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语气副词的类别、范围和共现顺序.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234163 上传时间:2019-04-0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气副词的类别、范围和共现顺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气副词的类别、范围和共现顺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气副词的类别、范围和共现顺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语气副词的类别、范围和共现顺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语气副词的类别、范围和共现顺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原文出处】中国语文【原刊地名】京【原刊期号】200301【原刊页号】1731【分 类 号】H1【分 类 名】语言文字学【复印期号】200307【标 题】语气副词的范围、类别和共现顺序【标题注释】本文是笔者博士论文现代汉语副词的语义功能研究中的一部分,承蒙导师马庆株先生精心指导,并得到沈家煊、袁毓林、张伯江、方梅等先生的指教,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作 者】史金生【作者简介】史金生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八系 47100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 100732【内容提要】语气副词主要用于命题之外,表示说话人对于命题的主观态度。它与情态的表达有密切的关系,是体现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的一

2、类副词。文章首先讨论了语气副词的范围和类别,在搜集大量连用实例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各类语气副词连用的顺序,并用管辖范围原则、主观程度原则、连贯原则和凸显原则对常规连用顺序和非常规连用顺序做出了解释。【摘 要 题】汉语言文字学【关 键 词】语气副词/情态/连用顺序/连用原则【 正 文】 引言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这是语言具有“主观性”(subjectivity)的表现。近年来关于语言的主观性和语言为表现这种主观性而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或经历相应的演变过程即“主观化”(subjectivisation)的研究成为语言学领域一个热门课题,

3、但汉语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充分。正如沈家煊(2001a)所指出的,“汉语中有哪些表现主观性的方式,汉语的演变史中有哪些涉及主观化;汉语和世界其他语言在主观性和主观化上有哪些共通性,又有哪些自身的特点;主观化有没有反例,即有没有主观化减弱的情形。对这些问题,我们都应该在国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探索。”本文试图通过对语气副词这种表示说话人主观情态的语法形式的考察,从一个侧面揭示汉语主观表达的方式和特点。语气和情态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很多著作中甚至不加区分,用来指同一种现象,因此,本文仍把“也许、毕竟”这类副词称为语气副词。文章在确定语气副词范围,从语义角度为语气副词分类的基础上,着重考察各

4、类语气副词的连用情况,并尝试从语义、语用和认知角度对语气副词的连用顺序做出解释。一 语气副词的范围语气副词在主要汉语语法著作中都有所涉及,但各家对语气副词的范围认识并不一致。王力(1943)认为语气副词与语气助词一样,都是表示说话人的情绪的,二者的区别在于出现的位置不同,语气助词只用于句末,而语气副词则用在谓词之前。他把语气副词分为诧异语气(“只、竟”)、不满语气(“偏”)、轻说语气(“倒、却、可、敢”)、顿挫语气(“也、还、到底”)、重说语气(“又、并、都、就、简直”)、辩驳语气(“才”)、慷慨语气(“索性”)、反诘语气(“岂、宁、庸、讵、难道”)八个类别。他所说的语气副词范围较窄,他把“大

5、约、还许、果然、幸亏”等归入方式副词,把“必、一定”等归入可能、必要副词。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把“岂、难道”等归入语气词,把“竟”等归入一般限制词,把“必”归入判断限制词。他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也把语气副词与疑问副词分成两类,语气副词列有“才、可、却、倒、偏”,疑问副词只列了“难道”。赵元任中国话的文法把“刚刚、恰恰、刚好、恰好、几乎、差点儿、索性”等归入范围和数量副词,把“可、却、倒、偏、就、还、竟、硬是、幸亏、居然、果然、其实、究竟、根本、简直、反正”等归入估价副词,把“是、非、不妨、毫不”等归入肯定否定副词,把“准、许、真、一定、必定、实在、的确、大概、也许”等归入可能与必然副词。另外,语

6、气副词与程度副词、连词等也存在着划界的问题。比如“怪”在多数论著中都归入程度副词。“宁、宁可、宁肯、宁愿”这几个词现代汉语八百词归入副词,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则把它们归入连词。“免得、省得、以免”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归入连词,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则把它们归入副词。之所以有上述分歧,我们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目前对语气副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一致的鉴别标准。王力采用的是意义标准,他说,“语气副词的辨认,自然以缺乏实义,仅表情绪为标准。从中西语言的比较上,也可以看得出某一个词是不是语气副词。凡居于副词所常在位置,而西洋语言(如英语)又没有一个副词与它相当者,大约总是语气副词。”(注:见王力文集第一卷第

