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创意产业 发展报告 中国地产链 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 1 目 录 前 言1 发展研究篇 3 第一章 创意产业概念界定 4 第一节 创意与文化 4 第二节 创意产业的涵义 5 第三节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创意产业 7 第四节 对创意产业的不同界定 9 第五节 符合我国实际的创意产业界定 11 第二章 中国发展创意产业的现实性 15 第一节 调整产业结构的有效途径 15 第二节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选择 17 第三节 提高生活质量的现实要求 18 第四节 创造社会财富的崭新手段 20 第五节 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纽带 20 第六节 构建和谐社会的活力之源 21 第三章 中国创意产业发展问题与关键因
2、素分析 22 第一节 现存问题的定位分析 22 第二节 发展动力的客观探讨 26 第三节 发展模式的深入研究 27 第四节 保护创意的市场规范 28 第五节 提升价值的产业整合 29 理论探讨篇 31 第一章 实施创意世纪计划 开展创意中国行动 32 第二章 三大产业结构发展演变的规律与趋势及对文化发展的意义.41 第三章 中国创意产业的六个核心命题 62 第四章 创意产业集群的价值思考 74 第五章 文化创意产业推动绩效指标研究计划期末报告.79 政策规划篇 92 2 第一章 北京市政策规划选编 93 第一节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 年) 节选 .94 第二节 奥运规划之文化
3、环境建设专项规划节选 95 第二章 上海市政策规划选编 100 第一节 上海市政府 2012 年工作报告节选 100 第二节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节选.101 第三节 上海市各项产业优惠政策列表 102 第三章 广东省政策规划选编 103 第一节 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规划纲要(2011-2013) 节选 .104 第二节 珠海市文化系统贯彻落实 珠海市建设文化盛市规划纲要 (20112013 年) 的实施意见节选 108 第三节 深圳市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节选 110 第四章 江苏省政策规划选编 115 第一节 江苏省 2001-2013 年文化大省建设规划纲要节选 .115
4、 第二节 南京市 20042013 年文化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节选.123 第五章 杭州市政策规划选编 126 第一节 中共杭州市委办公厅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杭州大文化 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全文 127 第二节 杭州市大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22013) 节选.132 第六章 香港政策规划选编 143 第一节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2011年施政报告节选.144 第二节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节选.144 第三节 香港特别行政区 2012 年施政报告节选 148 第七章 台湾省政策规划选编 151 第一节 文化创意产业计划节选 151 第二节 数位内容产业及文化创意
5、产业优惠贷款要点全文.175 行业领域篇 180 第一章 作为创意文化产业而发展的工业设计 181 第二章 2012 中国创意设计产业网络与媒体消费行为调查研究报告185 第三章 2004 传媒业数据回顾 195 第四章 作为创意产业的当代中国电影 203 3 城市地域篇 212 第一章 北 京 216 第一节 科技与艺术在山顶重逢 216 第二节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218 第三节 创新型北京:科技创新+文化创新 225 第四节 北京发展创意产业的战略意义、比较优势及其应对策略.232 第五节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五大关键点 239 第六节 科技助推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的现代服
6、务业 241 第二章 上 海 247 第一节 上海创意产业发展报告 247 第二节 积极培育和扶持创意产业发展 提高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256 第三节 创意城市与创意产业集群 266 第四章 青岛 275 第一节 青岛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275 第二节 青岛发展创意产业的重大意义 276 第三节 青岛创意产业发展思路 278 第四节 突出特色产业定位,打造动漫产业基地 278 第五章 深圳 280 第一节 深圳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280 第二节 深圳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282 第三节 重点扶持动漫产业 283 第四节 打造专业产业基地品牌 284 第六章 香港 285 第一节 香港的创意工业 285
