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产品经理系列 伟大的互联网产品 如何生长 腾讯科技记者 徐志斌 http:/ Edited by Roburite(郭大路)2010-4-6 Blog:http:/ Gmail: 豆瓣:http:/ QQ:261310181 目 录 一、 卷首语 -1 二、 顶尖产品经理对话 -3 马化腾谈做互联网产品:核心能力要做到极致 -4 史玉柱谈产品心得:首个问题是要“让谁心动“ -7 周鸿祎产品秘笈和盘托出:小版本成就大产品 -10 李开复解密谷歌产品核心:没有使用习惯作祟 -23 专访谷歌地球创始人:街景服务不侵犯个人隐私 -27 三、新产品经理访谈 -40 第一期 浪淘金周杰:互联网世界里巨
2、头没有持久优势 -43 第二期 酷讯张海军谈试错:产品经理常犯的三大错误 -51 第三期 Feedsky吕欣欣:渴望产品功能丰富是美丽陷阱 -62 第四期 校内网创始人王慧文:SNS壮大前的幸运与调整 -71 第五期 3G门户张向东:产品UI是种思想 蕴含魔鬼细节 -81 第六期 傲游陈明杰:大思路并不一定出彩 差别在细节 -92 第七期 暴风影音冯鑫:在核心功能之外要敢承认弱点 -104 第八期 到到网吴皓:网站关键是要让99%用户感觉便利 -115 第九期 李松谈嘀咕创办哲学:走草根而不是明星路线 -127 第十期 趣玩网周品:好电子商务网站要抓住两点关键 -141 - 1 - 一 一个好
3、的产品是如何诞生并长成的? 二 2002年6月,周杰前往Google,只是想进入搜索部门,没想到进入了广告部门,要开发Google AdWords 和Google Adsense。 当时搜索引擎竞价排名的鼻祖Overture正在游说Google,希望他们能成为合作伙伴,共同开发这一新市场。Overture告诉Google,一年能收入2到3亿美元。后者也一直这么认为。 没想到系统上线后,客户以野草般的速度增长,设计时的容量怎么也跟不上客户增长的速度。谷歌在第一年的时间里不断修改调整。直到一年后,广告开发团队才有时间去调查为什么这套系统能这么受欢迎。 周杰记得,出来的结果至少有两点:一是当时包括雅
4、虎在内的竞争对手同类业务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二是谷歌的技术占到了优势。他得出的结论是,“技术优势”。雅虎的技术弱势,导致PRM(每千次搜索产生的广告收入)值过低。 现在Google在广告市场的收入一年就达到100多亿美元。而曾号称是鼻祖的Overture早在2005年被Google击败,雅虎也在不久前向微软妥协。 校内刚刚将自己的名字更名为人人网。王秀娟曾记得,千橡在确定以校内网为SNS战略核心之前,尝试了5Q、猫扑等多个平台,但是彼时市场毫不理会,反而是收购过来的校内网的用户在自然生长。最后,千橡将所有的重心都聚集到了校内上,软银孙正义的目光也随之而来。 校内的投资人之一、联想投资董事总经理
5、刘二海对此有一个自己的理解,他说,关键在第一步是不是能形成湿的雪这句话迹近于巴菲特在自传中形容自己的财富起源要有个核心的用户群,他们的关系不能太远,要有一定的粘性,就像湿的雪一样,粘成团后才能越滚越大。 后来,这句话他再次和正在创办“滴”的韩毅说过。滴想做成一个实时的社交网络,内测3个月后,刘二海笑着问,是不是湿的雪的很重要?那边韩毅不断点头。 曾经我以为,一开始令人心动的产品走下来多半会是成功的产品。校内的创始人之一王慧文听到这个大摇其头,创办校内之前,他和王兴曾做过另一个网站,但是无功而返。直到校内网磕磕绊绊地做出起色,最终卖给了千橡。 - 2 - 微软也给了我一个答案。他们在一本关于叙述
6、自己Windows NT(这是他们一切操作系统的核心,不管是XP还是Vista,还是将要上市发售的Windows 7,都是在NT之上开发的)开发历史的书中说,为什么当时不优秀的NT,击败了技术都比它好的其他几项技术?和钱没关系,是因为Windows NT “后面有人在步骤、有计划、有组织地一片片的拼图”。这本书的中文名叫观止。 这几年,名博麦田创办了蚂蚁网。他的体会是,做产品不好做,非常不好做。想做好很不容易。一个好的产品经理,需要很全面的知识背景,还要有很好的创造力。 三 不久前,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在给内部产品经理培训时的一份笔记被一位博客披露了。其中他在开场就说到,互联网同类产品竞争激烈,只