7、 229-231 页。)这种观点代表了绝大部分研究者的思路,即把能够表示语气的副词称为语气副词,但什么是语气,语气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则没有深入的讨论,这样单纯根据意义标准得出的类别难免见仁见智。另一方面,词类是一个原型范畴,其内部成员的地位并不相等,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分。语气副词在这方面特点更突出。而且很多副词如“又、也、才、都”等可以分别在命题世界、认识世界、言语行为场景三个不同的层面上操作,表示不同的意义,这其中既有客观意义,也有主观用法,既有表情态的功能,也有连接功能。(注:关于副词在三个话语平面上的语义差异,可参看毕永峨(1994)。)语气副词的这些特点也为其范围的确定带来了困难。词类从

8、本质上来说是语法意义的类,分布是词类本质的外在表现。划分词类的根本任务是确定语法功能同词类性质之间的对应关系。我们在确定语气副词范围时,必须首先确定语气副词的语法意义。我们认为,语气副词是表达说话人情感认识的副词。根据沈家煊(2001a),情感(affect)包括感情、情绪、意向、态度等,认识(epistemic modality)是说话人主观上对命题是否真实所做出的判断,涉及可能性和必然性等。所以,我们把能够表示上述语法意义的副词都归入语气副词。有的副词既有表语气的义项,也有其他非语气的义项,为了方便,我们径直把它们称作语气副词。有的副词在同一个义项中既有客观的意义,也有主观性,比如“怪”,

9、它有一定的程度义,但同时也有表示“超出预期限度”、“惊异”这样的主观义,我们把这样的副词也归入语气副词。语法意义是词类的本质,但只根据语法意义并不能给词分类。在具体确定词的分类和归类时,还是要借助于语法形式,也就是词的分布。这里,我们考虑用以下三条具有相容性的功能标准来界定语气副词:1)与其他成分组合后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2)与判断词“是”共现时的位置;3)在句子中的位置。首先来看第一条标准。我们知道,句子是表述的最小单位,主语、宾语、定语等是句子内部的成分,它们与句子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不具有表述性,一些只能在句子层面出现的结构或成分是不能在词组或从句中出现的。语气副词表示说话人的主观情感和主观

10、认识,这种主观性的成分也是属于句子层面的,有它参与构成的小句一般不能充当句子中谓语、补语以外的成分。(1)a.*老王开车喜欢索性行驶。 b.老王开车喜欢高速行驶。(2)a.*这本书看了幸亏三天了。 b.这本书看了已经三天了。(3)a.*毕竟学过英语是你最大的优势。 b.曾经学过英语是你最大的优势。(4)a.*也许不去的人就不要报名了。 b.可能不去的人就不要报名了。(5)a.*她怪腼腆地笑了。 b.她很腼腆地笑了。(6)a.*飞机的确漂亮地在空中划了一条弧线。 b.飞机非常漂亮地在空中划了一条弧线。上面几个例子中划线的部分分别充当宾语、主语、定语和状语,其中 a 句都包含语气副词,b 句包含非

11、语气副词,a 句都是不能成立的。语气副词可以用于补语之中,对补语的类型也是有选择的,它只能出现于组合式补语的前面,而不能出现于黏合式补语的前面。如:(7)a.这个坑挖得确实太浅了。 b.*这个坑挖确实浅了。(8)a.这孩子长得其实很漂亮。 b.*这孩子长其实漂亮了。(7)(8)中,a 句“得”后的补语都是状态补语,它们具有独立的表述性。这种表述性还体现在补语小句可以有自己的语气词,比如(7a)中的“了”只能认为是附属在“太浅”上的,不能认为是附属于全句的。有些语气副词可以用于主语小句中。例如:(9)或许想来怎么办? (10)到底去不去还不知道。语气副词通常不能用于宾语小句中,但当谓语是“知道、

12、明白、告诉、觉得、怀疑、认为”这些表言语、心理或认知义动词时,很多语气副词又可以用于其宾语小句中。例如:(11)他知道其实这件事并不难。 (12)他告诉我下午也许开会。这种现象与宾语小句的独立表述性以及谓语动词的情态化倾向有直接的关系。朱德熙(1982)和黄国营(1994)都指出,“知道、告诉”这类动词所带的宾语小句可以有独立的句末语气词,比如“你觉得(谁去合适呢)?”中语气词“呢”就是附在“谁去合适”之后的,而不是加在整个句子之后的。能够带独立的句末语气词是具有表述性的体现。方梅(2001)对认证义动词在现代汉语里的语法化作了考察,她通过小句有独立的时体标记、句法上自足、可以为非内嵌形式、不

13、可用代词替换等句法证据,证明谓宾动词所带小句往往有独立的表述功能,同时谓宾动词有强烈的向情态词方向虚化的趋势。可见表述性与非表述性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各种句法成分的表述性的程度也不相同,它们大致形成下面这样一个等级:定语状语宾语主语补语谓语语气副词在这个等级中使用的几率是不同的,越是靠左的成分限制越大,越是靠右的成分限制越小。(注:各种小句中都可能有语气情态的问题,根据Palmer(1986)的考察,有些语言里,小句有语气标记,在罗曼斯语中,主句的动词与宾语的补语小句之间有对应关系,如西班牙语主句中的事实(factive)动词与补语小句中的虚拟语气相联系,非事实(non-factive)动词与陈