7、 第二节 香港创意产业发展的挑战跨业界的普遍问题 291 第三节 香港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 294 第七章 台湾 296 第一节 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历程与范畴 296 第二节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逻辑 296 第三节 2011 年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整体概况301 4 第四节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计划 304 第五节 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需求与培训 305 交流活动篇 313 第一章 创意经济领航中国城市发展2004 年首届中国创意产业发展论坛 (上 海)315 第一节 论坛概况 315 第二节 中国政府创意产业发展的前瞻思路 317 第三节 国际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解读 318 第四节 创意名家论坛 3
8、24 第二章 中国:从制造到创造2012 年首届中国创意产业国际论坛(北京) 324 第一节 论坛概况 324 第二节 创意产业 挑战机遇 327 第三节 创意中国 创意北京 331 第四节 高技术与高文化的联姻 333 第三章 创意产业引领未来2012 年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334 第一节 活动概况 334 第二节 “海上海”创意市集 337 第三节 上海国际创意产业项目对接会互动发展,创意无限.337 第四节 上海国际创意产业博览会 338 第五节 系列论坛 338 第五章 港台及其它地区创意交流 341 第一节 香港文化产业透视研讨会 341 第二节 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发展论坛 343
9、第三节 西部交流 344 国际借鉴篇 345 第一章 英国 346 第一节 政策推动 347 第二节 从伦敦文化产业发展推介中心管窥创意产业专业性组织.350 第三节 伦敦创意之都 .352 5 第二章 韩国 354 第一节 金融危机促使经济转型 354 第二节 韩国创意产业发展现况 354 第三节 韩国动漫从模仿到创新 357 第四节 韩国产业界对“设计”观念的转变.357 第五节 韩国创意产业发展特点及启示 358 第三章 澳大利亚 359 第一节 国家战略 359 第二节 昆士兰创意产业园区 361 第四章 美国 362 第一节 版权产业最重要的创意产业 362 第二节 版权产业对GDP
10、增长的贡献 363 第三节 版权产业对就业的贡献 363 第四节 版权产业的国际销售收入 364 第五章 新加坡 364 第一节 新亚洲创意中心战略 364 第二节 创意产业系列活动 365 第六章 日本 366 第一节日本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与发展近况 366 第二节 日本的动漫产业 369 园区基地篇 371 第一章 环渤海地区创意产业园区 373 第一节 环渤海地区创意产业园区概况 373 第二节 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 373 第三节 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 374 第四节 大山子艺术基地(798 艺术区) .375 第五节 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 375 第六节 创意100
11、产业园 376 第七节 大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 377 第二章 长三角地区的创意产业园 377 6 第一节 长三角地区创意产业园概况 377 第二节 上海春明艺术产业园(M50) 379 第三节 八号桥 380 第四节 同乐坊 381 第五节 传媒文化园 382 第六节 田子坊 383 第七节 上海旅游纪念品产业发展中心 383 第八节 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 384 第九节 海上海 385 第十节 LOFT49 386 第十一节 南京世界之窗创意产业园 387 第十二节 中国南京亚洲创新创意产业园 387 第三章 珠三角地区的创意产业园 388 第一节 珠三角地区创意产业园概况 388 第二
12、节 香港数码港 389 第三节 广佛创意岛 390 第四节 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园 390 第五节 南方文化产业园 391 第四章 其他地区的创意产业园区 392 第一节 其他地区创意产业园区概况 392 第二节 华山创意文化园区 393 第三节 “西街”创意社区 393 第四节 江通动画产业基地 394 案例分析篇 395 第一章 蓦然回首,超女却在灯火阑珊处超级女声的创意产业化研究.396 第一节 湖南卫视与天娱公司“超女”的始作俑者 396 第二节 超级女生的轰动效应 397 第三节 超级女生的运作模式 398 第四节 超级女生的评判 402 第五节 超级女生的创意启示 404 7 第二章
13、难忘今宵春节联欢晚会的创意产业化研究.405 第一节 实力强大影响广泛的CCTV 405 第二节 春节联欢晚会的产生 406 第三节 春节联欢晚会的发展 407 第四节 春节联欢晚会的创意启示 410 第五节 后电视时代的春晚 411 第三章 同一个奥运,不同的创意从人文奥运到创意奥运.412 第一节 2008奥运属于北京 412 第二节 奥运经济 413 第三节 奥运吉祥物经济 415 第四节 韩美林的杰作福娃 416 第五节 2008奥运会吉祥物的创意与产业化 .419 1 前 言 当读者打开我们这本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的时候,可以看到我们先从文化和创意说起, 回顾人类文明的历史和人类不断
