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贵州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题库、省情等题库.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231702 上传时间:2019-04-03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2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题库、省情等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贵州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题库、省情等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贵州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题库、省情等题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贵州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题库、省情等题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贵州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题库、省情等题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贵州省情复习题更多公务员、事业单位等考试真题、题库、视频下载请点击:http:/ 湖南)交界,北与( 四川)和( 重庆)相连,西与( 云南 )接壤,南与(广西 )毗邻。2、省情是一个省自然、 ( 地理)、 ( 政治)、 ( 经济)、 ( 文化)等方面历史、 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3、贵州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 ( 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浅内陆山区。发育地貌出露面积占总面积的(61.9 )%。4、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的( 高原山地 ),平均海拔(1000 )米左右。境内地势( 西高东低),可分为 三级阶梯,自中部向( 北东南 )三

2、面倾斜,第一 级阶梯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第三 级阶梯平均海拔( 800 )米以下。5、贵州最高地区是西部(威宁),平均海拔( 2166 )米;最低地区是东部( 玉屏 ),平均海拔( 541 )米;最高处是赫章( 韭菜坪 ),海拔( 2901 )米;最低处是( 东南部黎平水口河 ),海拔( 148 )米。6、贵州气候属于(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 ),冬无 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年平均气温( 15 )左右。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铜仁 ),最高达( 42。5 )C;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威宁,最低达( -15。3 )C。年降水量( 850-1600 )毫米左右,雨水最多的地区分别是(苗岭西段

3、 )南坡的晴隆、丹寨和( 武陵山的 )东南坡,雨量最少的是( 赫章 )。7、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 长江 )和( 珠江 )两大流域。苗岭以北流域,包括( 牛 栏江横江 )水系、 ( 赤水河綦江 )水系、 ( 乌江 )水系和( 沅 江 )水系。苗岭以南流域,包括( 南盘江 )水系、 ( 红水河 )水系和( 北盘江 )水系。8、贵州省土地总面积为( 176167)平方千米,其中山地和丘陵占( 92。5)% 。在各类 土壤中, ( 黄壤 )面积 最大。9、贵州森林覆资源丰富。分布以(黔东南 )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山地草地资源也 较多。草山草坡最多的是(黔南和黔东南 ),最少

4、的是( 贵阳和六盘水 )。10、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 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全省煤炭资源总量超过( 2400 )亿吨,保有 储量居全国( 5 )。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 六盘水和毕节 )。11、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总蕴藏量居全国(第六位 )。按 单位土地面 积占有量计算居全国( 第五位 )。12、贵州的史前文化是以(观音洞文化 )为代表的。13、贵州随唐时期的“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 ),以南实行( 羁 縻州)。西部则 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 ( 藩国 )。14、为了扭转“大跃进”造成的被动局面,从 19

5、61 年开始,贵州贯彻中央的“(调整 )( 充实 )( 巩固 )( 提高 ) ”的八字方针,全面调整国民经济。15、1964-1978 年贵州成为全国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国家投资近百亿元建成了(航空)、 ( 航天)和(电 子 )三大国防科技工业基地。16、贵州的行政区划截止 2004 年 12 月 31 日共设了( 4 )个地级市、 ( 3 )个自治州、 ( 2 )个地区、和( 88)个县(市、自治 县 、区、特区)。17、人口的自然构成是依人口的生理属性来划分的,主要有( 性别 )和( 年龄 )。20、国际上一般将( 65 )岁及以上人口称为老年人口或老龄人口,一个国家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

6、重达到或超过( 10% ),成为该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主要标志之一。21、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 共同语言 )、( 共同地域 )、( 共同经济生活 )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22、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贵州省共有 56 个民族成分。世居民族包括 汉、苗、布依、 ( 侗 族 )、土家、彝、 ( 仡 佬 )、( 水 )、白、回、 ( 壮 )、蒙古、畲、瑶、毛南、仫佬、满、羌 等 18 个民族。全省 总人口中,少数民族占( 37。85 )%。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 苗 )。23、贵州在建立民族民主政府的基础上,逐步 实现民族区域,目前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有苗、布依、