14、述语气相联系。汉语关于各种小句的语气情态问题的研究还很不深入,本文也只涉及一点语气副词在小句中的使用情况,很多问题无法展开。)另外,语气副词内部也不是均质的,有的语法化程度很高,有的则相对低一些,不同的语气副词在各种成分中的使用也不均衡,语法化程度高的语气副词既不能出现在定语、状语小句中,一般也不能出现在主语、宾语、补语小句中,语法化程度相对较低的语气副词不能用于定语、状语小句,但很多可以用于宾语小句。下面来看第二条标准,即与判断词“是”共现时的位置。据古川裕(1989)的考察,有些副词能够与判断词“是”共现,有些副词不能与判断词“是”共现。我们发现,他列出的 316 个能够用于“是”前面的副

15、词多数是语气副词。虽然用于“是”前面的不一定都是语气副词(如“都、也、共、总”等),但至少可以说,语气副词通常只用于“是”的前面,而不用于“是”的后面。例如:(13)幸亏是在夜里看不清脸色,若是在大白天她无论如何也放不下这个脸。(蒋子龙赤橙黄绿青蓝紫)(14)有鸡鸣就必有村庄,说不定也许是北辛安吧?(老舍骆驼样子)用于“是”后面的通常不是语气副词:(15)我这不是才听到信么。(王朔一点正经没有)(16)流氓罪行的本质特征是公然藐视法纪,以凶残、下流的手段破坏公共秩序。当然,在语料中也有少量语气副词用于“是”后面的例子:(17)国民党也就是幸亏及时跑了,要不屎盆子也得扣他们脑袋上。(王朔一点正经

16、没有)(18)啊,她那意思是反正帮忙。对对,那个。(北京人在纽约)这一点与前面谈到的语气副词一般不能用于宾语小句这一特点是一致的。(17)中的“是”与一般的判断动词有区别,可以认为“就是”已经虚化为一个表肯定的副词了,(18)中“是”后的“反正帮忙”是一种引语,是元语用法。判定是否语气副词的第三条标准是根据它在句子中的位置。语气副词是表达说话人主观情感认识的,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这样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句子中通常处于最外层,而且比较灵活,很多能够移到句尾。一般副词的位置通常在主语之后,语气副词很多既可以用于主语之后,也可以用于主语之前,有的还可以易位到句末。下面以“也许”为例来看语气副词位置的灵活性

17、。(19)也许,他愿意这样永远地,日久天长地仰卧在大海的碧波之上。(王蒙海的梦)(20)可见徐承宗的说法儿也许并不准确,如果是我偏听偏信,开口骂了义父亲金一趟,那可就是错上加罪了!(陈建功、赵大年皇城根)(21)“没看见,在纸底下,也许。”他们不约而同的说。(老舍二马)(19)(20)中的“也许”都是很常见的用法,说明句首和句中都是“也许”的常规位置。什么样的语气副词可以有句首和主语后两种位置,与语气副词的语义特点、音节长度都有关系。具体制约条件和两个位置的功能差异有待深入探讨。(21)中的“也许”出现在句末,这是口语中的易位现象。从语义辖域(semantic scope)的角度来看,如果一个

18、词有能够易位和不能易位两种用法,能够移到句外的用法语义辖域一般要大于不能易位的用法。沈家煊(2001b)就曾指出,在口语中,元语增量的“还”可以移到句外,如“小车通不过呢还”,一般增量的“还”不能这么外移。能够易位到句末的语气副词数量不多,主要有“大概、反倒、反正、该、还、好歹、何妨、或许、简直、竟然、究竟、居然、恐怕、难道、起码、恰好、千万、兴许、幸好、也许、至少、准保、还”等。语气副词用于句子最外层的另一个表现是当它与别的副词共现时,总是先于别的副词。这一点黄河(1990)和张谊生(2000)都有论述,可以参考。我们看到,以上几条标准并不是对内具有普遍性、对外具有排他性的,都有一定的适用范

19、围。这主要是语气副词的原型(prototype)范畴特点决定的。词类是一种原型范畴,是人们根据词与词之间语义和分布上的家族相似性而聚集成的类,属于同一类的词不一定共有一项或几项为其他词类所无的特征。我们在分类时可以先确定其典型成员,然后根据相似程度把其他成员划分到某个类别中去。上面我们提出了语气副词在分布上的三个特点,符合这几个条件的是语气副词的典型成员,有些副词只符合其中的两项或一项,根据词类家族相似性的理论,我们也可以把它们归入语气副词之中。二 语气副词的类别语气情态的表达应该是一个有层级的系统。语法学者曾经为建立这样的系统做出不少有益的探索,比如 Palmer(1986)就尝试把情态作为