14、积累的文化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然后转入创意产业,转 入这个对于今天的我们听起来陌生,却时刻围绕在我们身边的新产业。 今天的时代是一个缤纷多彩的时代,更是一个文明不断进步的时代。我们的时代又是一 个张扬个性、不断创新的时代,每一个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都会感受到它创意涌动的脉搏。 然而,正是千百年来的文化传承,让我们感受先人的聪明才智,也为我们提供了创意的源泉。 文化激发创意,创意源于文化,两个不同的概念,却有着相同的目的让我们的生活更加 美好。 创意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现实,而且正在创造着越来越多的社会效益。当人 们在面对今天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的时候,当人们坐看云起云落的时候,当人们感受
15、着人生 的喜悦的时候,无论你是一个平常的人,还是一个运动员,是一个艺术家,是一个科学家, 你的心中总会赞叹这美好的世界带给了我们无数的欢乐。人是有创造性的,这美好的世界靠 的就是人的无限创造。人们在创造的过程中享受到了快乐,也在创造的过程中获得了财富。 创意产业作为当今时代必然的发展趋势,已经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行业,在 我们的身边开花结果。 我们从基本的理论出发,遵循着从理论到政策,再到我国现实的线索把创意产业在我国 的发展大体给出了一个脉络,主要是 2012 年我国创意产业的大体状况。当然这些工作还远远 不够,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做。但是我们相信,我们的工作对我国创意产业的
16、发展将 是有力的推动。 首先,我们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处在我国社会环境下的创意产业给出了一个大体的含义 分析,并且分析了世界各国和地区创意产业发展的大概状况。俗语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发展创意产业过程中的经验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多走好路。我国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世界的和平和 发展趋势为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我国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前景是 广阔的。然而我国的创意产业发展还有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需要进一步去探讨。比如我国创 意产业统计的指标体系尚未建立,对其在我国的规模还没有具体的估算,这些工作都有待我 们去
17、解决。 第二,我们对我国的创意产业进行了大体的分析。在理论上,我们选编了一些比较有代 表性的,可以给我们一个大体图景的一些学术性文章来说明处在我国现阶段的创意产业基本 理论问题。当然由于各门各派学术观点不尽相同,而且理论的发展也要与时俱进,所以我们 选编出来的文章的观点不代表我们的观点。我们所做的就是希望能够让大家从这些研究成果 中了解我国创意产业的一些基本理论。在政策上,我们着重选择了香港、台湾、上海、杭州、 2 江苏等地为发展创意产业而制定的政府政策,希望这些政策能够对其他地区发展创意产业也 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地区在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有些已经做了很多尝试, 在市场中已经占
18、据了有利地形,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行业和地域来分析我国 创意产业的发展一个是纵向来看,可以看出我国创意产业的各个行业之间的不平衡,另一个 是横向来看,可以看出我国各个地区之间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表现在外部就是我国创意产 业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随着当今交流方式的多样化,创意产业也和其他产业一样,加强 了产业内部以及其与外部之间的交流活动。各种各样的论坛、交流会都相继举行。它们围绕 不同的主题就我国创意产业未来的发展出谋划策,为创意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 流平台。产业园区是产业的细胞,一个个的产业园区建立起来可以在具体操作的层面上推进 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和进步。通过对产业园区
19、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晰发展创意产业的思 路,解决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案例则从更加具体化的角度给我 们一个个的启示,启迪着更多的创意人群加入到这个有着朝阳般魅力的产业。 第三,我国的创意产业才刚刚起步,虽然一些地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总体水 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分析我国发展创意产业的必然性和现实性,对我国创意产业进 行一个总体的估计就显得非常有必要。通过对我国创意产业的总体进行分析,可以提供给我 们研究我国创意产业未来发展的思路。让我们更加清晰如何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创意产业的 整体水平。 我们相信,在产业界、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国上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国的创意产业前途似锦。 (待改) 3发展研究篇 4第一章 创意产业概念界定 第一节 创意与文化 什么是文化?或许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文化的不同看法来源于人类对外部 世界的不同感受,而对这种感受的表达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当一个人说出他对于文化的理解 的时候,也可以说这个认识就是他的创意。自人类产生以来,人们就不断用创意来改造着这 个世界。在蛮荒时代,科学还处于蒙昧状态,人类对于世界及自身的起源难以有科学的认识, 所以人类创造出了上帝、亚当、夏娃、女娲、伏羲。人们的这些创意,又经过周而复始的累 积、传承和再创新后,即成为一种文化。因此说,文化和创意是密不
