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CMA考试必备公式表.pdf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230159 上传时间:2019-04-03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53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MA考试必备公式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CMA考试必备公式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CMA考试必备公式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CMA考试必备公式表.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CMA考试必备公式表.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CMA考试必备公式表 成功通过 CMA丛书配套工具 CMA考试必备公式 2 说明 本表根据 CMA2009 年考试大纲、 成功通过 CMA等内容编写,作为成 功通过 CMA丛书的配套工具。希望对于 CMA考生的工作和学习提供帮助。 其他配套工具会陆续在国家外国专家局培训中心 CMA 项目网站公布,请考 生注意。网址 http:/www.cma-。 祝大家顺利通过考试! 蔚欣欣 博士,CMA,CFA,CQF 2011-9-5 成功通过 CMA-配套工具 1 规划、预算编制与预测的公式 简单(一元)回归分析,仅有一个自变量,其基本形式是: y=a+bx+ 其中,y=因变量,x=自变量,a=截距,

2、b=斜率,=残差项。 多元回归分析: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其基本形式是: y=a+b 1 x 1 +b 2 x 2 +b n x n + 高低点法公式: 单位变成成本b(最高业务量成本最低业务量成本)/(最高业务量最低业务量) 高低点成本之差/高低点业务量之差 固定成本 a=最高业务量成本最高业务量单位变成成本=最低业务量成本最低业 务量单位变成成本 移动平均法,在给定的时间内选取最近的n 个数据,求其平均值,公式为: F= n个最近数据/n 加权移动平均法,认为距离现在越近的数据对于预测的解释力越强,公式为: F= (n个最近数据w i ) ,且 w i =1 其中,F=预测值,w i

3、 =对应的权重。 指数平滑法,使用先前的预测值和真实值加权平均,公式为: F t+1 =ay t +(1a)F t其中,F t+1 =第t+1 期的预测值,y t =第t 期的实际值,F t =第t 期的预测值,a=平滑系数, 取值范围 0到 1。 累计平均时间学习模型,累计平均时间随产量的关系来度量生产效率的提高,随着产出 的翻倍,平均时间比原来的平均时间按比例下降,这个比例称为学习率,公式为: 翻n番后的累计平均工作时间=学习率 n 之前的累计平均工作时间 翻n番的工作时间=学习率 n 之前的累计平均工作时间之前的累计工作量2 n 4 翻 n 番后的增量工作时间=学习率 n 之前的累计平均

4、工作时间之前的累计工作量 2 n 之前的累计平均工作时间之前的累计工作量 翻n番后的增量平均工作时间=学习率 n 之前的累计平均工作时间之前的累计工 作量2 n 之前的累计平均工作时间之前的累计工作量/之前的累计工作量 (2 n 1) X 的期望定义如下: E(X)= xp(x) 一个函数的敏感性(灵敏度)就是: 敏感性=f(x+x)/x 生产预算计算公式为: 期初存货产量销量=期末存货 产量=期末存货销量期初存货 直接材料预算计算公式为: 所需要采购的直接材料=生产中耗用的直接材料+预期的期末直接材料存货期初直接 材料存货 直接人工预算的相关公式为: 生产中所需的直接人工小时数=预期产量单位

5、产品所需的直接人工小时数 直接人工成本的预算额=生产中所需的直接人工小时数直接人工公式的单位成本 销货成本预算的相关公式: 单位边际贡献=产品的单位售价产品的变动单位成本 总边际贡献=总销售收入总变动成本 现金预算包括期初现金和现金流入,计算公式为: 现金冗余或不足=期初现金余额+收款支出最低现金余额要求 对于计算应收账款的现金流入的公式: 当月现金流入=每个月的赊销额对应的回收百分比 成功通过 CMA-配套工具 到m月底,第n月应收账款余额(mn)=n月赊销额n月赊销额(当月回收比例 +第二个月回收比例+第m-n+1月回收比例) 到m 月底,第n 月应收账款余额占比(mn)=到m 月底,第n

