爆炸能量系数 (Kgf.m/m 3)注:当 CH4处于 1532MPa 时,爆炸能量系数为2.886.4810 6。2.2 冲击波超压(P)产生的危害。由于压力容器爆炸的气体压力变动范围较大,系统试验数据又比较缺乏,加之冲击波超压P 与爆炸能释放的时间等因素有关,使测定和计算爆炸产生的P 较为困难,目前一般采用与等当量 TNT 比较的方法或模拟比的方法,将其相应结果代入 Ug=CgV 公式后,再计算确定压力容器的冲击波超压(P)值。储气瓶和储气罐两类装置无论发生化学爆炸或物理爆炸,都将产生立体冲击波,这种
12、冲击波阵面上的不同超压P,对建筑物、构筑物和人体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和伤害。表-3 是不同超压力作用在建筑物或人体时所产生的破坏与危害特征。表-3 不同冲击波超压对人体或建(构)筑物的损害情况序号超压(P,kpa)建筑物破坏情况 人体伤害情况1 5.0-6.0 门窗玻璃部分破碎2 6.0-10 受压面的门窗玻璃大部分破碎3 15-20 窗框损坏无伤害(安全)4 20-30 墙裂缝 轻微损伤5 40-50 墙大裂缝,屋瓦掉下 损伤听觉或骨折6 60-70 木建筑厂房柱折断,房梁松动7 70-100 砖墙倒塌内脏器官严重损伤或死亡8 100-200防震钢筋混凝土破坏,小房屋倒塌大多数人员死亡9 2
13、00-300 大型钢筋结构破坏 死亡1995 年,川东某 CNG 加气站,因钢瓶质量和 H2S 处理不净引发的爆炸事故,将一钢瓶炸飞 50m 以远,并引起钢瓶库的 15 支钢瓶发生喷射燃烧,焰柱高达 20 余米。这起典型的加气站火爆事故,集中反映了火灾、化学及物理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超压的严重危害性。3、储气装置的安全选择与评价3.1 储气装置的安全状况及设置要求比较。储气瓶、储气罐和储气井三类装置的安全状况以及设置要求是各不相同的,通过对二级 CNG 加气站的试验研究和比较结果表明,储气井装置的安全可靠性优于储气瓶和储气罐。现列表拟作如下比较:表-4 不同储气装置的安全状况及设置要求比较序号
14、比较项目 储气瓶 储气罐 储气井1 爆炸冲击波强度(地面) 较强 强 弱2 爆炸冲击波放射方向 立体(球状) 立体(球状) 上端(顶部)3 防爆构造设置 防爆墙 防爆墙 不设置4 管道设置数量(根) 18 6 65 阀件设置数量(处) 141 12 126 输气系统阻力 较大 较小 一般7 防腐处理操作 较难 较易 较易8 运行循环疲劳次数(次) 9000 12000 19000990 年代 100 站事故率(%)2.0 1.0 03.2 防火间距减少量的比较。使用储气井装置,具有减少防火间距的实际意义,以 CJJ84-2000汽车用燃气加气站技术规范中的二级站为例,表-5 的研究试验数据表明
15、了储气井与储气瓶、储气罐装置相比较的防火间距减少量。表-5 储气井装置与储气瓶(罐)防火间距减少量的比较序号 项目 储气罐(瓶) 储气井 间距减少量 减少率(%)1 明火及散发火花地点 25 18 7 282 二类民用建筑保护物 20 15 5 253 甲、乙类储罐或堆场 25 18 7 284 室外变电站 25 18 7 285 高速公路 12 8 4 33.36 架空电力线 1.5 倍杆高 1 倍杆高 0.5 33.37 铁路 30 24 6 203.3 占地面积和冲击波减少量的比较。储气井装置的占地面积与储气瓶或储气罐相比,减少量更多。由表-1 第 5 项比较得知:二级加气站储气瓶、储气
16、罐、储气井装置的占地面积分别为 30m2,60m 2和 10m2,储气井比前两类装置的占地面积减少 3-6 倍,在城市建设用地和土地资源十分紧缺的情况下,选择井储装置具有更大的实际价值和积极意义。由于储气井事故状态下的地面冲击波放射方向主要集中在井口上端顶部,地面平行方向几乎完全不会受到波面影响,与储气瓶和储气罐爆炸冲击波的立体全方位放射比较,冲击波危害会大大降低,从而显著提高了这种井储装置的安全可靠性。此外,在经济性方面的比较,虽然储气井比瓶装置在初期建设成本上高出 1/3 的费用,但在后期运行的维护成本费上将大为减少。3.4 评价结论和相关建议。通过对以上安全状况及相关项目的分析研究和讨论
17、,笔者以为,从消防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角度综合考虑,储气井与储气瓶和储气罐相比,具有“四种减少“的明显优势,即:减少冲击波危害;减少防火间距;减少占地面积;减少隔爆墙设置。因此,对加气站 CNG 储气装置安全评价的结论意见是:储气井最佳;储气罐次之;储气瓶再次之。针对以上评价与选择,拟提如下相关建议:首先,四川始建于 80 年代末,90 年代初的 CNG 加气站约占总数的1/5,且多数为钢瓶组储气,由于早期尚无统一标准、规范,设计不尽合理,有的储气装置与设备现已老化陈旧,并接近或达到安全使用期限。因此建议陆续淘汰 80L 以下的钢瓶组储气装置,对已使用 10 年以上的瓶储加气站,有计划地列入技术
18、改造,使之逐步更新为储气井,以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发生。第二,进一步加大对 CNG 储气装置尤其是井储安全及先进技术的课题研究力度和资金投入,不断提高储气效率和自动化管理水平。第三,借助加入 WTO 的有利时机,建立与美国等燃气汽车发达国家之间的储气技术交流与合作,逐步将我国成熟的储气井技术推向国际市场。第四,政府行政及技术主管部门,应尽快制定出台相关的管理法规和“翅“(国标)标准,在 CJJ84-2000汽车用燃气加气站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增加储气井专篇内容,并作重点阐述和提出相关要求。4、储气装置的事故防范与处置技术4.1 事故防范措施及要求。首先,在安全设计和安全工艺方面,各种储气规模的 CN
