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丽 水 街 ,位于温州永 嘉 岩 头 村 东缘的蓄水堤上,又名丽水长廊。有句话是“不游岩头丽水街,就不算来过楠 溪 江 ”。作为楠溪江的景点之一,这里显示出古朴之风,一切都是那么的古老与沧桑。全长 300 多米,有 90 多间店面,每间面宽约 3 米,进深 10 米,为两层楼建筑。成列的商店前,空出 2 米2.5 米宽的道路。有屋檐披盖,以利于行人遮阳避雨。蓄水堤建于明嘉靖年间,当时地方宗族规定堤上只许莳花种树与建亭,不准筑屋经商。到了清代,岩头村长堤成了担盐客的必经之路。清末之际,长堤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商业街。太平天国起义时曾遭火焚,近年重修。 丽水街南端是寨墙的南门,门边高阶上有乘风亭。离
2、亭不到 50 米,还有一座接官亭(又名花亭) ,重檐攒顶,朴素庄重。乘风亭前面有一座跨越丽水湖的石桥,名曰丽水桥,建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 ,由 48 根条石构成,表示岩头属于四十八都。此桥虽经 400 多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仍坚固如初。 丽水街南侧是著名的塔湖庙风景区。一湾绿水环绕着水中半岛琴屿,西端有一座初建于南宋,扩建于清顺治元年(1644)的塔湖庙,门面朝东,三进两院,后进有楼,楼上供奉卢氏尊神、袁氏娘娘等守护神。塔湖庙门外有戏台,是栋独立建筑。塔湖庙风景区包括湖、岛、山、堤、桥、庙、楼、阁、轩、塔、树木花草,内容丰富,景观多变。它包括岩头村“金山十景”中的八景:长堤春晓、丽桥观荷
3、、清沼观鱼、琴屿流莺、笔峰耸翠、水亭秋月、曲流环碧和塔湖印月。岩头村的这座园林,寄托着乡村文士们的山水情怀和耕读理想。 丽水街进宦湖边汤山上有文峰塔,又名金氏塔,500 年前,这是金姓第八世祖桂林公根据山水地形而建的金山十景之一。该塔与水亭祠、桂林公(金永朴) 书院、文昌阁相呼应,是岩头 镇 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后因年代久远而倒塌。近几年来,文峰塔修复图纸历经多次修改,于 2008 年 7 月 10 日破土重建。 接 官 亭所谓“接官”,带有向往科举功名的意思。亭中有对联曰“ 名师留奇迹,怪匠逗行人 ”。因位于岩头丽水街南端荷花池畔又名花亭. 接官亭始建于明嘉 靖 三十五年(1556) 。亭子内
4、四柱,外四柱。顶部平面为方形重檐攒顶,五层斗拱叠成八角藻井,隐喻五行八卦。重檐屋面八条脊背,分别立有“张 果 老 骑白驴”塑像,脊端雕塑“刘 海 献钱”图案,结构严密,外观朴实。 丽水街南端是寨墙的南门,门边高阶上有乘风亭。离亭不到 50 米,还有一座接官亭(又名花亭) ,重檐攒顶,朴素庄重。丽 水 古 桥又名“永庆桥”,位于乘风亭前,是一座跨越丽水湖的石桥,名曰丽水桥。该建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 ,此桥虽经几百多年的风雨沧桑,至今仍坚固如初。 丽水桥是三孔拱券式石 板 桥 ,由 48 根条石构成,暗含地属“四十八都”。桥长 12.3 米,宽 3.8 米,桥面分三段,每段 9 条石板,下