21、可分的。 每一个时代都有体现那个时代的文化。但是,没有创新的“文化” ,其生命力难以持久。 文化必须基于创造性才能有自身的特色,才能获得不断的发展。这些文化无疑都是建诸于传 统基础之上,又融入了自身所处时代的新内容后的再创造。当古希腊的哲人们认为我们生存 在其上的这颗星球就是宇宙中心时, “地心说”就成为那个时代人类思考自身和世界价值的全 部理解。而当文艺复兴时期的先驱们经过科学探究,意识到地球其实并不是这个宇宙的中心, “日心说”又把人类的认识向宇宙的本质推进了一大步。而当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证明 了宇宙的范围远非我们先前所想象的时候,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认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 度,所创造
22、出的文化更是先前一切文明成果不能同日而语的。随着对以往文化发展成果的继 承、吸收和扬弃,在人类的创造当中,新文化以最具时代精神的全新风貌演绎着前所未有的 价值与内涵。 新的文化需要新的创意。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产物。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的动物, 就在于人类对于自身和身处其中的世界的不断思考,以及使用文字、语言、音乐等文化方式 表达思想,相互交流的能力。通过这些文化系统,每一个人都可以把自己对人类和这个世界 的变化用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累积下来,传承下去。而每一个人又能够在这些人类共同的 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创意。在这些创意中,总是凝结着与众不同的思想、见解和 表达方式。每个人都在表达
23、着不同的创意,而新文化的进步靠的就是这种创意。而那些没有 任何创新能力的文化,终将湮灭在历史发展的进程当中,被人们所抛弃。 时至今日,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而创新是发展不朽之本和动力之源。江泽民同志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我国,创新已经被提升 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在当今世界,无论哪个国家,如果故步自封,民族的发展就无前途 可言。只有那些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造新文化的国家,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历史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伟大创造力的民族。充分发挥人民的创造力,大力发展 创新型产业,使之成为建设面向发展的创新体制的有力依托,发展创新型文化的有
24、效途径, 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5 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 创意产业的涵义 对于许多从事创意活动的人来说,如果你告诉他,现在世界上有一种产业叫做“创意产 业” ,他可能会不解其意。但是如果你再告诉他, “你为某家公司做的游戏软件创造出了几百 万的经济效益,而这正是创意产业的其中之一。 ”或许他才会对创意产业有比较直观的体会。 那么,到底创意产业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首先,创意产业具有人的创造力包含在其中的重要特征。这是创意产业第一位的特征, 也就是创造性的特征。如果没有创造性在里面,那么无论这个产业再大,其运作再复杂也不 能
25、被称为创意产业。人是具有创造性的动物,人的创造力也是无限的。人类在与外部世界打 交道的过程中不断认识着外部世界,也不断改造着外部世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人的认知得 到提高,为改造世界建立良好的基础。当人们把这种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与对它的改造结合起 来的时候,人们就开始创造一种新的外部世界。创意产业也是这种创造力的体现。从“创意 产业”这个名字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创意被列为首位的,如果没有创意,没有人的创造性 的成果或者内容在里面,我们就不会把它称为“创意产业” 。 第二,如果有了一个比较新的创意,但是没有被产业化,或者没有产业化的潜力,我们 也不会把这个创意称为创意产业。从这个角度讲,创意产业具有
26、可以产业化的特征。当今的 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时代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越了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时代。在农耕经 济时代,农民种粮是为了养家糊口,所谓“养猪为过年,养鸡为买盐” ,那是农业时代的特征。 在农业时代即便一个农民为了买更多的盐而改变办法养一群鹅,那也不是什么特别有创意的 行为,更谈不上产业化了。在工业时代,一个创意很难转变成产业。因为工业时代是一个以 大机器为特征的时代,如果没有巨大的财力物力支持,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就无法飞速前进。 产业化的道路只有在以物质极大耗费为代价的支撑下才得以实现。但是这个时代的产业化完 全不同于今天知识经济的产业化。知识经济时代的产业可以用较少的物质力量实现产业