19、G 加气站,必须选择具有甲级资质的专业设计单位承担工程设计任务,并把储气装置作为加气站的设计重点。在“GB“标准尚未出台之前,应以 CJJ84-2000汽车用燃气加气站技术规范作为设计依据,暂缓执行“DB“(地方标准)和其它部颁标准。初步设计方案应由政府 CNG 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评审并报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进入工程施工建设程序。实践证明,把好工程设计源头关,是控制事故的关键环节。第二,要把预防 CNG 加气站火灾爆炸事故的具体消防技术措施作为重点,其内容主要包括:站、址选点布局;建筑消防措施(安全距离、耐火等级、建筑构造、通风排气、建筑防爆等);电气消防措施(电气运行设备选择和安全控制、电气
20、防爆、自动报警装置、防静电、防雷等);消防给水的类型和容量以及常规消防器材的配置等。消防监督部门应当依据有关技术规范和规定,严格履行消防建审监督审批,依法建站,是预防事故的重要环节。第三,为了确保 CNG 加气站储气装置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在生产工艺技术上,必须严格把好“三脱“(脱硫、脱水、脱烃)关,有利于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储气设备遭受腐蚀侵害和事故危害,是避免事故的有效环节。4.2 安全操作与安全管理。加气站的 CH4处理系统、压缩系统、设备控制系统和售气系统,都是支持储气装置稳定运行的附属设备,这些岗位具有较高的技术含 量,操作人员必须进行岗前专业技能和安全培训,做到懂得本岗位的消防措
21、施,掌握本岗位的操作步骤,明确本岗位的安全职责,知道加气站燃爆事故的应急处置方法和对策。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加气站是理所当然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必须认真落实各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全员义务消防组织以及制定应急事故处理预案等。4.3 火灾爆炸事故处置要点。加气站一旦发生火灾、爆炸或非火灾爆炸的泄漏事故,绝不可惊慌失措,一定要沉着冷静并迅速正确地予以处置,全力将事故控制在萌芽阶段,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其处置要点主要是:要明确各自的分工职责。站长或值班长负责事故处置分工和指令下达;机房操作工和维修工负责截断气源,包括关闭总进气阀和储气装置的进出气阀;电工负责截断电源;加气工、门卫
22、或其余人员负责灭火、报警和警卫等。要采取正确得当的措施。CNG 加气站多数事故最终都会导致火灾发生,在消防警力尚未到达之前,要充分利用加气站站区设置的各种水源(水对扑灭 CH4火灾非常有效)及常规消防器材,竭尽全力阻止初期火灾扩大蔓延。如果储气瓶、储气罐或输气管道发生破裂爆炸,必须果断关阀断气。此外,由于 CNG 储气装置压力很高,加之气体又轻于空气很容易扩散,因此一般不易采取类似 LPG(液化石油气)储存容器的堵漏方法,否则将事倍功半。要控制爆炸混合物形成及消防水浸入 CH4管道。当泄漏事故发生时,通常采用雾状水稀释泄散的 CH4,是防止爆炸混合物形成的有效方法。但要注意尽可能避免这些消防水
23、浸入未受损的 CH4管网和设备内部,以防止与 CH4中的 H4S 结合生成氢硫酸而缓慢腐蚀这些管道及设备。要控制可能引发的一切着火能源。事故发生时,已属于非正常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必须严格控制所有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的点火能源,如正常运行的电气设备和电气开关,生活用火及明火,金属撞击火花,静电火花以及处于工作状态的手机、BP 机产生的火花等。要合理控的安全警戒范围。为防止或最大限度地减少冲击波或火灾对人身对财产安全的危害,应根据加气站的储气规模和 CH4的爆炸极限以及冲击波超城市的作用区域和有效半径等现场客观条件,大致确定一个比较安全的警戒范围,并配合公安交警、巡警等专门力量布控,以阻止或严禁无
24、关人员进入警戒区。通过测算,各种规模加气站的事故警戒半径如表-6 所示:表-6 不同规模加气站事故警戒区半径CNG 加气站规模 一级站 二级站 三级站常规储气量(Nm 3) 3000-4000 1500-3000 1500警戒区半径(m) 100 80 605、结束语综上所述,对 CNG 储气装置安全技术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研究和探讨,是为了更科学、更安全、更合理、更规范地驾驭 CNG 特殊易燃易爆场所的操作和管理,使其在政府倡导发展的同时,更有利于 CNG新兴技术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和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CNG 加气站储气装置的最佳选择,必须将安全可靠性放在首位,然后综合考虑其它因素。尤其在我国城市人口密度大、工业制造技术还不十分先进、管理水平还不太高、公民安全素养及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的情况下,对此类重点场所的事故防范,首先必须是积极预防,坚决避免事故的发生,再才是尤一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必须能够迅速处置和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