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治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探索关键词:课堂教学 探索 新模式摘要:新课改的理念要求政治课教学的目标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和能力的传授,同时注重过程参与、方法探讨,注重情感体验、态度养成与价值观的构建。为了把这一理念落到实处,采用了教学新模式,分解如下:1.创设情境,激活思维;2.自主学习,适时点拨;3.纠误精讲,提炼归纳;4.案例展示,启发质疑;5.组织引导,合作探究。传统中专政治课最为常用的教学模式是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矫正。其缺陷在于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心理感受,使学生沦为说教的对象,使课堂丧失活力。新课改的理念要求政治课教学的目标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和能力的传授,同时注重过程参与、方法探讨,注
2、重情感体验、态度养成与价值观的构建,真正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政治课活起来。怎样把这一理念落到实处?结合本人教学实践,现将导学互动式政治课堂教学新模式分解如下。一、创设情境,激活思维中专生与初中生相比,抽象思维能力有了较大发展,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就要求教师从感性认识入手,创设有效情境,具体形式包括图片、动画、影象、实物、模型、音乐、广播、寓言、故事、名言、成语、游戏、表演等,让学生“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 。(一)创设学生熟知的情境心理学研究发现,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能迅速进入思维发展的“最近区”
3、,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二)创设学生模拟的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扮演不同角色的时候,有着与之相对应的心理表现和情绪。教师创设模拟情境,让学生模拟某个生活片段,扮演一定的角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三)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问题情境政治课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选用大量富有情节的实例作为话题,并配以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这部分资源,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需要有所取舍和调整。教师创设情境要“新” 、 “实” 、 “奇” ,更要引出所要研究的问题。二、引导学习,适时点拨当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引出要解决的问题后,要善于做到引而不发,开而不达。把问题进行必要的分解细化后
4、,交给学生独立自主地研究。每个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情境材料和所引发的问题,利用教材找到自己认为正确的答语。自主学习的本质在于个人独立思考问题,主要是学生唱主角。教师做好以下指导。(一)方法要正。可归纳为“标、记、理、找”四字诀窍。 “标”即在教材上标出概念、原理、观点;“记”即记标题、记原理、记结论;“理”即理层次、理思路;“找”即找重点、找难点、找关联点。(二)压力要足。自学开始要出示问题和任务,强调下一阶段要检测和提问,并根据实际及时激励。三、纠误精讲,提炼归纳本阶段的任务是通过当堂提问,检测学生自学过程中记忆缺失和理解的偏差,指正易错点,精讲重点和难点,促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师要注意:
5、不要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要让其他学生补偏纠错,要把学生的错误答案当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四、案例展示,启发质疑本阶段的价值在于让学生用刚学过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理解基本概念原理的基础上达到分析运用的水平,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教学案例的实施程序包括以下衔接的环节。(一)精心选择案例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所选案例要包括深刻的认知矛盾,有质疑的价值。与情境材料比,它不再强调直观性。展现的方式以抽象文字图表数据为主,信息量大,涉及问题更加全面和复杂,能够引起学生做深入分析和思考。 (2)所选案例要有真实性,案例要来源于生活,是曾经发生过的客观事实,最好是发生
6、在学生身边的事情,这样的案例最有说服力。 (3)所选案例必须具有相关性,案例必须与教学内容有内在的联系,必须能够说明相关原理,充分体现案例为教学服务的要求。 (4)所选案例要新,即最近发生的现象材料,特别是以统计数据形式出现的材料,必须强调实效性。问题设计要新,要能够引发学生质疑探究的兴趣。(二)充分做好课前准备(1)是教师要吃透案例,要阅读与案例有关的大量材料,掌握案例的背景知识,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2)是搞好课堂设计,包括案例的呈现方式、确定探究的主题,做好案例的分析预测。五、组织引导,合作探究本阶段以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为主。有效策略如下:(一)提高小组合作探究有效性的
7、前提是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1)是教师认真观察学生的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个体差异,遵循优势互补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进行合理搭配,优化组合,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小组,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利于合作与竞争。 (2)是组内成员要进行合理分工,明确各自任务,并选定一名小组代表做好讨论纪要。通过合理搭配学习小组,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正当的竞争意识。(二)提高合作探究实效的核心是精心设计合作探究问题。探究的问题必须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宗旨,着重于对基础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问题应源于课本而又超越课本、延伸课本,问题的选择要有可挖掘的内涵和探究的空间。探究的问
8、题应具有生成性、互动性、开放性和挑战性。(三)探究活动的关键是教师的参与指导。教师在案例展示基础上提出若干个探究问题后,重心是怎样组织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技巧。培养学生学会组织小组学习、倾听发言、质疑他人观点、借鉴他人思维方法。在探究中教师通过关注学生的即时发言、兴奋与疑惑,对自己何时参与、如何参与做出决策。在学生讲透了各自的观点后,教师就应以一个研讨者的身份,适时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四)对合作探究进行正确的评价。教师对讨论中提出的不同意见进行点评,肯定学生创新价值,对学生的疑惑要适度解答。评价不仅重结果,更要重过程,要对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良好行为进行及时表扬,使其发挥更大的潜能和合作的主动性。总之,课堂教学需要模式,更需要变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本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导学互动,讲练结合,张弛有度,使学生在充满民主、平等、愉快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