6、 月应收账款余额/第n 月赊销额 对于计算应付账款的现金流入的公式: 当月现金流出=每个月的赊购额对应的回收百分比 到m月底,第n月应付账款余额(mn)=n月赊购额n月赊购额(当月支付比例 +第二个月支付比例+第m-n+1月支付比例) 到m 月底,第n 月应付账款余额占比(mn)=到m 月底,第n 月应付账款余额/第n 月赊购额 销售百分比法编制报表的计算公式: 预算销售净利润=预计销售收入(1销货成本百分比销售管理费用百分比)利 息(1所得税率) 留存收益增加预算销售净利润(1股利支付率) 外部融资需求预计总资产预计总负债预计股东权益 2 绩效管理的公式 弹性预算的编制方法的相关公式: 总销

7、售收入=销售量预算销售单价 总成本=销售量预算单位变动成本+总固定成本 弹性预算差异,指实际结果减去弹性预算的结果,公式为: 弹性预算差异=实际结果弹性预算结果 销售量差异,指弹性预算结果减去静态预算结果,公式为: 销售量差异=弹性预算结果静态预算结果 6 弹性预算差异的公式: 直接材料的价格差异=直接材料的实际使用数量(直接材料的实际价格直接材料的 预算价格)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直接人工的实际投入量(直接人工的实际工资率直接材料的 预算工资率) 直接材料的数量差异=直接材料的预算价格(实际使用数量预算使用数量) 直接人工的效率差异=预算工资率(实际使用数量预算使用数量) 变动制造费用(间接

8、费用)的开支差异=实际变动间接费用成本动因的实际数量标 准变动制造费用的分摊率 变动制造费用(间接费用)的效率差异=成本动因的实际使用量标准变动制造费用的 分摊率成本动因的预算使用量标准变动制造费用的分摊率 变动制造费用的弹性预算(耗用)差异=变动制造费用(间接费用)的开支差异+变动 制造费用(间接费用)的效率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间接费用)的开支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固定制造费用 固定制造费用(间接费用)的生产量差异=预算固定制造费用已经分摊的固定制造费 用 总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已经分摊的固定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 (间接费用)的开支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间接费用)的生产量差

9、异 销量差异可以被分解为销售组合差异和销售数量差异,即 总销量差异=总销售组合差异+总销售数量差异 该产品的销量差异=该产品的销售组合差异+该产品的销售数量差异 其中, 销量差异=(实际销售量静态预算中的销售量)预算的单位边际贡献 成功通过 CMA-配套工具 总销量差异=产品 A的销量差异+产品 B 的销量差异 该产品的销售组合差异=(该产品的实际销售组合比率该产品的预算销售组合比率) 销售组合中的所有产品的实际销售量该产品预算的单位边际贡献 总销售组合差异=产品 A的销售组合差异+产品 B的销售组合差异 混合成本方面的公式: 混合(组合)差异=预算单位成本所有成本的实际用量(该成本的实际混合

10、比率 该成本的预算混合比率) 产量(产出)差异=预算单位成本该成本的预算混合比率(所有成本的实际用量 所有成本的预算用量) 其中,混合比率=某种成本用量/所有成本的用量 产品线真实收益=(销售变动成本)可避免的固定成本机会成本 客户的盈利能力用公式表示即为: RPQC 其中,R=单位时间客户的盈利能力,P=客户购买产品或服务的单位价格,Q=客户在单 位时间内购买的数量,C=企业为吸引该客户所支出的接触成本。 投资回报率使用业务单位的净利润除以为了获得该笔利润而投入的资本额度, 所计算的 公式: 投资回报率 ROI=业务单元的净利润/业务单元的资产 最简单的资产回报率就是用净利润和所有资产组成的

11、指标,公式是: 资产回报率 ROA=净利润/平均总资产 权益回报率(净资产收益率)ROE 计量的是普通股股东权益的回报率,公式如下: 权益回报率 ROE=净利润/平均普通股权益 剩余利润的计算公式为: 剩余利润=利润投资额(或净资产占用额)规定或预期的最低投资收益率 8 3 成本管理的公式 制造业的成本流最为复杂,制造企业的存货账户如下: 使用的直接材料=初期直接材料存货+净采购期末直接材料存货 其中,净采购=采购(采购退回+采购折扣)+运费 产品制造成本=初期半成品库存+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制造费用期末半成品库 存 产品销售成本=期初产成品存货+产品制造成本期末产成品库存 给定产出水平时