7、有抓住用户的心才能持续走下去。产品要赢得用户的心,要从一些小的点来赢得用户。 马化腾强调和介绍的法子,其实是笨法子。“发现产品的不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产品天天用。天天去看,去论坛,去博客、去订阅。产品经理要敏感点,找出你的产 品不足之处。有的产品经理说找不出来,这很奇怪。产品上线的时候坚持三个月天天用,问题是有限的,一天发现一个,解决掉,这样慢慢的已经开始逼近你那个很 有口碑的节点了。不要因为工作没有技术含量就不去做,很多好的产品都是靠这个方法做出来的。” 这个法子和史玉柱的类似。不是互联网人的他做一个网游公司,居然能快速异军突起,这不能不让人佩服。报道就说过,他每天都要花几个小时闷头玩游戏,
8、和玩家聊天,以发现产品的不足。一样都是笨法子。 史玉柱、马化腾都是自己公司的首席体验官、首席产品经理。而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如果没有乔布斯, 如iPhone那些让人激动的产品可能就不会诞生在苹果了;李彦宏在外界低调,但是离职的百度高层一说起他就敬佩得一塌糊涂李彦宏对搜索引擎的理解,在产品会上他提出的小问题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如周鸿祎,他在调研一个行业,触摸一个产品时,神情是全神贯注,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对方,一下子就沉浸进去。 如果把上述这些人定义为已经成功的产品经理,他们的特点已经显而易见。新一代互联网产品经理人此时正在崛起,正在追赶。他们会有什么新的特质?他们的产品也能缔造一个未来的互联网帝国
9、吗?腾讯科技将一一邀请这些优秀的,或正在创业中的产品经理做系列访谈。 是为腾讯科技新产品经理系列访谈序。(文/徐志斌) 腾讯科技注:本周五(8月14日)开始,腾讯科技将展开系列新产品经理系列访谈,邀请业内优秀的,或正在创业中的产品经理进行对话,每周两期。第一期嘉宾为前谷歌技 术总监、浪淘金CEO周杰。也更多欢迎创业者、产品经理和我们联系。邮件:benxu#(发送邮件时请讲#换成) - 3 - 顶尖产品经理对话 - 4 - 马化腾谈做互联网产品: 核心能力要做到极致 图为腾讯CEO马化腾 - 5 - 腾讯科技讯 近日,网上流传的一篇腾讯CEO马化腾关 于产品设计的内部讲座受到了互联网技术人员的广
10、泛追捧。事实上,在中国的互联网领域,如果说到做产品,恐怕无人能出腾讯之右。在这家拥有3000多名研发 人员的公司,最多时曾有300多款产品,而且90%以上都在市场上占据着领先地位,申请了1600多项专利,专利数量甚至比中国其他互联网公司的总和还要 多几倍。为全业务布局互联网行业腾讯规划最具用户价值的产品,马化腾不仅仅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更是公司的首席体验官和第一产品经理。 把产品做到极致 据 熟悉腾讯的人透露,马化腾每天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体验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在这个主题为“产品设计与用户体验”的内部讲座中,马化腾特别强调了对产 品核心能力的关注。他表示,任何产品的核心功能,其宗旨就是能
11、帮助到用户,解决用户某一方面的需求,如节省时间、解决问题、提升效率等。而产品经理就是要 将这种核心能力做到极致,通过技术实现差异化。 “我们不能做人家有我也有的东西,否 则总是排在第二第三,虽然也有机会,但缺乏第一次出来时的惊喜,会失去用户的认同感。这时候,你第一要关注的就是你的产品的硬指标。”据马化腾透露,腾讯 在做网络播放器QQ影音的时候,在产品指标上曾经也有很多选择,如网络播放、交流、分享功能等,但是最后都砍掉了。然而在最基本的硬指标上,如播放能力、 占用内存等,QQ影音的核心性能和速度都远远超越了竞争对手,所以推出之后发展的势头很好。这种极致的感觉也体现在QQ传文件快的优势被腾讯复制到
12、了离线 传和邮件传的方式当中,“用户说,我要传大文件,找了半天找不到可以传的地方,万般无奈之下用了QQmail,居然行了,于是我们的口碑就来了。” 极致核心能力产生口碑 过 于有很多人都诟病过腾讯的品牌和产品过于低龄化。对此,马化腾认为,品牌不是自己封的,一定要有实实在在的产品,满足到各个阶层的人,他们认可了,会给你 这个品牌赋予很多内涵。过去腾讯在年轻、娱乐产品方面很强,包括现在娱乐产品也很强,这既是优势也是劣势。“但做口碑就要关注高端用户、意见领袖关注的方 向。以前,我们的思路是抓大放小,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但是现在来看,高端用户的感受才是真正可以拿口碑的。” 如 何提升高端用户的关注,