7、侗、 (土家 )、彝、 (仡 佬 )、( 水 )、回 8 个民族。全省共有( 3 )个自治州、 ( 11 )个自治县和(253 )个民族乡,覆盖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 55。5 )%。24、贵州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现在已建立的自治州是(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25、贵州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产业结构按三次产业的排序在 1999 年实现了由( 二 一 三 )向( 二 三 一 )的历史性转变。26、贵州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首先是在农村全面推行以( 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不断深化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7、贵州的生产力布局各

8、具特色,贵阳市以( 高新技 术产业)、 (航空航天工业 )、汽车 、冶金、有色金属、化工、烟草、食品、医药、电力、轻纺等为主,是(黔中)产业带的核心;遵义市以( 航天)、 电力、煤炭、 ( 冶金 )、有色金属、化工、烟草、医药等为主,是( 名酒 )之乡;六盘水市以(煤炭 )、电力、 ( 钢铁)、水泥等为主,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煤炭 )生产基地;毕节地区以煤炭、 (电力)、 ( 化工)、有色金属、轻工、烟草等为主,是 贵州工业发展(较快)地区。28、目前贵州共有 2 个国家级和 10 个省级开发区。国家级开发区是(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和( 贵阳国家经济技术开 发区),省 级开发区包括(

9、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 ( 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黎阳高新技术工业园区 )以及白云、都匀、顶 效、 红果、钟 山、 凯里、大龙等经济开发区。2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贵州工业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正在形成工业以公有制为主体,以股份制 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国有资本)、 ( 集体资本)和( 非公有资本 )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格局。30、贵州的工业布局主要分布在(黔中 )地区,以贵阳为中心,以遵义、安顺、(六盘水 )、都匀、 凯里为次中心,沿(黔桂 )、湘黔、 ( 川黔 )、贵昆铁路干线展开,形成各具特色的 6 个工业区。 31、贵州工业产值虽然全国排名较后,但 许多行

10、业却有突出之处:( 国防科技工业 )整体实力仅次于四川、 陕西,居第三位, ( 航空航天 )工业规模全国最大;是中国南方重要的(能源 )工业基地、三大( 磷矿和磷化工业 )基地之一、十大( 有色金属 )工业 基地之一;有 规模最大的( 铝 )厂、钛厂、钎钢厂、钢丝绳厂、锰 系铁合金厂、人造金刚 石磨具磨料厂等, 许 多产品名列全国前茅。33、贵州电力工业 20012004 年以( 黔电送粤 )为主,实施“西电东送” 战略,水火并举,建设了一批大型企 业和输电线路。34、贵州水电主要分布在( 乌江)及其支流,呈梯 级分布;( 南北盘江 )等河流也建有大中型水电站。火 电主要分布在(黔中 )、(

11、六盘水)和毕节地区。35、贵州的化学工业主要布局在 4 个工业区, (贵阳 )以磷煤化工、橡胶、涂料工业为主;( 安顺 )以重化工为主;( 遵义 )以化肥、精细化工为主;( 黔南 )以化学矿山开采、化肥工业为 主。36、贵州( 酿酒、特色食品 )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和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生产工艺。生 产技术还形成了 绝招绝活。大大增 强了市 场的竞争能力。37、贵州的交通运输网络已形成了以( 贵阳 )为中心,以( 高速公路 )、( 一级、二 级 )公路、 ( 电气化 )铁路为骨架,县乡公路、支线铁路、内河航运、民用航空相结合,连接渝、湘、桂、滇、川和全国各地,并 辐射省内各地州市县四通八达的现代