12、,成本的公式成立: 给定产量水平下的单位总成本=单位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 正常成本法下的成本分摊公式: 工厂间接成本预定分配率=预算工厂间接成本/估计的成本动因的总金额或总数量 吸收成本法下的计算公式 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间接制造费+固定间接制造费 期间费用=变动销售管理费用+固定销售管理费用 变动成本法下的计算公式 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间接制造费 期间费用=变动销售管理费用+固定销售管理费用+固定间接制造费 两种存货制度的利润差额=产销量之差单位固定制造费=期初期末存货差单位固 定制造费 市场基础法分配的联合成本是: JC 1 =(P 1 Q 1 )/(P 1

13、Q 1 +P 2 Q 2 )JC JC 2 =(P 2 Q 2 )/(P 1 Q 1 +P 2 Q 2 )JC=JCJC 1 毛利法的联合成本是: 成功通过 CMA-配套工具 JC 1 =(JC+C 1 Q 1 +C 2 Q 2 )/(P 1 Q 1 +P 2 Q 2 )P 1 Q 1 C 1 Q 1 JC 2 =(JC+C 1 Q 1 +C 2 Q 2 )/(P 1 Q 1 +P 2 Q 2 )P 2 Q 2 C 2 Q 2 =JCJC 1 可实现净值法分配的联合成本是: JC 1 =(P 1 C 1 )Q 1 /(P 1 C 1 )Q 1 +(P 2 C 2 )Q 2 JC JC 2 =(

14、P 2 C 2 )Q 2 /(P 1 C 1 )Q 1 +(P 2 C 2 )Q 2 JC=JCJC 1 物理指标法分配的联合成本是: JC 1 =Q 1 /(Q 1 +Q 2 )JC JC 2 =Q 2 /(Q 1 +Q 2 )JC=JCJC 1其中,JC=联合成本,JC 1 =产品 1 分配的联合成本,JC 2 =产品 2 分配的联合成本,C 1 = 产品 1 单位在加工成本,C 2 =产品 2 单位在加工成本,P 1 =产品 1 单价,P 2 =产品 2 单价,Q 1 = 产品 1 数量,Q 2 =产品 2数量。 分批成本法的计算每一成本分配基础的单位分摊率,公式是: 实际间接成本分摊率

15、=间接成本池的实际总成本/成本动因的实际数量 分批成本法下废品的计算公式是: 总废品=期初存货+投入数量完工并结转之合格产品的数量期末存货=正常废品+ 非正常废品 分步成本法下的约当产量是: 产品的约当产量=期初存货(100%期初存货已完成百分比)+当期投入并完工数 量+期末半成品库存的约当产量=当期完工数量+期末半成品库存的约当产量期初存 货期初存货已完成百分比 加权平均法下的计算公式: 直接材料的单位成本=(期初在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当期投入直接材料成本)/(当 期完工数量+期末半成品库存的约当产量) 转换成本的单位成本=(期初在产品的转换成本+当期投入转换成本)/(当期完工数 量+期末半

16、成品库存的约当产量) 10 期末存货价值=直接材料的单位成本期末半成品库存的约当产量+转换成本的单位 成本期末半成品库存的约当产量 先进先出法下的计算公式: 直接材料的单位成本=当期投入直接材料成本/(当期完工数量+期末半成品库存的约 当产量期初存货期初存货已完成百分比) 转换成本的单位成本=当期投入转换成本/(当期完工数量+期末半成品库存的约当产 量期初存货期初存货已完成百分比) 期末存货价值=直接材料的单位成本期末半成品库存的约当产量+转换成本的单位 成本期末半成品库存的约当产量 作业成本分法分摊公式: 作业率=成本池里的总成本/动因(相应的作业量) 计算固定间接成本每一个分摊基础的单位分

