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文言文练习二.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239058 上传时间:2019-04-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练习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言文练习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文言文练习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文言文练习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文言文练习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三、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 翊书佐、武阳郡司 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净,不 严而肃。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 责成郡县。于 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 给,而百姓不扰。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

2、,官府寂然,恒若无事。唯约束长吏,所修不 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 见其父母。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 ,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贵乡父老,冒涉 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郡不能决。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 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宝藏深害其能。会

3、越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人或谓之曰:“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泣曰:“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 岂以道路艰难乎! ”其得人心如此。后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为政清静,不严而肃 肃:恭敬。B会兴辽东之役 会:适逢。C所在征敛,人不堪命 堪:忍受D动之军法从事 动:招致【答案】D【解题指导】本题主要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能力层级为 B 级。要做好此类题目,一是靠平时

4、多积累,二是要学会借助上下文语言环境进行推断,两者结合,则问题迎刃而解。【答案解析】D 项“动” ,总是,常常。9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的一组是常为诸县之最 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未尝辄敢出门 诣阙请留德深以贵乡文书为诈 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A B C D【答案】D【解题指导】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不符合要求的选项一般有两类:一是将别人做的事或说的话说成主要人物做的或说的,致使陈述对象不一致;二是答非所问。排除法时作此类题目较简便快捷的方法。【答案解析】排除法, “未尝辄敢出门”是表明滑人赵君实害怕魏德深,故排除 A和 C,而 “请阙留德深”显然是

5、表明百姓爱戴,且 “ 乃断从贵乡”的主语是两使,不能说明百姓爱戴。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德深很有才干,历任多种职务后升职主持贵乡政务。其时朝廷纲纪败坏,官吏贪污受贿,民不聊生;只有贵乡生产生活一切照常进行,百姓没有受到骚扰。B魏德深善于人性化管理,体恤下情。邻城打造兵器,聚集在官府,官吏督责,尚不能成功;而贵乡则约束官吏,避免百姓劳苦,官府安静,一直像无事一样。C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又能震慑奸猾之人。他到馆陶,百姓见他如见父母;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他后来将回贵乡,贵乡吏民互相庆贺。D郡丞元宝藏忌妒魏德深的才能,令他率领武阳籍士兵在家乡附近

6、作战,想利用军士的恋家情绪使军队溃散。但魏德深极得人心,士兵们全都不忍离他而去。【答案】D【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在做此类题时,选项中每一个意思都要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地方,注意排除把“无”说成“有”和“曲解意思”的干扰。此类题目设错误项时,有一个典型的做法,就是把两件事或两个人物的是混在一起,或把属于这件事的内容说成是另一件事的内容,有的甚至是无中生有。【答案解析】C 项中“逃窜之徒 ”是指四处流亡的人,而不是指与赵君实之流。第 II 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

7、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2.第 II 卷共 4 页,请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第 II 卷共 11 小题,共 120 分。四、 (23 分)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11把第 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译文: (2)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译文: 【答案】(赵君实)与群丞元宝藏互相往来,结交密切,先后来到馆陶做令长的人,没有不受他们指挥差遣的。馆陶境内的老百姓,全都悲伤乃至下泪,于是跟随他到

8、贵乡居住的有几百家。【解题指导】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注意对关键词的翻译。【答案解析】中“相”译为“相互” , “交结”译为“结交” , “未有”译为“没有不” 。(相、交结、未有各 1 分,大意 1 分,共 4 分)“庶”译为“老百姓” , “合”译为“全都” , “因”译为“于是” , “数”译为“几” 。(庶、合、因、数各 1 分,大意 2 分,共 6 分)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次石湖书扇韵 姜 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

9、 ,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答: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答: 【鉴赏】这二十八字。可算是惜墨如金,不仅描绘了一幅精雅、清幽的石湖图卷,而且传过出画笔难于表现的情韵。可以想象姜夔当年是坐船造访石湖的。 “桥西一曲水通村” ,自然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色,同时也自远渐近,显现出范氏别墅的方位。湖上烟波浩渺,

10、湖岸林荫繁茂,凭什么来认得“水通村”呢?“岸阁浮萍绿有痕” ,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便是村中平静的池塘时飘流出的浮萍。这正像武陵渔人发现水上漂流的桃花而寻到桃花源一样。 “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个多么深邃的所在。果然, “家在石湖人不到” 。这自然是说范成大别墅的远绝烦嚣,实亦是对范品格的称颂。范成大以廊庙之才,归隐江湖之上。他在朝时,希望能为恢复中原而竭智尽忠,但不得孝宗的信任,御史便挟私憾攻击,于是他落职退隐江湖。他视富贵如浮云,惟恐缁尘再染素衣,所以“家在石湖人不到” 。这“人”应该是指那些趋炎附势,抗尘走俗的人。能做到“人不到” ,足见操守清介,志在遂初。因而他能在退隐中

11、怡然自乐,沉醉于自然美景中。“藕花多处别天门” ,专开门户在荷花繁盛的地方,是何等的雅人深致!三四两句,写景实即写人,写人的品格、胸襟、情趣。【答案】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村阁隐然,浮萍泛绿,藕花飘香的恬静优雅的隐居风光图。分别写了溪桥横跃,曲水弯流,楼阁隐约,浮萍漂碧,藕花飘香。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同意:诗的后两句写范成大由入相到出世,一方面突出了他漠视功名,淡泊利禄的高洁品行,另一方面也衬托出那些趋炎附势之人的辱人贱行,同时还写出了诗人对范的崇仰、敬佩与赞美。不同意:前两句以景衬人,后两句以事写人,突出范的品格高尚。 “人不至”更加衬托出环境的优雅,也突出地赞美了范成

12、大达到了无人能及的高尚境界。【解题指导】本题考查了对宋诗的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要结合诗的内容和注解完成所给题目。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 (5 分)(1) 子曰:“知者不惑, , 。 ”(论语 子罕 )尔来四万八千岁, 。西当太白有鸟道, 。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李白蜀道难)(2)屈心而抑志兮, 。 。固前圣之所厚。 (屈原离骚)羽扇纶巾,谈笑间, 。 , ,早生华发。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答案】 (1)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不与秦塞通人烟 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 (2)忍忧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13、解题指导】本题考查对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要求考生在日常学习之中加强记忆,不仅对一些必背语段要熟练掌握,而且可外还得适当延伸。 (1)句中注意“峨嵋” “巅”“崩” “摧”等字的写法。 (2)句中注意“攘诟” “樯橹” “灰”等字的写法。二、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欧阳修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讳涛之女、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

14、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卑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耶?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

15、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惟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若此,予忍不铭?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年二十以归吾 归:出嫁B.其平居语言容止 容止:形貌C.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著:彰显D.庶几以慰其魂 庶几:希望6.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梅圣俞夫妇情深的一组是(3 分)出其哭内之诗而悲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闻其贤者也则悦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A.B.C.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A.梅圣俞在妻子去世以后,请求欧阳修为她写墓志铭,后来在给欧阳修的多封信中,又一再提及此事。B.谢氏出身名门望族,但安贫乐道,治家有方,并且十分关心丈夫与士大夫的交往,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C.西兵进攻江淮地区,随后又相继发生旱灾、蝗灾谢氏仰天长叹,忧心忡忡,可见她关注百姓疾苦。D.谢氏秉性明慧,懂得事理,时不时和梅圣俞探讨来访者才能高下,以及世事得失,都能讲得头头是道。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2)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3)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