12、综合运输体系和西南南下出海通道。38、贵州的公路建设目前基本形成以( 贵阳 )为中心,以( 高速 )、 ( 一级 )和( 二级 )公路为骨架,横 连东西、 纵穿南北的公路网。39、目前贵州铁路网络已形成以( 贵阳 )枢纽为 中心、 ( 六盘水 )枢纽为次中心,以( 电气化 )为骨架,连接周围( 5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东西横贯连接华中、华东,南北纵接 长江、南海,省内连接( 9 )个市(州、地)的格局,在西南地区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40、服务业可分为( 流通部门 )和( 服务部门 )两大部分,具有 庞大的产业群体。41、贵州旅游网络是西南地区旅游网络的一个重要部分,并与华中华南相联。贵州境

13、外东有( 张家界 )风景区、南有( 桂林山水 )、西有( 路南石林 )、北有( 长江山峡 ),旅游发展势头良好。42、在城乡规划方面,贵州坚持“( 严格保护 ),( 统一管理 ),( 合理开发 ),( 永续 利用 )”的原则,加强对城镇和风景区的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43、贵州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 镇( 协调发展 )的原则,小城 镇建设,突出重点,全面推进。44、贵州文化构成形态复杂,文化的( 多元并存 ),( 共同发展 ),成了贵州文化的特殊现象。45、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含义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 ( 依法治国 )。46、贵州省工商业联合会是贵州省委、省政府

14、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 )的桥梁和纽带,是省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 )的助手。47、1996 年国务院确定( 大连 )、( 宁波 )、(青岛 )、( 深圳 )4 个计划单列市对口帮扶贵州。48、中共贵州省委高度重视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认真坚持“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肝胆相照 )、( 荣辱与共 )”的方针。49、中共贵州省委把( 党风廉政建设 )和( 反腐败斗争 )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 项重大任务来抓。50、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是( 依法办事 )。51、贵州第一批“五个一工程”是指(一本好书 )、( 一篇好文章 )、( 一部好电影 )、( 一出好戏剧 )、( 一部

15、好电视剧 )。52、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贵州把( 生态建设 )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5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 先富带后富 ),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 )的一 项重大战略决策,给贵州的发展带来了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二、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从面上看,全省最高处是:( C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黎平2、从面上看,全省最低处是:( B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黎平3、从点上看,全省最低处是:( D )A、赫章韭菜坪 B、玉屏 C、威宁 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4、贵州最大的河流是:( B

16、 )A、綦江 B、乌江 C、南盘江 D、清水江5、贵州省内危害最大的灾害性天气是( A )A、干旱 B、秋风 C、凌冻 D、冰雹6、贵州的气候,极端最高气温出 现在( D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铜仁7、( B )是贵州自然条件的基本特点。A、自然生 态 比较脆弱 B、喀斯特地貌发育 C、高原山地 D、盆地8、贵州水资源丰富,居全国第( C )位A、7 B、8 C、9 D、69、在贵州省总面积中耕地面积占( C )。A、43.55% B、9.38% C、26.68% D、3.6%10、春秋时期兴起的夜郎国,其范围主要在:( D )A、广西 B、云南 C、四川 D、贵州11、贵州历史

17、上重要的里程碑是在:( C )A、 唐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12、贵阳市人民政府和贵州省人民政府成立的时间分别是( B )A、1949 年的 11 月 15 日和 11 月 22 日 B、1949 年的 11 月 23 日和12 月 26 日C、1949 年的 11 月 15 日和 12 月 26 日 D、1949 年的 11 月 23 日和12 月 16 日13、从( C )年起,国家开始制定和实施发展国民 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建立经济建设的计划管理体制。 A、1949 B、1950 C、1953 D、197814、“一五”计划时期, 贵州的建设主要以( B )为重点。

18、A、工业 B、农业 C、商业 D、服务业15、社会构成是依据人口的( D )来划分的。A、自然属性 B、生理属性 C、地理属性 D、社会 经济 属性16、贵州土家族主要分布在( B )A、安顺 B、铜仁 C、六盘水 D、黔东南17、贵州水族主要分布在( C )A、黔东 南 B、黔西南 C、黔南 D、毕节18、贵州少数民族大都通用汉语,但 许多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语言,国家 还帮助( A )创制了以拉丁文字母 为基础的拼音文字。A、苗族、布依族、侗族 B、苗族、侗族、仡佬族 C、苗族、布依族、瑶族 D、侗族、彝族、水族1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贵州农业实行优质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的集约化生产,在( C