17、摊率公式: 固定间接成本的适用分摊比率=固定间接成本池中的总成本/所有分摊基础数量 工厂范围间接成本分摊率公式是: 工厂范围间接成本分摊比率=总的工厂间接成本/适合全厂所有作业的成本动因 部门间接成本分摊率公式是: 部门间接成本分摊比率=总的部门间接成本/适合各部门所有作业的成本动因 直接分摊法公式依次是: A1 分摊的 B1 的间接成本=(A1 对应的 B1 的成本动因/总的生产部门对应的 B1 的 成本动因)B1 的间接成本 A1 分摊的 B2 的间接成本=(A1 对应的 B2 的成本动因/总的生产部门对应的 B2 的 成本动因)B2 的间接成本 A2 分摊的 B1 的间接成本=(A2 对

18、应的 B1 的成本动因/总的生产部门对应的 B1 的 成本动因)B1 的间接成本 成功通过 CMA-配套工具 A2 分摊的 B2 的间接成本=(A2 对应的 B2 的成本动因/总的生产部门对应的 B2 的 成本动因)B2 的间接成本 其中,A1、A2 是生产部门,B1、B2 是服务部门,且B1 优先,下同。 按步向下分摊法公式依次是: B2 分摊的 B1 的间接成本=B2 对应的 B1 的成本动因/(总的生产部门对应的 B1 的成本动因+B2 对应的 B1 的成本动因)B1的间接成本 A1 分摊的 B1 的间接成本=A1 对应的 B1 的成本动因/(总的生产部门对应的 B1 的成本动因+ A1

19、 对应的 B1 的成本动因)B1的间接成本 A2 分摊的 B1 的间接成本=A2 对应的 B1 的成本动因/(总的生产部门对应的 B1 的成本动因+ A2 对应的 B1 的成本动因)B1间接成本 A1 分摊的 B2 的间接成本=(A1 对应的 B2 的成本动因/总的生产部门对应的 B2 的 成本动因)(B2 的间接成本+B2 分摊的 B1 的间接成本) A2 分摊的 B2 的间接成本=(A2 对应的 B2 的成本动因/总的生产部门对应的 B2 的 成本动因)(B2 的间接成本+B2 分摊的 B1 的间接成本) 交叉分摊法其公式是: B1 的实际间接成本= B1 的初始间接成本+B1 对应的 B

20、2 的成本动因/ (总的生产部 门对应的 B2 的成本动因+B1 对应的 B2 的成本动因)B2的实际间接成本 B2 的实际间接成本= B2 的初始间接成本+B2 对应的 B1 的成本动因/ (总的生产部 门对应的 B1 的成本动因+B2 对应的 B1 的成本动因)B1的实际间接成本 约束理论中存货,广义上包括所有的资产,公式是: 存货=直接材料、半成品以及产成品+研发成本+设备厂房成本 经营费用,将存货转变成产量所花费的资金,公式是: 经营费用=除了直接材料的所有营运成本 产量,产品盈利性的衡量,公式是: 12 产量=销售收入直接材料成本 4 内部控制的公式 风险是事件或行为为组织机构带来负

21、面影响的威胁。其公式是: 风险=P(t)P(f)损失的数量 其中,P=概率,t=风险事件,f=控制失效事件。 可接受的审计风险 ARR是指审计师发生失败的概率,其公式如下: ARR=IRCRDR DR=ARR/(IRCR) 其中,IR=固有风险,CR=控制风险,DR=检查风险。 5 财务报表分析的公式 直接法现金流量表,使用现金流入减去现金流出,公式是: 从客户处收到的现金支付给供应商的现金利息费用税金营运费用支付的现金= 经营现金流量。 间接法现金流量表公式是: 净利润+非现金费用投资和融资活动的(净)利得+流动资产的(净)增加流动负债 的(净)增加+债权的(净)折价摊销=营运现金流量。 营

22、运资本的计算公式是: 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酸性测试(速动)比率 酸性测试(速动)比率=(现金+现金等价物+有价证券+应收账款)/流动负债 现金比率 成功通过 CMA-配套工具 现金比率=(现金+现金等价物+有价证券)/流动负债 现金流比率 现金流比率=营运现金流/流动负债 应付账款的周转天数公式是: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平均应付账款/赊购额365 其中,平均应付账款等于年初加上年末应付账款除以 2. 财务杆杠比率=资产/权益=净资产收益率(ROE)/总资产收益率(ROA) 总负债与总资本比(也叫总负债比率)=总负债/总资产 负债与权益比=总负债/权