20、一个普遍的语法范畴,并建立了一个可以用来描写各种语言情态系统的体系框架。从意义出发,Palmer 把情态分为知识情态(epistemic modality)和义务情态(deontic modality)两类,在知识情态中又分证据类和判断类,在义务情态中又分指令(directives)、承诺(commissives)、愿望(volitives)和评价(evaluatives)。关于汉语的语气系统,胡明扬(1981)作了初步的归纳,他把语气分为表情语气、表态语气和表意语气。贺阳(1992)则把汉语的语气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即功能语气系统、评判语气系统和情感语气系统。本文主要参照 Lyons(197

21、7)和 Palmer(1986)的情态体系,并根据汉语自身的特点,从语义的角度为语气副词进行分类。2.1 首先我们可以把语气副词分为知识和义务两个大的类别。知识类语气副词主要表示说话人对自己所讲的命题的成功性和有效性所作的判断,包括肯定和推断两个次类。肯定是对命题实然性的确认,又可以分为证实、断定、指明三个小类。证实类语气副词有“看来、想来、想必、显然、当然;其实、实际上、事实上”等,这些语气副词所表达的肯定情态都跟一定的事实依据有关,是根据上文或当前情境对命题真实性的推定。断定类语气副词有“的确、实在、确、确实、委实、着实、诚、诚然,压根儿、根本、原本、本来、本、断断、断、绝、绝对、决”等,

22、这些语气副词都与说话人的信心有关,它们表示对肯定或否定的加强。指明类语气副词有“才、就、可、并、也、又、还”,这些语气副词用于陈述句中,宣告一个与某个已有命题相关的事实。推断是对命题的真实性进行推测估量,它们主要以逻辑推理为基础,又分为揣度性推测(或然)和确定性推测(必然)两个小类。表揣度性推测的语气副词有“恐怕、恐、怕、也许、或许、兴许、许、大概、或者、甚或、不定、大约、多半、该、似乎、好像、仿佛、好似;至少、最少、起码、最多、至多、顶多、充其量;几乎、简直、差不多、差点儿”。其中“恐怕、也许”等是对质的真实性的推测,“至少、最少、起码、最多、顶多、充其量”是对数量或程度的最低限度或最高限度

23、的推测,“几乎、简直、差不多、差点儿”则是对事件或情况接近某种程度的推测。表示确定性推测的有“必得、必定、必然、势必、一定、一准、准、准保、定、定然;未必、未尝、未免、难免”等。其中“必定”等是表示必然的语气,“未免”等是表示未必然的语气。2.2 义务类语气副词表示说话人施事的意志或对说话内容的情感、评价。意志主要体现为规定、禁止或愿望,又可分为指令和意愿两个小类。表指令的语气副词有“万万、千万、切、切切、必须、高低、不妨”,它们主要用于祈使句中。表意愿的语气副词有“宁可、宁、宁肯、宁愿、偏偏、偏、就、就是、死活、非得、非、毋宁;只好、只得、只有、不得不;索性、率性、爽性“等,它们都体现主体对

24、某种行为、状态等的主观选择。情感类又分疑问和感叹两个小类,疑问语气副词主要用于疑问句中起加强或减弱疑问语气的作用,这样的语气副词有“到底、究竟、难道、何尝、莫非、别、别是;何必、何苦、何须、何妨、何不”等。感叹语气副词包括“太、多、多么、怪、真、好、可”等,它们主要用于感叹句中。评价类语气副词表示的是对已知事实的价值、特点等的评价,而不是对真实性的承诺。可分为关系和特点两个小类。表示关系的有“反而、反倒、却、反、倒是;甚至、甚而、甚至于”等,其中“反而”表示所在的小句与预期或常情相反,“甚至”表示一系列事实中最极端的或最不可能发生的,这二者在语义上都含有进一层的含义。表示性质特点的语气副词数量

25、最多,包括:难怪、怪不得、怨不得,原来、敢情;反正、横竖、左右、好歹;明明、分明、明;竟然、居然、竟、竟自,果然、果不其然、果真、当真;幸亏、幸、亏、幸而、幸好、幸喜、好在、多亏、亏得;毕竟、到底、究、究竟、总、总归、终究、终竟、不愧;偏偏、偏、偏生,正、正好、偏巧、碰巧、恰好、恰巧、恰、恰恰、可巧。“难怪、原来”表示“醒悟”,“反正”强调必然性,“明明”强调显而易见,“竟然”强调出乎意料,“果然”表示意料之中,“幸亏”表示侥幸,“毕竟”强调事物本来的特点、原因,“偏偏、恰好”强调偏离或契合。它们的共同之处是对于句子所述内容的性质或特点的主观评价。上面从表达功能的角度对语气副词进行了逐层分类,