19、 )年实现农村人口粮食生产基本自给的跨越。A、1978 B、1998 C、2000 D、200420、在 1915 年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的酒和茶分别是( B )A、青溪酒和湄潭绿茶 B、茅台酒和都匀毛尖 C、湄窖酒和凤岗青茶 D、董酒和余庆苦丁茶21、贵州是中国荞麦的主要产区之一,其生 产地主要集中在( C )A、黔东 南的河谷地 带 B、黔西南的峡谷地区 C、黔西北的高寒山区 D、黔东 北的温湿地 带22、贵州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是从( B )开始的。A、城市的企业改革 B、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D、农村合作社 23、贵州农业和农业经济结

20、构明显变化, 2002 年与 1978 年相比,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变化是:( B )A、农业 下降,林牧 渔业上升 B、农牧业上升,林 渔业 下降C、农渔业下降,林牧业上升 D、林业上升, 农牧渔业 下降 24、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总蕴藏量居全国( C )A、第二位 B、第五位 C、第六位 D、第八位25、贵州工业中利税总额就居全省第一位的是( B )A、酿酒工 业 B、烟草工业 C、软饮料工业 D、特色食品工业26、在贵州所有的运输方式中客、货运输量最大的分别是( B )A、公路和 铁 路运输 B、铁路和公路运输 C、铁路和水

21、路运输 D、航空和铁路运输27、建筑业属于( B )A、第一 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跨第二、三产业28、贵阳邮政总局成立的时间是:( C )A、1901 年 B、1905 年 C、1910 年 D、1920 年29、到 2003 年贵州省下列不属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是( D )A、黄果 树 B、红枫湖 C、织金洞 D、花溪30、1987 年被列入“国际生物圈保留地网”的是( A )A、梵净 山 B、赤水竹海 C、习水原始林 D、花溪公园31、贵州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有( C )个A、10 B、11 C、12 D、13 32、贵州具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最高, 劳动就业岗位最多特点

22、的产业是( C )A、第一 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第二和第三产业33、贵州清代最知名的区域文化是( B )A、清明文化 B、沙滩文化 C、黔北文化 D、西南文化34、1907 年周素园创办的贵州第一张日报是( D )A、贵州日 报 B、西南日报 C、筑报 D、黔报35、贵阳市解放的时间是( C )A、1949 年 9 月 30 日 B、1949 年 10 月 1 日 C、1949 年 11 月 15日 D、1950 年 1 月 1 日36、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除了遵义会议会址、息烽集中营旧址,还有(C )A、遵义红军烈士陵园 B、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 C、王若飞故居 D、黎平会

23、 议 会址37、贵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 D )A、 阳明书院 B、 沿河 鸾塘书院 C、 贵阳师范学院 D、 经世学堂38、( B )是人类社会存在和 发展的基础,是社会上 层建筑赖以建立的基础。A、文化 B、经济 C、法律 D、哲学39、 中共贵州省委确定每年( A )月为公民道德集中宣传月。A、3 B、4 C、5 D、640、( B )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组织形式。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D、“一国两制”三、多项选择题(在所列出的答案中有一个以上为正确答案,请选出)1、研究和认识贵州省情需要要我们用哪些正确的观点:

24、(ABC )A、系统 的、全面的 观点 B、直接的观点C、用辨证的观点 D、发展的观点2、认识贵州省情的目的和意义是( BCD )A、是行政区划的需要 B、是实行科学决策的需要C、是培养各级干部和教育各簇人民的需要D、是实 行对 内对外开放的需要3、贵州除下列(ABD )县市以外,其地貌均 为石灰岩等酸质岩石发育的喀斯特地貌。A、赤水 B、雷山 C、黄平 D、榕江4、贵州省主要的气候灾害有( ABCD )A、干旱 B、秋风 C、凌冻 D、冰雹5、贵州流域面积在 10000 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 ABC )A、赤水河 B、綦江 C、珠江 D、乌江6、贵州自然的有利条件是:( ABCD )A、多