23、益 该比率的倒数指标权益与总负债比=权益/总负债 长期负债与权益资本比=(总负债流动负债)/权益 利息倍数(利息覆盖)比率=税息前利润(EBIT)/利息费用 营运周期公式为: 营运周期=存货销售天数+应收账款回收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额/平均总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平均应收账款/年赊销额365 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平均存货 存货周转天数=平均存货/销货成本365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额/平均总资产 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额/平均固定资产净值 简单资本结构(不考虑稀释证券)的每股收益公式为: 基本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年加权平均在外流通股股数 年加权平均在外流通股股数=(天数当

24、期流通股数) /365=(月数当期流通股数) 14 /12 稀释每股收益公式是: 稀释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已发行可转换债券的税后利息+已发行可转 换优先股的股息)/(年加权平均在外流通股股数+可转换债券、可转换优先股如 果转换后的股票增量+认股权证、股票期权的股票增量) 其中认股权证、股票期权的影响为 股票增量=期权数(股票市价期权行权价)/股票市价 股利收益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当前每股市场价格 收益率=每股收益/每股市场价格 股利支付率=普通股每股股利/完全稀释后每股收益 可持续发展的权益增长率=ROE(1股利支出率) 毛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毛利润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25、/销售收入 税息折旧摊销前利润率=税息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销售收入 经营利润率=经营利润/销售收入 净利润率=净利润/销售收入 投资回报率计算的公式: 投资回报率 ROI=业务单元的净利润/业务单元的资产 资产回报率 ROA=净利润/平均总资产 将 ROA分解就是杜邦模型,其公式如下: 资产回报率 ROA=净利润/销售销售/平均总资产=净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 权益回报率(净资产收益率)ROE 计量的是普通股股东权益的回报率,公式如下: 权益回报率 ROE=净利润/平均普通股权益 将 ROE 分解就是杜邦模型,其公式如下: 成功通过 CMA-配套工具 权益回报率 ROE=净利润/销售销

26、售/平均总资产平均总资产/平均普通股权益=净利 润率总资产周转率财务杠杆=资产回报率 ROA财务杠杆 其中,财务杠杆(权益乘数)=平均总资产/平均普通股权益。 会计利润=总收入显性成本 经济利润=总收入(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每股账面价值=(总权益优先股股东权益)/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 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账面价值 市盈率=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收益 收益率=普通股每股收益/每股市价 6 公司金融的公式 回报率指的公式如下: HPR=(P t P t 1 )+D/P t 1其中,P t =期末股票价格,P t 1 =期初股票价格,D=持有期间发放的现金股利。 期望回报(也叫做预期报酬)公式如下:

27、 1 n ii i R rp 其中,R =期望回报,r i =第i 种情况下的收益率,p i =第i 种情况发生的概率,n=所有情 况的总个数。 标准差公式如下: 2 1 () n ii i rRp 变异系数(CV)公式如下: CV i R 投资组合的回报公式如下: 16 1 n pi i i R Rw 其中, p R =资产组合的期望回报, i w =第i 种资产的市值权重, i R =第i 中资产的期望 回报,n=投资组合中资产的总数。 协方差公式如下: 12 1,2 1 2 1 () () n ii iii i Cov r R r R p 其中, 1 i R =资产 1 的期望回报, 2

28、 i R =资产 2 的期望回报, 1 i r =资产 1 在状态i 的回报, 2 i r =资产 2 在状态i 的回报。 相关系数公式如下: 1,2 1,2 12 Cov 其中, 1 =第 1种资产的标准差, 2 =第 2种资产的标准差。 资产组合的标准差公式如下: 22 22 11 22 12121 , 2 2 p www w 风险的关系: 总风险=系统性风险+非系统性风险。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公式如下: k e =r f +(k m r f ) 其中,k e =要求回报率,r f =无风险收益率,k m =市场组合的收益率。 经营杠杆系数公式如下: DOL=(SVC)/(SVCFC)=CM

