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201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质量检测试卷一、字词部分(19 分)1、看拼音,写汉字.(6 分)b m zo xio 磅( ) ( )浴 干( ) 呼( ) w hu xin hu魁( ) 疑( ) ( )慕 后( )fn jn yo yn( )烧 严( ) ( )请 ( )涵2、划掉不正确的读音.(3 分)哺育(b p ) 规矩(j ju )惩罚(chng chng )麻痹(b p ) 挨揍(zu cu )衣裳(shng shang )3、填字组成语,并解释所填的字.(6 分)( )精会神_ 依然如( )_高谈( )论_心急如( )_4、勾出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4 分)
2、默默无蚊_ 爱不湿手_景然有序_ 骑乐无穷_二、句子部分(10 分)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使句子更生动具体.(3 分)( )孩子们( )教室里( )学习.2、修改病句.(2 分)秋天的北京是一年四季中最美丽的季节.3、将句子变换一种说法.(2 分)这多少有些像是在给学生分析应用题,能算是一个好故事吗?4、仿写句子,用上划线的词语.(3 分)五彩池有的像葫芦, 有的像镰刀, 有的像圆圆的脸盆,有的恰似盛开的莲花._三、积累与背诵(14 分)1、描写人说话时的语气,神态的四字词语或成语._ 2、 五彩池一文中描写池里的石笋的形状时,作者用了一个排比句是:3、 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一文中,作者写河
3、非常多的一句话是:_4、在百合花开一文中,写百合花自己所说的要开花的原因,作者用了一个排比句:_ 5、默写白朴的天净沙秋_ _ _ _ _四、根据课文内容理解.(14 分)1、在为我不能举行葬礼一文中,唐娜老师带领同学们埋葬的实际上是_找回的是_.(4分)2、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用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对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2分)3、 “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说说这句话的含义.(2 分)4、学了世界的边沿在哪儿一文,你觉得杨卡的哪些精神或品质值得你学习?(2 分)5、你知道鲁迅先生的作品有哪些?请写出 3个.(2 分)_ _ _你能写出一句鲁迅先生的名言吗?(2
4、分)五、阅读分析(13 分)_事情发生在我念小学六年级的时候。一天上午下了第二节课后,班主任方老师刚离开教室,我们一群男生便用弹枪干起仗来。“枪战 ”越来越激烈,我的脑袋突然被一个外号叫“鸭蛋”的击中了。我摸着脑袋疼处气恼至极,手持弹枪朝“鸭蛋 ”冲了过去。 “鸭蛋” 见势不妙,转身就逃。一心想要“报仇雪耻” 的我穷追不舍,追至教室外一处僻静的地方,我瞄准他的后脑勺就是一枪。只听见“哎哟”一声,一个十来岁的女孩捂着她的眼睛蹲了下去。就在我逃走的那一瞬间,我看见了那女孩的右嘴角下有一颗特大的黑痣。上午放学前,方老师紧绷着一张脸走进了教室。他一时间没有说话,他好像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过了一会儿,
5、他开口说道:“今天上午第二节课后,我们班有个同学用弹枪打伤了四年级一个女同学的眼睛,这件事是谁干的,我希望他能主动向老师认错。只要他认了错,并保证今后不再玩弹枪,我会我会原谅他的。”当时我犹豫了好一阵,最后拿定主意不到万不得已时怎么也不说。我想只要“鸭蛋”不出卖我,老师是不会怀疑到我头上的,我是班长,是老师最喜爱的学生。下午,方老师对我们说:“我已查明了上午的事是谁干的,我不说出他的名字,是因为我相信他是个诚实的孩子,他会主动向老师认错的。”令方老师失望的是,我这个“诚实的孩子”到毕业也没有去向他认错。许多年后,我从工作的异地回到我过去所生活过的城市。我决定去看看小时候念过书的学校,并去拜访曾
6、教过我的一些老师。一天傍晚,我提着一袋水果敲响了方老师的家门。“你找谁 ?”一个穿着朴素的老妇人开了房门问我。“我找方瑞年老师,我是他以前教过的一名学生。”我说。老妇人迟疑片刻后,让我进了屋。老妇人给我沏了一杯茶,随后用手拭了拭她变得有些湿润的眼睛说:“你老师他已经不在人世了。”我一下子呆住了。这时,一个年轻姑娘从里面房间走了出来,她瞎了一只眼,在她的右嘴角下边,有一颗特大的黑痣。“她的眼睛?”我惊骇万分。“是小时候让人用弹枪打瞎的。”老妇人很难过地说,“听孩子爸活着的时候讲,打瞎我女儿眼睛的是他最喜欢的一个学生”一切都毋庸置疑,一时间,我犹如坠入了万丈深渊我向着方老师的遗照跪下,但愿他在另一个世界,能接受我这迟到的认错。 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4 分)万不得已:_毋庸置疑:_2.第七段中的引号有什么作用?谈谈你的理解.(2 分)_3.联系上下文有关内容,揣摩第四段中“他好像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一句。方老师“控制”自己的情绪是因为?(2 分)_ 4.知道方老师的女儿是我打瞎的,我当时犹如坠入了万丈深渊,请你用一段话描写出我当时的心情:(3分)_ 5.为本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2 分)六、作文(30 分)认真读上面的阅读材料,写一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