26、这个分类系统可以归纳如下:附图三 语气副词的共现顺序3.1 连用的常规顺序在 11 个语气副词小类中,指令和意愿可以用意志来概括,指明类副词用法比较复杂,在讨论常规连用顺序时暂未涉及,所以这里主要讨论 9 类语气副词的共现顺序。根据我们对 1000 多个共现实例的分析并结合语感调查的结果,9 个类别的语气副词共现时一般依照下面的顺序(“”表示“先于”):A.证实B.疑问C.或然D.关系E.特点F.断定G.必然H.意志I.感叹(一)证实类语气副词与其他语气副词连用时总是在前面。例如:(1)你们瞧,订婚之后马上就会结婚。其实何必一番手脚两番做呢?干脆同居得了。(钱钟书围城) AB(2)他想着看来儿

27、子将来恐怕连他都不如。(方方定数) AC(3)其实他明明知道老会计严格地奉守着“我不沾你一分,你也别沾我一毫”的处世原则,不会吃他的“请”的。(张贤亮绿化树) AE(4)舌头一凉,马上联想到泻肚,其实心里准知道没有危险。(老舍习惯) AG(二)表示疑问的语气副词要位于表证实的语气副词之后,其他语气副词之前。例如:(5)加么,难道,也许,这个“胡乔木”真的就是胡乔木?(陈祖真的就是胡乔木) BC(6)老天爷啊,莫非你这会儿倒要收回我的嚼谷不成?(陈建功、赵大年皇城根) BD(7)难道当真还有比这更令人绝望的吗?(师陀期待) BE(8)既然我把泥土当作了花草的生态环境,那又何妨索性让它多带一些泥土

28、呢?(余秋雨山居笔记) BH(三)表或然的语气副词与其他语气副词连用时,不能先于表证实和表疑问的语气副词。例如:(9)二哥心里很不高兴,虽然脸上不露出来也许笑容反倒更明显了些,稍欠自然一些。(老舍正红旗下) CD(10)在过去,我们的卫生间简陋,也许确实是因为我们经济上落后,科技上落伍。(刘心武高雅的话题) CF(11)出了店门,他跟自己说:“明年端阳也许必须吃日本点心了!连我不也作了洋事吗?”(老舍四世同堂) CH(四)表示关系的语气副词位置比较灵活,但不能用于证实、疑问这两类的前面,也不能用于意志类的后面。例如:(12)那么,我想,像咱们这样有点用处的人,倒实在应当出来作点事,好少教我们的

29、人民吃点亏。(老舍四世同堂) DF(13)他曾多次往原单位写信,要求返回北京,甚至宁愿去干校。(袁绍杰王任叔之死) DH(五)特点类在前的语气副词连用,后面通常是断定、必然、意愿这三类语气副词。例如:(14)中山大学前历史系教授何肇发二十多年后这样认为,幸亏当年“造反派”根本读不懂陈寅恪的诗,不然陈寅恪极有可能当场被打死。(陆健东陈寅恪之死) EF(15)反正进去过的人必然的会记住,永远记住,谁是仇人,和仇人的真面目!(老舍四世同堂) EG(六)断定类语气副词相对灵活,但它不能用于必然、意愿、感叹这三类语气副词的后面。(16)张老师的确必须立即开展工作,因为,就在这时,他班上的团支部书记谢惠敏

30、找他来了。(刘心武班主任) FH(17)的的确确,这大地上的人和事该有多么广博多么复杂啊,哪能轻易地作出结论呢?(刘心武永恒的微笑) FI(七)必然类用于连用的语气副词的开头时,后面通常只能出现表意志的语气副词。(18)这样一来,他势必索性连工作也辞了。 GH(八)意志和感叹这两类语气副词只能用于其他语气副词的后面,不能用在前面。语气副词不仅大类之间有先后的顺序,每一个小类内部连用时通常也是有先后顺序的。以表特点的 E 类为例,它们在连用时一般遵循下面的顺序:E1 原来E2 反正E3 明明E4 幸亏E5 毕竟E6 竟然E7 偏偏(19)原来银幕上的基里莱,从侧面和半侧面看,居然与斯大林的相貌极

31、为相像。(丁贵明斯大林扮演者的悲剧) E1E6(20)反正,她拖着产后虚弱的身子,抱着嗷嗷待哺的婴儿,竟然一天也没有掉队。E2E6(21)幸而恰好随身带着雨伞,才没有被琳湿。 E4E7(22)但两个运动着的物体竟偏偏在那墙缺处汇合相撞,一个是高速的钢铁巨物,一个是毫无防范的小小肉身,焉能不呈惨相?(刘心武曹叔) E6E7再如表断定的“确实”和“根本”连用时,“确实”在前,“根本”在后。(23)他这个瘦小的,其貌不扬的,仅仅带了二十五万美元来到中国的小老头,确实根本不曾引起过中国官方人士的接待兴趣和注意力。(梁晓声激杀)表或然的“也许”、“几乎”、“至少”这三个类别,虽然可以互换位置,但总的还是