29、/EBIT DOL=EBIT%/S% 其中,S=销售额,即 S=PQ=单价销售量,VC=变动成本,即 VC=AVCQ=单位变动 成本销售量,FC=固定成本。 财务杠杆系数公式如下: 成功通过 CMA-配套工具 DFL=(SVCFC)/(SVCFCI) DFL=NI%/EBIT% 其中,I=利息。 总杠杆系数公式如下: DTL=DOLDFL DTL=NI%/S% 债券的的当期收益率: 当期收益率(CY)利息/当前价格 持有至到期收益率(YTM)公式如下: , 1, 2,., (1 YT M ) t t t CF PtT 其中,P=债券价格,CF t =债券各期的现金流,T表示债券剩余期限。 通货

30、膨胀和债券净报酬的关系是通货膨胀吞噬债券的报酬,公式为: 实际收益=名义收益通货膨胀率 衡量利率风险的工具是债券久期,他度量了利率和债券价格的关系公式为: 债券价格变动率=久期利率变动 债券估价方法是,首先计算利息支付的现值,其次计算面值的现值,最后将两个现值加 总,其公式为: V b =I(PVIFA i, n )+F(PVIF i, n ) 其中,V b =债券价值,I=每期的利息,F=债券的本金,PVIFA i, n =贴现率是i,期数n 的 年金现值系数;PVIF i, n =贴现率是i,期数n 的现值系数。 如果利息不是年金,债券的估价公式就是: , 1, 2,., (1 ) t t

31、 t CF PtT r 其中,P=债券价格,CFt=债券各期的现金流,T=债券剩余期限,r=持有要求收益率。 基本股利贴现模型,股票价值等于未来股利现值之和。 18 1 (1 ) t t t s D P k 其中,P=股票的内在价值;D t =第t期的股利;k s =普通股的要求回报率。 零增长普通股估价模型,当假设股利不增长时,公式变为: s D P k 固定股利增长率普通股估计模型,当假设股利增长率为g时(k s g) ,公式变为: 0 1 (1 ) ss Dg D P kgkg 变动股利增长率普通股估价模型假设从第一年到 T年为第一阶段, 从 T+1年后按 g增长, 其公式为: 1 1

32、(1 ) ( )(1 ) T t T tT t sss D D P kkgk 相对估值的比率为: 追溯 P/E=每股市价/前 12个月的 EPS 预测 P/E=每股市价/未来 12 个月的 EPS P/B=每股市价/每股账面价值 P/S=每股市价/每股销售额 优先股估价模型是: V p =D p /k p其中,V P =优先股的内在价值;D p =优先股的股利;k p =优先股的要求回报率。 期权的价值: 期权的公允价值=期权的内在价值+期权的时间价值 期权在到期日的收益如下: 看涨期权的多头的收益=max(SE,0)V; 看涨期权的空头的收益=max(SE,0)+V; 看跌期权的多头的收益=

33、max(ES,0)V; 成功通过 CMA-配套工具 看跌期权的空头的收益=max(ES,0)+V; 利率互换的净支付计算公式: 固定利率支付方的净支付额=名义本金 (固定利率本期的浮动利率) 本期天数/365 货币互换公式: 固定利率本币换固定利率外币,支付的计算公式: 本币一方支付=外币名义本金外币固定利率本期天数/365 对方支付=本币名义本金本币固定利率本期天数/365 固定利率本币换浮动利率外币,支付的计算公式: 本币一方支付=外币名义本金外币本期浮动利率本期天数/365 对方支付=本币名义本金本币固定利率本期天数/365 浮动利率本币换固定利率外币,支付的计算公式: 本币一方支付=外

34、币名义本金外币固定利率本期天数/365 对方支付=本币名义本金本币本期浮动利率本期天数/365 浮动利率本币换浮动利率外币,支付的计算公式: 本币一方支付=外币名义本金外币本期浮动利率本期天数/365 对方支付=本币名义本金本币本期浮动利率本期天数/365 资本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 ai i i kk w 其中,k i =第i 种资本类型的成本;k a =资本成本;w i =第i 种资本的比例。 债务成本=k d (1t) 其中,k d =债务的税前成本,t=所得税税率。 优先股成本=D p /(P p F) 其中,D p =优先股股利,P p =每股市价,F=发行成本。 普通股权益成本可以使