27、的发 展和社会的进步,所实现的不仅是物质财富的极大发展还有精神财富和社会效益的不断积累。 相对而言,知识经济时代的产业化对创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它的实现相比较农业 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更加容易了。因此我们认为,只有那些可以通过一定的组织方式形 成产业化或者具有产业化潜力的活动才有可能被归为创意产业。创意产业也是一种产业化的 运作过程。 第三,创意产业本质上具有一定的文化性。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体现,文化的东西历经多 少年都不会褪色,它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缤纷绚丽让世人陶醉。人在文化中不断创造着 每个时代的文明。没有文化内涵的东西会被时代所抛弃。创意产业也一样,如果没有一定的 文化内涵在里面
28、它的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木之林。创意产业所承载的内容就是文化的 内容。文化体现的人类的文明在创意产业中得到外在的显现,它的每一个创意都源于文化。 第四,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依靠科学技术的支撑作用。科技的发展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 6 主要推动力量。其实不仅在信息时代,早在工业文明时代科学技术的巨大力量就已经显示出 来了,只不过在那个时代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没有像今天这样的清晰和明显。在工业时 代,人们认为科技还是一种隐含在产业发展中的一种内在的力量,无法显现出来转变为现实 的力量。而到了今天的知识经济社会,信息时代的科技已经可以转变为现实的,可见的生产 力。它对社会发展的支撑力量已经非常明显清
29、晰地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而且在某些地方科 技活动本身就是创意,科技与创意已经融合成一种密不可分的形态。科技对创意的支撑作用 更是明显的不用再费笔墨。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创意产业应该具备这样几个特征:首先它要包含有人的创造 力的内容在里面,那些没有创造力的活动或者内容不能归入到创意产业中来;其次,某一个 创意必须可以产业化或者具有一定的产业化潜力才能成为创意产业的内容,那些无法被产业 化的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不能被归入到创意产业中来。再次,创意产业在本质上还应该是一 种文化的外在体现,它的本质是文化,也就是说是人类文明的体现;没有文化内涵的内容也 不能被称为是创意产业的内容。最后,我们认为创
30、意产业还应该具有科学技术的支撑。科技 对它的支撑作用一方面表现在科技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物质支持,另一方面,科技本身在 某种程度上也是创意产业本身的内容之一。当然如果我们继续分析,或许会发现创意产业还 会具有其他更多的特征,但是我们认为以上几个特征应该是创意产业最根本的特征,也是最 本质的特征,离开了这些特征就不成其为创意产业。 但是仅仅有这些特征还无法定义创意产业。事实上,作为极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中国家, 我国在管理体制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等方面都与和发达国家或地区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很难 给我国的创意产业给出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义。特别是我国的国家统计口径与欧美等国不同, 这就造成了更难把握我国的
31、创意产业的内容和各项统计指标。因此,我们借鉴了其他国家和 我国港台地区对创意产业描述的合理内容,并结合当前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特色, 对我国的创意产业做出一个大致判断并分析建立适合我国内地自身特色的创意产业定义,或 许我们也可以把这个问题称之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意产业定义”问题。 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源于创意产业这一创新理念的发现和发明。创意产业、创意经 济或译成“创造性产业” ,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 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创意产业在有 些地方也被人们称为是“文化创意产业” 。 台湾学者认为: “文化”
32、是一种生活型态, “产业”是一种生产行销模式,而两者的连接 点就是“创意” , “文化创意产业”所指的不仅仅只是“文化创意的产业”而已,而是要包括 “生活文化的创意产业” 。 “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价值应该是“创意” ,所以在产业中找到“创 意” ,在生活中有“创意” ,这样才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意义。另根据台湾“行政院文化建 设委员会”给予“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则是“源自创意或文化积累,透过智能财产的形成 与运用,具有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潜力,并促进整体生活环境提升的行业” 。台湾学者的这一 7 分析基本上和英国学者提出的概念没有太大的区别。他们基本上还是沿用了英国政府 1998 年 在英国创