32、“也许几乎至少”这样的顺序。(24)我想,战士们穿着棉衣,带着七八个手榴弹,还有冲锋枪和三百粒子弹,山陡,地堡多,恐怕至少要十分钟才能冲到主峰!(老舍无名高地有了名)“大概”与“也许”属于同一个小类,二者连用时一般“大概”在前,“也许”在后。(25)他以为这大概也许因为二十多天没拉车,把腿撂生了;跑过几趟来,把腿遛开,或者也就没事了。(老舍骆驼祥子)即使是分别在没有包含关系的两个分句中,“大概”一般也用于“也许”之前。(26)我想大概有别的缘故,也许他不愿意别人提这些事情,也许他没有父亲,也许连母亲也没有。(巴金一个车夫)3.2 几类副词的可变顺序上面总结出的共现顺序是一种优先语序(prefe

33、rred orders)或强势语序(canonical orders),语气副词连用时通常遵循上面的语序规律,但有几类词连用时顺序比较灵活。(一)“反倒、甚至”与“也许、恐怕、几乎”连用时一般后置,有时也可以前置。例如:(27)当我突然摔门而出时,他们一定目瞪口呆。不。也许他们反倒相视一笑或一叹。(刘心武白牙)(28)他想,新的中国大概是由这些坚实纯朴的力量里产生出来,而那些腐烂了的城市,像北平,反倒也许负不起这个责任的。(老舍四世同堂)(29)他们也许时时做着家园的梦,牛的梦,犁头的梦,甚至闻着牛粪的气息,然而他们的故乡呢?(巴人说笋之类)(30)你们心里会想,如果只花几元钱,就可以舒舒服服

34、地坐在竹椅上,便能游览遍黄山的话,那是多么美妙的事啊!甚至也许还会想,最好竹椅有遮阳的棚盖儿!(粱晓声表弟)(二)“反而、反倒”与“竟然、确实”连用时,通常前置,有时也后置。例如:(31)待到凄风冷雨这一天,教员们因为向政府去索欠薪,在新华门前烂泥里被国军打得头破血出之后,倒居然也发了一点薪水。(鲁迅端午节)(32)我看见自己的丈夫给人家笑骂,倒实在受不住,觉得我的脸都剥光了。(钱钟书围城)(33)确实,岁月流逝,没有带走张艾嘉的魅力,反而却使她散发出成熟的智慧美。(三)有些类别的语气副词由于虚化的程度或表义特点的不同而体现出差异,比如表示或然的“至少、不过、几乎”在与“毕竟、反正、索性”等连

35、用时通常后置,但有时也可以前置。例如:(34)直说得白崇禧云里雾里,真伪莫辨,毕竟英使挨炸不过是昨天的事情。(35)看过一部电影,只看着一个大院里挂着许多红灯,真不知山西的老财们是怎样过的,反正在天津卫,至少在我们家,红灯是不许挂在院里的。(林希善人坊)(36)至少你毕竟并不随波逐流:价值的光辉于是得以闪烁其华。“至少”与“必须”连用时通常“至少”在前,“必须”在后,但有时也可以互换位置。(37)在过去,任何主修英国文学 的学生,在莎翁、乔叟、米尔顿三大师中,至少必须选读二个。(董鼎山莎土比亚的消逝)(38)他没有钱,而有个必须起码坐二等车才肯走的太太。(老舍一封家信)(四)“的确、确实”这类

36、表断定的副词位置比较灵活,很多情况下可以位于句首或其他语气副词的前面。例如:(39)的确,也许应当为他这样的学生专门办一种学校,或者把他同相似的学生专门编成一班。(刘心武班主任)(40)七舅舅来京时,的确几乎天天晚上吃完晚饭便赶往戏园子看戏。(刘心武七舅舅)(41)确实,当时惊喜万分的她竟已忘记了她面前的摄影组正在紧张地工作,把她与母亲相遇的情景一一摄入镜头。(石玲从女奴到名模)根据上面对语气副词共现情况的考察,我们可以概括出各类语气副词的连用选择关系和常规连用顺序(“”表示先于,“”表示后于):表一 语气副词的共现顺序附图3.3 语气副词排序的制约因素上面我们比较全面地考察了语气副词的连用现

37、象,总结出了各类语气副词连用的基本规律。这样的连用顺序表面看来纷繁复杂,似乎仅为语气副词所独有,其实它与整个副词的连用一样,都受制于几条最基本的语义、语用或认知的原则。.管辖范围原则很多语言成分,比如疑问形式、逻辑量词(quantifier)和各类状语都有其自己的辖域(scope),一些语法形式和语义表达的差异往往可以运用辖域这一概念进行解释。大量的研究都已经证实,语言成分的次序和其语义辖域的大小相对应,这是一种语言普遍现象。Jackendoff(1972)就注意到,在英语里,如果一个逻辑量词或一个否定成分出现在另一个的前面,它通常会有更大的辖域。沈家煊(1985)的研究证明,汉语也有同样的趋