35、用如下方法: 1. 使用历史报酬率估计内部权益成本; 20 2. 使用股利增长模型估计内部权益成本 k s =D 1 /P 0 +g 其中,D 1 =明年的股利,P 0 =现在的股价。 3. 使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估计内部权益成本 k s =r f +(k m r f ) 其中,r f =无风险收益率,k m =市场收益率。 4. 使用债券收益率加上风险溢价 k s =k d +风险溢价 5. 使用股利增长模型估计新权益成本 k s =D 1 /(P 0 FU)+g 其中,F=发行成本,U=发行折价,g=股利增长率。 加权资本成本就是企业总资本成本,计算公式如下: WACC ii i kw 其中

36、,k i =所有资金来源中第i 种资本类型的成本;k a =所有资金来源中资本成本;w i =所有资 金来源中第i种资本的比例。 边际资本成本(MCC)指的是增加最后一元新资本的成本。计算公式如下 MCC ii i kw 式中 k i 边际资金来源中第 i 种资本类型的成本; w i 边际资金来源中第 i 种资本的比例。 临界点(BP)指的是企业在资本成本增加前所能筹集到的资金总额,公式为: BP=TF i /w i其中,TF i =从资本类型i中筹集的资金总量;w i =资本类型i 占的总资金比例。 锁箱系统的净收益公式: 净收益=每日的收款量年利率节约天数总成本 延展信用期限决策的公式是:

37、 净收益=增加的销售收入毛利率增加的收款成本增加的坏账(增加的存货+增 加的应收账款)资金成本 成功通过 CMA-配套工具 净收益=增加的销售收入毛利率增加的收款成本增加的坏账增加的存货资 金成本增加的应收账款(1毛利率)资金成本 最佳订货量公式是: 2 EOQ FD C 其中:F=每个订单的固定成本,D=需要存货的总量,C=单位存货的持有成本。 重新订货点(ROP)指的是何时订购存货,计算公式如下: ROP=UL+SS 其中,U=使用率,L=前置时间,SS=安全存货。 存货管理的指标有: 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平均存货 存货周转天数=365/存货周转率 以商业信用提供的现金折扣代表的实际利率

38、计算公式是: EID= DR/(1DR)365/(NDP) 其中:EID=放弃以商业信用提供的现金折扣的机会成本,DR=折扣率,N=净付款天数, DP=折扣天数。 实际贷款利率的计算公式: EI=(PR+CF)/(1CB)365/M 其中,EI=实际利率,PR=本金的利息费用,CF=承诺费,CB=补偿性余额,M=贷款天 数。 应收账款出售或转让给第三方实际得到的贷款金额是: EL=AR(1H)IC 其中,EL=实际获得贷款,AR=应收账款,H=削价幅度,I=利息,C=佣金。 租赁净收益的计算方法如下: 资产添置成本 减去:税后租赁支付额的现值,贴现率为借款成本 22 减去:折旧税盾效应的现值,

39、贴现率为借款成本 加上:在购买而不是租赁资产的情况下,额外发生的税后营运成本的现值,贴现率为 借款成本 减去:税后残值的现值,贴现率为组织的目标回报率 等于:租赁净收益(NAL) 假设公司 A并购公司 B,公司 A的价值是PV A ,公司 B 的价值是PV B ,公司合并后的公 司价值是PV AB ,并购的收益是: 并购的收益=PV AB PV A PV B如果是现金收购,并购的成本是: 并购的成本=现金支付PV B如果是股份支付的话,并购的成本是: 并购的成本=NP AB PV B其中,N=支付的股份数,P AB =新公司的股票价。 并购的净收益=并购的收益并购的成本 汇率变化计算公式为:

40、t=(R 1 R 0 )/R 0 100% 其中,R 0 =期初汇率,R 1 =期末汇率。 相对购买力平价公式: 本国货币新汇率=本国货币旧汇率(本国货币购买力变化率/外国货币购买力变化率) =本国货币旧汇率(本国物价指数/外国物价指数) 7 决策分析与风险管理的公式 总成本=总变动成本+总固定成本 营运收入(经营利润)=从营运中获得的总收入营运中发生的总成本。 成功通过 CMA-配套工具 净营运收入(净经营利润)=经营利润营运所得税=经营利润(1相关税率) 求解盈亏平衡点的方法: 公式法 PQVCQFC=(PVC)QFC=OI 其中,P=售价,Q=销售数量,VC=单位变动成本,FC=固定成本