33、意产业路径文件提出的概念范畴。而在我国香港,对创意产业的称谓也与其他 地方不同,他们称之为“创意工业” ,这种称谓更多的是对“Creative Industries”的一种直译。 由此他们把英国在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提出的概念翻译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 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及就业潜力的行业。 ” 事实上,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既不是在台湾出现也不是在香港出现的,而是在欧洲的英 国。创意产业,在有些地区叫创意工业,有些地方叫做创造性产业,也有叫创意经济、文化 产业等等不一而足,但是其概念主要来自英语 Creative Industries 或 Creative Econom
34、y。英国 是世界上第一个政策性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国家。1997 年英国大选之后,当时刚成为首相的 布莱尔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 ,并亲自担任主席。这个小组的主旨是:大力推进英国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倡与鼓励人的原创力在英国经济中的贡献。力争将创意产业作为国 家重要产业加以重点政策支持。而且还为此特别成立了文化媒体及体育部来专门管理有关的 事务。20 世纪 90 年代,英国最早将“创造性”概念引入文化政策文件, 并且在 1998 年出台 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明确提出“创意产业”这一概念: “所谓创意产业是指那 些源自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
35、业潜力 的行业” 。这一定义方式后来被许多国家和地区沿用。 经济学家凯夫斯对创意产业给出了以下定义:创意产业提供我们宽泛地与文化的、艺术 的或仅仅是娱乐的价值相联系的产品和服务。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一书中,把创意产业界 定为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知识产权有四大类:专利、版权、商 标和设计。每一类都有自己的法律实体和管理机构,每一类都产生于保护不同种类的创造性 产品的愿望。霍金斯认为,知识产权法的每一形式都有庞大的工业与之相应,加在一起“这 四种工业就组成了创造性产业和创造性经济” 。 在我国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同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和英国等国家地区的不同,很难给我国的 创意产业给出一
36、个非常明确的定义。特别是我国的国家统计口径与欧美等国不同,这就造成 了更难把握我国的创意产业的内容和各项统计指标。 我们认为,根据创意产业所应具有的四个特征,可以给创意产业一个大体的概念,这个 概念宜大不宜小,更多的应该可以反应创意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由此 我们认为,可以给我国的创意产业做如下的概念性阐释: “创意产业是指那些具有一定文化内 涵的,来源于人的创造力和聪明智慧,并通过科技的支撑作用和市场化运作可以被产业化的 活动的总和” 。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就可以设计出符合我国实际的创意产业统计指标。 第三节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创意产业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今天我们已经进入到知识
37、经济的时代。自从古希腊以来人们就开 始注重对知识是什么的探寻,但是那个时代的人们对知识的认识某种程度上还是肤浅的缺乏 条理性和深度的,只有到了工业社会以后,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知识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 8 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的时候,人们才真正认识到知识的巨大作用,开始真正对知识是什么有 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识就是创造,人的创造力在知识中得到了极大体现。知识经济为创意 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背景。 管理大师德鲁克在后资本主义社会一书中指出,我们正进入知识社会。知识社会是 一个以知识为核心的社会, “智力资本”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有教育的人成为社会的主 流。泰勒时代 10 名工人中有 9 名