38、势。Givn(1985)也注意到类似的很有意思的现象,在克里奥尔语里,无论其来源语言是什么,其动词的时体态标记都会采用下述语序:(完成体) (情态) (持续体) (动词)在上面三种标记中,持续体的语义辖域最窄,它只作用于后面的动词之上。情态标记的辖域宽一些,它的范围是整个命题。而完成体的辖域最宽,其辖域是一种“话语语用辖域”。辖域越宽,其形式的位置就越靠前。另外,不少语言里,如西格林兰的爱斯基摩语,后缀的语序和它们代表的意义的辖域有关联,即一个后缀与中心词的距离越远,它的语义辖域就越宽。(注:参看张敏(1998)第 225 页。)语气副词的连用顺序与语气副词的管辖范围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类别的语

39、气副词有不同的管辖范围,所以在同一个句子中共现的时候,有的一定在前,有的一定在后。比如“难道”、“莫非”这些语气副词只能用于疑问句中,它们在连用时,要位于除“看来”类以外的语气副词的前面:难道真的 难道也许 难道非得 难道竟然 莫非果然这可以从疑问语气副词的管辖范围大于陈述语气副词这一点得到证明。是非问句通常是在陈述的基础上加上一个疑问语调构成的。(注: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陈述句都可以加上一个疑问语调构成是非问句。这一点可参看黄国营(1992)。)相反我们不能说陈述句是由是非问句加上陈述语调构成的,也就是疑问语气的作用范围要大于陈述语气。“难道”、“莫非”用在是非问句中起加强或减弱疑问语气的作用,

40、它只能用在疑问句中,不能用在陈述句中。所以我们看到它在与其他语气副词连用时通常是前置的。沈家煊(2001a)指出,语言中表达主观情感的手段是多样的,语句中表情成分所作用的对象是多方面的,可以是一个指称对象,一个命题,甚至一系列的命题。在语气副词中,有些词通常作用于一个成分或一个分句,如“甚至、未必”;有些词则作用于一个命题或一连串的命题,如“看来、其实”等。所以它们连用时一定是“看来、其实”在前,“甚至、未必”在后。例如:(42)其实,张艺谋不仅未能读懂往事悠悠(可能他尚未读过),甚至没有读懂肖华。同一类语气副词,也可能有管辖范围大小的区别,比如“也”和“还”都可以表示委婉语气,(注:陆俭明先

41、生在关于表示程度浅的副词“还”(中国语文1984 年第 3 期)一文中指出,表程度浅的“还”有“勉强过得去”的意思,我们理解“虽不太满意但勉强过得去”是一种语气意义,因而“还”不仅有“主观增量”这样的元语用法,也有表委婉语气的用法。)这二者连用时一定是“也”在前,“还”在后。例如:(43)虽是头一次试写,倒也还看得过去,写完他把烟壶递给聂师傅,聂师傅两眼盯着乌世保看了又看,连连点头。(邓友梅烟壶)这样的语序与“也”和“还”的特点有直接的关系。表委婉语气的“也”是由表示类同的“也”发展而来的,表委婉的“还”是由表示持续的“还”发展而来的。“还”的作用范围是其后面的一个动作或事件,表示同一动作或状

42、态的持续,“也”往往涉及两个动作或事件,表示动作或者事件的类同,前者与动作的关系相对较近,后者与动作的关系相对较远。所以,连用时“也”在前而“还”在后,这样的特点在它们的委婉语气用法中也被继承了下来。同一个副词有时也有句中和句首两个位置,用于不同的位置,其管辖的范围不同。比如表示肯定的“确实、的确、真的”,它们有时可以在同一个句子中共现,位于句首的作用于全句,位于句中的作用于其后的谓词性成分。例如:(44)的确,他们的儿女们所受到的非人待遇,确实太多太多了,然而在杨静仁看来,“十年浩劫,属于我们家的一大胜利就是大家都活着,而且非常的团结。”(作家文摘)(45)确实对那件事我讲得也实在未免多了点

43、儿。(刘心武洗手)每个类别的语气副词通常都有其特定的管辖范围。管辖范围越宽在句子中越是靠前,“其实”和“的确”分别属于证实类和断定类,尽管“的确”类副词有时也可以用于句首,但它与“其实”用于句首的频次还是有很大的差别。我们在王朔小说中随机抽取“其实”和“的确”的用例各 100 个,对其使用情况进行了考察,结果如下:“其实”和“的确”的这种差别是有统计意义的(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因而可以认为这是有动因的,而不是一种随机现象。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之一就是二者有不同的管辖范围。表二 王朔小说“其实”、“的确”的使用位置句首 主语后 总计其实 70 30 100的确 1