13、不仅要在基础功能比较好的情况下需要考虑邮件搜索、RSS聚合等“很炫”的服务,而且在产品已经成型的情况下,对待高端用户的心态 也要不一样。“比如允许用户在我们的QQmail上使用别的邮箱。之前我们自己心里打着小九九,只让用我们的,但是这些小九九,高端用户是看得出来的,所 以要改掉,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方便用户。”马化腾认为,产品经理要关注最最核心、能够获得用户口碑的战略点,如果这块没做透,结果只能是用户过来,失 望,再花更多的精力弥补,这是得不偿失的。“当用户在自动增长,就不要去打扰用户,否则可能是好心办坏事。这时,每做一件事情,每加一个东西都要很慎重的 考虑,真的是有建设性地去增加产品的一个
14、口碑。当用户口碑坏掉后,再将用户拉回来很难。” - 6 - 做最挑剔的用户 作 为拥有近4亿活跃用户的腾讯,哪怕产品一点点的瑕疵,都会引发用户大量的不满,因此马化腾特别要求腾讯所有的产品经理都要“做最挑剔的用户”。他表示,发 现产品的不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天天用你的产品。产品经理只有更敏感才能找出你产品的不足之处。“我经常感到很奇怪,有的产品经理说找不出问题,我相信如 果产品上线的时候你坚持使用三个月,问题是有限的,一天发现一个,解决掉,你就会慢慢逼近那个“很有口碑”的点。不要因为工作没有技术含量就不去做,很多 好的产品都是靠这个方法做出来的。这些都不难,关键要坚持,心里一定要想着,这个周末不
15、试,肯定出事,直到一个产品基本成型。” 马 化腾认为一个好的产品经理要主动追出来,去查、去搜,然后主动和用户接触,解决。“有些确实是用户搞错了,有些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产品经理心态要很好,希 望用户能找出问题我们再解决掉。哪怕再小的问题解决了也是完成一件大事。有些事情做了,见效很快。产品经理要关注多个方面,经常去看看运营,比如说你的产 品慢,用户不会管你的IDC(互联网数据中心)差或者其他原因,只知道你的速度慢。” 互联网产品设计的“马化腾法则”: 1、为产品订立优先级和先后次序。 2、不强迫用户。不为1%的需求骚扰99%的用户。 3、研发机制保证,产品迭代要快,快速实现、快速响应。 4、图案和
16、简洁并不是一对矛盾体。 5、要丰富自己的角色,做最挑剔的用户、笨用户。 6、产品经理第一要关注产品的硬指标。 7、技术核心能力非可复制性强,让极致核心能力产生口碑。 8、在局部、细小之处的创新要永不满足。 - 7 - 史玉柱谈产品心得: 首个问题是要“让谁心动“ 图为巨人CEO史玉柱 - 8 - 腾讯科技讯 8月18日上午,巨人CEO史玉柱与腾讯科技展开对话,这也是腾讯科技新产品经理系列中的一场特别访谈。对话中,史玉柱谈起了对产品经理及互联网产品 的看法。他说,优秀的产品经理一定是综合素质比较高,特别是对市场有很好的洞察力,同时,有良好的情商,能很好组织、调动各种资源。 史玉柱表示,有些产品尽
17、管推出时很受欢迎,然而并没有在市场上成功地走下去,“大家往往会看到让所谓专家、媒体心动的产品,却无法获得市场好评。专家、 媒体有自己观察产品的角度,但市场和真实的消费者往往只在乎体验。真实体验之后,感觉产品对自己需求的满足,才可能心动。而那些让专家心动的产品 未必满足消费者。” 腾讯科技:定义产品,互联网产品(如网游)与传统中看得见,摸得到的实物产品有什么区别吗?什么是好产品? 史玉柱:互联网本身只是一个载体,在这个载体上销售或购买,构成互联网消费。本质上,互联网产品与传统产品没有区别。比如,购买纸质的小说或在互联网上下载阅读,虽然载体不同,消费者购买的其实是内涵一样的需求。网络游戏本质上和任
18、何娱乐产品一样,只是借助于互联网这个平台销售和消费而已。这和人类发明无线电之后,可以通过收音机收听戏剧,而达到去剧场消费的情况一样。 简单说,好产品就是消费者欢迎的产品。任何其他标准都没有消费者投票更符合产品的根本价值。 腾讯科技:一个互联网产品从他诞生到最后在市场上火热,受到欢迎,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因素? 史玉柱:就产品而言,是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需求。任何成功的产品,必然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典范。 腾讯科技:我们也看到,为什么有些互联网产品很让人心动,但是最后没有取得成功,相反一些什么特色都没有的产品反而最后闯了出来。会是什么让那些令人心动的产品很快消亡? 史玉柱:首 先要回答的问题是“让谁心动