25、种土地资源与多种气候 资源相结合,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繁衍生长B、受地形影响,沟壑纵横,河流 较多,河床较陡,天然落差大,水能资源较丰富C、在地质历史上,经历了活跃的地质构造运动,成矿条件优越D、千资 百态 的岩溶奇观,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资源7、贵州自然条件的不利因素是:( ABCD )A、自然生 态 比较脆弱 B、可耕地资源数量少,水资源贫乏,不利于 发展耕作业C、灾害性天气较多,对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威 胁较大 D、层峦 叠嶂,河谷深切,极不利于交通运输和通信事业的发展8、贵州土地资源的特征是:( ABCD )A、山地丘陵多、平地少,土地类型多样。B、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特征明显。C、山高坡

26、陡,中低等土地比重大。D、林牧地分布不平衡。9、贵州水资源有以下特点( ABCD )A、资源丰富 B、时空上分布不均匀 C、岩溶水分布广、水量丰富 D、地表天然水质污染大10、贵州野生植物种类繁多,下列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植物有( BCD )A、马尾松 B、贵州苏铁 C、钟萼木 D、珙桐11、贵州是中国( BC )的三大 产区之一A、重晶石 B、铝土矿 C、磷矿 D、黄金12、代表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三种文化类型是:( ABD )A、北京周口店 B、山西西候度 C、盘县的大洞遗址 D、贵州黔西观音洞13、贵州土司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BCD )A、流官 B、世官 C、世土 D、土民14、贵州清王朝

27、统治时期,官府和地主勾结欺压百姓,激起了各族人民的反抗,先后爆发了( AD )A、 乾嘉起 义 B、顺康起义 C、康乾起义 D、咸同起义15、本世纪中叶,贵州人民掀起了一系列的“反洋教”斗争,主要有:( ABC )A、青岩教案 B、遵义教案 C、开州教案 D、安庆教案16、邓小平视察中国南方时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是:( BCD )A、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 B、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C、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 综合国力 D、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7、20 世纪 90 年代,贵州开始制定和实施“三大战略”,具体是指:( ABD )A、科教 兴黔 战略 B、开放 带动战略 C、计 划生

28、育战略 D、可持续发展战略18、贵州扶贫攻坚取得的明显进展是( ABCD )A、一批 贫困人口 陆续越过 了温饱线 B、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C、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后 劲有所增加 D、贫困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和文化教育落后状况有一定改善19、普查的特点是( BCD )A、全面性 B、一次性 C、周期性 D、全国性20、贵州目前的 2 个国家级开发区是( AB )A、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区 B、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C、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 D、黎阳高新技术工业园区21、国家在贵州的重点生产力布局是( ABCD )A、乌江流域以电力、煤炭、铝、磷、锰为重点综合开发区B、以六盘水攀西能

29、源、冶金、化工 为重点的产业开发区C、南北盘江红水河以能源 矿产为重点的产业开 发区D、建设 南(宁) 贵(阳)昆(明)网 络圈22、贵州粮食种植面积居前三位的是( ABD )A、水稻 B、玉米 C、小麦 D、薯类23、大豆也是贵州的粮食作物,生产较为集中,产区主要有( AC )A、遵义 B、安顺 C、毕节 D、铜仁24、贵州的烤烟与油菜所共同的主要产区是( CD )A、六盘 水市 B、毕节地区 C、遵义市 D、铜仁地区25、贵州的铝工业主要分布在( AB )A、贵阳 B、遵义 C、安顺 D、六盘水26、现行计划生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ABD )A、提倡晚婚晚育、少生 优生. B、提倡一对夫妇生