41、,OI=经营利润。 边际贡献法 Q=(OI+FC)/(PVC)=(OI+FC)/CM 其中,CM=边际贡献。 计算盈亏平衡收入可以使用边际贡献率的方法: 边际贡献率=(价格变动成本)/价格 当盈亏平衡时,有如下关系: 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百分比=1, 固定成本百分比=固定成本/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 销售组合指出售的产品和服务的相对比例。对于多产品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 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经营利润 具体的方法是: 第一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边际贡献: 加权平均单位边际贡献=(A 的销量A 的边际贡献+B 的销量B 的边际贡献)/(A 的销量+B 的销量) 第二步,求解总盈亏平衡点: 总盈亏平衡

42、点=固定成本/加权平均单位边际贡献 第三步,求得总盈亏平衡点后,计算组成产品的盈亏平衡点 A的盈亏平衡点=盈亏平衡点A的销量/(A的销量+B的销量) B 的盈亏平衡点=盈亏平衡点B的销量/(A的销量+B的销量) 计算多产品盈亏平衡收入可以使用加权边际贡献率的方法: 24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总边际贡献/总收入 总盈亏平衡点的收入=固定成本/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 所得税与 CVP 分析的关系是: 目标税后OI=OI(1t) Q=(OI+FC)/(PVC)=(OI+FC)/CM=(目标税后OI/(1t)+FC)/CM 制造还是购买判断准则是: 如果采购价格相关成本那么就自制,否则就采购。 销售还是再

43、加工判断准则: 再加工的增量收入再加工的增量成本0,就再加工,否则不加工。 增加还是减少分部基本的关系是: (销售变动成本)可避免的固定成本不可避免的固定成本=部门收益 生产受到某种制约因素限制时,就该选择使单位限制要素的边际贡献最大化。其中; 单位限制要素的边际贡献=边际贡献/限制要素数量 成本基础定价法定价公式是: 销售价格=成本+(加价%成本) 目标定价法关系是: 成本=竞争性价格目标利润 需求的价格弹性(Ed)是指消费者的需求对于价格的敏感程度,计算公式: Arc 法:Ed=(Q 1 Q 2 )/(Q 1 +Q 2 )/2/(P 1 P 2 )/(P 1 +P 2 )/2 简单法:Ed

44、=(Q 1 Q 2 )/Q 1 /(P 1 P 2 )/P 1 风险价值(Va R)数学公式表达如下: Pr( VaR) Pr( VaR) pp 其中p 为收益,p 为亏损,Va R 是给定执行水平下的值。 8 投资决策的公式 成功通过 CMA-配套工具 初始现金流的公式为: CF 0 =FCInv+NWCInvSal 0 +t(Sal 0 B 0 ) 其中:FCInv=固定资产上的投资;NWCInv=流动资产上的投资;Sal 0 =原有固定资产的 的价格;B 0 =原有资产的账面价值;t=所得税率。 营运现金流的公式为: CF t =(SC)(1t)+Dt 其中,CF t =营运现金流;S=

45、经营收入的净增加;C=除折旧外的运营成本的增加; D=税法折旧费用的净增加;t=所得税率。 处置期现金流量公式为: CF T =Sal T +NWCInvt(Sal T B T ) 其中,CF T =处置期现金流;Sal T =任何出售或处置资产的残值;B T =任何出售或处置资产 的账面价值;NWCInv=流动资产上的投资;t=所得税率。 折旧方法计算公式为: 1. 直线法 折旧额=(成本残值)/使用年限 2. 加速折旧法 (1)年数总和法: 第i 年折旧=(成本残值)(ni+1)/(n+1)n/2 (2)m倍余额递减法: 折旧额=m/n账面余额 3. MACRS表 折旧额=资产折旧的税基折旧百分比 折旧的税收抵免=折旧额税率 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缩写为 NPV)其公式如下: 0 NPV , 1, 2,., (1 ) t t t CF CF t T r 其中,CF 0 =期初投资,CF t =各期的现金流,T=投资期长度,r=要求的回报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