19、?”大家往往会看到让所谓专家、媒体“心动”的产品,却无法获得市场好评。专家、媒体有自己观察产品的角度,但市场和真实的消 费者往往只在乎体验。真实体验之后,感觉产品对自己需求的满足,才可能“心动”。而那些让专家“心动”的产品未必满足消费者。 腾讯科技:怎么样才能做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史总对于产品发展的心得和经验是什么?巨人是怎么去立项或是决定购买一个产品的? 史玉柱:优秀的产品经理一定是综合素质比较高,特别是对市场有很好的洞察力,同时,有良好的情商,能很好组织、调动各种资源。 - 9 - 产品发展的经验了解市场。 立项、购买是否立项阶段之前,往往都需要经过各种测试。测试就是用户调查。能获得用户认
20、可的产品才能立项。购买产品则需要看产品和团队,如果产品只在概念阶段,但团队非常好,也会让我们下决心购买。 腾讯科技:外界的看法常常把史玉柱、马化腾、乔布斯等CEO也看成是优秀的产品经理。不过,关注产品和企业运营之间,史总是如何协调的? 史玉柱:拥 有好产品是基础,企业运营的根本目的,是组织、协调各种资源做出好产品,然后把它推销给消费者。重视产品,让企业运营围绕开发好产品展开,而不是虚幻的企 业运营。所以,我不认为自己不关注企业运营,也不认为马化腾、乔布斯关注产品有什么问题,其实,这就是企业“实实在在”做事情的方式。 腾讯科技:如上述CEO被认为是产品的灵魂,一旦脱离了关注产品,这些产品会不会经
21、历重大的变化或是波折? 史玉柱:企业给社会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产品,CEO不关注产品关注什么呢?为什么要脱离关注产品呢?(文/徐志斌) - 10 - 周鸿祎产品秘笈和盘托出: 小版本成就大产品 图为360安全卫士董事长周鸿祎 - 11 - 腾讯科技讯 过瘾,十分的过瘾。周鸿祎一聊到产品时眉飞色舞,整个人就像变了个样子,甚至连坐都不坐不住。 9月2日,周鸿祎做客腾讯科技新产品经理系列访谈,期间他将自己多年的产品心得和盘托出,甚至访谈中都不需要腾讯科技发问。不得不说,这场访谈也是在新产品经理系列访谈中最精彩的对话之一。前言少叙,以下为周鸿祎访谈精彩观点及文字实录,以飨网友与众产品人。 精彩观点:
22、- 打动用户的需求,这个话题好像很废话,但是最质朴.有很多产品他们并不是在真正打动用户需求,他们是在发明用户需求甚至幻想用户需求,甚至逆着用户需求在做,在一小群高端用户里获得一种认可,就以为获得成功。 - 互联网产品是一个需要不断运营、不断持续打磨的一个产品。人家说好的产品是运营出来的,不是开发出来的。 - 好的互联网产品有两个特性: 首先它要能在一个点上打动用户。第二,它一定是一个靠持续改进、持续运营出来的东西。 - 今天微软如果还拿做软件这种几年磨一剑的思路做互联网,而不是用运营的思路,这叫缘木求鱼,等于你没有按照互联网产品的规则里做,你的产品自然不成功。所以最后微软也明白不能再用原来自己
23、的文化来做,来找雅虎的人做,一定要用互联网的规则来做。 - 今天在互联网上大部分的产品都是免费的,用户把你抛弃的成本就是用户点一下,而且搜索引擎提供了很多便利性,让你找到很多同类的东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对产品变得更加挑剔。反过来这个产品激发了用户的很多需求。 - 无论你的想法高明或者不高明,都不如用户的选择高明,所以任何美妙的想法,不如先把它简单地做出一点点,就拿到市场上做实验,因为一旦对了,你马上能看到 增长,你能迅速跟进。一旦不对,你调整的成本也很低。这样的话,你用用户来作为你的试金石,集小胜为大胜,通过点点滴滴的进展最后来获得成功。 - 都说要做到专注和极致,但是怎么进一步理解?我
24、的感觉是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在产品方向上一定要先学会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很多产品经理第一个阶段是学会加法,希望在自己的产品里做很多功能,其实这往往违背了互联网的规则。 - 反正产品是持续改进的,所以不要期望某一个版本做到革命,是靠很多个小版本来做到革命。 - 12 - - 我要求自己首先是个大产品经理。事实证明,丁磊也好,马化腾也好,他们到现在都不脱离产品岗位,你搞所谓抽象的管理,你就容易失去所谓的方向感。所以我们还是要靠一个产品团队在做。 - 特别强大的推广,有时反而成为了一个把自己眼睛蒙蔽住的东西,让你没有意识到当时面临的危机。 以下为现场对话文字实录: 腾讯科技:周总你做客户端的感
