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焦作市许衡中学 秦林杰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蕴含于文章中深沉、饱满的爱国热情。2.揣摩、欣赏文中富有激情的精彩语言。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 导入 全班齐读课后练习第三题松花江上 ,思考,讨论歌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指名回答。 明确:此诗反映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的同胞在失去故土之后无时无刻不在渴望收复故土,回到家乡的急切心情。类似于陆游的示儿 。二. 作者及背景简介(由学生自查资料完成) 1.作者简介 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作品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 大地的海 、 长江等。与萧红、萧军、舒
2、群、骆宾基、罗烽、白朗、李辉英等人一起被称作东北作家群。 2.背景简介 九一八事变 中国东北三省,以白山黑水著称,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日本帝国主义自 1904 年从沙俄手中夺取南满铁路和旅顺海军基地权益后,便设立关东都督府,推行殖民政策;1919 年设立专门的关东军,加强军事占领;20 年代中期更把夺取满蒙、征服中国列为对外扩张的首要国策。1931 年 9 月 18 日夜,由关东军密谋,将沈阳近郊柳条湖的一段铁路炸毁,反说是中国军队有意破坏铁路和袭击日本守备队,随即包围和炮轰中国军队北大营。当时,中国在东北的军队约胡 20 万人,日本 关东军不支两万人,但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命令中国军队不
3、得还击,听候政府处理。第二天,日本便从朝鲜调来援兵,一个星期内,便占领了沈阳、长春等辽宁、吉林两省的 30 多座城市和大部分铁路,并继续扩大其占领区。国民政府寄希望于国际联盟对日本进行干预,但当国际联盟代表团于 1932 年 3 月 14 日到达中国时,日军早已占领了整个东北,并于 3 月 1 日成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国际联盟的干预无济于事,东北大好河山沦为日本殖民地,直到 1945 年 8 月日本战败投降,东北沦陷长达14 年之久。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并开始进行局部抗战。这篇文章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
4、无法返回他们挚爱着的家乡。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作者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及热爱祖国之情。三. 学习第一段内容 1.学生默读第一段内容 ,用横线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用圆点标出用的好的词语。并交流。2.思考讨论: (1 )第一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统领全文或引出下文的作用。 (2 )两个“无时无刻”连用有什么作用?明确:两“个无时无刻”说明“我”与故乡的联系非常的密切。 (3 ) “泛滥”一词在文中有何作用?明确:用“泛滥”着一词十分贴切地表现了作者的心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遏抑地向四下奔流。作者那激愤狂放的心情用了“泛滥”来形容,较之“澎湃” “涌动”
5、等词语更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 (4 )作者在这段话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色、特产?用波浪线标出。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 景物: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反映出中国东北三省,以白山黑水著称,土地肥沃,资源丰富。 情感:体现出作者对东北家乡的无比热爱之情。 (5 )两个
6、排比句式连用有什么作用?明确:作者以倾诉式的语言表达激情,选择富有东北特征、富有时代意味的景物像电影镜头一样叠成画面,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两个排比句式连用,有递进之意,第一个是第二个的前提条件,而第二个是第一个的结果,而且运用排比句式造成连贯的、逐渐加强的气势。 (6 ) “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我总是被这种声音所缠绕,不管我走到哪里,即使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都会突然想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我必须回去,我从来没想过离开她。这种声音是不可阻止的,是不能选择的。这种声音已经和我的心取得了永远的沟通。 ”这几句说明“我”与土地的
7、关系如何?从中反映作者怎样的心理? 明确:这几句说明“我”与土地已经和谐到了水乳交融的地步,反映作者想回到家乡的急切心情。 (7 )如何理解“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这几句话? 明确:从表层来看,这几句是写实。在任何一块大地的深层,都涌动着沸腾的岩浆,这些岩浆就是文中所说的“红熟的浆液” 。更深一层的意思应该是说作者的内心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似乎正要喷涌而出!这时,充满激情的作者就进入了写意的层面:他用诗一般充满激情的语言塑造了两个颤栗着、
8、愤怒着并且不可阻挡地将要爆发出来的意象一个是大地之心,一个是作家 之心。这块广大的“关东大地”因为这些拟人化的描写而有了生命,有了情感,于是可以像人一样召唤着我、激励着我为之奋斗,为之牺牲。 四.学习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思考,讨论: (1 ) “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这是一个总结上文的语句,进一步强调了“我”不能离开土地。 (2) “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想着我的欢笑”之类的语句,而用“埋葬”一词? 明确:“埋葬”一词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那么,我的欢笑已经死去了吗?是
9、的,昔日在田垄间留下的欢笑曾经是晶莹如露珠般点缀在在田垄上,散发着迷人的光泽。而今,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昔日的快乐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确实“死了” ,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作者的欢笑只属于失去的故园。这样想来,用“埋葬”一词是不是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呢?谁埋葬了我们的欢笑,谁夺去了我们的“田垄” ,我们就要埋葬他们!让埋葬我们欢笑的田垄成为埋葬侵略者的墓地!从中可见作者发出铮铮誓言的原因。(3) “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学生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扬。河
10、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辗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在文中有何作用?明确:这几句回忆了“我”在故乡成长的足迹,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了思乡之情。感情舒缓,境界优美,几乎令人忘却了现实的伤痛。由这种优美的田园风光,更能使人联想到现在的社会现实,更能勾起作者对那失去的故土的留恋与热爱之情。 (4) “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 ”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这是由衷的沉醉后的急收,
11、思想从美好的回忆中跳回到现实当中,向土地发出了坚强的誓言。 (5 ) “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作者的情绪有何变化?明确:到此,作者的情绪渐强并达到高潮。3.指名归纳第二段段意。 明确: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 “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牺牲。 五.分析题目 土地的誓言标题是比较独特的,要点在于“誓言” 。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家对着土地发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用壮怀激越的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这种掷地有声的誓言,读者自可强烈的感受到。因此,这一标题
12、应该理解成“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从中可以看出我们的汉语言有的时候会存在歧义(如:咬死了猎人的狗) ,一定要结合语境分析。 六.写法透视 呼告修辞手法的运用。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 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的结果。作者直接对着土地倾诉了自己的热爱、怀想、眷恋,并且将倾诉对象拟人化,以“她”而不 是用“它”相称,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比如文中“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 “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等
13、等。这种感情经过多次反复强化,像音乐的主旋律一样得到了加强与深化,自然会在读者心里掀起重重波澜,激起强烈的共鸣。文章的开头使用第三人称,感情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的激动,作者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这在修辞上叫做“呼告” ,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电影镜头式的景物描写。作者选择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又一个画面,众多的意象如列锦般排列在一起,纷至沓来,加上排比句式的大量运用,从而在文章中形成一种气势和力度,不断冲击着读者。这些构成了一个立体的充满了细节的活生生的“关东原野” 。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了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
14、比如文章中“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一段,白桦林、蒙古狗、奔马群、红高粱、黑土地等东北特有的景物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 七.分析文章主题 这是一篇饱含感情的抒情散文,作者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表达了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压抑的深沉的爱国情感。 附:板书设计 土地的誓言热爱关东故乡听见故乡召唤回忆优美故乡听见故乡召唤我与故乡相融留下无数脚印为故乡而战斗我愿付出一切雪洗故乡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