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胎位不正的围手术期中医干预方案一、 概述妊 娠 后 期 32 周 以 后 , 发 生 胎 先 露 及 胎 位 异 常 者 , 称 为 “胎 位 不 正 ”或 “胎 位 异 常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胎先露及胎方位异常,其中以横位和臀位多见。胎位不正是造成难产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定期的产前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和纠正异常胎位。二、诊断及鉴别诊断(一)诊断1.病史:妊娠 32 周以后,胎先露及胎方位异常(除枕先露为正常胎位以外,其余均为异常胎位) 。有骨盆形态一异常、子宫畸形、子宫肌瘤等病史。2症状(1)胎先露有臀先露、肩先露及复合先露等。(2)胎头位置异常,如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面位、额位、高直
2、位、前不均倾位等。3.检查(1)产科检查:产前检查以腹部四段检查法为主,一般可查明胎产式和胎方位。临产分娩时除腹部体征外,常以肛查和阴道检查为主。本病产前检查十分重要。(2)B 超检查:可以测出胎先露的类型、胎盘、脐带位置、羊水量、头盆不称、胎头仰伸程度、胎儿、子宫畸形、子宫肌瘤等,以协助诊断。(二)鉴别诊断:与正常枕先露相鉴别。三、术前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一) 中药辨证治疗1.气虚型:主要证候:妊娠后期,胎位不正,精神倦怠,气短懒言,小腹下坠,面色恍白,舌淡,苔白,脉细。治法:益气养血,安胎转胎 方药:八珍汤加黄芪、续断、枳壳。党参 30g 白术 30g 白茯苓 30g 当归 30g川芎 3
3、0g 白芍 30g 熟地黄 30g 炙甘草 30g用法:中药日一剂,水煎,早晚分服2(2)气滞型:主要证候:妊娠后期,胎位不正,胁肋胀痛,时轻时重,精神抑郁,胸闷嗳气,苔薄微腻,脉弦滑。 治法:理气行滞,安胎转胎。方药:保产神效方。当 归 15g 川芎 6g 厚朴 10g 菟丝子 15g川贝母 6g 枳壳 6g 羌活 9g 荆芥穗 9g黄芪 30g 炙甘草 6g 白芍 9g 生姜 9g用法:中药日一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艾灸治疗法采用艾条灸双侧至阴穴,松开裤带,平卧床上,每穴各灸 15 分钟。并嘱孕妇当晚睡时松开裤带,卧向儿背之侧,每天灸 1 次,5 天为 1 疗程,胎位转正后停灸。四、手
4、术指征1.妊娠足月胎位异常合并狭窄骨盆、软产道异常,胎儿窘迫、妊娠合并症、高龄初产、有难产史、不完全臀先露、胎儿较大等(大于 3500g)均应当手术结束分娩;2.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在骨盆无异常、胎儿不大时可以试产,试产过程中严密观察抬头下降、宫口扩张程度以及胎心有无变化,若有异常及时手术结束分娩。五、术后中医药干预方案1.中药内服(1)术后 6-48 小时口服中药术后饮:方药:黄芪 30g 当归 6g 龙眼肉 15g 山萸肉 15g 熟地 12g 泽 泻 12g 生地 15g 炒山药 15g茯苓 12g 丹 皮 12g 双花 10g 连翘 10g党参 15g 炒白术 15g 甘草 6g 木香
5、 10g枳壳 10g 砂 仁 10g 桔梗 10g 前胡 10g莱菔子 15g 大 黄 12g 丹参 15g 赤芍 15g功用:益气养血生肌,行气通腑用法:中药日一剂,水煎,早晚分服。(2)术后 3 天口服中药清宫汤:方药:桃仁 12g 当 归 20g 川 芎 10g 炮 姜 6g 赤芍 15g 生蒲黄 15g 五灵脂 15g 益母草 30g 3杜仲 15g 川牛膝 12g 马齿苋 18g 陈 皮 20g黄芪 30g 党 参 15g 桑寄生 15g 川 断 15g功用:温经活血、祛瘀止痛用法:中药日一剂,水煎,早晚分服。2.中药足浴方药:黄 芪 40g 桂枝 15g 当归 20g 白 芍 15g 益母草 30g 陈皮 30g 防风 10g 浮小麦 30g 路路通 20g功用: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用法:将中药粉碎,放入高 13cm、直径 30cm 的塑料盆内,用 30004000ml 开水冲泡,先熏蒸双足心,待温度适宜后,将双足平放于温水中,水须过足背,泡脚时间为1015min,注意保持水温。每日一次,57 天为一疗程。3耳穴压豆:取穴大肠、直肠、交感,以调节腑气,促进肠蠕动,预防产后便秘的发生。4.穴位贴敷:暖宫贴气海穴穴位贴敷功用:温经散寒,温补脾肾方法:清洁腹部,取气海穴,以产后美暖宫贴贴敷,24 小时更换。