25、觉和心得是什么?什么样的客户端是一个好的客户端? 周鸿祎:互 联网产品有两个特点,大家可能会比较忽视的:一个是互联网产品它要有一个灵魂,也就是说你在不同的领域做,你要符合这个领域的一种游戏规则,你要能打动用 户的心,如果这一点没有做好,也就是战略方向没定好,你没有打动用户的心,那么你的产品外观做得再华丽,界面再漂亮、后台再强壮,这种产品也很难成功。所 以我觉得打动用户的需求,这个话题好像很废话,但是最质朴,有很多产品他们并不是在真正打动用户需求,他们是在发明用户需求甚至幻想用户需求,甚至逆着用 户需求在做,在一小群高端用户里获得一种认可,就以为获得成功。 比如像看一辆车,看 它的外表怎么样,有
26、什么特点,有什么功能,功能多不多。后来我发现互联网里,可能跟传统世界不一样,互联网里变化特别快,而且用户的切换成本为零,一点鼠 标就行了。所以互联网产品里,对这点的感觉特别强烈,你能不能在一个点上,能够抓住用户的心,能够满足一个用户已经存在但是巨大的需求,或者是存在但是用 户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一个隐藏的需求,但是绝对不是在互联网去教育用户,让他改变他的需求,去生造一个需求。 就 像所有的SNS,比如在开心网之前,所有人都在抄袭FaceBook,但是一个比一个抄得像,颜色、界面大家都在抄,但是这些产品都不太成功。就是因为大 家没有摸对用户的脉,最后开心可能自觉不自觉地,碰对了用户的脉,中国互联网
27、用户到社交网站,跟朋友打交道,实际上是以开心、娱乐为主旨,所以这种简单、 容易上手、好玩的小游戏,而且门槛非常低,这种小游戏就成了触动用户的点。这一点触对了,我认为其他的就是战术,这个产品基本上就做对了。 第 二点,即使包括互联网软件,跟传统的软件还有PC也都不太一样,过去你做软件,只要定期把一张光盘发布出来就好了,比如说IBM、苹果造电脑,把电脑造出 来在市场卖,作为一个比较物化的东西,不可能经常改,这种产品比较稳定。我觉得互联网产品是一个需要不断运营、不断持续打磨的一个产品。人家说好的产品是 运营出来的,不是开发出来的。 腾讯科技:周总您用“打磨”这个词,我的理解是,一群人始终围绕这个核心
28、的东西在不断做? - 13 - 周鸿祎:我 如果不用“打磨”这个词,换一个词叫“持续改进”,也就是说一个好的互联网产品,并不是把这个产品卖给用户就完事了,实际上互联网的产品经常是一个桥梁, 是一个媒介,通过你这个媒介,实际上是你这个公司提供了服务,传递给客户。我一直认为互联网产品的本质是服务,产品本身,包括今天你用的手机,后面是电信 的服务,能打电话。QQ聊天背后也是一整套的服务。所以既然是一个服务,软件和网站都是一个载体,都是一个桥梁,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这个载体,你把 服务传递给用户,用户的需求不断地在变,你能感觉到,你就要随时调整。 调整的方法可 以是每天不断地去改进这个产品,改进这
29、个服务,这是狭义的持续改进,比如发布版本。但是广义的,我觉得也包括一些运营方法,比如服务的方式,服务质量的提 升。所以我觉得好的互联网产品,我总结起来都有这两个特性:首先它要能在一个点上打动用户。第二,它一定是一个靠持续改进、持续运营出来的东西。所以这是 互联网产品的一个魅力。 我举个例子,微软的Vista其实是比较失败的产品,但是为 什么早几年XP都成功了?因为在传统软件时代,微软基本上可以知道用户的需求,需求不是很多,然后微软在屋里花几年时间组织一帮人把这个东西开发出来,然 后发布出来就可以了。但是今天互联网时代变了,所以花几年做Vista,等你几年做完了,用户的需求早就不知道变成什么样子
30、了,市场也变了。所以他们发现 里面的需求离用户很远。假如不考虑盗版这一点,我觉得微软的操作系统对用户需求的把握还不如这些做盗版的人对用户需求的把握。他不知道老百姓是要安装快 速,是要资源更省,是要操作更简单。 所以也出现了微软做了很多宣传,你觉得莫名其 妙,觉得不是你要的,但是微软毕竟是操作系统的巨无霸。他拿这种思想去做互联网,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Google所有的产品,除了发布那一天起,你觉得 这个产品出来了,从此之后,你好像感觉不到大的发布,可能每几个月、每几个星期,甚至有的产品每几天都有小的改变,这就是互联网的思路,你的产品一定是让 人去用的,用户每天用,就有很多反馈,你就不断反馈。 G