38、干体力活,即 9/10;到 50 年代仍占多数;90 年代占 1/5;到 2013 年将只占 1/10。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是通过提高知识生产者的创造力,来提高生产率, 即知识的生产率以及使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这种转化通过产业化而转变为创意产业。 “知识经济”的正式提出源于世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 ) 1996 年年度报告以知识 为基础的经济(Knowledge-based Economy,被简化为知识经济)。该报告指出,经合组织各 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建筑在知识和信息的基础上,知识已被认为是提高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 长的驱动器。因此,信息、技术、学习和创造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39、。 “以 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一术语的提出,来自于人们对知识和技术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充分认 识,体现了人力资本中的创造力和技术中的知识是经济发展的核心。知识资本(生产和传播 知识的经费)的投人比例已大于资金资本。知识资本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例为 20 %, 其中, 生产科学技术的 R& D经费约为 3-5%, 科学技术和其它知识的传播经费占 15-17%, (其 中教育 10%,技术培训与其它形式的科技传播占 5-7) ,而资金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将小 于 20。通过人的创造力的发挥可以把有形资本的比例降低到一个非常低的地步,就知识而 言,今后各国都不具有任何“自然的”优势或劣势,各国
40、的优势或劣势仅仅取决于教育、素 质、机制、管理这些后发的、人为的因素。通过创意产业就可以把这些人的因素的作用淋漓 尽致发挥出来。 实际上,知识经济的主要内容是强调知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它是相 对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而言的,同时也是农业、工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这三种不同的 经济形态之间的区别是它们的构成要素之间的不同。而创意产业的发展,则在更高的水平上 把这种单纯的以要素分类为标准的产业形态转变为以人的创造力和知识的生产为标准的产业 形态分类。在农业经济中,最主要的经济要素是土地,也就是以土地的使用为社会提供不断 进步的动力。而工业经济的要素主要是资本,即以金钱为代表的资本在社
41、会经济发展中起到 拉动进步的主要作用。但是到了知识经济时代,最核心的经济要素变成了知识,这种知识既 包括自然科学的知识也包括社会科学的知识,只有运用知识才能创造经济的奇迹。创意产业 的发展则更进一步打破了这种单纯的要素分类标准,把经济社会活动中人的因素作用充分发 挥了出来,是一种新的产业形态。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当今的社会发展理论也发生了变迁,经济的增长方式也发生了巨 大的转变。传统的工业社会的经济增长是以资源的巨大消耗为代价的,这种增长模式下的环 境受到破坏、资源变得紧缺、发展不能持续。在知识经济时代则不同于这种增长方式,变成 9 了以知识的生产、创意的激发为主要源泉的增长方式。通过创意产
42、业的发展,知识在社会中 的作用越来越大,人的创意进一步激发出来,社会发展也更加和谐。 当今全球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在这种趋势下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有两样内容是无法被 替代的,这就是艺术的创作和所在地的文化特色。未来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努力方向就是利用 “文化创意产业”将精致的艺术文化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一方面让精致艺术文化透过其周 边产品,使得更多人享受到它;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科技发达后所衍生的失业问题。通过创 意产业的发展把知识经济提供给人们的有利条件和社会经济增长结合起来,就可以在新的经 济形态下获得社会的进步发展。这也是创意产业之所以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 第四节 对创意产业的不同界定 创意产业
43、在我国内地的研究还刚刚起步,而且从传统的发展来看,我国的产业结构划分 还局限在传统的三个产业的思想上,还没有把创意产业作为“第四产业”或者一种新的结构 划分方法来对待。这也造成了在我国对创意产业的行业界定不清晰,或者更进一步讲到目前 为止根本就没有对我国创意产业的行业进行明确的界定。而这个问题又是非常重要的,因为 它直接关系到我国内地创意产业未来的发展和对其规模的估算以及政策的制定。从其他国家 和地区发展的情况来看,如前所述,英国、美国、中国台湾地区、香港地区等国家和地区都 对创意产业所包含的行业进行了非常清晰的界定,这种界定对于我们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创 意产业有着相当积极的借鉴意义。 通过上
44、一章对创意产业的概念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定义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内容, 那么创意产业应该包括哪些行业呢?在不同的地区这一问题有不同的答案,虽然大同小异, 但是它们之间的区别还是显而易见的。 英国是最早对创意产业进行研究的国家。 根据英国学者的研究, 英国政府于 1998年和 2001 年两次发布了英国文化创意产业路径文件 ,在这个具有指导性的文件中,英国政府把广告、 建筑、艺术品、古董市场及工艺品市场、设计、时装设计、电影与录像、互动休闲软件、音 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与电脑服务以及电视与电台等 13 个行业界定为创意产业的行业内 容,并据此推算创意产业在英国的发展规模。这种有益的尝试激发了
