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露天芦笋秋季出笋试验报告 一、 试验目的:通过设立对照,观察芦笋出笋多少、生长速度、采收期长短、质量情况及对来年产量的影响。二、 试验前提:1、试验植株生长及采收情况初步调查:沙壤土上栽培(土质无板结、无坷垃) ,生长良好。67 年生苗,一直收白笋,一般 4 月上中旬开始,6 月份结束,今年收到 6 月中下旬,收笋后每 710 天喷药一次,药物有多菌灵、代森锰锌、高效氯氰菊酯、阿维.甲氰、苏云金杆菌等,以追复合肥为主,每年 3 次左右。2、采用留母茎生产法。3、试验开始后,统一进行田间管理与病虫害防治。三、 试验: 选生长情况基本一致的植株为试验目标,分 3 个组,1 组供试植株 8 棵,2
2、组 2 棵,3 组大田植株:1 组(绿笋): 1)组:留 35 个地上茎,其余清除,9 月 1 号更换老母茎。2)组:全部清除地上茎,9 月 1 号待嫩茎出来后选留 35 个壮芽留做母茎,其余割除,再长出的达到一定高度采收;备注:9 月 4 号以后 1)组与 2)组合并,均是留母茎栽培法,详细记录单株生长量。2 组(白笋):全部清除地上茎,培土,高 2030cm 左右,上宽 3040cm,下宽 4050cm.3 组:大田对照组:病虫害防治与田间管理同以上两组。四、试验时间:8 月 27 日到 9 月 22 日。五、试验记录:见附表六、结论:1、 1 组:绿笋组平均每株 40 个,粗度在 0.5
3、cm 以下,0.10.3cm 居多,粗细不均;2、 2 组:白笋组平均每株 18 个,粗度在 0.7cm 以下,0.5cm 以下居多,本组分 2 类,留母茎 1 棵,不留母茎 1 棵,留母茎的出笋较粗,不留母茎的出笋多而细; 3、 对照组:每株有 30 个地上茎左右,每株 1.5cm 左右的茎 23 个,其余茎都在 0.5cm 左右。平均每株长出新笋 23 个,粗度 0.5cm 左右,散头后均挂满花蕾 ;4、绿笋超过 25cm 散头,笋下端约 1/3 纤维化,不能鲜食,散头后的笋茎不满米粒株的花蕾,在拟叶展开之前含苞待放, ,消耗养分;白笋采摘不及时,也是散头后挂满花蕾。散头后挂花,也说明这些笋芽全是 8 月底之前形成的。5、该品种品质一般,太细且粗细不均,易纤维化,若做温室栽培建议选择 F1 代品种:绿白兼用型:冠军、88-5 改良系、硕丰、阿特拉斯等;白笋:鲁芦笋一号、芦笋王子、格兰德、泽西巨人等。 补充:该试验存在客观限制条件:离试验地太远,3 天去一次,管理跟不上,且芦笋不能及时采收,造成散头、开花,营养浪费。 2013/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