31、mail用了好几 年,2004年发布到了今年才把Bate字样去掉。所以今天微软如果还拿做软件这种几年磨一剑的思路,而不是用运营的思路,这叫缘木求鱼,等于你没有按照 互联网产品的规则里做,你的产品自然不成功。所以它互联网产品上,为什么最后微软也明白不能再用原来自己的文化来做,他来找雅虎的人做,他一定要用互联网 的规则来做。否则的话,他原来做操作系统那么强有力的技术,可能他不能用做互联网的思想来做互联网,他就打不过Google。 腾讯科技:您也简单地讲到了一点东西,用户的需求是跟着时间在变,是不是意味着产品提供的功能或者服务,也在不断地跟着用户的需求在延伸,所以你的持续改进包括增加外围产品延伸这方
32、面? 周鸿祎:现在互联网,我觉得还跟原来有一个很大的变化。虽然我们每个人都会说以用户为中心,以市场为中心,这话太俗了。但是正是因为这话太俗了,很多人做不到,只是停留在嘴面上。比如很多人做着做着就会又以公司为中心。 - 14 - 比 如我曾经看过某一个大公司内部的报告,他说我们公司要做一个IM,整个PPT做的就给公司高层证明,我们为什么要做IM是因为我们要打败腾讯,这个IM可 以给我们内部产品带来整合,这个产品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价值。从头到尾没有谈你对用户创造了什么价值,用户为什么要用你这个产品。没有真正从用户出发。这种 产品,只要你看到它的出发点,还没有开始做,你就知道这个产品必然是失败的。 我
33、刚才 谈的这些论点都是要从用户出发。你刚才提到一个问题,今天的互联网给了一个变化,过去没有互联网之前,我认为信息是非常匮乏的,今天互联网带来的是信息过 载,任何产品、任何服务,在互联网上都有很多东西。用户的转移成本原来是很高,比如买了电视,已经买了,不可能再把它丢掉垃圾堆里,所以有时候你的产品不 完美,用户也能接受。但是今天在互联网上大部分的产品都是免费的,用户把你抛弃的成本就是用户点一下,而且搜索引擎提供了很多便利性,让你找到很多同类的 东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对产品变得更加挑剔,反过来这个产品激发了用户的很多需求。所以这时候谁能够最贴近用户,通过自己的产品接近用户,然后敏锐 地感觉到用
34、户脉搏的变化,把自己的产品及时调整,我觉得这才是成功的产品。 比如当年有一个软件,一个是Winamp,是最早的MP3播放器,还有很早的压缩软件,ZIP,这两个软件在刚出道的时候,都是互联网软件,每天都发布新的版本,不断地在改进用户变化。我觉得这点特别重要,今天做互联网产品,不能闭门造车。 反过来我也总结了一个重要的经验,我也在想,为什么过去闭门造车还可以,今天互联网的用户需求已经被高度地刺激起来,因为时代在变,用户在变,市场在变,用户的想法在变,而且用户现在特别容易喜新厌旧,切换成本很低。 所 以这种切断下,你窝在屋里,你自己想得再美,如果你脱离市场,最后你一定偏离这个方向,最后你做的东西在市
35、场上一定不成功,而且成本很高。你在一个屋里做 了几年,这个产品的成本就很多了。相反无论你的想法高明或者不高明,我认为都不如用户的选择高明,所以任何美妙的想法,不如先把它简单地做出一点点,就拿 到市场上做实验,因为一旦对了,你马上能看到增长,你能迅速跟进。一旦不对,你调整的成本也很低。这样的话,你用用户来作为你的试金石,集小胜为大胜,通 过点点滴滴的进展最后来获得成功。 这里面还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比如腾讯今天是一个很 成功的商业模式,难道这是马化腾一天想出来的吗,肯定不是,如果当年马化腾刚出道的时候,就想得这么复杂,那今天腾讯就没了。如果今天任何一家公司做这么 多事,做得这么复杂,等你开发出来,
36、这个东西也就不工作了。当年马化腾自己也说,就是一个聊天工具,比ICQ简陋,简单,它就打动了用户的一个需求,因为 要交友,然后就受到欢迎。 我虽然认为我做客户端,可能从资历上要比马化腾要深,因为 我做客户端很多年前就开始做了。但是我曾经很客观地说过一个问题,比如你要模仿QQ做一个东西,是不是就没有马化腾了?当年在方正的时候,也建议过公司做 即时- 15 - 通讯,但是当时我认为,我是做传统软件出身的人,如果我当时也想到了ICQ的想法,我在产品的细节和技术上比马化腾做得好,但是我可能没有马化腾做得 成功。因为我们俩的背景不一样,我是做传统软件的人,当年97、98年,我整个的思想虽然已经有点互联网化