5、由石柱磴支撑,凡条石 14 根。桥的两侧石条上分别刻有“丽水桥”、 “明嘉靖戊午仲秋吉旦建 ”等字,古朴美观,并与自然融为一体。 水 亭 祠岩头村中央街南端有金永朴创建的水亭祠,其外墙东西长 65 米,南北宽 25.4 米,现尚存正堂一座。正堂前是一个大水池,池中央有亭,现尚存 16 平方米的石板基座。水亭祠原是楠溪江流域规模最大的一座书院。其南面的汤山上有与水亭祠同时建造的文峰塔。站在书院的水亭里向南望,塔影正巧照在水池里,形成了楠溪江村村追求的“文笔蘸墨”的风水格局。在塔湖庙北侧,与水亭祠书院相隔一条水渠的山麓上有创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的文昌阁。永嘉革命先驱金贯真曾在此建“溪山第一图
6、书馆”。1958 年毁于风灾,现遗址犹存。 塔 湖 庙 风 景 区丽水街南侧是著名的塔湖庙风景区。一湾绿水环绕着水中半岛琴屿,西端有一座初建于南宋,扩建于清顺治元年(1644)的塔湖庙,门面朝东,三进两院,后进有楼,楼上供奉卢氏尊神、袁氏娘娘等守护神。塔湖庙门外有戏台,是栋独立建筑。塔湖庙风景区包括湖、岛、山、堤、桥、庙、楼、阁、轩、塔、树木花草,内容丰富,景观多变。它包括岩头村“金山十景” 中的八景:长堤春晓、丽桥观荷、清沼观鱼、琴屿流莺、笔峰耸翠、水亭秋月、曲流环碧和塔湖印月。岩头村的这座园林,寄托着乡村文士们的山水情怀和耕读理想。岩头村北离芙蓉村约 1 km,村落也是坐西朝东 ,背山面
7、,三面石城开四门 ,村落规划严谨 ,建筑布局整齐。据传始建于五代末年 ,元代延 年间(1314 年1320 年) ,初具规模 ,明代初年竣工 ,金氏聚居之地 ,占地 18.5 hm ,是楠溪江中游最大的村落 ,古代海盐流通的要道 ,江岸史上唯一有商埠的村落。因此 ,具有鲜明的街区式规划布局特征 ,另外 ,它还是利用综合水利设施来布局的古村。岩 头 村 始建于初唐。宋末元初,始祖金安福(12501318)从附近的档溪西巷里迁居于此。明世宗嘉靖年间(15221566) ,由八世祖金永朴主持,进行全面规划修建。岩 头 村 始建于初唐。宋末元初,始祖金安福(12501318)从附近的档溪西巷里迁居于此
8、。明世宗嘉靖年间(15221566) ,由八世祖金永朴主持,进行全面规划修建。永嘉县岩头镇文昌阁重建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总投资 30 多万元的新文昌阁,按该县县志、古籍及民间保存的宗谱中建筑原貌筑建。据悉,该文昌阁初建于乾隆年间,1979 年因年久失修,在一场台风中倒塌。明世宗赐给乙丑科进士金昭而建。牌楼高 7.6 米,面宽 9.9 米,通进深 2.4 米,三间四柱木构建筑。这座进士牌楼,是楠溪江同类建筑中气派规模最大的一座。与大宗祠隔街相对的是清嘉庆十三年(1808)造的石质谢氏贞节牌坊。另一条则是中央街。这几条街是岩头村的大街,在它们之间有小巷,窄而且直,都指向附近的屿山,被称为“箭” 。
9、从前,在进士街、中央街和浚水街之间,自南到北各有三进两院的大宅 7 座。各座中轴间隔为 48.3 米,箭就是它们之间的夹道。各街之间相距 55 米,正好是大宅的总进深。全村住宅都朝东,这几条街西侧都是大门,东侧都是后门,水渠则靠东侧。金永朴主持建造的这一片大宅第,规划严正,规模宏大,占了全村一半以上的面积。清同治元年(1862) ,因太平军起义和宗族纠纷,被烧毁大量房屋,包括这 21 幢建筑。现浚水街、中央街、桂花街、花前街可以见到其中 9 幢的建筑遗迹。浚水街所见的 6 幢,其中线现在成了小巷,院落中的甬道仍较完整。浚水街下马巷还有一块柱顶石,鼓镜的直径有 76 厘米。1932 年 5 月 23 日,国民党省防军在东宗祠杀害红十三军第一师官兵 22 人,雷高升(红一团团长)等 7 人被押解至温州杀害,制造了闻名浙南的“东宗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