44、2 88 100.主观程度原则主观化和语法化都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所以主观化与语法化一样也有程度的差别。Halliday(1985)就认为,情态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表达,他称其为取向(orientation),主观和客观的程度是有差别的,他把情态分为明确主观、非明确主观、非明确客观和明确客观四种,这四种情态取向构成一个主观程度由强到弱的等级:明确主观非明确主观非明确客观明确客观语言成分在语符序列中的位置与语言成分的主观程度也有密切的关系。通常主观性强的成分处于句子的外围,主观性弱的成分处于句子的内层。比如表示推测义的“也许、恐怕”和表断定义的“ 必然、一准 ”一定要先于表意志义的“ 必须、宁

45、可”,不能有“必须也许” 、 “宁可恐怕 ”、 “必须一准”这样的连用顺序,这与推测义、断定义的主观性强于意志义有关。传统上把情态分为认识情态和道义情态,已有的研究表明,认识情态很多是由道义情态演化而来。在一些多义情态词中,同一个形式往往可以用于表达两种类型的情态。比如,英语的“may“可以表达道义上的许可(如 you may come in now) ,也可以表示认知上的可能性(如 this may be your lucky day) ,而“must“ 可以表示道义上的义务(如 you must be here by seven) ,也可以表示推理必然性(如 that must be th

46、e mailman at the door) 。从历时的角度来看,这种多义现象是语法化的结果,即道义意义演变成认知意义,这在许多语言中都得到了证明。 (注:表认识情态成分先于表道义情态成分这样的语序规律在汉语能愿动词的连用中也有反映。可参看马庆株(1988)。 )主观化程度高的语气副词位置靠前这一原则也可以通过“至少、的确”这些副词在不同位置上的语义差别得到证明。前面说过, “至少、的确”这样一些语气副词连用时位置比较灵活,这是单纯就语法位置来说的,实际上,不同位置的语气副词语义并不完全一样。例如:(46)凭着一种本能,他感觉到石根先生未必会真的赏识一个见解周详侃侃而谈的中国小子。 (梁晓声激

47、杀 )(47)真的,打老婆,逼投河,催上吊的男子未必为妻所弃,也未必弃妻;揪丈夫的头发,咬丈夫的手腕的女人也未必预备琵琶别抱。 (王了一夫妇之间 )(48)我觉得,她的遵从,似乎确实包含着对她的母亲的体恤的成分。 (梁晓声冉之父 )(49)确实,对于读者来说,忆明珠似乎永远是一团猜不透的迷。 (徐兆淮进入佳境的忆明珠 )“真的”、 “确实 ”等用于句首和用于主语之后功能上有所不同,(46) 中的“真的”和(48)中的“ 确实”意义比较实在,与形容词的用法比较接近;(47)(49)中的“真的”和“确实”用于句首,相当于一个插入语,它和句子的其他部分关系不十分紧密,是对全句进行说明解释。(46)(

48、48)中与“真的”、 “确实”相应的主语“石根先生” 、 “她的遵从 ”是句子主语(sentence subiect),(47)(49)中与“真的”、 “确实” 相应的主语是说话人“我” ,是言者主语(sentence subject),前者的话语功能并不明显,而后者明显具有语篇连接功能。Traugott(1995) 认为语法化中的主观化表现在互相联系的多个方面:由命题功能变为言谈功能;由客观意义变为主观意义;由非认识情态变为认识情态;由非句子主语变为句子主语;由句子主语变为言者主语;由自由形式变为黏着形式。各个参项的变化代表着不同的主观化的程度。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 “真的”、 “确实”用

49、于主语后和句首的主观化程度是不同的,后者明显高于前者。再如“也”作为语气副词有强调和委婉两种用法,这两种用法在句子中的位置是不同的,委婉语气用法的“也”位置靠前,强调语气用法的“ 也”位置靠后。当“ 也”与“难怪、只好、幸亏”连用时,如果“也”用于“ 难怪”等副词的前面,通常表示委婉语气。例如:(50)可是我要说老实话,这个学生真不好教,真也难怪他宁可套车去拉一车粪。 (汪曾祺王全)(51)可不,这回事啊,也幸亏是大家伙儿出来自动地帮忙,要光靠我们派出所这几个人跟工程队呀,干的也不能这么快!(老舍龙须沟 )(52)金枝和小王虽然有点莫名其妙,也只好帮忙,把余下的东西全都搬进了西厢房。 (陈建功、赵大年皇城根 )如果语气副词“也” 用在“ 难怪 ”、 “只好”、 “幸亏”的后面,就只能是表示强调语气的:(53)难怪当时重庆的外交部长宋子文也不得不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