37、,但是还是靠传统软件比较近。但是马化腾这批人 是润迅出来的,是做传呼服务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马化腾他们在的上一个企业不是做软件的,是做运营服务的企业,所以这点上我觉得给马化腾以很大的帮助。 马 化腾他们后来下定决心自己做QQ的时候,他们不是用做软件的思路来做,是用做服务的方式。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分水岭,在这一点上,马化腾在很早期就掌握了 互联网产品的规律,把它做成一个服务来做,做成一个运营的东西来做。后来他们在QQ上不断地打磨,不断地持续改进,所以QQ就增加了很多内涵,很多的服 务。QQ能够成长为中国互联网最强力的公司,这确实是跟腾讯对互联网产品运营的持续改进的理解,我觉得是紧密相关的。 腾
38、讯科技:我听周总讲这些东西的时候,有一个感觉,比如一个很棒的产品经理,他的产品会和他过去的经历和从事的事业都关系,然后导致他这种思想的形成? 周鸿祎:有 句通俗的话,如果你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榔头,过不了多久你就会把所有的问题都看成钉子。但是实际上,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是各有利弊。你原来的积累固然 是你的财富,当你在开创新的产品、新的事业的时候,你必然会受到原来的一些影响,这样的话,如果从有利的方面讲,你可以借鉴一些原来的经验,这样的话,对 你会更有帮助。但是从另外一方面讲,如果你做一件根以前不一样的事情,如果你不能有所转变,而还是停留在过去的框架里,很有可能做不成。 再 举个例子,比如web
39、2.0,我觉得甚至包括腾讯自己,包括GOOGLE,包括这些门户,大家在2.0来的时候都看错了。都知道2.0是UGC, 过去1.0做产品的人是强调以内容为王,所以大家都以内容为核心。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在想怎么通过UGC来产生内容,所以新浪会做名人博客,但是大 家都发现,都是把自己的强项嫁接到新的领域里了。 但是我们后来发现社区里的内容并不 重要,而是人际关系,是人跟人的互动,这个互动本身很重要。就像我跟你聊天,咱们俩聊天很重要,但是聊的内容可能很快就忘了。由于游戏规则的不一样,包括 很多优秀的产品经理,可能在新的领域都摔了跟头,都没有把握用户需求。这样的话就变成你的势力越强大,你的投入越大
40、,最后就南辕北辙,你在错误的方向上跑 得越远。 从前面两点推出第三点,是我做产品的体会,都说要做到专注和极致,但是怎么 进一步理解,我的感觉是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这里我有两个体会,一个在产品方向上,一定要先学会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很多产品经理第一个阶段是学会 加法,希望在自己的产品里做很多功能,我们很多网站上的产品评测往往误导了大家,产品评测往往是谁的功能多就加分,谁的功能复杂就加分。其实这往往违背了互联网的规则。 - 16 - 今 天的互联网和以往不一样,互联网的早期是一些先知先觉的IT用户在用,这种互联网跟大众生活还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今年中国已经有了3亿网民,这时候网络生 活和社会生
41、活已经融为一体了,你在线下跟朋友交往,在线上跟他也是有同样的交往。所以这时候网上的服务已经不是为极客们在设计东西,而是要变成一种大众消 费品,甚至变成一种快销品。当你变成一个快销品,像洗发水,我说做推广互联网的服务,就跟卖洗发水、卖大众消费品是一样的生意,这时候按照定位理论来说, 用户是记不住那么多的,用户也不关心你的产业规则,用户不关心理论,也不关心你用什么技术,用户关心你是什么,你要有鲜明的定位,我为什么用你,我有什么 样的好处。 所以在这样的时代,做产品一定要做减法,一定要找对一个点,在这一个点上把它做到极致,否则你什么功能都做,最后什么功能都不突出,先不说你的资源有限,不够分配,你就是
42、资源很大,做的产品没有特色,没有自己鲜明的卖点。 举 个例子,360在起步的时候并没有杀毒的技术,那些杀毒公司也看不上360,他们更关注代理商,更关注渠道,更关注收入,他们并不真正地关注用户,在互联 网上安全形式已经变化,用户每天在遭受流氓软件的攻击,因为做杀流氓软件是没有利益的,他们也无视这个市场。360并不是做杀毒软件出身。但是就做全中 国、全世界最好的免费查杀流氓软件的中心。无论你是江湖老大做的流氓软件,还是下三滥小工作室做的流氓软件,我全部通杀。而且我确实解决了客户的问题。我 这个点,可能按照技术观点,它比杀病毒要 小很多,但是用户有这个需求,而且我们在这个点上非常专注,一下就迅速在中