30、一个孩子C、汉族和少数民族一样 D、农村宽于城市27、下列属于贵州医药工业的特点是( BCD ) A、医药 工业 已跨入全国先 进水平 B、民族医药开发得到加强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 展 D、生产布局比较均匀而又相对集中28、贵州邮政通信业的主要特点是( ABD )A、面向市 场 ,加快 发展 B、以人为本, 邮政服 务程度提高 C、市场竞争激烈 D、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服务特色29、贵州电信通信业的主要特点是( ABC )A、多种信息传输服务网趋 向互联互通,通信基础网络现代化水平提高 B、电信市场出现激烈的竞 争C、电信通信业具有较 好的电子通信设备制造基 础 D、固定资

31、产投资最高 30、贵州服务业的主要特点是( AC )A、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最高 B、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C、劳动就业岗位最多 D、与工业化发展阶段基本适应31、金融业的行业分类包括( ABC )A、银行 业 B、证券业 C、保险业 D、房地产业32、下列哪些是贵州的特色食品( CD )A、手扒羊肉 B、过桥米线 C、牛头牌牛肉干 D、老干妈辣椒33、下列属于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的是( ABD )A、地戏 B、花灯舞 C、反弹琵琶 D、泥哨34、贵州教育发展的特点主要有 ( ABCD )A、从本省的实际情况出 发多种形式办学 B、坚持全社会办学的方向C、中心城市的 辐射作用加 强 D、发展

32、潜力大35、贵州目前的教育网包括( ABD )A、基础 教育网 B、高等教育网 C、成人教育网 D、职业教育网 36、贵州科学技术发展的优势和条件是( ACD )A、贵州的自然资源比较丰富 B、有国家的重点投资支撑C、有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 及其设备和科技人员 D、经济实力有所增强37、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是( ABCD )A、实现 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制观念显著提高B、它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 专政,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 进民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33、D、实现 安定 团结、政府廉洁、全国各民族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38、贵州开展依法行政工作,具体要求 执法人员( ABD )A、持 证 上岗,亮 证执法 B、加大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力度C、行政赔偿由责任人自行 赔偿制度 D、对不具备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单位,取消其执法权39、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启动的工程项目有( ABCD )A、以交通 为 重点的基础设 施建设 B、“西电东送” 工程建设C、退耕还林和天然保护为 重点的生态建设 D、“南水北 调” 水利工程40、贵州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目标包括:( BD )A、科技水平发展赶上中部地区 B、大西南南下出海通道和陆路交通枢纽C

34、、成为畜牧业产品出口大省 D、中国南方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更多公务员、事业单位等考试真题、题库、视频下载请点击:http:/ 1 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B)A 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 始终严 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C 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D 形成了完整的理 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C ,)A 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 B 历史性和 现实性的统一C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 批判性和 创造性的统一 3、哲学的党性即党派性是指(D, 1987,)A 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B 可知 论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

35、争C 无产阶级 世界观和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对立和斗争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 4、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对哲学基本问题作出完整概括和论证的是(D,1988 年, )A.黑格尔 B 费尔巴哈 C 马克思 D 恩格斯 5、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C,1995 年, )A 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 意识 本质问题C 世界本原 问题 D 实践本 质问题 6、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 1997 年,)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 思维 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关于人的本 质问题7. 中国古代哲人

36、荀子说:“天行有常,不 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一种(D,1998 年, )A. 宿命论观点 B. 唯意志 论观点C. 机械唯物论观点 D. 朴素唯物 论观点 8、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是(CD,1994 年, )A. 世界统一于存在 B. 世界是 观念的集合C. 世界是 绝对观念的异化 D. 世界是上帝意志的 创造物E. 物是感觉的复合 第 2 章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1、人类意识产生的历史过程,大体上 经历了以下三个决定性环节(C, 1987年, )A. 概念、判断、推理 B. 感性 认识、理性认识、实践C. 生物的刺激感应、动物的感 觉和心理、人 类意识 D.