45、其他国家对发展创意产 业的积极性,并受到了人们的极大重视,而且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以英国的这个划分为基本依 据。但是由于英国的这种划分是在英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定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它虽然适应 了英国的实际情况,但是对于其他的国家和地区不一定完全适用。另外这个划分本身还存在 一定的问题。因为某些行业的规模在现有的发展条件和实际的市场运作下是难以给予估算的。 例如,英国政府的经济学家在对 2002 年的规模进行估算的时候就没有包括设计、工艺品、软 件及电脑服务业等这些类别。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这些行业的发展有一些还不是很成熟,缺 乏有效的市场控制机制;另一方面是因为对这些行业中存在的隐形运作部分无法做出非
46、常可 靠的估计。就设计行业而言,到底什么是“设计”?它包括那些行业的具体设计?这些具体 设计的运作过程中的经济运行又是如何进行的?具体规模有多大?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解决 10 的基本问题。对它们的研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因此虽然英国的行业划分对其他国 家和地区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但是即便是这个划分本身在英国也是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的。 美国人凭借其在知识产权方面的霸权地位, 把与创意产业相关的产业称之为 “版权产业” , 并且将其纳入已经制定的北美标准产业分类系统。在美国的这种划分方式下,美国式的理念 在里面获得了极大的体现。根据美国的经济概念,版权产业两个核心的行业是:信息业和艺 术
47、、娱乐与康乐业。其中前一个行业基本上涵盖了美国比较擅长的信息服务、出版软件、影 视制作以及相关的文化产品等内容。美国的这种分类方法适合美国以概念为核心的产业组织 模式,而且它也是美国推行其产权霸权的一种途径。这种分类方法得到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国 家的认可,并延伸到澳大利亚等国。我们认为美国的这种分类方式过于简单化,并且是直接 为美国的国家利益服务,所涵盖的行业也较少,因此并不适应创意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的台湾地区,当局在 2002 年就提出要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并且将其提升到政府最 高决策层面给予支持,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台湾建设的重大工程,希望借此能够“为台湾带 来新的发展潜能与商机,创
48、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成长,提升国民生活品质,建设台湾为华 人世界文化创意产业的领导者。 ”为此当局制定了挑战 2008: “国家”发展重点计划 ,并 将创意产业作为其中最重要的内容,特别制定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计划纳入整体规划中。 结合创意产业在台湾发展的实际,以管理部门为标志,将文化创意产业产业划分为:视觉艺 术产业、音乐与表演艺术产业、文化展演设施产业、工艺产业、电影产业、广播电视产业、 出版产业、广告产业、设计产业、设计品牌时尚产业、建筑设计产业、创意生活产业以及数 位(即数码或数字)休闲娱乐产业等 13 个行业。并且就这些行业所包含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界 定,使之与行业统计的口径相互关联,从
49、而更加符合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其中与媒体相关 的行业已经台湾创意产业的一项最为重要内容,被称为“台湾创意产业的火车头” 。台湾的媒 体产业包括电影产业、广播电视产业、出版产业、音乐产业、数字休闲娱乐产业,它在台湾 整体文化创意产业中已发展出显著的规模。依据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估算,2011 年台湾 媒体产业及其周边广告产业的总产值,约占文化创意产业的二分之一,足见媒体产业实为文 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产业。透过台湾的分类我们可以看到,台湾对创意产业包含行业的分类有 两个突出的特征。一个是更加注重创意产业对于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把休闲、 生活等作为单独的行业给予说明。这一点对于我们内地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 意义。另一个特征就是台湾的分类基本是按照管理部门的权限进行划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 进一步明晰了每个部门在发展创意产业中的权力和作用。这种分类方法有助于明确政府在推 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避免因为权利界限不明晰造成的相互扯皮现象。这一点也值得我们借 鉴。 我国的香港地区虽然以创意产业为特征的许多相关行业规模很大,发展也很快,但是这 些产业一直没有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