43、国就赢得了上亿的用户。当我赢得上亿用户的时候,就证明我这个方向走对了,一旦 证明我这个方向走对了,我就可以迅速地,比如我招了很多技术人员,我也买了很多国际先进的技术,我就迅速跟进,因为流氓软件都变成木马了,所以我们现在开 始查杀木马,你不能一味地查杀,还要防御,让木马不能进来。所以我们不仅有了新的查杀木马的引擎,也给机器打补丁,包括我们在浏览器里进行防护,所以我们 有了安全浏览器。当我们的用户群足够大之后,我们又买了国际上最先进的杀毒技术,包装出一个免费的杀毒,让用户免费去用,可能下面我们还有免费的防火墙。 这样的话,迅速地满足用户一系列的产品需求。 这是用了三年到四年的需求,不断地把握客户需
44、求打磨出来的。这有点像腾讯走的路子。 周鸿祎:但是反过来说,如果当初我们野心勃勃地说,我们 要进安全领域,我们要做杀毒,因为杀毒人家做了20年的事,你不可能在两个月做完,你可能要作5年,弄一个很庞大的系统,可能今年360还发布不出来,或 者如果发布出来了,你弄一个庞大的东西,用户不一定会接受。在互联网里,我刚才说的这些论点可以归结为一个实质,就是用户决定一切。我说有的时候你的功能 能吸引用户,有的时候你的功能并不能吸引用户,是有了用户,才能把这个功能做起来。 所以有的人把先后次序弄错了,他是靠我不断地推功能去拿用户。事实上今天哪怕你靠一个功能,能找对用户的心,你有了用户才能有资格做更多的功能。
45、腾讯今天就是因为客户足够多,所以做什么功能,什么功能都能起来。 - 17 - 还 有一个思路,结合到做减法,和不做加法这一点,对整个开发产品的模式也提出了革命。刚才我讲的是软件创造一个互联网产品的思路。实际上对你的整个的产品研 发,反正这个产品是持续改进的,所以不要期望某一个版本做到革命,是靠很多个小版本来做到革命。所以在互联网开发上,现在很多敏捷开发,跟这些东西的模式 是非常一致的。也就是说并不是在一开始就策划一个庞大的技术体系,而是从一个点开始切入,甚至是做一些哪怕比较简陋的原型,哪怕是做一些比较粗糙的第一个 版本,但是最重要的是尽快把它发布到用户手里,然后在得到市场的验证和指点之后,再来
46、进行调整。不要怕有时候重做一个产品,或者在将来的时候,再把这个产 品做改进,相反,我们有很多经验教训,有时候你规划很宏大的东西,从自己出发,从公司出发,技术复杂度也特别大,但是最后可能投入产出比不成正比。 今 天互联网上,包括MYSPACE、FaceBook、Twitter,都是在过去几年里不断滚动起来的。今天你要在传统领域造一个汽车,你没有生产线,没 有很多人,确实没有办法颠覆传统的巨头。可是在互联网上,互联网产品的魅力就决定了,即使这些巨头很强大,有无数多的研究院,有无数多的开发者。但是如果 你掌握了互联网的规律,可能你用不多的人力,你只要瞄准用户的点,同时在技术开发方面,采用小步快跑,循
47、序渐进不断试错的思路,我觉得反而有可能会超过大 公司。 可以看到美国雅虎就很负面,它跟微软都有很典型的现象,他们都是后知后觉,看 到别人做什么方向,当他们看到这个方向的时候,其实抛弃了原来的做事规则。这不是小公司的游戏规则,这已经形成了今天互联网的游戏规则。甚至当微软收购了 一个产品,结果你会发现,本来几个人就能做得很成功的东西,到了大公司平台,有了更多的钱,有了更多的人,最后把这个产品做消亡了。因为大公司做事都是从 高处着眼,从大事做起。还没有做之前,就把这个事规模得很宏大,把未来10年的复杂性都考虑了,万一有一天我们做大了,这个事我们要怎么弄。最后这个系统 真的就很复杂,就需要更多的人,这
48、事又会有更多的人把它弄得更复杂。最后人多了之后,沟通的成本又急剧上升,最后执行力就下降。这种东西我就管它叫看上去 很美。我也经历过这种过程,我在雅虎也做过。 看上去很美,理论上很宏大,很完美,无 懈可击,跟他竞争的公司都有很多缺点,比如YOUTUBE有很多缺点,但是它动作很快,不断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但是大公司做得很完美的产品,往往因为太完 美了,所以很长时间用户用不到,所以用户提出来的需求,一个简单的系统改起来容易,还有一个简单的系统容易改。这就是两个完全不同做产品的哲学。所以今天 多少小的互联网公司,在某个领域能够战胜大的互联网公司,有时候你会感慨,真的不是由钱来决定的。 腾讯科技:我 们现在再去看360,它现在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