37、客体、主体、客体 2、意识的本质是(A, 1989 年, )A 人脑的机能、物质的反映 B 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C 感觉 的总和 D 逻辑的集合 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统一于(C ,1989 年, )A. 存在 B. 精神 C. 物质 D. 原子 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B ,1989 年, )A. 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 B.多样性的物 质统一C. 物质 和精神的统一 D.主体和客体的 统一 5 “意识是客观 存在的主观 映象” 的命题是指(D, 1990 年, )。A. 意识是主体和客体连结和转化的中介 B. 意识 是客观精神的主观映象C. 意识 的形式和内容是客观的 D. 意

38、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 观的6、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A,1990 年, )A.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 庸俗唯物主 义观点C. 主观 唯心主义观点 D. 客 观唯心主义观点 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 进同一条河流” ,这两种说法(C ,1991 年, )A. 都是辩证法观点 B. 都是 诡辩论观点C. 前者是 辩证法观点,后者是 诡辩论观点D. 前者是诡辩论观点,后者是 辩证法观点 8、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所见所思往往各不相同, 这说明(C, 1991 年, )。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 意 识不受认识客体的制约C. 意识 受主体状态

39、的影响 D. 意 识的内容和形式是主观的9、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 这一事实说 明(B,1991 年, )。A. 意识产生物质 B. 意识转化为 物质C. 意识 决定物质 D. 意识创造物 质 10、“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的著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D ,1992年,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主观性统一B. 物质 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C. 物质 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D. 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11. 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B,1992 年, )。A. 本质和派生的关系 B. 普遍和特殊的关系C.

40、本质 和现象的关系 D. 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12、“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B,1993 年, )。A. 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 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C. 运动 的原因和根据 D. 运动的基础 和承担者 1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是通过(A, 1994 年, )。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 认识与 实践的关系界定的14、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C ,1995 年, )。A. 承认世界多样的统一 B. 承认物 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 反对

41、一切形式的二元 论 15、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 ,仁者心 动。 ”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D,1996 年, )。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 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 精神运 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1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 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 题表明(A,1999 年, )。A.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 人脑 是意识的源泉C. 观念的 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 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17、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

42、 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C ,2000 年, )。A. 决定性 B. 预见性 C. 能动性 D. 主动性 18、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B, 2000 年, )。A. 客观性 B. 能动性 C. 对象性 D.任意性 19、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C ,2001 年, )。A. 是人类的主观意识 B. 既非物质 ,也非意识C. 是人 类意识的物质外壳 D. 是意识的客 观内容 20、“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 的说法是(D, 2001 年, )。A. 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点

43、B. 主张 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 认为 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 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2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 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B,2002 年, )。A 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 人类 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 为我之物”C 物质 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D 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22、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 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 础是(C ,2003 年)。A 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B 人的意识的能

44、 动作用C 人的 实践活动 D 工具的制造与使用 23、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化。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C, 2006 年)。A. 变是世界的本质 B. 世界上只有 变,没有不变 C. 变是 绝对的,不变是相 对的 D. 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24、“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 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B,2007年 )。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25、科学的物质范畴是(CD,1989 年, )。A. 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B. 科学 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的某一层次的物质形态C. 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物

45、质形态的 总和中抽象出来的D. 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普遍的哲学概念E. 与实际存在的事物和现象无关的抽象概念 26. 物质是运动的(BCE, 1990 年, )。A. 形式 B. 主体 C.内容 D.属性 E. 基础 27、“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 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 一命题揭示了(CD, 1991 年, )。A.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 意识 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C. 意识 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 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E. 反映者和被反映者是完全同一的 28、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 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 ”这句话

46、在哲学上表达了(BCDE, 2000 年, )。A. 多元论的思想 B. 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C. 朴素 辩证法的思想 D. 物质和运动 不可分的思想E. 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 29、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 “画饼不能充饥” ,这 是因为(DE,2002 年, )A. 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 B. 精神对物质具有相 对独立性C. 精神不能 转化为物质 D. 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E. 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30、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 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ABE,2002 年, )A. 意识根源于物质 B.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